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户从测土配方施肥中获益了吗?*
——兼论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缘何“叫好不叫座”

2023-06-09 10:21陆泉志张益丰
农业经济与管理 2023年3期
关键词:农技配方农户

陆泉志,张益丰

(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南京 210037)

一、引 言

“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化肥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对粮食产量增长的贡献率高达50%(张福锁,2017)。但“硬币的另一面”,长期过量或不当施用化肥也会引致土壤酸化、水质超标和温室气体过量排放等环境问题。为了缓解不合理施肥引致的负外部效应,我国政府于2005年启动实施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旨在广泛指导农民科学配肥和施肥。截至2019年,全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面积超过20亿亩次,技术覆盖率接近90%(魏启文,2021)。然而,与历时多年、声势浩大的推广工程相左的是,我国农户采纳该技术的比例至今依然偏低,诸多调查结果显示农户的技术采纳率不足1/3(周力等,2021;张露等,2021;万凌霄等,2022)。本文基于山东省的调查亦得到同样结论,当地农户普遍反映测土配方施肥“增效不增收”,自身未能明显地感受到技术带来的经济增益。那么事实果真如此吗?是何种原因阻碍了技术增收效应的有效发挥?多年来政府投入了大量资源进行技术推广,为何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依然“叫好不叫座”?科学解答上述悬而未决的现实问题,对推进农业绿色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根据理性小农理论,农户从事农业生产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不断寻求农地、劳动力和资本等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采纳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能否真正实现以及如何实现农业生产节本增收始终是广大农户心系的重点。理论上看,测土配方施肥是优化生产要素配置、提升农业生产率的重要途径。既往研究表明,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不仅能优化施肥结构、提高化肥施用效率、推动农业减排固碳(张露等,2021),还有助于改善种植技术效率、增加农作物产量、提高种植收益(张复宏等,2021;邝佛缘等,2022)。但受制于制度安排、资源禀赋等因素,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推广应用面临着诸多阻滞。杨志海(2018)研究发现老龄化不利于测土配方施肥等绿色生产技术的推广;周力等(2021)研究表明劳动力供给不足制约了农户对配方肥的科学施用行为;钱龙等(2021)研究发现地权不稳定性对农户施用配方肥等耕地质量保护行为产生不利影响;岳梦等(2021)研究显示土地细碎化对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采纳行为与采纳密度均产生显著抑制效应;冯晓龙等(2018)研究认为产出风险随着种植规模的扩张而增强,抑制了规模户对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采纳。既往研究着重关注农户技术采纳行为的多元决定性因素,事实上,诸多约制因素还可能对技术应用的经济效应造成冲击,进而影响农户采纳决策的内生经济激励。因此,对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经济效应进行系统考察和深入分析显得十分必要。

相较于以往研究,本文工作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第一,立足生态环境保护,选取化肥用量相对较高的果蔬种植户作为研究对象;第二,聚焦农户经济利得,实证研究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增收效应,并从增产、提质和节本三个方面揭示其增收机制;第三,探讨农户异质性,分析现实情境下农户特征分化对技术增收效应的影响;第四,考虑内生性问题,运用处置效应模型缓解样本自选择引致的内生性偏误;第五,关照现实困境,从理论层面探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叫好不叫座”的现实缘由,以期为技术有效推广提供经验证据和决策参考。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说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基于土壤测试和田间试验,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应,提出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等肥料的施用品种、数量、施肥时期和施用方法,以提高肥料利用率、增进农业效益。具体而言,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促进农户增收的作用机理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科学增产效应。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能有效促进农户科学增产,从而增进农产品市场收益。一方面,采纳该技术有助于转变农户施肥观念,消除“肥料越多产量越高”的认知误区。农业实践中,由于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客观存在,农作物的最高产量施肥量不一定是经济效益最佳施肥量,当施肥的边际产值小于边际成本,就有可能出现“增产不增收”的现象(宋学林等,2019)。另一方面,采纳该技术有助于改善农户施肥行为,降低因过量施肥所致的减产风险。田间条件下当实际施肥量低于最高产量施肥量时,施肥的增产效应通常较高,但当实际施肥量超过最高产量施肥量时,农作物产量将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减少(章明清等,2016)。尽管由于作物奢侈吸收和土壤缓冲作用等原因,过量施肥的减产效应通常较为缓慢,但长远来看,持续性过量施肥造成的地力损害势必会制约长期增产目标的有效实现。因此,遵循“查缺补漏、按需供给”的技术准则,测土配方施肥能根据作物养分吸收规律优化营养元素配比,更好地帮助农户在合意产量、经济收益与生态效益之间寻求最佳平衡点。

