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群文阅读的文本选择及其教学结构

2023-06-25 00:51辜娟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23年4期
关键词:语文核心素养群文阅读高中语文

辜娟

摘要:群文阅读有利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构建。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却存在议题过大、阅读量过多、阅读周期过长、文本选择不恰当、教学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基于以上的教学问题,文章从“群文阅读的意义”“群文阅读的特点”“群文阅读的文本选择策略”“群文阅读的教学结构”四个方面进行了具体阐述。

关键词:群文阅读 高中语文 语文核心素养

高中语文新课标提出了“群文阅读”这一理念。然而,在实际的群文阅读教学中,却存在着议题过大、阅读量过多、阅读周期过长、文本选择不恰当、教学结构不合理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着群文阅读的可行性和实际效果,不利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构建与培养。基于以上的教学问题,笔者近年来开展了高中语文群文阅读的实践研究。下面,笔者从“群文阅读的意义”“群文阅读的特点”“群文阅读的文本选择策略”“群文阅读的教学结构”四个方面进行具体阐述。

一、群文阅读的意义

群文阅读的意义,倪文锦认为:“这种新型阅读方式不仅可以丰富阅读内容,拓宽阅读视野,提高阅读效率,还能极大地提升阅读品质,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1]关于群文阅读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具体说来:第一,群文阅读会选择同一类文本,这些文本具备“同中有异”的多样性语言,因此,群文阅读有利于学生语言核心素养的建构;第二,群文阅读属于比较阅读,这些文本同中有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聚合思维、发散性思维、系统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第三,群文阅读是一个多议题组成的文本,有利于学生由此及彼、触类旁通,进而有利于学生发现美、体验美、欣赏美、评价美;第四,群文阅读可以围绕同一个文化主题去选择一组文章,与单文本阅读相比较,其文化熏陶的作用要更加广泛、深厚、持久。

二、群文阅读的特点

群文阅读具有议题具体集中、阅读量适度、阅读周期短等特点。

(一)议题要具体集中

群文阅读中的议题就是议论的话题、议论的主题。议题应该要具体集中,应该避免抽象泛化。因为只有议题具体集中,学生才能对这个议题进行充分的思考,才有利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构建,特别是学生思维的提升。如果议题抽象泛化,那么学生就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思考讨论这个议题,就容易停留在议题的表面,容易蜻蜓点水,不利于思维深刻性的提升。

例如,在高中语文群文阅读中,“爱情诗阅读”之类的大议题随处可见,这类抽象泛化的大议题其可行性与实际效果实在令人担忧。因为,“爱情诗阅读”的范围其实是很宽泛的,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细化切分:从作者的角度,可以切分成“李商隐爱情诗阅读”“李白爱情诗阅读”等;从时代的角度,可以切分成“唐代爱情诗阅读”“宋代爱情诗阅读”等。如果单独以“李商隐爱情诗阅读”“李白爱情诗阅读”“唐代爱情诗阅读”“宋代爱情诗阅读”为议题,对于高中生来说或许就比较适合。

(二)阅读量要适度

高中语文群文阅读的阅读量要适度,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要考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如果阅读量过多,一节课安排了几万字的阅读量,那实际效果恐怕不太理想。如果阅读量过多,可能有利于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整体思维,但是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不利于促进学生思维深刻性的提升。总的来说,还是弊大于利。当然,阅读量也不能过少,阅读量过少不利于学生的挑战性学习和深度学习,不利于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整体思维以及思维的灵活性。

从相关学者的研究来看,群文阅读量控制在一万字左右比较适合。从文章的数量来看,五到六篇文章比较适合。这一点在高中语文统编教材的单元设计上体现较为完美,单元设计以“人文主题”“學习任务群”为两条主线。倡导群文阅读中提升学生核心能力。比如高中语文统编教材必修上册的第二单元,就只有六篇文章。当然,也要根据文章的文体、难度等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如果诗歌比较多,文章的数量可以是八到十篇。比如高中语文统编教材必修上册的第三单元,就有八篇诗歌,比其它单元的文章数量要多一点。如果文言文比较多,考虑到文言文的阅读理解难度比较大,文章的数量可以稍微少一点。比如高中语文统编教材必修上册的第七单元,就只有五篇文章,其中三篇是现代散文,两篇是文言文。

(三)阅读周期要短

高中语文群文阅读的阅读周期要短,阅读周期不能过长。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学生的阅读兴趣比较难维持一个比较长的周期。从教师的角度来看,阅读周期过长容易造成教学节奏拖沓,前后脱节。高中语文群文阅读的周期,一般来说,课内时间不超过一个星期,课外时间不超过两个星期。当然,阅读周期的确定还要结合本班的学情:如果学生的语文水平比较高,阅读周期还可以再缩短一点;如果学生的语文水平比较低,阅读周期可以适当延长一点。

