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幼小衔接教学中数学自查方法的指导研究

2023-04-10 02:32江苏省南京市南化实验小学周雨辰
小学教学研究 2023年4期
关键词:读题幼小题意

江苏省南京市南化实验小学 周雨辰

幼儿时期是儿童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儿童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时,会有诸多的不适应。因此,幼小衔接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幼小衔接的重中之重不是知识的提前学习,而是儿童习惯的培养。教师只有在幼儿阶段关注培养儿童的学习品质和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让幼小衔接阶段的学习事半功倍。

从一年级学生真正进入数学学习开始,教师就需要引导学生经历独立思考、独立作业、自主审题、独立检查的自觉发展阶段。学生在数学知识的探索学习中犯错是正常的现象。因此,在幼小衔接的数学日常练习中,教师应要求学生把检查作为一个必不可少的做题步骤。“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想在幼小衔接时期的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己检查数学作业的习惯,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强化读题法

所谓“强化读题法”,就是在检查性的读题活动中,采取一些突出的手段,自觉加深对于关键词语的停留和思考,从而强化印象,引起关注。一般采用圈画、批注、加注符号等方法强化印象。

(一)圈画关键词法

检查的第一步是再次读题,审清题意。由于第一遍做题时,学生已经读过题目,不少人很容易形成固定思维,不能再次仔细读题。因此,教师和家长在平时的训练中,首先应注意锻炼学生的读题技巧,使学生意识到读题时应注意的问题。其次,要求做到检查读题时能够逐词逐句,不漏字、不添字,读懂题意,依据做题经验,抓住题中的关键词句,一边读题,一边把关键词句圈画出来。如图1,在完成此题时,全班42名学生有8人在“大于15小于17的数有( )个”的括号中填写数字16。很明显,学生在做题时没有关注到关键字“个”,如果在检查时,将“个”字圈出,就不难得出正确答案。运用此方法,再次做此类型题目时,全班仅有2人出错,出错率大大降低。由此可见,检查时圈画关键词是可行的。

图1 圈画关键词法

(二)有序看题法

在考试或练习时,学生经常会因为版面排版或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而造成丢题、漏题的差错。避免此类问题出现的有效方法,是让学生一道题一道题从上往下做,逐步自上而下地进行检查,养成顺序感,逐一查验,而不是用跳跃式检查的方法。这样可以确保不会出现疏漏。

二、标记检查法

在日常练习或考试时,学生往往会因时间有限,无法做到每一道题都检查,因此,掌握一定的自查顺序是十分必要的。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无法确定或不会做的题,对于此类没有把握的题目,需要做上标记,如将题号画圈或在题目前打上问号。根据把握程度不同,学生可以选用不同的符号进行区分。当全部题目做完后,学生首先从头至尾检查是否有空题现象,在确认每一题都完成后,可以根据不同标记优先检查做题过程中有困难、做标记的题目,完成标记题目的检查后,可以再按照分值大小依次逐题进行检查。

三、分类检查法

数学题型会因考查要求、题材、表达手段等不同,而使数学题分为不同的类别。这要求学生在检查中遵照各类题的规律和题目特点分类检查。低年级的数学题主要有计算题、图形题、计数题、填空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等类型。下面,我们指导学生分类掌握检查方法。

(一)计算题检查方法

计算题在数学练习中最常见、最基础也是最易出现错误的一类题型。计算题的检查方法往往采用逆运算的方式,挡住其中一个数据,用逆运算算出得数后,检验是否与挡住的数字相同。逆运算要求学生使用逆向思维,有效地凸显计算过程中的疏漏,从而较快地检测出计算中的错误。

(二)图形题检查方法

1.标号统计法

如图2,此类图形题在检查时可采用标号统计法,首先用一种符号标记一类图形,数出此类图形个数,再用不同符号标记另一种,数出个数,以此类推。最后将图形总数和表格统计结果总数比较,检验是否一致。如图2,先用“√”标记长方体,仔细检查有无遗漏后,数出长方体个数,如果检查的结果与原先答案不一致,可以多数几遍。按照此方法把全部图形统计完后,再把表格中这几个图形的总数加起来,4+4+2+2=12与总图形数量一致,则正确。

图2 标号统计法

2.归纳列表法

在检查较复杂的图形个数问题时,如果毫无顺序则容易出错。检查数图形个数类题型时,可以采用归纳列表法,如图3,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将符合要求的图形列出,再分类数出个数,最后将各类相加即可验证答案是否正确。

