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有效活动,让数学课堂更高效

2023-04-16 12:44孔红
教育界·A 2023年7期
关键词:小学数学活动课堂教学

【摘要】当前,随着“双减”政策的出台,其要求教师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严格控制作业的数量和难度,减负但不减质。这就需要教师变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提升课堂教学成效。而活动化教学就是切实可行的教学方式之一,教师在活动化教学中需要将抽象、深奥的数学知识融入活动中,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在活动中增进理解,领略数学的魅力和精彩。文章就活动化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进行了探索,旨在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建构更加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

【关键词】小学数学;活动;课堂教学

作者简介:孔红(1970—),女,江苏省扬州市仪化第二小学。

数学是小学阶段非常重要的学科,学生通过数学学习,可以掌握知识、技能,形成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活动是数学学科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很多数学知识的获取都来自活动。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部分教师采取“注入式”的教学模式,虽然面面俱到地向学生讲解数学知识,但学生的参与度不高,只能机械地记忆公式、性质、规律等内容,这容易导致学生对知识缺乏深入思考,未能掌握知识的本质内涵,也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知识体系的建构。因此,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教师应当挖掘教材内容,为学生引入活动化教学法,充分发挥活动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积极的学习情感,让学生对学习新知产生期待,驱动学生深入探索,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对所学知识留下深刻的印象,从以往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探索,积淀探索数学知识的经验,形成独特的思维方式,为其后续学习数学、应用数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设计游戏活动,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人们认知世界、探索知识的原动力,没有了兴趣,学习也就没有了持续性,数学学习亦是如此[1]。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如果缺少兴趣,那么往往会是低效的。所以,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广大数学教师需要考虑的问题,而为学生引入游戏活动是切实可行的做法之一,因为小学生大都活泼好动,热衷于玩游戏。在数学课堂中运用游戏,可以快速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以更加积极的态度进行新知的探索。因此,教师应尊重学生的心理特点,根据教学需求,为学生设计游戏活动,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数学知识,从而取得寓教于乐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学认识多位数的内容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融入了游戏。游戏过程如下:教师在课前准备了5张卡片(每张卡片上面都写有一个数字,分别是9、7、6、4、3),让5个学生走到讲台前,分别拿一张卡片,代表卡片上的数字,然后根据教师的要求自行调整所站的位置,得到5位数。其他学生需要判断台上的5个学生排列的数字是否符合要求,如果符合要求,就一起读出,如果不符合,就让5个学生重新调整顺序,直到符合要求为止。如教师提出“排列的5位数最大”的要求,于是5个学生迅速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得到“97643”,其他学生认为这个数字符合要求,读出了这个数:“九万七千六百四十三。”然后,教师提出“排列的5位数最小”的要求,于是5个学生立即调整了自己所站的位置,得到“34679”。

在上述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适时地引入数学游戏,能让数学课堂焕发活力,让原本枯燥的数学学习变得妙趣横生,让学生愿意参与其中,主动学习,进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学生不但提升了对数字的认知能力,还改变了对数学的刻板印象。

二、设计竞赛活动,驱动积极探索

多数小学阶段的学生都具有不甘示弱的特点。教师在设计数学课堂教学环节的过程中,可以巧妙地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可以引入一些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好胜心,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让学生融入课堂,发挥自己的主体性,在竞赛中争取获胜,从而实现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学生在竞赛活动中,既能体会到学习数学的成就感,又能形成竞争意识,展现自己的特长。

例如,在学习有关简便计算的内容时,有的学生对计算不太感兴趣,觉得计算枯燥,参与的积极性不高。为了唤起学生的探索热情,教师巧妙地设计了竞赛活动,让班级的男生和女生进行对决。对决的题目如下。

男生:46+59+67 25+69+79+45

187-69-78

女生:16+39+84 25+65+75+35

173-47-53

如果男生、女生所要解答的题目在难度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那么这会对计算的速度有直接的影响。这场竞赛的结果是女生获得胜利。此时,有的男生认为这场竞赛不公平。教师便问男生为什么觉得不公平。男生回答给女生出的题目可以凑整,进行简便计算,并且可以很快解出答案。教师顺势说:“对于女生做的题目,如何进行简便计算?”这时,学生开始积极主动地探索,与身边的同学分享自己的想法,在交流中习得简便计算的知识,这有助于提升计算能力。

计算的相关知识比较枯燥,有的学生主动学习的意愿不强烈,所以教师应想方设法提升课堂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在上述教学过程中,教师巧用竞赛活动及学生不平衡的心理,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简便计算的相关知识,训练学生的计算技能,这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相比,效果要好得多。

三、设计操作活动,深化学生理解

动手操作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有效方式,也是学生获得认知的基础。在数学课堂中,动手操作活动的有效运用,对学生掌握概念、探索規律、推导公式、应用知识、拓展思维以及培养积极的学习情感,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在传统的数学课堂中,部分教师对此类活动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而以讲解代替了学生的操作。学生如果没有经历内化所学知识的过程,获得有效的学习体验,对知识的印象自然不够深刻,思维也不能得到有效的发展,这会制约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教师应改变以往的做法,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设计操作活动,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变“听数学”为“做数学”,让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实现思维的飞跃,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更有效。

