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资本、非正规融资与农户规模经营*
——基于反事实框架的因果中介分析

2023-06-09 10:21张志新李增辉周亚楠
农业经济与管理 2023年3期
关键词:资本农户效应

张志新,李增辉,周亚楠

(山东理工大学经济学院,山东 淄博 255012)

一、引 言

融资问题一直是困扰农户由传统小农经营转向规模经营的难题之一。并且随着市场化的发展,资金的要素替代性也越来越强,融资难成为农户规模经营的关键阻力。以家庭农场为例,国家统计局2015年的典型调查显示:82%的家庭农场存在融资需求,并且64%的农户认为融资难。传统银行等正规融资机构受市场体系主导,将农村资金“抽取”到回报率更高的城市和工业部门,难以有效解决农户“融资难”问题,这使得非正规融资比正规融资更加普遍,且一直是农户融资的重要渠道。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8 年数据显示,在被调查的6 723 个农户中正规和非正规融资农户分别占10.4%和16.2%,可见非正规融资比正规融资发生率更高。

对于农户而言,社会资本是其获取非正规融资的重要依托。Allen 等(2019)将非正规融资定义为通过社会联系获取信息和执行力的信贷,具体表现在社会关系网络、信任和规范等社会资本能为非正规融资降低信息不对称、增加信任并帮助贷款契约的执行。目前,中国经济正飞速发展,市场化进程不断加快,但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社会资本对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依然存在重要影响。因此,从社会资本和非正规融资角度研究农户规模经营问题,不仅对经济转型时期解决农户“融资难”,促进农业规模经营有重要意义,还能为理解“乡土中国的现代化”提供经验证据。

农户规模经营决策受到诸多因素影响,已有学者大致从两方面研究。一是从家庭生计决策角度出发的主观因素,包括兼业状况(张忠明等,2014)、社会保障水平(闫小欢等,2013)等。二是从要素流动出发的客观因素,包括农业社会化服务(杨子等,2019)、土地流转及影响土地流转的农地产权制度问题(赵鲲等,2016),农户融资可得性及农村金融制度的相关问题(柳凌韵等,2017)。近年来,国家政策逐渐强调农户在发展农业规模经营中的主体地位①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坚持农民家庭经营主体地位,引导土地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创新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方式,积极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农户自有资金不足的特点使得学者逐渐关注到农户规模经营中的融资问题,并从不同视角研究。从扩大土地经营规模角度看,农户在信贷市场上获得一定规模的融资将增加其农地流转概率,扩大其农地流转规模(侯建昀等,2016)。从规模经营绩效看,虽然受到融资约束的规模经营农户产出水平并未受到影响,但融资约束导致了生产成本的增加(柳凌韵等,2020),这会抑制农户进一步扩大经营规模。目前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农户正规融资或是受到融资约束对其规模经营的影响,对于非正规融资起到的作用鲜有探讨。

相比于正规融资,非正规融资更看重农户的社会资本。近年来,开始有学者从社会资本视角出发研究农村地区农户非正规融资行为对其创业(马光荣等,2011)、借贷福利效应(周小刚等,2017)及消费行为(卢娟等,2018)等的影响。从研究方法上看,学者大都使用逐步回归法或是在回归方程中加入交乘项以检验其中的作用机制。然而,由于社会资本和非正规融资都容易存在很强的内生性,确定因果关系十分重要。这些方法在内生性处理方面有很大限制,导致因果关系难以确定。

参照已有研究,本文的边际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从社会资本的角度,探讨农户规模经营的非正规融资问题。实证检验了非正规融资是社会资本作用于农户规模经营的机制之一,并估计其作用大小。二是,使用Imai等(2011)提出的因果中介分析方法,其优势在于:一方面,传统的中介效应模型不能在反事实框架下进行因果关系推断;另一方面,传统识别因果关系的方法如:倾向得分匹配现实法、断点回归法等,只能识别两者之间的直接因果效应,不能揭示其影响机制。此外,本文在因果中介分析模型的框架下使用了敏感性分析和工具变量法进一步处理了内生性问题。三是,进一步在模型中引入农户正规融资作为调节变量,揭示在农村正规金融体系不断完善的背景下,非正规融资对农户规模经营作用的变化方式。

