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初中物理计算题解题能力的策略分析

2023-06-14 01:09刘元杰
数理天地(初中版) 2023年6期
关键词:解题能力初中物理课堂教学

刘元杰

【摘要】随着新课改政策的不断推进与实行,初中物理学科得到了越来越高的重视,对于初中学生物理思维能力的培养和物理计算能力的锻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物理学科作为一个典型的理科课程,要求学生具备缜密的计算题解题思维,要求学生具有出色的逻辑思维与计算能力,因初中阶段的物理计算题往往综合了很多章节的知识,更具全面性,这就要求学生对所学知识灵活掌握和运用.本文结合物理学科中的实际习题,探讨提高学生物理计算题解题能力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初中物理;解题能力;课堂教学

初中物理学科中不仅包含晦涩难懂的概念知识,而且还包含纷繁复杂的物理公式,这些都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对于学生物理学科的教学,需要教师掌握一定的适应学生学习能力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物理学科的学习.初中物理中的计算题包含的大部分内容都不会脱离教材中相关的公式概念,因此,灵活掌握并运用物理学科中的相关公式概念,对学生计算题的解题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物理学科作为一个典型的理科类课程,计算题部分也同样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初中物理教师在帮助学生提升物理计算题解题能力的时候,首先,应该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帮助学生复习巩固基础知识,使学生能够做到灵活掌握和运用.其次,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强化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面对题目时独立思考.在初中物理的计算题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教授学生各种各样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帮助学生拓宽知识面和思路,并引导学生尝试从多种不同的角度解题,提升解题能力.

1 初中物理计算题的命题特征

1.1 考查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初中物理的计算题基本上分为基础题和拔高题,初中学生遇到的物理计算题,其中大部分属于基础题,仅有少部分题属于拔高题,所以物理学科中的计算题主要目的在于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能够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便于教师对于教学进度和教学方式做出及时的调整.而拔高题是在学生对于基础知识已经完全掌握的基础上考验其对于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和举一反三的能力.

除此之外,初中物理计算题的出题范围也很广泛,可以从日常生活中的某个现象中提取,也可以从教科书中的例题变形而来,还可以从学科前沿中设计出优秀的初中物理计算题\学生可以从以上习题中复习巩固所学基础知识,更好地去了解到一些相应学科的新知识、创新内容,由此可以较好地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认知面,充分培养学生辩证精神,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学生也能更好地去理解物理、学习物理.

1.2 包含知识点较为丰富

随着新课改政策的不断推进与实行,国家对于初中学生物理思维能力的培养和物理计算能力的锻炼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初中物理教师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物理学科思维能力.同时,初中物理计算题也有比较显著的特点,计算题本身具有较高的综合性,通常情况下是多个知识点结合而来,这就需要学生对于知识有全面的掌握,并能够灵活运用于计算题中.除此之外,初中物理计算题内容也向更加多元化的方向发展,甚至会有一部分物理计算题不仅包含物理学科的内容,而且还会涉及其他学科的知识信息,这就要求学生能够灵活掌握所学知识,并进行拓展和延伸,教师应帮助学生通过多个角度去发现和掌握物理计算题的解题方法和解题规律,并且让学生能够将不同的知识内容建立起联系,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运用所学知识.

1.3 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较强

新课程改革政策也对初中物理教师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要求初中物理教师不仅仅要教授学生基础的物理知识,而且还要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升学生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初中物理习题中有很大一部分内容都是来源于生活实际,包含科技运动、社会热点等各个方面的相关内容,这些内容不仅能够与物理计算题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帮助学生更好地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还能够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在物理计算题中,学习和了解到更多的知识和热点问题,从而使物理教学更加具有意义.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去思考,学生的逻辑思维得到充分提升,发散思维也有一定的改变,学生们可以更好地举一反三,更加透彻地去理解和看到身边的生活现象.

2 初中物理计算题解题能力培养策略分析

2.1 善用数形结合的方法,优化解题策略

通常情况下,数学学科中经常强调学生要善于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在物理学科上也有数形结合方法的用武之地,物理学科和数学学科同属于理科类的学科,有一些共通之处,因此在解题方法上面也有相同之处,数形结合的方法便是其中一种.数形结合的方法强调“数”与“形”之间关系的运用和处理,也就是要求学生能够将题目中抽象的数量關系运用图形的形式表现出来,方便学生对题目内容进行分析,对题目数据进行处理,进而顺利找到解题思路,正确地完成解题.因此,在初中物理计算题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更加注重对于数形结合方法的讲授与运用,帮助学生建立起数形结合的解题思想,并引导学生灵活地掌握和运用,从而提高学生物理计算题的解题能力.

例如 在进行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的“机械运动”章节讲评中,教师首先应该进行基础性概念和知识的讲解,在此基础之上,可以将篇章内的计算题以实际应用的形式来展现,引导学生通过数形结合的思想来解答相关问题.

题目如下:有一个购货商人驾驶着载货小船始终保持着36km/h的速度沿着河流逆流行驶,载货小船恰好在经过一座桥下时滑落了一件货物,购货商人2 min之后才发现货物遗失,便立即掉头追赶所遗失的货物,最终在距离桥600 m远的位置捡回了遗失的货物,问在小船速度没有发生改变的情况下,水流速度是多少?