图3 归纳列表法

3.大楼法

低年级的思考题中,常出现数出叠加正方体个数的题。这类题对低年级学生的空间思维和抽象能力要求较高,出错率较高。笔者往往要求学生用“大楼法”进行验证。如图4,将每一竖列看成一栋大楼,学生不难判断出每栋“大楼”有几层,将每栋“大楼”的层数标在“楼顶”,最后将所有层数相加,即可得出小正方体的总数。通过该方法,笔者所教班级,此类题的正确率得到大幅提高。

图4 大楼法

(三)填空题检查方法

1.画图示法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检验填空题时,画出简图往往可以更加便捷、有效地提高填空题的正确率。在检验“与15相邻的2个单数是( )”时,该生列出图5进行检验。再如“18是由( )个一和( )个十合成的”。学生会习惯性填写成“1个一和8个十”。如果在检验时,画出简易计数器的图示,再圈画关键词,即可检验出错误。

图5 画图示法

2.找朋友法

如图6,检验此类比较几个物体数量多少的填空题时,我们往往不需要将每个图形的数量一一数出,可采用“找朋友法”将每两个图形一一对应连接起来,就可以很轻易看出数量多少及多的个数。

图6 找朋友法

3.排序连线法

在质量单位的练习中,“千克与克”的内容与生活联系较为紧密,学生往往会因缺乏生活经验或对质量单位的表象没有形成,出现错误。针对图7中的连线题,笔者建议学生采用“排序连线法”进行检验。如图7所示,先根据生活经验尝试将事物按照从轻到重的顺序编上序号,其次将质量按照从轻到重的顺序排序,最后检验并将相同的序号相连即可。此方法同样适合比较长度、时间等连线题型。

图7 排序连线法

(四)解决问题检查方法

在小学数学学习中,解决问题类题目分值较大,思考过程复杂,往往是低年级学生学习中出错率较高的题型。此类型题目其实也有一定的检查步骤:首先,检查获取的数学信息是否与题目一致;其次,厘清算理,检查运算方法是否正确;最后,检查计算结果是否正确。针对不同类型的解决问题类题目,我们有以下一些特殊的检查方法。

1.化简题意法

分析题中的有用信息,包括数字、文字、条件、问题等,梳理有用信息,将题目的信息以最简方式呈现,可以快捷地检查解题过程是否正确。如图8所示,梳理有用信息后,学生不难得出此题是求25和4合起来一共是多少,在题目旁标注分与合,既简化了题意,又可以方便快速地检查数据,从而提高检查的效率。

图8 化简题意法

2.画图检验法

在确认数学信息正确后,学生即可根据题目意思,画出相应简图,帮助思考,验证答案是否一致。如图9所示,用三角形代替小鹿,用圆形代替其他动物,根据题意画出相应的简图,将文字转化为图形,既方便理解,又方便检查正确与否。

图9 画图检验法

3.一题多解法

在题目条件有多重关系时,如“操场上有90个小朋友,第一次走了23个,第二次走了17个,现在还剩多少人”一题中,可以用不同的解决方法验证结果的正确性,如果在解答时是先算“第一次离开后还剩多少人”,再算“最后还剩多少人”;那么检验时就可以先算“一共走了多少人”,再算“还剩多少人”,这样可以有效检验解题结果是否正确。

4.举例设数法

在缺少具体的数量,只知道几个事物之间数量关系的问题中,假设法通常是最为快捷的检验方法。如题目:“小红给小明4张邮票,两人就一样多了,小红原来比小明多多少张邮票?”此题的答案是8张,但是不易列式验算。此时,采用举例设数的方法,假设小红原有8张邮票,给小明4张后,剩4张,此时两人一样多,即小明原来0张,即可很容易检验答案8张是正确的。

5.标数代入法

在条件较多的题目中,若涉及多个数量之间的关系,这类题型的检验可以采用直接将所得答案标在题目相应数量上,代入检验数量关系是否符合条件所示,如图10所示。

图10 标数代入法

总之,幼小衔接工作中儿童的习惯培养尤其重要,良好的习惯可以促使儿童顺利渡过转折点。“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幼小衔接教学中关注学生自查能力的养成,其审题能力、认真读题的习惯也会随之加强。有效的检查,可以使做题的正确率大幅提高,为高年级的数学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让低年级学生从“学检查”到“会检查”,并不是一日之功,教师和家长只有坚持不懈地反馈与激励,才能使幼小衔接阶段的学生的自查习惯得以养成。

猜你喜欢
读题幼小题意
小学低段数学读题能力的培养
明确题意 正确解答
如何有效地做好幼小衔接
小学生数学读题漏词现象分析
“读题时代”报纸新闻标题的语言特色
幼小衔接真正该做什么
从养成教育入手 促幼小平稳衔接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读懂问题的能力
幼小衔接,学前准备知多少
一道课本习题的变式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