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隐喻视角下《围城》中“人”的隐喻英译探析

2023-05-30 23:58郭薇雅朱宝锋
今古文创 2023年17期
关键词:映射围城翻译策略

郭薇雅 朱宝锋

【摘要】 概念隐喻是人类构建概念的方式。钱钟书先生的长篇小说《围城》中概念隐喻俯拾皆是,蕴含大量有关人的隐喻表达,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通过对《围城》中英版语料进行分析,对其中有关人的概念隐喻进行分类,并以概念隐喻理论对其英译策略进行探析,旨在为中国文学作品中概念隐喻的翻译提供参考。

【关键词】 《围城》;概念隱喻;翻译策略;映射

【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3)17-0112-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17.035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新时代大学生全球胜任力提升模式的构建与实践研究》(项目编号:2021SJGLX363)的阶段性成果。

一、引言

钱钟书先生的长篇小说《围城》蕴含了丰富的有关“人”的概念隐喻表达,提升了文学色彩、可读性及语言的生动性,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20世纪70年代,Jeanne Kelly和茅国权合作英译了《围城》(Fortress Besieged),该译本受到广泛好评。学界竞相撰文,对《围城》中蕴含的概念隐喻翻译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或从修辞学角度对其隐喻进行分类,试图寻找不同的隐喻翻译方法,总结英译策略;或根据英译本材料,从翻译层面分析隐喻特点;抑或在认知语言学框架下,研究其中的隐喻英译方法。但鲜有从概念隐喻理论视角分析《围城》中概念隐喻主要素及其翻译的处理方式,并探析其中概念隐喻翻译策略的研究。鉴于此,本文将以《围城》中英版本为分析对象,在概念隐喻理论视角下,探析其中“人”的概念隐喻翻译策略及其取得的效果。

二、概念隐喻理论与翻译

20世纪80年代,《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由“认知语言学之父”Lakoff和Johnson出版。他们持此观点:人的概念系统实质是隐喻的[1]。首次提出了概念隐喻理论。从认知视角开始了隐喻研究新的方向。在概念隐喻理论中,隐喻是概念系统的跨领域映射——源域事物向目的域产生映射,以加深对目的域的理解[2]。其中,源域的事物为人们所熟悉,相反,目标域的事物则相对抽象[3]。二者之间的对应关系称为映射。概念隐喻理论使得传统上对隐喻的修辞学研究改变了方向,偏向了认知视角研究。认知隐喻观提出隐喻在修辞功能之外的认知功能。

概念隐喻理论中,有三大主要素:一是源域,二是目的域,三是映射关系。因此,运用概念隐喻理论分析概念隐喻的翻译,就需仔细斟酌这三大要素的处理方式。概念隐喻视角下,隐喻翻译要求译者将源域的文化内涵传达到译文中,将源域的意象映射到目标域上。因此,译者要在目的语中追求与源语产生一致的认知效果,将源语和目的语的不同文化纳入考虑范围,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

概念隐喻翻译研究,随着概念隐喻理论的提出,也改变了原本的修辞角度,而偏向认知视角。Newmark提出七种隐喻翻译策略:在目的语中重新呈现相同喻体;用目的语中的喻体对源语喻体进行替换;隐喻转为明喻;利用明喻和本体相结合以翻译隐喻;隐喻转换为本体;省略隐喻;结合隐喻和本体[4]。Newmark概括的七种方法较全面详细,便于译者进行实际运用,可从中借鉴[5]。Schaffner认为,概念隐喻的翻译取决于隐喻能否在不同文化间产生相同联想。将其翻译策略分为替代、释义、省略三类,并分析了五个翻译案例,为概念隐喻翻译研究提供了翻译策略参考[6]。Mandelblit提出认知翻译说。对概念隐喻翻译进行归类:相似映射条件,不同映射条件。前者指源语中的隐喻与译文形成了相同映射关系,后者指源语中的隐喻与译文具有不同映射关系[7]。

三、《围城》中有关人的概念隐喻翻译

本文所选取的语料来源于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出版的《围城》中英版。通过分析《围城》中以人为目标域的概念隐喻,根据源域的不同类型,探析译本对原著中有关人的概念隐喻三大主要素的不同处理方式。本文总结了《围城》英文版中采用了四种概念隐喻翻译策略。

(一) 保留源语概念隐喻

该翻译策略即在译文中对源语的概念隐喻进行保留。英汉虽差异明显,但概念隐喻在英汉两种语言体系中可构成相同的概念系统。人的思维共性使得隐喻具有共通点。基于认知上的相似性,翻译得以实现。若两种语言中具有相同的概念隐喻,可在翻译时进行直译处理。直译是翻译中一种有效的方法,通过该方法我们可以在译文中重现相同的意象。