二、理论分析及研究假说

(一)社会资本对农户规模经营的影响

农业规模经营需要生产要素的流动与重新配置,以达到规模化、集约化的生产目的。要素的流动离不开交易,而社会资本是降低交易成本的重要影响因素。Coase(1937)认为交易成本是“利用价格机制的成本”,包括发现相关价格和交易对象、确定交易途径、签订契约以及契约的监督与执行的成本。已有研究表明,社会关系网络、信任和规范等社会资本在获取交易信息、保障契约执行、减少道德风险等方面对降低交易成本、促成交易有重要影响。

首先,社会资本能通过促进农户获取交易信息,降低发现生产要素的相关价格和搜寻交易对象的成本。所有交易的产生首先要寻找到合适的交易对象,当前农村的数字化程度不高,且缺乏高效的要素流转平台,土地、技术、资金等生产要素的交易依然依靠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传递。社会关系网络是重要的社会资本,农户社会关系网络越发达,消息来源渠道就越广,就越有利于发现相对价格和潜在交易对象。转入合适规模的土地是实现规模经营的基础,而要想达到规模经营的规模效益,农户需要获取足够多土地的租出信息(陈浩等,2016)。社会资本的信息传递优势不仅能增强农户信息获取能力,还能令其以较低的成本获取这些信息,从而有助于农户实现规模经营。

其次,信任也是一种重要的社会资本,良好的信任能降低协商成本,减少因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道德风险等问题,促进交易契约的达成。信任是交易的前提,吕朝凤(2019)等研究发现社会信任会提高涉及关系型交易中不完全契约的实施,降低了交易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率。以土地流转市场为例,在农地产权制度还不完善,农户面临产权风险时,农户倾向于将土地流转给可信任的亲友(万晶晶等,2020)。并从契约选择来看,农户将土地转给亲友时,往往选择口头契约等不完全契约。口头契约相比于书面契约有着更低的交易成本和更高的履约率(钱龙,2015)。农户受信任程度越高、社会资本越丰富,则与其交易预期的履约率越高、交易成本越低。这无疑会提高农户土地、资金等关键生产要素的获取能力,提高其实现规模经营的能力。基于以上分析提出以下假说:

H1:社会资本对农户规模经营具有促进作用。

(二)非正规融资的中介作用

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普遍受制于金融约束,农户受到缺少有效贷款抵押物、交易成本高等因素制约,很难通过正规的金融机构获得融资。这种金融市场失灵导致农户无法获得扩大经营规模所需的资金,抑制了农户规模经营,造成了土地流转市场的无效率,也迫使农民寻求民间借贷等非正规融资。

农户社会资本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影响其非正规融资:首先,农村的熟人社会构成的关系网络是个人的一种社会资本,这种关系网络内的资金互助可能形成一种非正规的融资渠道以替代正规融资渠道。非正规金融的放款人往往利用借款人建立在社会关系网络中的信息来审查借款人并为贷款定价,而具有丰富社会关系的农户往往能传递有效信用信息,因此更容易且以更低成本获得扩大经营规模所需的借款。其次,社会资本所带来的信任有利于缔结借贷合约(Guiso 等,2004),并为借贷合约的履行提供执行力。在乡村社区之中,大多数活动是在熟识人圈子之中完成的,因此相互之间的行为关系具有重复性、稳定性及收益长期性特征,这使得农户倾向于构建长期信任,以获得长期收益。一次借款的违约将会导致信任损失及未来合作关系的中断的惩罚。且违约也会导致违约人在熟人圈子内损失信誉,这使得放款人倾向于向社会资本丰富的借款人放款,因为社会资本越丰富的借款人往往面临着更大的违约成本。梁爽等实证研究了社会资本与农户融资能力的关系,发现社会资本能提高农户的非正规融资能力,且这种作用在欠发达地区更为显著(梁爽等,2014)。基于以上分析提出以下假说:

H2:社会资本对农户规模经营的部分促进作用是通过促进农户非正规融资这一中介机制传导的。

三、实证设计与样本选择

(一)实证模型设计

本文借鉴Imai等(2011)构建的基于潜在结果框架下的因果中介分析方法,对社会资本对农户规模经营的影响和非正规融资的中介作用进行因果推断。

1.基于潜在结果框架的因果效应分析。

首先在潜在结果框架下,假设有n个农户(i=1,2,3,…,n),农户的社会资本状况记为T。为了简化分析,此处农户的社会资本状况设为T=1(处理组)有较强的社会资本,T=0有较弱的社会资本两种情况。transi(t)表示在某个T的取值t下,观测到的农户规模经营状况。由于反事实无法观测,因此引入平均处理效应(average total effects,ATE)

