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博物院养心殿佛堂《大威德金刚》唐卡装帧织物图案初探

2023-06-27 18:00王猷
东方收藏 2023年4期
关键词:养心殿装帧唐卡

摘要:本文以北京故宫博物院珍藏的养心殿西暖阁佛堂原状陈列唐卡《大威德金刚》的装帧织物图案为研究对象,从图案类型、形态特征、材料运用等方面展开讨论。该唐卡的装帧制作技艺高超、图案精美,具有宫廷代表性的纹样特征。由于它的装帧织物部分缺失,因此,研究其装帧纹样的图案布局和历史背景至关重要,可为后期的补配材料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唐卡;养心殿;装帧;纹样

引言

唐卡是藏族文化中具有鲜明特色的图画艺术,其绘画内容涉及藏族的宗教文化、历史政治、生活状况等诸多领域,堪称藏族的百科全书。清代乾隆皇帝在紫禁城修建多座佛堂,为了满足宗教修行观想所需以及装扮佛堂,会在墙上挂供唐卡,养心殿西暖阁仙楼佛堂就是其中一处。养心殿西暖阁仙楼佛堂原为长春书屋,后改为乾隆皇帝的私人佛堂,中心为无量寿宝塔,佛堂内唐卡、佛龛、供器等百余件。其中,掛供唐卡三十八轴,多数分布在佛堂二楼。这座精巧的私人佛堂的内部空间并不宽敞,通往佛堂二楼的楼梯仅能容纳一人上下,因为这是只属于皇帝私密修习佛法的地方。唐卡的整体外轮廓与所悬挂的墙壁大小基本重合,宛如壁画一般,将佛堂的墙壁铺满。唐卡绘制精致细腻、用色用线考究,画心四周镶边与牙子为织金锦,花纹繁复,色泽雍容华贵。唐卡独具一格的艺术造型和色彩将整座佛堂的宗教氛围烘托到了极致。根据《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档案》记载,养心殿佛堂挂供的三十八轴唐卡,绘制时间均不晚于乾隆十一年(1746)。

一、《大威德金刚》唐卡的基本信息

《大威德金刚》唐卡(图1)悬挂于养心殿西暖阁仙楼佛堂二楼西三室东墙面西,是乾隆时期绘制的艺术精品。此轴唐卡由画心、天边、地边、牙子、背衬、卷杆、楣杆和挂绳组成,其中,左右镶边已缺失,因此这轴唐卡的装衬织物仅剩天地边和背衬。由于长期悬挂在佛堂木结构的墙上,装衬织物出现了尘垢、织物颜色褪变、织物断裂、缝线开裂、褶皱、虫蛀甚至缺失等病害。修复前,我们对装衬织物进行了测量,正面镶边的天边是完整的,大约为 106cm×12cm,地边大约为 90cm×14cm。其中,地边右下角缺失一部分,左右侧镶边已缺失。为了后续保护修复工作的顺利开展,研究清楚其装衬织物的纹样构成及其材料组成,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为后期的装帧补缺、材料复制工作提供帮助。

二、《大威德金刚》唐卡装帧织物信息

通过裸眼和三维视频显微镜对《大威德金刚》唐卡的镶边图像进行观察,可知其正面镶边织物为红色折枝花卉织金织物;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织物表面布满灰尘、颜色发生褪色变暗,织物的红黄色纤维部分脱落、金线的金箔脱落严重,部分呈暗黑色。通过三维视频显微镜对其装帧脱落的金线(图2)和织金锦(图3)进行镜下观察,发现其使用的金线为圆金工艺,提花纹样规矩,金线细密;一组循环长度为13.7cm,厚度约为1.2mm,由红色、黄色丝线和捻金线组成。

对织物密度和厚度进行测量:红色折枝花卉织物厚度约为0.48mm,含红色丝线、黄色丝线和圆捻金线。地组织以红色经纱(2/20/22D)为甲经,黄色特结经(20/22D)固结金属线为乙经,红色经纱较粗,黄色经纱较细,约两倍细于红色经纱。经线密度为120根/cm。其中,甲经为96根/cm,乙经为 24根/cm, 甲经与乙经的比例为4:1。纬组织由甲纬和乙纬组成,甲纬为圆捻金线,乙纬为黄色纬纱(2/80D),乙经密度为56根/cm。其中,甲纬为28根/cm,乙纬为28根/cm,甲纬与乙纬的比例为1:1。因此,红色折枝花卉织金织物为地花两色,双经和双纬交织而成,经纬密度为120×56/cm2 。镶边织金织物的纬组织明显粗于地组织,地组织与花组织均为四枚斜纹组织。

