思维导图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正确运用

2023-04-10 02:32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华南中英文学校罗子根
小学教学研究 2023年4期
关键词:环抱气泡导图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华南中英文学校 罗子根

根据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二至六年级(7~12岁)学生处于具体运算阶段。该阶段的思维有两个主要特点:守恒性、能进行群集运算。处于这个阶段的思维还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因为这个阶段的运算还是零散的,还不能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根据这些特征,笔者认为,这个阶段的学生学知识不再靠死记硬背,教师如果利用思维导图帮助他们把零碎的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那么学生在小学阶段的学习将会得心应手。那什么是思维导图呢?它是一种能帮助学生提升思维能力、思考能力以及分析能力的学习工具。在小学教学中,经常会用到9种不同类型的图形,分别为心智图(发散性思维)、气泡图(表示一种东西的特性和性质)、圆圈图(解释一件事)、流程图(大部分用来表达顺序)、多重流程图(表示前因后果)、双重气泡图(用来对比或对照)、环抱图(表示事情的部分和整体)、桥形图(适合类比)和树状图(用来归纳)。下面,笔者挑选在平时阅读课中经常用到的三种思维导图进行分析。

一、利用树状图进行阅读教学的高效导入

在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下,英语课堂教学的导入大多以开门见山或复习的形式呈现,以此形式的课堂教学导入,虽然能直观地让学生明白接下来教师将带给学生什么知识,但是新课标强调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因此,在新授课的导入环节,教师要将课标落到实处,将课堂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笔者通过实践发现,利用树状图导入不仅能简单呈现知识目标,还能拓宽学生的思路,更能使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占据主体地位。如牛津版英语五年级下册Module 1 Unit 2Why do wild geese change homes,其单元学习目标是让学生掌握野雁的迁徙现象和原因。由于这篇文章缺少有趣的故事情节和图片,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很难一目了然地对这篇文章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于是在课堂导入环节,笔者通过树状图(如图1)导入,利用多媒体先将主题“Why do wild geese change homes?”作为主干展示出来,笔者有意将树干画成野雁的样子,目的是让学生知晓映入眼帘的就是这节课的主题。然后在分支处展现野雁两次(twice)搬家的这个单词,为引导学生去思考为什么野雁要搬家埋下伏笔。接着,从树干中凸显搬家的两个季节,通过一层层的联系,让学生明白在北方冬天没有足够的食物,所以它们必须在秋天就往南飞,最后北方的春天已经回暖了,所以它们飞回北方。从树干到树枝再到树叶,文中的知识点在学生的探索下展现出来。这样的教学并未局限于课文的内容,而是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学生一步步带到一种剖析野雁两次迁徙的情境里面,然后去猜想即将发生的事情,去探讨是什么原因使得野雁秋来春往。最后通过探讨论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

图1 “Why do wild geese change homes?”

二、利用双重气泡图快速锁定文本关键词

双重气泡图主要用于对照和对比,中间的气泡是对比两者的共同点,外面是各自独立的特点。笔者在进行英语高段的阅读教学时,利用双重气泡图能够快速锁定文本的关键词,并根据关键词找到文章的主线,引导学生沿着这条主线进行快速阅读。同时,学生能够很好地区分两者的区别。以牛津版英语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学习Ben and Bob这个故事为例,这个故事主要是对比Ben和Bob两种动物不同的生活态度,Ben在春、夏、秋三个季节都在唱歌、跳舞、睡觉。而Bob在春、夏、秋三个季节都在努力工作。冬天来临的时候,Ben由于平时的懒惰导致冬天只能在户外被冻得瑟瑟发抖。相反,Bob通过冬天来临前的努力工作,现在可以在家安然享受生活。笔者以季节为主线,利用双重气泡图,锁定文中的关键词,通过双重气泡图之间的对比,使得Ben和Bob的区别一目了然。然后,笔者再组织学生寻找同伴进行合作,对Ben和Bob的生活状态进行补充。只有学生都积极参与进来,才能真正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在参与中清楚文章的主旨,在体验中感悟文章的升华。学生通过寻找文中的关键词和图片发掘隐藏的信息,从而明白文本更深层的内涵,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如图2是笔者设计的板书。

图2

三、利用环抱图拓宽读后写作思路

英语阅读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对所学知识进行内化、迁移和重构。英语写作是将词汇、语句重构的方式之一,是英语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利用环抱图进行教学,既可以让课堂变得直观形象,又可以拓宽学生的写作思路、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如在学习牛津版英语Module 1 Unit 2My new home时,教师通过环抱图将家里的房间展示出来,然后再给出这个单元文本听说部分所涉及的重点句型“It is+形容词”“There is/are+名词”“We can+动词”等,让学生联系所学,采用填词、填句、填段这种递进的方法,经过学生的“添砖加瓦”,使作文变得有血有肉。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或者自己梦想中的新家,构思出自己家里的结构和组成,以及每个房间里摆放的东西、这些东西具备什么特征。在写作中,环抱图不仅能够使学生掌握写作的主干,还能让学生明白写作的细节内容。图3就是平时我们在写作指导中经常使用的环抱图的一种形式。

图3

良好的写作思路能够让写作的内容更加具体,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笔者认为,在进行写作教学的时侯,应该引导学生先画出环抱图,理清写作思路,然后在思维导图的引导下,在脑海中形成一个完整的架构,通过填充的形式,将环抱图补充完整。如学习牛津版英语五年级下册Module 2作文练习,要求学生写一下自己的寒假(Winter holiday)。因为整个Module 2的三个单元都是学习将来时态,第四单元的主题是读书周(Book week),第五单元的主题是周末计划(Weekend plan),第六单元的主题是假期(Holidays)。关于寒假,学生是有充足的语料的,他们能够围绕该话题进行情景交际。这些知识点如果单独呈现的话,学生都能熟练掌握,但是如果要综合在一起,就增加了语言交流的难度。写作的时候学生就不知道该如何下笔,那么这个时候思维导图的作用就举足轻重了。笔者将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展示如下:

1.教师利用课件呈现寒假的图片,激活学生头脑中相关的背景知识和生活体验。

2.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围绕问题展开思考。问题如下:

(1)Where will you go?

(2)Who will go with you?

(3)When will you go?

(4)What will you do there?

(5)Why will you stay there?

(6)How long will you stay there?

3.教师在黑板上写出构成本次作文的关键词(如图4),如where、who、when、what、why、how这些词构成了本课作文的框架。

图4

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说出上述问题的关键词,如根据where我们可以联想到Module 1、Module 2学过的知识,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将相关的关键词写在黑板上,逐步丰富环抱图的分支。

在这个环抱图的指引下,一方面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率,学生在注意力集中的情况下配合教师完成各项课堂任务,提高了教学效率;另一方面学生的阅读方法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锻炼。学生的思维在开始时处于发散的状态,进而学生会尝试从多个角度去解读语言文字,最终在环抱图的引导下真正实现思维品质的提升,为未来的学习与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如图4是笔者在教学时画出的环抱图。

将思维导图运用于阅读教学的课堂导入,改变了传统的课堂导入方式,为教师的教法、学生的学法带来了新思路和新方法。将思维导图运用于阅读教学中,不仅能从根本上强化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能力,还能提升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将思维导图运用于读后写作中,能让学生在课堂中自由地联想与创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环抱气泡导图
烃思维导图
SIAU诗杭便携式气泡水杯
浮法玻璃气泡的预防和控制对策
醉 春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
夜谒林和靖
冰冻气泡
第6章 一次函数
经击的环抱战士,用创业向未来致敬
——2015环抱创新创业大赛激活年轻创业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