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文阅读与交流中学习任务设计策略

2023-04-10 14:08吴爱钧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 2023年2期
关键词:学习支架语文核心素养

【摘 要】实用文阅读与交流是新课标提出的发展型学习任务群中的内容。实用文阅读与交流以项目化学习、问题驱动学习为基础,以“学习任务设计”为引擎,从“有用的目标”“有用的任务”“有用的支架”等维度实施深度学习,从而全面提升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实用文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设计;学习支架;语文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3)07-0012-04

【作者简介】吴爱钧,江苏省泗阳县上海路初级中学(江苏泗阳,223700)校长,正高级教师,江苏省首届中学语文领航名师。

清代的吴乔在他的《围炉诗话》里说,“文为人事之实用,诗为人事之虛用”,这里的“文”就是实用文,他对文(实用文)与诗(文学)的功能作了非常好的区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对“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有这样的表述:本学习任务群旨在指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倾听、阅读、观察,获取、整合有价值的信息,根据具体交流情境和交流对象,清楚得体表达,有效传递信息,满足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交流沟通需要。实用文学习有两大关键,一是了解信息,二是满足交流,也就是“知”和“做”,新课标的“教学提示”部分也明确提出应紧扣实用性特点。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是统编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教学时我们应该有效利用“学习任务设计”这一理念,通过学习目标、驱动任务和学习支架的设计,来实现实用文教学的“有用”核心目标。

一、确定有用的学习目标,落实任务群学习内容

实用文阅读的“有用”包括了三层含义:一是对学生学会独立阅读实用性文本是有用的;二是对他们的日常生活是有用的;三是对他们提升读写和语言组织能力,以及提高应对社会、奉献于社会的能力是有用的。[1]这里讲的是实用性阅读的“这一类”的阅读方法,结合《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特定文本,笔者通过教材、新课标、文章体式等材料找出重要概念或能力,从而获得与上述重要概念、能力有关的各种知识与能力,以达到“知”(知识)与“做”(技能)的兼得。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确定学习目标。

1.教材的编写意图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所在单元的“单元提示”如下:

阅读介绍中国建筑、园林、绘画艺术的文章,可以了解我国人民在这些方面的卓越成就,感受前人的非凡智慧与杰出创造力。说明重要纪念性建筑的文章,又可以引导我们了解波澜壮阔的历史,筑牢思想之基……

这一课“阅读提示”如下:

作者以“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为贯串全文的主线,牢牢抓住纪念英雄烈士的立碑意图……文章不仅具有说明文准确、客观的一般特点,又有着很强的感染力和教育价值。阅读时要在了解说明对象特征的同时,学习历史,提升思想,从先烈那里获取精神的力量。

“单元提示”和“阅读提示”所表达的重点都是通过对本文的阅读,使读者能够了解中国革命的波澜壮阔和人民英雄的不朽功勋,从而激发读者的爱国热情。

2.文章的特定体式

文章总是有特定的体式。不同体式的文章有不同的特性,故要求有不同的读法。本文是一篇“瞻仰记”,是“参观记”的一种,一般以建筑物为写作对象,而由于“瞻仰”所蕴含的特定含义,所写的对象的特征是精神高大而让人心生崇敬的。这种特殊的体式,决定了本文的读法应该是引导学生理解“瞻仰”对象的精神价值。

3.新课标的“课程内容”

新课标的“课程内容”部分,明确了“围绕伟大建党精神,确定革命文化内容主题,注重反映理想信念、爱国情怀、艰苦奋斗、无私奉献、顽强斗争和英勇无畏等革命传统”[2]。

基于上述考虑,笔者确立了“‘知历史,‘做文章”的学习目标,即通过对文章的阅读,认识我国人民革命斗争的艰辛历史和民族英雄的丰功伟绩,学会写瞻仰类文章。

二、设计有用的驱动任务,激发学生进行探究性阅读

任务分为核心任务和小任务。实施过程中首先围绕一个共同的核心任务,通过对教学资源的积极主动地运用,开展独立探究和相互合作的学习。其次,围绕核心任务,将每一学习模块内容再细分为一个个小任务,最终达到既定的学习目标。