例1.“鸿渐,你近三十岁的人了,自己该有分寸,照理用不到我们背时的老古董来多嘴。”(钱钟书,2003:236)

“Hung-chien, youre almost thirty now. You should know how to behave yourself. You shouldnt need outdated ‘antiques like us prattling on.” (Jeanne Kelly & Nathan K. Mao, 2003:237) [8]

例2.“又有人叫她‘真理,因为据说‘真理是赤裸裸的。”(Ibid:14)

“Others called her ‘Truth, since it is said that ‘the truth is naked.” (Ibid:15)

上述例子中的翻译都对概念隐喻进行了保留。例1包含人是具体事物的概念隐喻。源域为“老古董”,目标域为“人”。将源域“老古董”映射到目标域“人”,从而构成“人是老古董”这一概念隐喻。老古董指过时的、历史久的东西。其特点映射到人时,指人思想腐朽陈旧。译文将隐喻表达“老古董”直译为“antiques”,原文的概念隐喻得以体现。这样翻译的原因是,目的语中有与源语相同的概念隐喻,该概念隐喻的映射关系在译入语中同样成立,源语读者与目的语读者对这个概念有相同的理解,直译可引发读者同样的联想。因此,该处进行直译,使得在译文中相同的意象得以呈现。

例2含有人是抽象事物的概念隐喻。其中,“真理”是源域,“鲍小姐”是目标域,“鲍小姐是真理”的概念隐喻由此呈现。通过使用该概念隐喻,指责鲍小姐不端正的衣着。译文将隐喻表达直译为“the truth is naked”,保留了原文的概念隐喻。这样翻译的原因是,汉语和英语母语者的认知模式很大程度上相同。为了忠實于原文,译者保留了隐喻,目的语与源语喻义对等,利于理解。

(二)目的语概念隐喻替代源语概念隐喻

由于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等具有差异性,导致概念隐喻的经验基础不同。某些情况下,源语中使用的隐喻意象可能与目的语中常见的意象不一致,造成读者理解上的障碍。若进行直译,无法达成良好的认知效果。翻译时应依据目的语习惯做出恰当的相应调整。用目的语隐喻对源语隐喻进行替代,唤起目的语读者的相似联想,从而理解源语意象,达成好的翻译效果。

例3.“……明早夫妇间还是鸦雀无声。”(Ibid:680)

“...and the next morning husband and wife continued to maintain a stony silence.” (Ibid:681)

例4.“鲍小姐外面弹舱壁,骂他‘懒虫,叫他快起来。”(Ibid:38)

“Miss Pao tapped on the outside of his cabin, called him ‘Lazybones, and told him to hurry and get up so they could go ashore and have fun.” (Ibid:39)

例3中蕴含人是动物的概念隐喻。动物映射夫妇,“夫妇是鸦雀”的概念隐喻由此呈现。“鸦雀无声”指静谧,毫无鸦雀之声。由于文化差异,若直接翻译会破坏目的语读者的阅读体验,因为这一成语是中国文化所特有的,若直译为“crows and sparrows are silent”,可能会使读者疑惑,这样翻译也无法有效传递概念隐喻的内涵。因此,译者翻译时,使用目的语熟悉的意象替换源语意象,译为“maintain a stony silence”,利于读者理解,从而达成更好的阅读效果。

例4涉及人是动物的概念隐喻。“懒虫”指懒惰的人,而在目的语中却不使用这一概念隐喻,没有此映射关系。因此,译者使用目的语熟悉的意象“lazybones”替换源语意象,以贴近原文,便于读者理解。

(三)概念隐喻译为非隐喻表达

当目的语中缺乏相同或相似的概念隐喻可以替代源语的概念隐喻时,译者须将源语的隐喻表达去隐喻化,呈现于译文中。概念隐喻转化为非隐喻表达是目的论的结果。翻译应面向读者,翻译概念隐喻时,应合理地关注译入语读者的反应。在翻译中,共通的概念隐喻不构成难点。而隐喻蕴含的文化差异则构成了隐喻翻译的要点。将概念隐喻转化为非隐喻表达是实现这一目的的理想途径。

例5.“看见他那个四喜丸子的脸,人就饱了。”(Ibid: 164)

“Just looking at that meatball face of his will make people feel full.” (Ibid:165)

例6.“……我不像三妹,我知道自己是个饭桶,要自开门户开不起来,还是混在大家庭里过糊涂日子罢。”(Ibid: 640)