二是质量溢价效应。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能有效提升农产品品质,从而提高农产品质量溢价。农户过量施肥会导致作物生理性病害、盐分积聚毒害和果蔬品质不佳等问题,科学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对植株健康发育和农产品质量提升至关重要。诸多作物栽培试验证实,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对农产品质量具有提升作用。譬如,研究发现该技术能显著提高葡萄产量、单果质量、总糖含量和可溶性固形物,降低总酸含量(杨贵川等,2019);有利于增强西瓜田间长势和提高抗病性(周先林等,2019);大幅提升石榴籽粒中的维生素C含量和糖酸比,同时有效改善果品色泽、直径等外观品相(王改革等,2018)。果蔬农产品品质的改善,不仅可有效促进绿色农产品市场价值攀升,还能降低农户在契约农业中因农产品质量不佳造成的违约损失。

三是成本节约效应。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能有效节约肥料成本,从而助推农户减负增收。受种植业结构调整影响,近年来我国果蔬种植面积迅速扩张,施肥量超安全水平线,果菜茶等经济作物的化肥用量占比一度达到总用量的40%①数据来源:参见农业农村部网站http://www.zzys.moa.gov.cn/gzdt/201703/t20170309_6310190.htm。。据测算,我国化肥投入占到苹果生产物质费用的35%、柑橘的40%,远高于西方发达国家同期水平②数据来源:参见中国政府网http://www.gov.cn/xinwen/2017-06/14/content_5202587.htm。。在国内外化肥价格走高的背景下,化肥过量投入已成为我国果菜茶生产成本上涨的重要因素,严重制约农户节本增收目标的有效实现。既往研究表明,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有助于改善施肥结构,提高化肥利用效率,减少化肥施用强度,降低农业要素成本(张露等,2021;邝佛缘等,2022)。同时,科学施肥有助于平衡土壤营养元素及有机质含量,减少养分流失和保持土壤综合肥力,从而缓解农户对化肥的过度依赖。

基于上述分析,本文从促进增产、实现提质和助推节本三个方面考虑,提出如下研究假说:

H1: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能够促进农户增收。

H1a: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能够增加农作物产量,以“增产”的方式促进农户增收。

H1b: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能够提升农产品质量,以“提质”的方式促进农户增收。

H1c: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能够节约肥料费用支出,以“节本”的方式促进农户增收。

三、数据、变量与模型

(一)数据来源

数据来源于2020年1月对山东省淄博、枣庄和烟台三市果蔬种植户的调查。选取果蔬种植户作为研究对象是基于以下考虑:一是近年来我国果蔬茶作物的单位面积化肥用量增长迅速,农户的技术采纳行为直接关系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和农产品质量水平;二是山东省果蔬产量常年位居全国前列,产业从业人员数量庞大,研究区域具有代表性;三是相较于粮食作物,果蔬农产品的利润空间更为可观,农户增收主要依赖市场收益而非政府补贴。调查采用分层抽样与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法,共获取样本1 311份,本文在选定变量后,剔除变量缺失、无效的样本,并对经营规模和农业收入变量进行“截尾”处理,剔除了大于95%分位的样本,经数据清洗后采用含有879个观测值的样本数据进行实证研究。

(二)变量选择

1.处理变量

农户是否采纳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为本文处理变量。依据调查情况,仅有26%的农户采纳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技术采纳水平尚处低位,技术推广普及工作依然任重道远。