从总体上研究社会资本影响农户规模经营的因果效应。进一步引入农户非正规融资状况(finan)作为中介变量,研究因果中介机制。在不同强度的社会资本下对应两个非正规融资的潜在值finani(0)和finani(1),农户规模经营的潜在结果transi(t,finani(t))在中介变量finani(t)和处理变量T的不同取值下有四种潜在结果。由此,可以用平均因果中介效用(average causal mediation effects,ACME)

即平均直接效应(average direct effects,ADE)表示剔除非正规融资的影响后,社会资本影响农户规模经营因果效应。

2.模型假设的讨论

根据因果中介效应模型,为了估计ACME和ADE,需要对模型作出一组假设,称为序列可忽略性(sequential ignorability,SI)假设。将观测到农户i的预处理混淆变量(pre-treatment confounders)用Xi表示,m为中介变量finan的取值,则序列可忽略性假设可记为:

式(4)表示控制了一组混淆变量之后,每个农户的社会资本状况的分配是随机的,独立于农户融资状况和农户规模经营状况。在本研究中,农户的社会资本指的是基于农村熟人社会农户与村内人员之间的信任、交往和互助。而农户的规模经营状况和融资状况不会对这种交往状况产生直接的影响。考虑到可能的间接影响,比如规模经营的农户或许经济实力比较强,或有借款的家庭本身经济实力可能较弱。而社会圈子往往会随着经济实力的扩大或缩小进而收缩或扩张。因此,在设定的协变量Xi中控制了家庭年收入,家庭农业收入占比和一系列户主特征、家庭特征、村居特征,以加强假设的可信程度。

式(5)表示在控制了一组混淆变量和农户社会资本状况之后,不存在不可观察因素同时与transi和finani相关。事实上,同时影响这两个变量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具有风险偏好特征的农户往往会进行融资并且倾向于扩大生产,或是参与农业合作组织同时影响了农户的非正规融资和经营规模等。限于客观条件,即使控制了一定混淆因素后,假设也难以完全满足,因此后文使用了敏感性分析和工具变量法对模型稳健性检验。

3.估计模型及估计方法

传统的中介效应模型通过下列方程组来研究中介效应:

其中,α表示常数项,β表示解释变量的估计系数,ξ表示协变量的估计系数,ε表示误差项。Imai等(2011)在式(7)、(8)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利用非参数识别的结果构建了对计算ACME和ADE的一般方法,并提供了对应的R语言程序包“mediation”,其估计方法大致为:①拟合模型(7)(8),②根据中介模型(7)的拟合结果,生成在不同处理状态下中介变量的潜在值,③代入结果模型(8)分别求出上文提到的四种潜在结果,④再根据式(2)、(3)求出相应的ACME和ADE,⑤最后基于渐进抽样分布的自举法(bootstrap)计算出置信区间。

(二)数据来源与变量选取

本文数据来自中山大学社会科学调查中心的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该调查产生了三个层次的数据,分别为个人数据、家庭数据、村居数据。CLDS 样本覆盖了中国29 个省市(除港澳台、西藏、海南外),调查对象为样本家庭中的全部劳动力(年龄15至64岁的家庭成员)。在抽样方法上,采用多阶段、多层次与劳动力规模成比例的概率抽样方法。本文选取该调查最新公布的2016年的调查数据,并以家庭数据为基准,接驳了家庭主事人或户主的个人数据以及对应的村居数据②先匹配家庭主事人个人数据,若家庭主事人数据缺失,则匹配户主个人数据。。由于CLDS的问卷调查的问题在不同年份存在变动,2016年之前的调查数据缺少本文所需的核心变量,所以无法使用多期数据进一步扩充截面样本或形成面板数据。通过数据清洗和整理,最后确定了分布于27个省级行政区的4 816个农户样本。由于各个变量缺失情况不同,最终每个变量的观测值有所不同(见表1)。