“...Im not like Third Sister. I know I am useless. Id never manage if I had to run my own household. Better to muddle along in a large family.” (Ibid: 641)

例5中,包含人是具体事物的概念隐喻,以四喜丸子为源域,人脸为目的域,以四喜丸子映射曹元朗肥胖的圆脸。四喜寓意四大喜事,四喜丸子是中国著名菜肴。顾名思义,由四个寓意不同的肉丸构成。该概念隐喻在目的语中缺失对应的表达,因此,译者将其意译为“meatball face”,点明了该词所代表的具体含义。

例6涉及人是具体事物的概念隐喻。饭桶为源域,人为目的域。“饭桶”指只会吃饭的人、无用之人。因饮食差异,若进行直译,目的语读者无法理解其内涵意,因此译者将这一隐喻表达处理为非隐喻表达“useless”,点明了隐喻的含义,利于读者理解。

(四)省略概念隐喻

省略概念隐喻,意指删去译文中的隐喻表达。当目的语中没有相同或相似的概念隐喻可以替代源语的概念隐喻,且删去概念隐喻不会影响读者对源语的整体理解时,可以采用省略概念隐喻的翻译策略。

例7……太太不忠实,偷人,丈夫做了乌龟,买彩票准中头奖,赌钱准赢。(Ibid: 5)

...If the wife is unfaithful and has an affair, the husband is sure to take first prize if he buys a lottery ticket, and he is sure to win if he gambles. (Ibid: 6)

例7中包含了人是动物的概念隐喻,以乌龟为源域,人为目的域。动物具有很强的隐喻性,动物往往会在读者的脑海中产生直接的形象,从而使人们将其形象与其含义联系起来。不同文化导致了不同的认知习惯。同一意象,处于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亦会引发不同联想。在中国文化中,以乌龟映射人,意指此人胆小怕事或其妻子对其不忠。而西方文化中,乌龟的意象则明显不同——指移动缓慢或外表丑陋。若进行直译会产生歧义。因此,译者对该概念隐喻进行了省略处理,不会对读者的理解造成影响和障碍。

四、结语

文学作品借用隐喻表述,使得文学色彩和可读性大幅提升,深受读者喜爱。本文通过探析《围城》中的概念隐喻,从概念隐喻视角分析以人为目标域,以动物、具体事物和抽象事物为源域的概念隐喻翻译。根据译文对源语概念隐喻的保留程度,本文对隐喻翻译策略进行归纳,目的是探讨不同类型概念隐喻的翻译技巧,以实现目的语读者对小说深入的理解。研究发现,Jeanne Kelly和茅国权译本对概念隐喻的主导译法为直译,有效保留了源语的意象,进而传达源语内涵;由于文化差异,无法对其进行保留时,则可辅助使用其他翻译策略。因此,在翻译中国文学作品蕴含的概念隐喻时,译者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和主导作用,积极构建文本意义,力求展现源语文化内涵。在双语间搭建桥梁,并兼顾目的语读者的文化差异,通过对源语和目的语中概念隐喻的相似程度进行区分,运用不同翻译策略,最终达成较为理想的翻译效果。

参考文献:

[1]Lakoff, G. M, Johnson. Metaphors We Live By[M].Chicago & London: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

[2]Lakoff, George & Mark Turner. More than Cool Reasons:A Field Guide to Poetic Metaphor[M].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9.

[3]文旭,叶狂.概念隐喻的系统性和连贯性[J].外语学刊,2003,(3):1-7.

[4]Newmark,P.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M].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

[5]胡壮麟.隐喻翻译的方法与理论[J].当代修辞学, 2019(4):1-9.

[6]Schaffner,C.Metaphor and Translation:Some Implications of a Cognitive Approach[J].Journal of Pragmatics,2004(36):1253-1269.

[7]Mandelblit,N.The Cognitive View of Metaphor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Translation Theory[G].//Marcel T,Barbara L T.Translation and Meaning. Maastricht:Universitaire Press,1995.

[8]钱钟书.Fortress Besieged[M].Jeanne Kelly and Nathan K.Mao譯,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2003.

作者简介:

郭薇雅,女,汉族,山西长治人,河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笔译。

朱宝锋,男,汉族,河南焦作人,河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翻译与跨文化研究。

猜你喜欢
映射围城翻译策略
《围城》围住的从来都是心
“围城”内外
RMI原则在代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论美国动画电影题材变化及现实映射意义
概念隐喻在构建语篇连贯中的作用探析
《作者自述》两个译本的对比赏析
旅游景点名称翻译的原则与策略研究
国际会展用语特点及口译策略
“围城”之战
《谜城》:走出自我的围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