2.被解释变量

考虑到当前农户离农、兼业甚至撂荒现象普遍,为更好地反映农户农业收入水平,本文选取家庭农业经营性收入表征农户务农的经济利得。

3.控制变量

参考既往研究,本文选取如下控制变量:户主特征(性别、年龄、是否党员、受教育年限、健康水平);家庭特征(劳动力数量、社会关系);经营特征(种植规模、地形特征、扩张意愿、合作社参与、培训参与、种植经验、产业类型、农地细碎化、地权稳定性);村庄特征(距集镇的距离、村庄物流设施、村庄交通条件)。表1为所用变量定义及基本统计量。

表1 变量定义与描述性统计

(三)模型设定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采纳行为是农户基于有限理性“自选择”的结果,其采纳行为及经济收益会受到可观测因素和不可观测因素(例如农户能力、风险观念和技术选择动机等)共同影响。本文采用可估计内生选择变量的处置效应模型(Treatment Effect Model,TEM),以克服因不可观测因素影响引致的“隐性偏误”(Cong等,2001)。TEM由两阶段组成,第一阶段为选择方程回归,即对农户的技术采纳行为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估计,模型设定如下:

式(1)中,若农户采纳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则Di为1,否则Di为0;Xi表示影响农户技术采纳行为的各项变量;μi为随机误差项。

第二阶段为结果方程回归,即测度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对农户农业收入的影响,模型设定如下:

式(2)中,Yi表示农户农业收入;Xi表示影响农户农业收入的各项变量;εi为随机误差项。

为了确定具有“一般性”的因果关系,本文重点关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对农户农业收入的总体平均处理效应(Average Treatment Effect,ATE),表达式为:

式(3)中,E(Yi|Di=1) 表示农户采纳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后的预期农业收入,E(Yi|Di=0 )表示农户未采纳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时的预期农业收入。

本文借鉴张露等(2021),选择同一乡镇(街道)除样本农户自身外其他农户的技术采纳比例作为工具变量。由于同群效应和社会学习机制的存在,既定区域内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采纳率越高,该区域内其他农户采纳该技术的可能性越大,但这种扩散效应通常不会直接影响样本农户的农业收入。

四、结果与分析

(一)TEM估计结果

表2的估计结果显示,内生性检验参数ρ在5%水平上显著为负,说明存在负向选择性偏差,即农业收入高于平均水平的农户更愿意采纳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采用TEM 对选择性偏差进行修正是合适的。由结果方程可知,与未采纳该技术的农户相比,采纳该技术的农户可获得更高的农业收入,且在1%水平上显著,这意味着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具有明显的促农增收作用。

表2 TEM估计结果

(二)平均处理效应

表3 展示了基于TEM 估计得到的平均处理效应。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对农户农业收入的ATE 值为0.262,且在1%水平上显著。表明在“反事实”情境下,与全部未采纳该技术相比,假如所有农户均采纳该技术,可使预期的农户农业收入提高0.262万元,增加率为13.29%,假说H1得证。

表3 平均处理效应估计结果

(三)稳健性检验

借鉴郭熙保等(2021),本文将被解释变量调整为农户的劳均农业收入和亩均农业收入,以这两个变量分别表征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并增添逆概率加权回归调整法(IPWRA)进行稳健性检验。表4的估计结果显示,采用不同估计方法所得ATE 值均在给定水平上显著③ATE值存在差异的原因可能在于IPWRA未能充分考虑不可观测因素的影响,TEM估计结果更为稳健。,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对农户农业收入、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均有显著正向影响,表明该技术的促农增收效应稳健。

表4 稳健性检验估计结果

(四)机制检验

1.“增产”机制

本文选用“主营农作物亩均产量”作为被解释变量,考察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能否通过“科学增产效应”促农增收。表5的估计结果显示,该技术对作物亩均产量存在显著正向影响。从亩产变化情况来看,假如所有农户都采纳该技术,预期的亩均产量将提高14.83%,假说H1a得证。