三、群文阅读的文本选择策略

群文阅读有助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积累和构建。但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一线教师往往不知道如何选择群文阅读的文本。群文阅读的价值建立在教师选择的文本之上,如果教师选择的文本不恰当,将不利于学生在群文阅读中构建语文核心素养。笔者认为,一线教师之所以不知道如何选择群文阅读的文本,是因为缺少相关的策略。因此,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总结出了四个高中语文群文阅读的文本选择策略:依据主题选择文本、依据艺术手法选择文本、依据节令风俗选择文本、依据作家选择文本。

(一)依据主题选择文本

文学作品更关注人类的精神活动,虽然世易时移,但人类永恒的情感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诸如:亲情、爱情、友情、爱国之情、人对自然的态度等。一线教师可以根据主题选择群文阅读的文本。

以高中语文统编教材第一单元的《哦,香雪》为例,笔者认为这一篇小说其中的一个教学价值在于:启示人要把握自己的命运。因此,笔者根据“人要把握自己的命运”的主题去选择群文阅读的文本。笔者选择的文本包括:《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装在套子里的人》《边城》。林教头本想忍气吞声顺从命运,可是没有用;别里科夫封闭自己,逃避生活,也没有用;翠翠过于被动,不够主动,也是她爱情悲剧的一个重要原因;姑娘香雪勇敢地用自己的鸡蛋去换铅笔盒,换的不只是铅笔盒,更多的是改变自己命运的决心。

(二)依据艺术手法选择文本

文学作品会通过各种艺术手法状物抒情,表达人生的丰富感受。读者也是借助这些艺术手法去理解、感受作者心灵的搏动。艺术手法包含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结构手法等,具有多样性、复杂性的特点,依照艺术手法去选择文本,可以让学生对同一手法具有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以诗词中的虚实结合为例,可选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杜甫的《月夜》、刘禹锡的《金陵五题·乌衣巷》、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煜的《虞美人》。这些诗词就完整地包括了虚实手法中的虚实同时出现、实生虚、虚生实三种类型,能让学生理解诗歌中的实写是什么,虚写是什么,虚实结合有什么作用。在全面掌握虚实结合的手法后,自然就得出了有实未必有虚,有虚一定有实的结论。

(三)依据节令风俗选择文本

中国古代是农业社会,为指导农事,早在秦汉时期,古人就确立了二十四节气。勤劳智慧的先民积累生活经验,设立了节日,进而形成了与岁时节令相关的民俗活动。文学记录情感,也记录生活。按照节令风俗选择群文阅读的文本,有利于学生真切感知先民的生活场景。节令时俗又与自然物候的变化紧密相关,从这个角度出发选文,有利于学生从古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中汲取有益的养分。节令风俗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这个角度来看,也有利于落实“文化传承与理解”。

高中语文新课标指出:“真实情境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形成的载体。”[2]真实情境包括社会生活情境。选取与节令风俗相关主题的文本,容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在社会生活情境中加深对古人的认知,也容易让学生发现文学与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

中国地大物博,不同的地区形成了独特的民风民俗,一线教师还可以依据岁时节令,结合本土文化,选择具有地域特色的相关主题,以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文化、热爱家乡的情感。例如,甘肃某名师所在的西和县,有着悠久的“乞巧”历史。2006年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甘肃西和县乞巧文化之乡”的称号。2008年“乞巧节”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位语文名师尝试以“七夕”为主题,进行群文阅读文本的选择。具体说来,这位名师选择了《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孟浩然的《他乡七夕》、杜牧的《秋夕》、李商隐的《辛未七夕》、秦观的《鹊桥仙·纤云弄巧》。

(四)依据作家选择文本

伟大的作家之所以伟大,源于他们伟大的作品,更源自于他们伟大的人格。他们站在时代的风口浪尖,用大写的“人”字,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伟岸的背影。

不管是屈原的举世皆浊、愤世嫉俗,司马迁的忍辱负重、秉笔书史,陶潜的洁身自好、寄情南山,李白的笑傲王侯、举酒邀月,杜甫的忠君爱国、忧国忧民,苏轼的超然物外、还酹江月,陆游的痛心疾首、北望中原,抑或是鲁迅的横眉冷对、扬鞭痛击,徐志摩的轻轻挥手、再别康桥……他们固然有不同的人生选择,但都无愧于伟岸的人格。正是他们人性的光辉,构筑了中华文明灿烂夺目的文学星河,指引着后人反省自我、砥砺前行。让学生仰望伟大的人生,完成他们精神的陶冶、灵魂的洗礼,也能让他们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坦荡前行。让他们明白,人生固然可以有不同选择,但绝对不能心中只装着自己。依据作家选择文本,还有利于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知人论世”原则。

以李清照为例,可以选取她三个不同人生阶段的作品:《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一剪梅·红藕香残玉蕈秋》《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声声慢·寻寻觅觅》。让学生在阅读与鉴赏中感受词人的生命历程,让学生真切感受词人生命历程中的喜怒哀乐。

