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手术时机PFNA内固定手术治疗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效果研究

2023-05-24 10:21陈飞陈柱安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23年2期
关键词:导针时机老年性

陈飞 陈柱安

作者单位:福建省建瓯市市立医院外三科(353100)

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下肢骨折,发病率较高,占髋部骨折类型的60%以上,通常由骨质疏松等原因所致[1]。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内固定手术是临床上治疗该病的常用术式,但术后并发症多,不利于患者术后康复,手术治疗时机的选择意见不一致[2]。本研究以2020 年3 月-2022 年4 月福建省建瓯市市立医院收治的87 例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手术时机PFNA 内固定手术治疗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1)纳入标准:①年龄≥60 岁,均通过X 线摄片、CT 等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为股骨粗隆间骨折;②均为单侧新鲜闭合性骨折,PFNA 内固定手术指征明确;③患者骨折前股骨均正常,且可以独立行走;④患者均知情同意。(2)排除标准:①病理性骨折者;②意识不清楚,无法正常沟通交流者;③合并严重感染性疾病者。以2020 年3月-2022 年4 月福建省建瓯市市立医院收治的符合研究要求的87 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时机将其分为≤24 h组51 例和>24 h 组36 例。≤24 h 组中男29 例,女22 例;年龄60-81 岁,平均年龄(67.95±7.13)岁;Evans 分型:Ⅰ型19例、Ⅱ型14 例、Ⅲ型11 例、Ⅳ型7 例。>24 h 组中男21 例,女15 例;年龄61-83 岁,平均年龄(68.57±7.24)岁;Evans 分型:Ⅰ型14 例、Ⅱ型10 例、Ⅲ型7 例、Ⅳ型5 例。两组性别、年龄及Evans 分型均无明显差异(P均>0.05),资料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24 h 组患者于24 h 内行PFNA 内固定手术治疗,>24 h 组患者于24 h 后行PFNA 内固定手术治疗,两组患者手术均由同一组临床医生完成。手术步骤如下:采用硬膜外或蛛网膜下腔联合麻醉后取仰卧位,于骨科牵引床辅助下开展手术,首先于股骨粗隆顶点上方作一纵行切口(长约5 cm),钝性分离臀部肌肉后将1 枚导针从大粗隆顶点位置插入,然后在C 型臂机透视下确定导针位置,使用弹性钻开口、扩髓后选取大小与长度相符合的PFNA 主钉置入股骨髓腔,之后于股骨颈中下1/3位置在瞄准器引导下钻入导针,透视下确认导针位置满意后钻孔,将螺旋刀片打入股骨颈正中或偏下的位置,并将临时固定克氏针拔除,锁入交锁静态螺丝钉(于瞄准器引导下),透视检查骨折复位满意后冲洗创口(使用生理盐水、碘伏),并逐层缝合手术切口,术毕。术后给予抗生素治疗预防感染发生。术后对两组患者均进行6个月的随访,记录患者康复效果。

1.3 评估方法(1)髋关节功能:使用Harris 评分标准评估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前及术后6 个月髋关节功能,共包含髋关节疼痛及关节活动度等四个条目,总分值100分,分值越高说明髋关节功能越好;(2)自理能力:使用改良Barthel 指数评估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前及术后6个月自理能力,总分值100 分,分值越高说明自理能力越强。

1.4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23.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s)计,两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计,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围术期资料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围术期资料比较(x±s)

2.2 两组术前及术后6 月的Harris 评分和改良Barthel 指数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术前及术后6 月的Harris 评分及改良Barthel 指数比较(x±s,分)

2.3 两组并发症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比较[例(%)]

3 讨 论

3.1 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治疗骨粗隆间骨折以老年人居多,通常由骨质疏松等原因所致[3]。该类患者骨强度明显降低,机体的各项机能退化严重,且常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等多种基础疾病,术后需要长期卧床,导致术后并发症多、骨折愈合缓慢,发生再次骨折的风险高,不利于患者术后身体恢复[4,5]。目前临床上对手术指征明确的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处理常用手术治疗,PFNA 内固定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方案[6,7]。

3.2 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时机的选择关于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治疗时机的选择,专家们的意见并不一致,但普遍认为对符合手术治疗指征的患者应尽早实施手术[8,9]。有研究认为于48 h 内对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PFNA 内固定手术治疗临床效果较好,更有助于患者术后恢复[10]。本研究研究结果显示≤24 h 组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骨痂出现时间明显早于>24 h 组,骨折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24 h 组,提示24 h 内实施PFNA 内固定手术治疗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可以有效促进骨折愈合,缩短住院时间;通过术后随访,本研究还发现≤24 h 组术后6 个月Harris 评分及改良Barthel 指数均明显高于>24 h 组,提示24 h 内实施PFNA 内固定手术可有助于该类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及提升自理能力。≤24 h 组感染、压疮等并发症总发生率13.73%(7/51)也明显低于>24 h 组的33.33%(12/36),提示于24 h 内实施PFNA 内固定手术安全性高,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综上所述,对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于24 h 内实施PFNA 内固定手术可明显缩短住院时间,骨痂出现时间早、骨折愈合时间短,并有助于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及自理能力提升,术后并发症少。但由于所筛选的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数目较少,对患者的术后随访时间也较短,难以评估24 h 内实施PFNA 内固定手术对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远期影响,因此不同手术时机PFNA内固定手术治疗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仍有待于大样本量、延长术后随访时间进一步深入探讨。

猜你喜欢
导针时机老年性
得了老年性骨质疏松怎么办?
股骨转子间骨折的髓内钉治疗:新设计的具有远端导针定位器的导向开口器的应用
“触摸和漏斗”法快速置入PFNA导针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
穴位贴敷治老年性尿失禁
两个人结婚的最好时机
畅想 把握每一次时机跨越成长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导针定位装置的临床研究
师生互动4时机
动态心电图在老年性心律失常中的诊断作用
从虚从瘀论治老年性便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