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师院校教师教育课程实践教学路径探索

2023-04-19 07:53鑫,王
科教导刊 2023年34期
关键词:师范类师德师范生

李 鑫,王 冰

(南阳师范学院 河南 南阳 473061)

培养合格的教师是地方高师院校的主要任务,要让学生通过系统的专业知识的学习,掌握教育学、心理学以及其他各类学科的知识。并积极与当地的学校合作,鼓励师范生到学校实习,学生的实习时间应当不小于一学期。想要将教师教育工作做好,就应当充分发挥出地方高师院校的资源优势,培养出优秀的人民教师。然而现实中,部分地方高师院校对学生实践课的重视程度不足,学生自身的教学实践能力不佳,导致学生毕业后难以胜任教师这一职业,因此如何优化高师院校教师教育实践课程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1 以毕业课程为依据,完善课程目标

当前部分高师院校学生的职业认同感比较低,从教意愿并不十分强烈,而这一问题的出现同校方师德培养力度不足、职业认同广度不够有关。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要求毕业生践行师德且具有教育情怀,具体而言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1 注重师德培育,强化学生的职业道德

2017 年我国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其中明确规定高师院校应当以产出为导向进行专业人才的培养。教师教育课程实践目标应当同国家师范类人才培养的目标一致,要符合教师的岗位需求,这样学生将来才能更好地适应工作。高师院校是未来教师的摇篮,师范生的师德修养不但会影响其个人价值观以及个体言行,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教师队伍的整体素养产生影响。所以加强对师范生的师德培养,强化其职业认同感以及职业素养,是高师院校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点之一。

“师德”是师范生所应当具备的职业素养之一,学生对教师这一职业的认同感以及对该职业的了解程度都会影响其“师德”。高师院校应当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中的“师德要求”,并将这一指标作为师范生毕业考核的重要指标,要开设“师德”课程,制订相关评价标准,确保每个师范生在毕业时都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与道德品质。尤其是在师范生专业认证的形势下,高师院校更应当培养出符合我国教育需求的“准教师”。

1.2 培养学生的职业情怀

教师是一个神圣的职业,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单单存在于知识和技能层面,还在精神层面影响着学生的一生。所以教师是一个充满了道德信仰和职业情怀的工作,教育情怀是每个师范生所应当具备的,这是其未来工作的动力之一。高师院校在进行人才培养时不但要注重知识与技能的教学,还要关注学生的精神层面,尊重学生个体,培养具有崇高理想和良好职业情怀的师范生。

具体而言,高师院校应当在教师教育工作中结合师范生的成长规律、专业发展现状以及未来职业的实际需求做好人才培养规划。并重视学生的价值观、职业认同感、从教意愿,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通过一次次的课程实践激发学生的职业情感。

2 以产出为导向,实现课程内容的优化

2.1 教师教育课程应当与其未来岗位发展的需求相一致

以产出为导向就强调以师范生的学习效果为导向,这是对学生核心能力的要求,也是对师范类教学质量进行评价的指标之一。其更加关注学生学习到哪些知识而非教师教了哪些内容,如何通过教师的教学工作促使师范生成为合格的人民教师是当前教师教育课程所需重点解决的问题。

第一,聘请当地一线骨干教师作为师范类院校的兼职教师。在一线工作的教师,其最清楚当前学生的学习特点与学习需求,对当前教育教学工作有充分的话语权。高师院校可以聘请部分一线教师作为课程实践的指导教师,教会师范生如何与学生相处,引导其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认知规律,分享自己最新的教学经验。此外,通过一线教师的教学演示,让学生加深对未来工作的了解,增强其职业认同感。教师还可以带领师范生到学校观摩学习,这对师范生的专业成长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第二,强化高师院校教育课程同“教师”这一职业的联系。教师教育课程的设置应当建立在对师范生未来职业深度分析的基础上,对各类知识、技能以及情感等进行科学整合。教师不能将课程内容囿于传统教育技能培养范围内,要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将一线教学工作的真实案例融入课程实践中。让高师院校的学生置身于真实工作环境中,通过案例分析与探讨,提升自身的职业能力和专业素养,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岗位。

2.2 提升教师教育课程的实践育人效果

第一,积极构建递进式课程实践教学体系。实践基地是师范生知识与技能学习的重要场所,是成为“准教师”的最后环节,所以高师院校应当在传统教育实习的基础上,对校内外的课程资源进行整合,构建一个“见习、助教、试做、顶岗”的递进式课程实践教学体系。首先,组织师范生进行观摩。即观察一线教师的教学模式与采用的具体教学策略,学习这些教师是如何解决专业问题的,同时也能帮助学生了解教育场景,对教育形成初步感知。其次,鼓励师范生做好“助手”,师范生可到基地见习,表现优秀者还可以承担起助手的角色,为一线教师做好协助工作。再次,师范生应当在校外展开不少于一个学期的实习工作,在一线教师的指导下尝试做好教学与班级管理工作。最后,独立实践。高师院校可以选派一些综合能力表现优秀的学生到各个地区学校进行顶岗支教,深入到一线工作场地独立完成教学与班级管理的相关工作,促使师范生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切实提升其实践能力。