1.核心任务设计

这节课设计的核心任务是:今年是张相文先生诞辰155周年,为纪念张相文先生的卓越贡献,我校参与了泗阳县组织的系列纪念活动。请你根据学习《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内容,写一篇张相文故居的瞻仰记。(注:张相文,江苏省泗阳人,中国地理学家、教育家,为近、现代地理学在我国的发展作出了贡献。泗阳建有“张相文故居”。)

核心任务的设计,需要满足以下四个标准[3]:

(1)匹配目标。核心任务必须和学习目标完全匹配。也就是说,笔者设计的这个任务必须能顺利达成上面确定的学习目标。这个任务中“学习文本内容”部分,是解决“知”的问题,是学习“瞻仰记”的特点及写法;“写一篇张相文故居的瞻仰记”部分是解决“做”的问题,是知识的再创造和知识在新情境中的迁移。

(2)呈现结果。就是完成这个任务后呈现出来的,一定是学习这篇文章以后形成的学习成果。学习成果是学习效果的显性表现,效果是否等于成果,要看学习过程中所有的设计是否都瞄准了任务的达成。

(3)情境真实。教师要将核心任务放在真实的学科情境中,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任务。“纪念张相文先生诞辰155周年”是本地区的一件真实事件,设计撰写瞻仰张相文故居的学习任务,可以把学生有效“带入”到生活情境当中来。

(4)解决问题。素养的形成必须通过在各种环境中创造性地解决新问题,也即灵活地应用已有知识处理新问题。写《张相文故居瞻仰记》的过程,也是将语言教学与缅怀张相文先生相结合的过程,不仅实现了学生对知识的自主学习,还带动着他们对新问题的探索。

2.小任务设计

围绕核心任务,笔者设计了四个模块的活动,并精心设计了各模块的小任务。

【活动一】我来做导游。学校组织暑期参观活动,请你为瞻仰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师生做导游。

任务一:根据课本内容,设计游览线路。

任务二:绘声绘色,模拟导游。

第一个活动的设计,主要是解决“记”的一般特点的问题。如以行走路线为行文思路,一般采用“总分总”的结构特点,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说明顺序为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等。

【活动二】我是朗读者。模拟播报新闻,朗读重点段落。

任务一:根据补充材料撰写人民英雄纪念碑落成新闻稿并播报。(补充材料略)

任务二:选择10块浮雕中的一块,设计朗读方案并朗讀。

第二个活动中两个任务的设计,主要是解决“瞻仰记”类文章中“瞻仰”的情感表达问题,学习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进行表达。

【活动三】我来写报告。

任务一:小组合作,总结“瞻仰记”的写作要求。

任务二:展示交流,评选最佳报告。

第三个活动的设计,主要是落实实用文学习的信息筛选、获取、整合的问题,形成“瞻仰记”的写作要求,为下一个活动做知识储备。

【活动四】我是瞻仰者。

任务一:以组为单位,展示张相文相关素材(课前已布置学生搜集整理),然后按照“瞻仰记”的写作要求进行筛选、整理。

任务二:创作张相文故居瞻仰记。

这个活动的设计,主要是解决由“知”到“做”的问题,实现知识在新情境中的迁移和再创造,形成开放的学习成果。

四个模块之间的设计思维呈螺旋式上升,各小任务之间“瞻前顾后”,有效地连接了学生的知识探寻过程。每一个小任务的完成,都是一次学习实践活动,从而驱动学生不断向学习目标靠近。

三、提供有用的学习支架,引导学生走向深度学习

学习支架是根据课程目标为学习者提供的合理、贴切、有学习指导意义的支撑,针对不同的学习任务提供适时而适可的帮助,从而让学生有一个精准的解决问题的路径。支架的形式主要包括方法支架、思维途径支架和策略途径支架等。