表1 变量描述性统计

1.农户规模经营

农户规模经营是政策语言,其本身并非准确的经济学语言。对于农户规模经营的衡量实际上就是对农户经营规模的衡量。从传统经济学理论的角度来看,“规模”来源于“规模经济”和“规模报酬”及“厂商的最优规模”等概念。这些概念中的“规模”基本包含两个含义:一是从产量角度来定义“规模”,二是从生产要素投入量的角度来定义。从产量角度来看,不同的农产品不是无差别的同质产品或相似产品,不同作物的产量难以以同一标准来衡量;而从生产要素的角度看,农业规模经营既可以表现为单一生产要素的投入增加,又可以表现为多种生产要素的综合作用。农业规模经营核心是以土地适度规模为基础的农业规模化生产,因此本研究以土地面积作为度量“规模”的尺度。最终本文借鉴杨子等(2019)的研究,选择以土地转入面积(trans)作为度量农户规模经营的指标,主要依据为:首先,20世纪70年代以来实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均田承包为主要特征,加之中国人多地少的客观条件,农户自有的土地往往难以实现规模经营。其次,在“三权分置”的制度背景下,土地所有权归村集体所有,承包权和经营权归农民所有。并且农户的土地承包权的流转有着较为严格的限制,农户与土地的承包关系相对固定,绝大多数土地流转形成规模化经营均通过转入土地经营权实现。在农户之间自有土地相对平均的条件下,农户转入土地面积能合理反映农户脱离小农经营实现规模经营的程度。综上,本文使用农户是否转入土地是对农户规模经营的一种合理度量。

2.社会资本

社会资本是一个具有广泛含义的概念。早期研究社会资本的学者将社会资本分为制度资本和关系资本。事实上,制度资本与关系资本概念之间联系很强,存在着相互促进,互相依赖的关系。本文研究农村熟人社会中依托血缘和地缘形成的社会资本如何通过影响农户的非正规融资,进而影响农户的规模经营。文中所指的社会资本是关系资本,不包含市场、法律等制度型社会资本。学者常常以与亲友的交往广度、深度、频率,宗族文化的深厚程度等来衡量关系型社会资本,以礼金支出总额、是否有家谱/族谱,与邻居、亲朋交往的频率(陈浩等,2016)等指标来度量。本文根据数据可得性,以农户在村内的“人情往来覆盖面”来衡量农户社会资本,并以家庭礼金支出总额作为替换指标进行稳健性检验。

3.非正规融资

在CLDS数据库中,不仅有以家庭为单位的融资渠道,还包括融资用途。其中,生产性融资对农户规模经营有直接影响,而非生产性融资也间接地为农户规模经营缓解流动性约束。因而,本文将家庭非正规生产性融资赋值为2,非正规非生产性融资赋值为1,无非正规融资赋值为0。

4.协变量

本文引入了一系列农户户主特征、家庭特征、村庄特征等协变量,包括重要的混淆因素如:户主拥有保险情况、家庭年收入、村内入地调整次数等以缓解估计偏误,保证实证结果的可靠性。

四、实证分析

(一)因果中介效应分析

首先拟合方程(7)、(8),结果见表2。其中(1)、(2)列是以与同村人人情往来覆盖面为社会资本度量指标的回归结果,记为模型1。(3)、(4)列是以家庭礼金支出为社会资本衡量指标的回归结果,记为模型2。从表中(1)、(3)列数据可知,使用不同社会资本衡量指标的估计系数全部在1%水平上显著为正,即农户与同村人人情往来范围越广、人情支出越多,越有可能获得非正规渠道的融资,这表明基于人情往来构建的社会资本有利于农户获得亲友间或民间金融机构的非正规融资;(2)、(4)列中非正规融资和社会资本的估计系数也均在5%水平以上显著为正。上述结果说明拥有更多社会资本的农户,获得了更多非正规融资,转入了更多的土地进行规模经营,且在不同社会资本衡量指标下,估计结果基本一致。这为后文验证中介机制提供了基本的相关性证据。

表2 方程回归结果

为了进一步探究中介机制及其作用效果,通过因果中介分析方法,在反事实框架下估计了中介机制的各平均效应,结果见表3。表3中(1)、(2)列分别是模型1和模型2的因果中介分析的估计结果。结果显示,社会资本对农户规模经营的总效应、直接效应③本文中直接效应表示除非正式融资的中介效应的所有效应总合,其中不仅包含社会资本直接作用于农户规模经营的效应,也包含其他可能存在的机制。和中介效应均在1%显著水平下显著为正,且95%的置信区间内不包含0,表明社会资本对农户规模经营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且部分作用效果通过促进非正规融资传导;这部分中介效应占总效应比重约为5%~7%,换用不同的社会资本衡量指标显著性水平和效应水平变化不大,此结果进一步支持假说1和假说2。