题目的题干比较长,是一个实际的生活案例,学生首先需要从这样的一个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所蕴含的物理问题,运用数形结合的解题思想,根据题干信息绘制出简易的题目模型,用一条直线代替河流,用小圆点来代替桥、船的掉头以及追到货物的位置来进行标注.选取河流为参照物,由此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该货物是静止状态,另外根据题干中的相关概念发现,货物在被发现之前有600m左右的一定距离,根据v=s/t公式可以得出,需要增加货物的运动时间才能求解出水流的速度.学生可以根据公式来计算出商人在发现货物一直到货物遗失之前的2 min内小船的位移,从而得出小船追上货物所需要的相应时间,这个时间加上货物遗失之前的2 min就是货物运动的总时间.

通过题干信息学生可以知道,小船运行速度为36km/h,进行单位换算之后便是0.6km/min,货物在被追上之前的位移距离是600 m,这一位移需要花费1 min,题目中的2 min一共行驶了1.2km,因此小船追上货物一共走了1.8km,用时3min,加上货物之前飘走的2min,一共是5min,因此水流速度v=s/t=600/5=120m/min,此题得解.

2.2 巧用逆向思维,理清解题思路

学生在进行初中物理计算题解题技巧的学习中,不能仅仅掌握一种方法,要拓宽解题思路,多掌握一些典型的解题方法,逆向思维的运用也是学生需要掌握的一种经典好用的能力与方法.这种解题的思维方法要求学生能够学会从不同角度去看待问题、思考问题,这种思维方式除了能够帮助学生顺利解决初中物理计算问题,还能够帮助学生锻炼敏捷的思维能力,使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提升.教师在进行此种解题方法的教授过程中,需要注意引导学生仔细分析题干信息,从中精准获取所需的有效信息,并及时地整理解题思路,发散自己的解题思维,在题目中获得锻炼与成长.

例如 在讲解完与浮力和重力相关的内容之后,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将一个装满空气的玻璃瓶密封放置在装满水的容器之中,玻璃瓶是在水中悬浮,我们知道玻璃的密度为ρ1=2.5×103kg/m3,求解玻璃瓶的体积与容积比.

教师如果引导学生从正向思维的角度出发去思考本题,就需要引导学生从瓶子的整体密度开始思考,瓶子漂浮在水面,说明瓶子处于平衡状态,可以根据二力平衡原理得到水的浮力与瓶子的重力相等.学生若想以二力平衡原理为突破点来解答此题,不仅会使题目的计算量增加,而且还会使题目变得复杂起来,更容易导致解题错误.因此,教师可以在学生体验过正向思维解题的困难之后引导学生从逆向思维的角度进行思考,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逆向思维的方法,还能让学生对两种方法进行比较,获得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按照逆向思维的方法,首先可以将玻璃瓶的总体积记为V1,玻璃瓶的容积记为V2,题目中已经给出了玻璃的密度ρ1,将水的密度记为ρ2,于是可以列出这样的一个等式:ρ1V2=ρ1V1-ρ2V1,代入已知数据可以解得玻璃瓶的体积与容积比为5:4.

2.3 重视一题多解,帮助学生发散思维

教师在进行计算题解题方法的讲授过程中,针对某一类题型,不仅仅要教会学生最简单易懂的解题方法,还要引导学生去探索更多更快捷的解题方法,引导学生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和思考题目,从而帮助学生发散自己的思维,培养良好的物理学科思维方式.教师重视一题多解还可以适应学生学习能力上的差异,从而满足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要求,帮助学生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

例如 教师可以在作业题目中做到一题多解,帮助学生发散思维.已知一个正方体铁块,其体积为60cm3,质量为316g,铁的密度为7.9g/cm3,请问这个铁块是实心还是空心?

在面对一道作业题目时,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首先学生需要对密度公式ρ=m/V有一定的理解和掌握,最直接的想法就是根据密度公式,直接求出该正方体铁块的平均密度为ρ=m/V=316/60g/cm2=5.27g/cm3<7.9g/cm3,由此判断该正方体铁块为空心;或者从质量方面入手,体积为60cm3的实心铁块质量为m=ρV=60×7.9=474 g,可以看出题目中给出的质量为316g,明显比实心铁块质量小,因此同样可以判断该正方体铁块为空心的.

3 结语

综上所述,新的教育形势下,初中物理计算题的解题教学方法应该与素质教育的要求相适应,教师应该在初中物理计算题解题方法的教学中融入新教学理念,不仅帮助学生更快速更准确地解决计算题,而且还帮助学生提升物理的学科思维能力和知识拓展应用能力,使学生能够得到全面的培养和发展,也为与其相关的理科类课程学习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杨冬梅.巧用图像法解答初中物理速度计算[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21,50(12):54-55.

[2]康玉雪.初中物理计算题解题能力培养策略探究[J].考試周刊,2021(16):119-120.

[3]孙健丽.初中物理计算题失分原因及解决策略[J].黑河教育,2020(04):20-21.

[4]赵薇.初中生解答物理计算题的问题及解决策略[D].新疆师范大学,2019.

[5]巢翠霞.初中物理计算题解题能力提升策略分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13(04):141.

[6]许诺.对初中物理计算题阶梯训练法的实践[J].湖南中学物理,2013,28(08):74-75.

猜你喜欢
解题能力初中物理课堂教学
浅谈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
新课改下高中物理教学中解题能力的培养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切入生活,构建魅力初中物理课堂
微课对提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作用分析
新课标下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