表5 机制检验估计结果

2.“提质”机制

本文选用“是否对农产品进行质量分级销售”作为农产品质量水平的代理变量④不合理施肥可能会导致果品性状低劣,从而影响农产品销售。因此本文还选用了题项“是否存在因农残超标被拒收的情况”作为农产品质量水平的代理变量进行验证,估计结果同样支持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有助于提升农产品质量水平。,考察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能否通过“质量溢价效应”促农增收⑤被解释变量为二分变量,TEM不再适用,采用内生处理Probit模型(ETP)进行估计。。分级销售作为传递质量信号、实现优质优价的重要途径,有助于促使农户在盈利增长意愿和农产品质量控制行为之间形成激励相容,即生产者能从农产品分级供给的决策中获取更高收益,其农产品质量改善的可能性更高。表5的估计结果显示,该技术对农产品质量水平存在显著正向影响,假说H1b 得证。

3.“节本”机制

本文选用“肥料费用支出”作为被解释变量,考察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能否通过“成本节约效应”促农增收。表5的估计结果显示,该技术对肥料费用支出存在显著正向影响,假说H1c未能得证。其原因可能有三:一是化肥用量的增减主要取决于土壤养分状况和作物产量水平,科学施肥并不意味着化肥用量的必然减少,作物总产增加,作物需肥量也会随之增加;二是农户可能会使用更优质、高效,同时价格更高的肥料产品,以获得“技术溢价”和“质量溢价”;三是近年来假借技术推广之名推销肥料产品的农资“忽悠团”屡打不绝,不少农户因上当受骗而增加了许多无谓的肥料费用支出。

综上所述,采纳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虽然会增加农户每年的肥料费用支出,但也会更大幅度地提高农作物亩产和农产品质量水平,从而使得收益的增幅超过成本支出的增幅,最终提升农户农业收入。

(五)异质性分析

对于不同禀赋的农户而言,由于其比较优势、主观认知和行为能力等差异,会造成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应用效果及其经济效应的分化。借鉴已有成果,本文从农户代际、农业劳动力供给、土地经营规模、农地细碎化和农技培训参与五个维度展开分析,以清晰刻画不同情境下的技术增收效应。

1.农户代际差异视角

不同代际的农户在技术认知、行为能力和经营目的性等方面存在分化。本文以“年龄是否超过50岁”将农户划分为年轻代和老一代进行分析(钱龙等,2021)。表6的估计结果显示,该技术对年轻代农户具有显著增收效应,但对老一代农户的增收作用不显著。老一代农户大多对传统耕作方式存在“路径依赖”,囿于自身知识素养、体能资本以及成本节约心态,较难按照标准技术规程进行配肥、施肥,“流于形式”的技术应用自然“费力不讨好”。更深层原因或许在于,老年农户在“安全第一”的生存伦理下,通常更注重较低的风险分配与较高的生存保障,不愿投入过多额外劳动成本。而留守农业的年轻代农户在“收入重心效应”影响下,更倾向于追求农业收益,自然会在技术应用过程中“精耕细作”地“绣地球”。

表6 异质性分析回归结果

2.农业劳动力供给视角

果蔬作物具有生长周期相对短、生产技术性相对高等特点,劳动力产出弹性远高于粮食作物。本文以家庭农业劳动力数量均值为界,将农户划分为两组样本进行分析。表6的估计结果显示,该技术对劳动力数量较少和较多两组农户均具有显著增收效应,收入分别提高12.35%、21.20%,后者的增收效应远高于前者。其原因或许在于农户是否科学施用配方肥主要受劳动力供给的约束,当劳动力供给短缺、成本上涨时,农户可能会采取增加相对价格较低的配方肥施用策略,以替代相对价格较高的劳动投入(周力等,2021)。换言之,农业劳动供给越多,农户进行科学施肥概率越大,越能有效发挥技术增收效应。因此,缓解农业劳动力供给约束对于强化技术增收效应具有重要意义。

3.土地经营规模视角

理论上,经营规模扩大有利于实现技术应用的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本文以农地经营规模均值为界,将农户划分为两组样本进行分析。表6的估计结果显示,该技术对规模较小和规模较大两组农户均具有显著增收效应,收入分别提高13.34%、15.46%,后者的增收效果优于前者,表明技术应用存在规模经济性。但随着农地规模扩张,“测、配、施”等环节需要更多农业劳动供给,当用工成本攀升至一定阈值以后会引致规模经济的边际效应递减。因此,农户在进行扩大再生产决策时应充分考虑农业劳动成本,避免盲目扩大生产规模,坚持适度规模经营将有利于技术增收效应的有效发挥。