表3 因果中介效应分析

因果中介效应需要遵守SI假设,但无法用观察到的数据检验是否符合该假设。敏感性分析可以得出研究在多大程度上违反该假设,结果依旧稳健。表4 结果显示,当ACME 等于0 时,为0.0087,而表2中(1)、(2)列显示,方程可决系数乘积为0.0027。也就是说,若存在未观测到的混淆因素对于中介变量和结果变量的解释能力大于式(7)、(8)中十几个因变量,才能改变既有结论。所以,计量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违反SI假设也是稳健的。

表4 敏感性分析结果

(二)内生性讨论

理论上看,中介变量非正规融资与农户规模经营之间可能存在较强的内生性,因为扩大了经营规模的农户可能需要更多的后续资金投入,使得农户有可能发生借贷行为。即使敏感性分析显示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违反SI假设显著,也不能完全消除内生性对结果稳健性的疑惑。因果中介效应模型可以引入工具变量处理中介变量与结果变量之间的内生性,本文借鉴李宁等(2019)的研究,使用“村内其他农户非正规融资率”④村内其他人非正规融资率=村内其他存在非正规融资的户数/(村内被调查的总户数-1)。作为工具变量。首先,问卷选择的村庄是随机抽取的,因此工具变量分配是随机的,满足工具变量的可忽略性;其次,农户与同村其他农户处于相同的环境,村内其他农户非正规融资率会影响农户自身非正规融资的决策和可获得性,而且其他农户的非正规融资不会通过其他途径对农户自身的规模经营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因此工具变量满足相关性和排他性假设;最后,村内其他农户非正规融资率高,并不会必然导致非正规借款减少,满足单调性假设。引入工具变量后因果中介效应估计结果如表5 所示。由表5 可知,在考虑内生性后,中介效应的估计值分别为0.0031 显著为正,中介效应占比约为14%到35%,说明剔除内生性影响,前面所得结论依然成立。

表5 使用IV的因果中介效应分析

五、正规融资的调节作用

综上所述,社会资本能促进农户非正规融资进而促进了农户规模经营,在这之中社会资本起到了金融资源配置的作用。随着正规金融体系的不断完善,农户正规融资获取难度降低,正规融资是否能起到替代非正规融资的作用?基于社会资本的非正规融资是否还显著的作用于农户规模经营?

利用调节中介效应的检验方法,通过构建式(9)、(10)和(11)对正规融资(formal),非正规融资和农户规模经营之间的调节中介效应进行检验,估计结果见表6。其中,正规融资本文使用“农户是否得到银行或信用社的贷款”来衡量,并使用“村内有无银行或信用社”作为正规融资的替换指标进行稳健性检验。

表6 引入调节变量的中介效应模型回归结果

表6第(1)列结果显示,式(9)中的估计系数β13不显著,表明正规融资并不会显著调节社会资本对农户规模经营的直接效应。(2)、(3)列显示β21显著为正且β34系数显著为负,说明正规融资对中介效应后一阶段的调节效应显著,即随着农户正规融资的获取,非正规融资对于农户规模经营的促进作用在逐渐减弱。换用家庭礼金支出作为社会资本衡量指标后结果无显著区别。

在验证存在调节作用后,本文又以式(10)、(11)为基础,进行了因果中介效应分析,估计了不同正规融资状态下的中介效应大小。结果见表7。由表7的(1)、(2)列可知,随着正规融资的获取,中介效应估计值由0.0011显著为正变为-0.0010 且不再显著,表明农户若没有获得正规融资,更可能利用社会资本通过非正规融资的方式转入土地实现规模经营,而获得正规融资的农户不再倾向于依靠此途径实现农业规模经营。此时,农户社会资本对规模经营的总效应从0.024下降到0.021,社会资本在这之中的作用降低了。使用本村有无银行作为正规融资的替换指标后,中介效应变化也呈现相似的下降趋势,但中介效应估计值下降幅度更小,可能的原因是:虽然村里有银行,但不是所有农户都能从银行获得融资,即本替换指标对农户正规融资的阐释力度更小。以上结果表明,随着农户正规融资的获取,非正规融资的作用不再显著,正规融资表现出明显“替代”作用,这也导致农户依靠人情往来形成的社会资本的作用也因此减弱。该结果也暗示:对于农户规模经营的融资需求而言,非正规融资是在金融制度不完善,正规融资难以获取下的次优选择。因此,深化农村地区正规金融服务,让农民更方便容易地获取正规融资,对于促进农业规模经营具有重要意义;而对于难以获得正规融资的农户而言,通过利用自身社会资本获取非正规融资是其依赖的重要途径。