1.构建情境支架,激发学生探究热情

针对活动一“我来做导游”的小任务“设计游览线路”,我们提供了以下支架。

(1)你可以先找出文中表现作者行踪转换的关键词,然后画出游览线路图,并标出重要的转换地点,如“东长安街”“天安门广场”“第二层平台”等。

(2)你可以通过为文章分层的方式,体会一下文章的说明顺序和文章的结构。

(3)结合课文内容,完成下列表格。

学生通过情境支架,可以获得独立解决问题的技能。学生对于如何导游是陌生的,而画出游览线路图、填写表格等方式,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供了工具。它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游览记”类体式文章“根据行进路线而进行空间转换”的特点。重要转换地点的圈画和填表,则可以强化学生的这种认知。

2.提供策略支架,引领学生自主学习

策略支架能够指导学生在听说读写过程中习得学习方法并灵活运用,策略支架能够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调节与监控,不断优化学习方法,学会迁移运用。如活动一中的任务二“绘声绘色,模拟导游”的学习提示。

(1)你可以尝试用“总—分—总”的结构形式组织导游词。

(2)百度百科中“导游词”的词条链接:导游词,是指导游工作人员在引领旅客观光时的介绍用语,是导游和游客之间交流思想、传递知识的重要工具。一个完整的导游词,其构成通常分为习惯用语、概念说明、要点介绍三部分。

以上两个学习提示提供的都是策略支架。学生通过对百度百科词条链接内容的学习,了解导游词的结构、功能、特点及易出现的问题等知识,为学生更好地构建知识体系提供了有效的帮助。

活动二“我是朗读者”要求模拟播报新闻,朗读重点段落。我们为完成其中任务一的学生,提供了一个实用性的“工具箱”,学习提示如下。

报道稿一般由标题、引言、主体、结语和背景等部分构成。

标题:高度概括,抓人眼球。

导语:通过说明关键信息,让读者一目了然。

主体:随引言之后,是消息的主干,是集中介绍事物、说明问题和表现论点的中间部分,是全篇的关键所在。

结语:消息的最后一句或一段话,它依内容的需要,可有可无。

背景信息:事件的历史情况以及存在的环境、条件等,是消息的从属部分,常穿插在主题部分中,或插在引言或结语之间。

3.设置程序支架,引导学生深度学习

提供学习程序支架,实际上就是规划学习路线图,引领学生围绕学习主题循序渐进,从低阶思维走向高阶思维。活动二的任务二“选择10块浮雕中的一块,设计朗读方案并朗读”的学习提示如下。

(1)结合课文旁批,圈画出表现人民英雄纪念碑特点的词语和表达作者情感的词语。

(2)请组长分工,组员每人选择一块浮雕,设计朗读方案,可以适当增删原文。设计朗读方案时要注意朗读的情感基调、停连和重音。

(3)组内展示评比,推选优胜者参加全班展示。集体评价解说。

学习提示(1)就是让学生通过找关键词的方式,直观体会“瞻仰记”类文本的特点,从而形成对“瞻仰记”这一概念的认识。通过对任务二的分解,学生可以一步步完成子任务,进而高质量完成此任务。不同形式的学习支架,在学习者的现有水平与学习者可能的发展水平之间构筑了一个桥梁,能够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从而实现深度学习。

【参考文献】

[1]赵军,黄厚江.实用文:基于有用的阅读和教学(上)[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9(22):22-25.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18,3.

[3]朱则光.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设计[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0:142-144.

猜你喜欢
学习支架语文核心素养
生本理念下初中物理“支架式”教学的实践思考
学习支架在学习支持中的作用探究
“学习支架”的继承与融合
强化支架意识提升学习效能
从学情认知“思辨”教学内容
基于核心素养的语文教学内容的确定
基于期待视域理论确定诗歌教学内容的研究
语言建构的策略
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作业设计实践
浅谈微课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