4.农地细碎化程度视角

农地细碎化阻碍了农地规模经济的充分实现,从而对农业生产带来负外部性。本文以农地细碎化程度均值为界,将农户划分为两组样本进行分析。表6的估计结果显示,该技术对细碎化程度较低和较高两组农户均具有显著增收效应,收入分别提高16.66%、9.19%,前者的增收效应远高于后者,表明农地细碎化不利于肥料规模经济性的有效表达。一方面,细碎程度过高会弱化农户的农地资源禀赋效应,引致农户形成心理层面的“破窗效应”,降低其技术采纳意愿与采纳密度。另一方面,细碎化所带来的测土费用叠加、劳动强度增加和田间运输耗损等问题提高了生产成本(岳梦等,2021)。

5.农技培训参与视角

有别于传统“一炮轰”施肥方式,农户科学施肥有赖于专业技术指导。本文以“是否参加农技培训”将农户划分为两组样本进行分析。表6的估计结果显示,该技术对未参加培训和参加培训的两组农户均具有显著增收效应,收入分别提高2.69%、7.51%,后者的增收效应优于前者。这不难理解,尽管技术应用前期的土壤测试、方案配制等环节通常由农技人员负责,但在配方肥施用过程中,农户需遵循配方施肥建议卡的技术规程进行操作,如果未能获得相应的技术指导,技术应用的效果将会“大打折扣”,进而影响农户收益。

(六)扩展性讨论:测土配方施肥缘何“叫好不叫座”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叫好不叫座”的原因众多,结合既往研究与社会调研,本文认为制度安排、市场供给、自然因素和损失厌恶对农户技术采纳决策有着较为明显的影响。

1.制度安排造成了小农的技术获取困境

自20世纪90年代基层农技体系“断奶”式改革以后,我国基层农技服务体系建设基本停滞,面临“线断、人散、网破”的组织困境(周曙东等,2003)。一方面,基层公益性农技服务机构职能以回应国家农业政策导向为核心,农技服务工作“行政上移”与农户生产技术需求产生偏离(孙明扬,2021),普惠性农技服务“垒大户”趋势凸显,广大小农陷入技术获取边缘化的困境(孙新华,2017)。另一方面,尽管政府农技部门与产销农资公司“农企合作”的市场推广机制日臻成熟,一定程度上拓展了农户的农技服务资源,但其实质是商业资本对已经停摆或空转的公益性农技组织力量的嫁接与借用。这种举着官方旗号、以逐利为目的、以卖货为核心的农技推广模式,大多流于形式且无实质性技术含量,不仅消磨了农户的技术采纳热情,也消解了政府公益性技术服务组织的权威,使得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在农村的推广应用步履艰难(冯小,2017)。

2.市场秩序混乱阻滞了技术的有效推广

在肥料价格持续走高和商业性农技推广力量快速崛起背景下,部分“动机不纯”的“下乡资本”带来了新的市场秩序的泛滥。近年来假借免费测土、专家授课以及厂家直销之名兜售农资的“忽悠团”屡打不绝,假劣肥料、虚假宣传和价格欺诈等问题因市场监管乏力而层出不穷。冯小(2017)调研发现,约有92%的农户有过农资采购受骗经历,农户在发现肥料存在质量问题后往往维权无门,严重挫伤了农户采纳新技术的积极性。更为重要的是,高度竞争的经销体系异化了商业性技术服务供给的内容与质量,无良商业资本“游击战”式的推广营销模式,深化了“劣币驱逐良币”的市场竞争环境,其负面效应是,那些基于乡村社会网络建立发展的,真正能为农户提供合宜适用农技服务的本土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的生存空间受到挤占,反而加剧了农户的技术获取困境。本文调查发现,有62%的农户表示当地农业服务供给组织缺位是其未能采纳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主要原因。