表7 引入调节变量的因果中介效应估计

六、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结论

农业规模经营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农业规模经营水平的提高,需要资金等生产要素的有序配置。而引导这些资源配置的手段不仅仅是市场化的手段,社会资本也起到重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补充了市场机制不足,对农业规模经营的发展起到支持作用。文章利用2016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研究了农户社会资本对农户规模经营的影响,并引入农户非正规融资作为中介变量,进行因果中介分析。进一步地,文章引入农户的正规融资作为调节变量,探究了正规融资对此中介机制的调节作用,企图从一个侧面揭示社会资本的资源配置作用与市场化的资源配置的互动机制。本文主要结论如下:

第一、农户拥有的社会资本对于农户规模经营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这种促进作用不仅通过回归方程体现出显著的相关性,且进一步在反事实框架下进行因果分析结果显示,农户人情覆盖面、人情支出与转入土地面积之间的平均处理效应()在1%显著性水平下显著为正。这表明,与人力资本、金融资本等相同,人情关系等社会资本同样具有“资本”属性,是农业规模经营的重要投入要素。

第二、促进非正规融资是社会资本促进农户规模经营的一条重要作用渠道,在考虑内生性后,非正规融资的中介效应约占总效应的14%到35%。农户基于人情交往产生的社会资本越多,越有利于其通过非正规渠道为扩大经营规模融资。

第三、农户正规融资弱化了非正规融资对其规模经营的促进作用。文章引入农户正规融资作为调节变量进行模型回归和因果中介效应分析发现:农户规模经营的融资途径选择上,随着正规融资的获取,正规融资会替代非正规融资,因而减少对人情关系的利用。且农户在没有获得正规融资的情况下,非正规融资对其规模经营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而农户获得正规融资的情况下,非正规融资对其规模经营不再具有明显促进作用。

(二)政策建议

第一、重视和引导社会资本在农户规模经营中发挥融资作用。村委会可以通过表彰邻里亲朋之间的互助、帮扶、合作等行为,引导社会资本发挥金融资源配置效应,将农户的社会资本有效转化为农户扩大经营规模的融资途径,并使农户在合作互助之中构建起社会资本培育的良性循环。此外,从社会资本维护的角度看,在农村地区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特别是经济相对欠发达,正式制度还不完善的农村地区,推行“合村并居”等政策时,应充分考虑此类政策对社会资本的破坏及其可能引发的社会和经济后果。

第二、鼓励非正规金融发挥“补充”作用。应特别关注正规金融发展弱势的地区,在引导正规金融服务进入的同时,鼓励和发展农村的资金互助会、小额贷款公司、合作基金会等非正规金融的发展,充分发挥非正规融资的“补充作用”,满足农户规模经营的融资需求。

第三、充分利用社会资本优势,促进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融合发展。可以通过“村镇银行+非正规金融组织+政府”等形式,由银行提供资金;基层非正规金融组织协助开展信用调查和抵押品估价,并在农户违约时内部化处理具有局部有效特征的抵押品(如地权抵押、农产品抵押等);政府负责牵线,并对农户规模经营等关键领域提供再担保或相关补贴。充分结合正规金融资金规模大、利率透明的优势和非正规金融组织嵌入农村社会网络内部能有效利用社会资本,因而具有交易成本低、效率高、风险可控等优点,实现优势互补。避免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简单的二元对立和水平替代,使社会资本充分发挥作用。

猜你喜欢
资本农户效应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铀对大型溞的急性毒性效应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懒马效应
资本策局变
粮食日 访农户
农户存粮调查
第一资本观
应变效应及其应用
VR 资本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