第二,实行双导师制。为了更好地提升高师院校学生的职业能力,可以实施双导师制度,即师范生的教学工作除了由高校教师来承担之外,还可与实习单位合作,由其派遣业务骨干作为教育实践指导教师。教育实践指导教师要对师范生在实习期间的表现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价,并对其进行针对性指导,切实提升师范生的教学能力,促使其成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

3 以学生为中心,完善实践教学方法

3.1 注重现场教学

师范生教学能力的提升,其关键在于要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感受教学工作是如何开展的。学生只有亲身体验才能感受到作为教师的责任感,意识到自身的不足,感受到何谓“教学相长”。所以高师院校要注重现场教学,让师范生到一线观摩、实习,观察合格的教育工作者是如何引导学生思维的,学习一名优秀的教师在遇到问题时是如何妥善解决的。助力师范生形成丰富的策略性知识和实践性技能,让其职业能力有进一步提升。

3.2 组织课外互动小组

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同其在接受教育时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有密切关系,高师院校可以采用课外互动小组教学的模式展开实践训练。例如师范生在实习期间,需要学习如何展开课堂教学,首先就需要备课,进行教学设计,一堂课是否生动有趣,是否能取得预期效果,教学设计是关键。教学设计对师范生而言也是学习难点,所以学校有必要展开专题训练,鼓励学生以小组互动的形式进行教学设计。首先给师范生布置任务,要求其按照教学内容,对教学过程、教学组织以及教学案例等进行设计,然后采用随机抽取的方式要求小组进行现场汇报。其次,在小组汇报之后,各个小组实习生进行交流、探讨,在教师的指点下优化和改进教学设计。采用小组互动的教学方式,作为教师要注意几点,其一,以问题为导向,让学生在任务驱动下展开主动探究;其二,小组成员既要完成自身的任务,还要同其他成员协作,团结互助共同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其三,引导学生进行经验分享,学会反思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升其教育教学能力。

4 以专业认证为标准,优化高师院校考评体系

4.1 建立师范类专业技能测试体系

不同层级的师范类专业认证对高师院校毕业生的教学实践能力提出了不同的要求,想要让学生在毕业后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高师院校就应当以专业认证为标准,优化自身的考评体系。专业技能训练不单单是教师教育重要的课程内容,也是培养一名合格教师的必经之路,教师应当对师范生的专业技能水平有动态化的了解。这样其才能结合学生实际发展水平,展开针对性指导,既能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还能切实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具体而言,高师院校应当在学生走向实习岗位之前,对学生展开严格考核,具体考核内容包括教案撰写、说课、微课、课件制作、评课,考核合格后方可进入实习阶段。学校需要根据实习生实习学校、实习岗位来确定其实习期间的考核内容,但是每个学生都要通过教师仪态与表达技能、课堂教学能力测试、多媒体课件制作技能测试。师范生通过以上考核后才能顺利毕业,学校这样严格的要求才能培养出优秀的教育工作者。

4.2 多措并举提高教育实习质量

第一,细化考核标准并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要确保学校所规定的每一项考核要求都落实到位,客观反映出学生的真实水平。如果发现在这一过程中存在作弊或弄虚作假的行为,涉事师生都需要接受相应的处分。

第二,强化学生实习期间的过程指导,学生在实习期间与本校教师的沟通较少,学校与教师很难了解到学生的实习动态,所以可以开启跟踪式指导模式,构建一个高校教师―实习生―实习单位教师的协作平台,多方联动,帮助实习生解决问题,提升其实践能力。

第三,端正学习态度,注重学生体验。学生实践能力的优劣同学生自身的学习态度密不可分,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实习工作,对教师这一职业有深度认同感。引导其摆正态度,抓住实习机会,认真学习,从每一次的教学体验中反思自己,提升自己。

5 结论

地方高师教育不但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教学水平,同时对我国未来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也有着重要影响。教育发展教师为先,今天高师院校的教学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明天教师的专业素养,也影响着我国教学改革工作的开展。而在高师教育中,课程实践能力是很多学生所缺乏的,这不利于学生的职业发展,因此本文建议高师院校应当以毕业课程为依据,完善课程目标、以产出为导向,实现课程内容的优化、以学生为中心,完善实践教学方法、以专业认证为标准,优化高师院校考评体系。如此才能从多个方面优化教师教育课程实践工作,提升师范生的职业素养与专业能力,促使其成为合格的准教师。

猜你喜欢
师范类师德师范生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在“四史”学习中涵养高尚师德
阅读与写作:高职师范类学生语文课堂核心教法初探
师德考核“ 量化”实践与思考
浙江:中职非师范类专业新教师需进课堂下企业
师范生MPCK发展的策略
爱是师德的源头活水
浅析师范生PCK知识的构建
中小学师范类与非师范类教师的教学能力差异状况及成因分析
浅析师范类高校化学实践教学的改革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