3.自然因素制约了技术规模经济性的充分实现

在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形塑下,户均占有地块数量多、地块面积小且高度分散的细碎化形态是我国农村土地利用状况的显著特征。沟渠与田埂的存在割裂了地块间的联系,使得不可分的要素投入(如水肥灌溉设施、农业机械等)难以充分发挥其价值。原则上,测土配方施肥应“按方开药、一地一方”,但分割的农地并非均质,土壤养分空间变异大,即便在同一村庄范围内,也可能存在多种土壤类型,要满足农地异质性的测土和施肥需求,农户的技术采纳成本势必增加。尽管有研究表明生产性服务外包可有效促进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采纳(万凌霄等,2022),但细碎化引致作业难度的增加可能会导致外包服务商在询价时实行“价格歧视”,提高外包服务价格(展进涛等,2016)。因此在农地细碎化条件下,想要通过外包服务组织带动农户技术采纳,进而促进农户节本增收或许不易实现。

4.损失厌恶效应抑制了农户的技术采纳意愿

前景理论认为,个体行为决策具有参考点依赖、动态风险态度和损失厌恶的基本特征,个体在不同的风险条件下对损失和收益的敏感度不同,损失厌恶效应通常使得个体赋予同样货币单位的损失痛苦程度远大于同样货币单位收益的快乐程度,即等量的损失带给个体的痛苦远大于收益带来的愉悦(Kahneman 等,1979)。因此,个体决策在许多情况下非理性,不必然遵循自我效用最大化原理。本文研究发现,尽管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能通过提高农作物亩产和农产品质量水平促进农户增收,但也显著增加了肥料成本。当技术应用带来的预期经济收益微弱,而节本效应不显著甚至产生逆向影响时,额外的成本支出带给农户的主观感受程度很可能强于同等价值的收益,在损失厌恶心理驱使下农户放弃采纳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概率可能会提升。

五、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结论

本文基于山东省果蔬种植户调查数据,实证检验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增收效应、作用机制及效应差异。研究发现:第一,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具有显著的促农增收效应,采纳该技术能使预期农户农业收入水平提高13.29%;第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能有效提升农作物产量和农产品质量,却未能降低(反而会增加)农户的肥料费用支出,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引致的“科学增产效应”和“质量溢价效应”构成了农户增收的重要来源机制,而“成本节约效应”则有待弥补;第三,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增收效应在不同禀赋特征的农户群体之间存在差异,该技术对年轻代、农业劳动力供给较多、农地规模较大、细碎化程度较低和参加农技培训的农户具有更强的增收效应;第四,研究证实了测土配方施肥“既增效又增收”,表明当前农户技术采纳率偏低的困境根源可能并非主要来自于技术经济收益不佳,制度安排、市场供给、自然禀赋和损失厌恶等因素对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叫好不叫座”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二)政策建议

第一,健全农技推广服务体系,着力提高技术可得性。农业技术的公共物品属性使得市场供给较难达到最优配置,必须要充分发挥政府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的主导作用。一方面,推动基层农技服务组织有序恢复,重构可以满足小农户技术需求的公益性农技服务力量(孙明扬,2021)。另一方面,支持经营性服务组织与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融合发展,探索以政府购买市场服务等方式提升农技推广效能,构建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优势互补的服务体系。

第二,营造良好的农技推广环境,提升农户技术采纳积极性。政府应提升农资市场监管效能,通过加强农资市场执法检查、整顿市场价格秩序、加大违规惩处力度等方式,维护广大农户的合法权益。同时,探索合宜的财政补贴政策,加强对农业经营主体的技术补贴力度,降低农户技术采纳成本。

第三,多方位优化农业生产经营条件,助推技术增收效应充分发挥。持续推动农地规范整理和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通过市场化方式实现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降低农地细碎化程度,发挥技术应用的规模经济效应和集聚效应。积极研发劳动节约型缓释配方肥、智能水肥一体机等技术产品,缓解农业劳动力供给约束。加强技术宣传普及工作,提升农业技术培训效能,在提高技术采纳率的同时促使农户掌握配方肥的科学施用方法,进而带来更明显的增收效应。

猜你喜欢
农技配方农户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有一种坚守叫农技推广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一招值千金 配方建奇功
“秋冬种及冬季农业开发农技行动”启动实施
绝密配方(下)
绝密配方(上)
粮食日 访农户
农户存粮调查
培育乡镇农技人员立足当下更要看重长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