此外,还有一些注意事项。第一,群文阅读选择的文本,不必每次必新,选文不必刻意回避阅读过的文章。如教材中的文章,可以反复选用,每次根据不同的目的引导阅读,多次重复之后,达到引导学生学会精读的目的。第二,群文阅读选择的文本,不必一定是名家名作。教师可以选各种文体的文本,可以选各种层次的文本,让学生的阅读多元化。在阅读与鉴赏中,学生可以对作品认同,也可以对作品进行质疑、求证与判断。而质疑、求证、判断是批判性思维的核心。不同层次的选文,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四、群文阅读的教学结构

高中语文群文阅读的教学与以往传统的单篇阅读教学存在不同,是对单篇教学的突破,因此也会带来教学结构的变化。其常见的结构包括:总分式结构、迁移式结构。

(一)总分式结构

总分式结构就是将群文的主议题细分为若干个分议题,然后逐一展开教学,当分议题完成后,主议题自然也就完成。这种教学结构最容易被一线教师理解和掌握,同时也具有操作性。分议题的设计可以从“是什么”的角度展开,可以从“为什么”的角度展开,可以从“怎么办”的角度展开,还可以从“有什么作用”的角度展开。这种教学有利于化难为易,有利于教师的把握,也有利于学生逐步完成议题的讨论,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例如,在《荊轲刺秦王》《刺客列传》的群文阅读中,笔者从“为什么”的角度设计了主议题:“荆轲刺杀秦王为什么失败了”。笔者在主议题的基础上细分了几个分议题:因为荆轲武功不够高强;因为荆轲没有等待到武功高强的朋友;因为太子丹的战略目标不合理;因为荆轲有点任性;因为太子丹的催促。笔者引导学生细读《荆轲刺秦王》以及《刺客列传》,逐一完成分议题的讨论。当分议题完成后,学生自然也就完成了主议题,自然就明白了“荆轲刺杀秦王为什么失败了”。当然,每个班的学情不同。如果学生语文水平比较低,教师可以直接提出分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如果学生语文水平比较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分议题,然后再进行细读文本和集体讨论。

综上所述,总分式结构的教学步骤有四步:第一,教师根据文本的特点设计主议题;第二,教师根据学情直接提出分议题,或者引导学生提出分议题;第三,教师给学生提供与解决议题相关的一组文本;第四,教师引导学生细读文本和集体讨论,最终达成共识。

(二)迁移式结构

所谓高中语文迁移式结构群文阅读,就是先借助示范文本,让学生学会某种文体的阅读策略,然后在其他印证文本中加以运用和实践这些阅读策略,以强化理解这类文体的阅读策略。任何一种教学结构都有其教学步骤,细分其教学步骤有助于教师深入把握这种教学结构。迁移式结构的教学步骤有三步:第一,教师先确定典型的示范文本;第二,教师先带领学生阅读典型的示范文本,对示范文本进行恰当的文体归类,有时候甚至细分到“二类文体”,让学生学会这种文体的阅读策略;第三,学生根据这类文体的阅读策略,自主阅读印证文本。加以运用和实践这类文体的阅读策略,以强化理解这类文体的阅读策略。

例如,在《荆轲刺秦王》《刺客列传》的群文阅读中,笔者先确定《荆轲刺秦王》为示范文本。接着,笔者带领学生认真研读《荆轲刺秦王》,让学生发现这类文体的特征。从文体归类来看,《荆轲刺秦王》属于“人物传记”。当然,如果只是划分到“人物传记”这一种“一类文体”,还是不够的,因为还要细分到“刺客类人物传记”这一种“二类文体”,才能发现这类文体的阅读策略,这些阅读策略才有针对性。才能引导学生从会一篇《荆轲刺秦王》走向懂一类“刺客类人物传记”。“刺客类人物传记”要做出人物档案,要留意家属或重要朋友、雇主、刺杀对象、刺杀方式、刺杀结果、具体的命运结局、人物形象等。最后,学生根据“刺客类人物传记”的阅读策略,自主阅读《刺客列传》,让学生做出曹沫、专诸、聂政、豫让的人物档案,以强化理解“刺客类人物传记”的阅读策略。

笔者相信,如果一线教师能够长期根据上述四个方面去进行群文阅读的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鉴赏能力,更能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倪文锦.语文核心素养视野中的群文阅读[J].课程·教材·教法,2017,37(06):44-48.

[2]中国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48.

[本文系广东省2021年度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能力提升计划项目一般课题“基于部编版高中语文课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研究”(编号:2021YQJK180)的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语文核心素养群文阅读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从学情认知“思辨”教学内容
基于核心素养的语文教学内容的确定
基于期待视域理论确定诗歌教学内容的研究
巧用单元课文整合有效实施群文阅读
享受群文阅读 提升语文素养
浅议群文阅读下的“读写结合”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