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助力乡村振兴实践与创新——评《青春力行之国情观察:行走在乡村振兴一线的思政课堂》

2023-04-26 11:48周婷婷
中国农业气象 2023年4期
关键词:思政课程课堂

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助力乡村振兴实践与创新——评《青春力行之国情观察:行走在乡村振兴一线的思政课堂》

《中国海洋生态安全治理的理论与实践》

作者:杨振姣

出版社:海洋出版社

ISBN:9787502792664

乡村振兴战略的制定与施行,是推动国民经济朝着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途径,所以从联合高校思政教育与乡村振兴战略创新实践意义来看,根据国情开展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有助于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贯彻落实和发展。林桢栋、岳奎共同主编的《青春力行之国情观察:行走在乡村振兴一线的思政课堂》,以行走中的思政课程为编撰主题,对如何通过行走思政全方位观察国家发展实情,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贯彻实践,进行了一系列科学且合理的分析和研究,力求深化人们对行走在乡村振兴一线的思政课堂的认知,为其后期研究思政教育与乡村振兴发展所存联系,奠定理论知识基础。因此,本文在深入阅读、学习该书内容前提下,分析了高校思政教育能促进乡村振兴发展的现实作用与优势,并以此为方向探索高校思政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和创新路径。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22年6月出版的《青春力行之国情观察:行走在乡村振兴一线的思政课堂》,以创建特色思政课堂为主线任务,以大力推动乡村振兴发展为主题,在充分了解、掌握国家最新发展国情基础上,讲述如何在行走中建立健全益于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得以贯彻落实的思政教育形式,从而为各高校优化自身思政教育模式指引方向。细究本书整体理论框架构建方式与具体内容体系可知,该书详细阐述乡村振兴实际发展状况时,精简介绍了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目的与实践任务,细致说明了乡村振兴中的民生保障、产业振兴、共同富裕目标与基层治理工作等内容,意在引领读者快速掌握乡村振兴发展相应知识理论,以便为其实施后续学习、研究工作创建可靠理论条件。由综合视角来看,本书为更好地指引人们基于乡村振兴一线开展符合时势的思政教育,建立充满现代社会发展色彩的思政课堂,不仅深入学习国家相关新时代促进青年健康成长的重要论述内容,并将其贯彻落实于青年培育过程中,还通过引进规范化社会实践报告的形式,为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提供充足参考依据,政治性与实用性极强。由此可见,本书非常值得大众详细阅读、深入学习。

从科学发展观来看,高校开展思政教育课程学习,可作为大力宣传与践行国家大政方针的主要场所和渠道。教学特征与课程优势独特,可促使其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发挥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和现实功能。因此,为更快、更好地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目标,高校须重视思政教育在乡村建设中的促进作用,利用现代化思政教育体系助力加快乡村振兴进程。具体而言,高校思政教育助力乡村振兴主要有以下表现形式:首先,高校作为主要的人才培育阵地,所开展思政教育课程有助于深化学生对乡村振兴的认知,让学生能从课程中充分理解乡村振兴战略的丰富内涵和重大实践意义,并在持续的学习过程中充分掌握党和国家对新农村建设所提全新要求,进而促使学生积极担任乡村振兴发展的倡导者;其次,高校思政教育课程可将知识教学、价值塑造及专业能力等有机融合为不可分割的教育系统,创建育人与育才相结合的教学环境,并通过实际课程教学培育出专业知识素质与实践技能扎实的强思政人才,以此为乡村振兴输送更多复合型人才,从而为加快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提供充足人才资源保障;最后,高校思政教育不仅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三观、养成良好道德思想品质的基本路径,更是指引学生在未来职业岗位中,充分展现自身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重要手段。

思政教育在乡村振兴发展过程中具有难以被忽视的积极作用与影响,各高校应深刻认识到这一形势,明确思政教育的主体、对象及内容等元素,参考以下内容充分发挥思政教育促进乡村振兴实践与创新发展的现实意义。第一,根据地方政府针对高校思政教育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所制定的政策性文件,构建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思政教育课程模式,借助一切科学手段与现代教学方式保证该思政教育模式的顺畅、持续运行,以便引导高校师生养成真正投身于乡村振兴实践工作的思想觉悟,将高校思政教育培养强思政人才、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的职能全面展现出来;第二,高校执行思政教育工作时,应将乡村振兴战略思想和文件精神全面引进详细思政教育内容之中,以通过具体理论教学形式加强高校师生积极参与乡村振兴建设的自主意识,让学生能通过合理利用多种乡村资源的形式,探索全新乡村就业创业机会,以此推动乡村产业的协同、创新发展;第三,高校须树立正确的产教融合教育教学思想,通过校企合作形式加强院校思政教育整体实践教学水平,结合院校与合作企业所具备教育资源创造一个良好的理论实践基地,让学生能从中提升自我创新创业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由此保证高校思政教育理论成果能有效转换为乡村振兴实践力量。此外,校企合作过程中,高校教师可指导相关合作企业有效改革、创新自身发展机制与人才培训体系,以促进企业的高质量发展,为乡村建设提供更多支持力量。

作者参与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新时代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角色定位研究”(21SKSZ112)时,准确说明了思政教育在乡村建设工作中的实践意义。所以,新时代来临之际,各高校应积极利用思政教育优势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创新发展。

(周婷婷,重庆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前与艺术教育系)

猜你喜欢
思政课程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美在课堂花开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思政课“需求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