例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内容时,教师向学生提出了问题:“2块长方形铁板,长都是7米,宽都是3米,现在将它们焊接成1块大的长方形铁板,焊接后的长方形铁板的周长是多少米?”为了解答这道题,不少学生列出的算式为:7+3=10(米),10×2=20(米),20×2=40(米)。他们还说明了自己这样算的理由:因为大的长方形铁板是由2块一样的长方形铁板焊接成的,所以自己先算出1块铁板的周长,然后将它乘以2。可见,这些学生并没有把握解答题目的要领,产生了理解上的偏差。此时,教师对学生开展了操作活动,发给学生2张完全相同的长7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纸,让学生试着将它们拼成1张大的长方形纸,思考可以怎样拼,拼成的长方形纸长和宽分别是多少,周长又是多少。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发现可以拼出两张不同的长方形纸:一张是长14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纸,另一张是长7厘米、宽6厘米的长方形纸。它们的周长分别是34厘米、26厘米,这说明不少学生之前的算法是不对的。当被问及错因时,学生说长方形纸的某些边在拼的过程中已经处于拼成的大长方形纸的內部了,但自己之前在计算周长的过程中把这些边的长度也计入其中了。在操作中,学生深化了对周长概念的理解,提升了认知能力。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部分学生常常会因理解不到位而出现错误。基于这样的情况,教师帮助学生找出错因尤为重要。在上述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理解上的偏差,教师让学生运用身边的材料进行动手操作,能够让学生在操作中找出错因,深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手脑并用的能力。

四、设计反思活动,实现认知升华

反思能力是数学的关键能力之一,提升反思能力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2]。培养学生反思的习惯,可以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提升学生思维的严谨性和深刻性。在数学课堂中,教师有意识地组织学生进行反思,能让学生深入知识的内核,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巧妙捕捉教育的时机,为学生引入反思活动,让学生有所感悟,增进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学习的要领,做到触类旁通,实现认知的升华。

例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内容时,教师为学生引入了这样的生活实际问题:“做一条长是1.2米,宽和高都是40厘米的长方体通风管,至少需要铁皮多少平方米?”大多数学生认为这道题并不难,本题的“陷阱”是单位不统一,在解答的过程中,首先要保持单位一致,然后再列式计算。基于这样的思考,一些学生的解答过程是这样的:40厘米= 0.4米,1.2×0.4×4+0.4×0.4×2=2.24(平方米)。显然,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出现了错误。此时,教师没有直接指出错误,而引导学生反思这样的通风管能不能通风,风该从哪边进,又该从哪边出。学生经过反思发现他们在计算的过程中,想当然地认为通风管有6个面,实际上应该只有4个面。然后,教师继续引导学生反思应该去掉哪2个面,正确的解答方法应该是什么。学生在又一次的反思中得出了正确的答案:1.2×0.4×4=1.92(平方米)。

学生在学习中出现错误是难免的,这反映出他们的认知能力还有待提升。教师如果一发现学生的错误就大声指责,容易挫伤学生学习的信心;但也不能不理不睬,因为学生若没有找到错因,后续可能还会出现类似的错误。在上述教学过程中,当学生出现错误时,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了反思,让学生分析自己的思维过程,在反思中找到错误,分析错误,最后改正错误,让学生吃一堑,长一智。

五、设计实践活动,提升应用能力

学习数学的价值在于应用和创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引入一些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灵活地运用课堂所学知识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明白学习数学的意义。但在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对实践环节不够重视,只注重知识和解题技巧的传授,致使学生的思维难以得到发展,应用能力难以得到锻炼和提升。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要扭转以往的教学观念,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设计实践活动,活跃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价值,经历更有意义的数学学习过程。

例如,在“大树有多高”这节课伊始,教师问道:“我们学校的图书馆后面有棵银杏树,你们有办法测量出它的高度吗?”于是,学生们说出了自己的测量方法,但有不少方法都缺乏可行性。教师便说道:“通过今天的实践学习,你们就能轻松解决这个问题。”之后,教师将学生分成多个学习小组,并带领学生走出教室,为每个学习小组提供竹竿、卷尺等工具,让学生分小组进行实践活动。活动内容为:测量出竹竿的长度,然后将竹竿立在地面上,测量出影子的长度,并将相关数据填写到表1中。在此基础上,教师让各个学习小组观察填好的表格。学生们很快发现,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竹竿长与影长的比值相等。学生们测量出大树的影长之后,可以计算出大树的高度,顺利地解决大树有多高的问题,并且获得成就感。然后,教师继续让学生测量出学校里的旗杆、教学楼的高度。

在新的教育背景下,教师应打破学生仅仅在教室里学习的模式,为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并为他们提供充裕的时间和足够的空间,拓展实践的路径,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知识、获取知识、理解知识,让学生意识到数学知识蕴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数学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同时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

结语

总之,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是一门技术,也是一门艺术。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应研读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出发点,为学生设计优质、高效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收获数学知识,形成完善的知识体系,获得学习的满足感和成就感,积淀基本的活动经验,从而奏响高效课堂的乐章。

【参考文献】

[1]姚正林.游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J].安徽教育科研,2018(13):70,77.

[2]陈一清.核心素养视角下培养小学数学模型思想的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0(08):94-95.

猜你喜欢
小学数学活动课堂教学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