三、《大威德金刚》唐卡装帧纹样研究

纹样,又称纹饰或图案,是装饰于物品之上的花纹总称。它不具有独立存在的实体,需要依附其所装饰的物品来表现。织绣是织绣纹样的物质载体,是其赖以存在的基础,纹样的样式、色彩、主体等内容都要依托织绣才能展现,而织绣的装饰技术也对纹样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纹样的流行反映了当时的社会认知、文化发展、社会经济等情况。

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纹样的象征性不断发生改变,时间久远的纹样具有重要的考古研究价值。在人类早期器物上运用的纹样图案反映出当时的文明景象,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其象征意味会渐渐淡去,而装饰意味表达美感的理念则逐渐增强,这两者之间产生了根本上的变化。奥地利著名艺术史学家阿洛瓦·里格尔曾提出“任何宗教性质的符号,只要它具有艺术的潜能,都能随着时间而成为主要的纯粹装饰性的母体。当一个母体因为与宗教相关而被频繁使用在各类材料上,制作时就会产生定型”的论断。例如中国古代织绣纹样的发展过程,就体现了抽象理念逐渐转变为具象的发展过程;织绣纹样在产生之初,受到早期意识形态的束缚和生产技术的限制,以直线和折线组成的抽象几何纹为主要表现内容。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自然事物的认识增强、审美视野逐渐拓宽,纹样的取材范围也随之扩大,在不断提升工艺水平的前提下,各种飞禽走兽、花草树木、山水人物等具象题材纷纷进入织绣装饰领域,并以其生动自然和充满意趣的审美形态代替了几何纹样成为装饰纹样的主流图案。

织绣装饰是单纯的平面艺术,在三维立体物象向其转化为二维平面纹样的过程中,需要符合织绣生产工艺条件,并且兼顾织绣品种和用途的需要,同时还要符合时代的审美价值。为了满足这些要求,在平面上将各种具象实物以丰富又具有艺术特色的形式展现出来,织绣纹样的造型采取了不同的视角样式对物象进行表现。纹样的组织形式讲究在变化中追求统一:所谓变化,即是视觉效果上的多样,使图案的各部分之间相互区别、排布自由而富有动感,如形与形之间排列变化的纵横交错;而统一则是事物本质形成关联,秩序井然地表现在纹样组织上,就是把性质相同或类似的图案并置在一起,形成具有一致形式的视觉效果,如色彩追求统一,线条勾勒的形状一致、形式统一、方向一致,块面结构配合协调等。变化与统一这二者有机结合,在细节处产生变化,整体上追求统一,形成均衡的关系,使纹样的组织形式呈现出丰富又协调的自然美感。

《大威德金刚》唐卡的镶边面料为织金织物,其图案为折枝花卉,一个循环长为12cm。该纹样图案丰富、构图规整严谨、线条柔和。折枝花卉中含有宝瓶、飞禽、缠枝莲纹、石榴与枝叶、茱萸花与枝叶及其他折枝小花等(图3),这些显花部位均由金线织成,织纹细腻,异常精致华丽。在该唐卡的装帧织物中,可发现纹样中有较常见的四方连续纹样和重叠式纹样。

四方连续纹样是以并列、错位、颠倒、重叠等方式向上下左右方向反复连续循环排列,使之扩展延伸为块面状的装饰纹样。四方连续纹样在装饰风格上具有律动感强和相对规律的特点,是织绣纹样中使用最广泛、变化最多样的组织形式。

重叠式纹样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单位纹样叠加组合而成的一种多层次结构形式,其最为常见的运用是在几何加花式纹样组织当中,即以细密规则的几何纹样作为底纹,上层叠加各式具象花纹的浮纹,底纹和浮纹按照各自的组织形式排列循环,再相互组合,可以产生十分错综复杂的样式。在繁密规整的小型几何纹样上加饰以散点形式分布的各种主体花纹图案,上下纹样间层次鲜明、疏密有致,具有繁复华丽的艺术效果。

四、《大威德金刚》唐卡装帧纹样详解

《大威德金刚》唐卡的纹样图案包括宝瓶、缠枝莲纹、石榴与枝叶、茱萸花与枝叶、飞禽等。

(一)宝瓶

宝瓶图案形似宝塔,唐卡中宝瓶的形象与传统的藏式佛塔相似,其基本造型一般由塔基、塔身、塔刹组成。塔基有四方形、圆形、多角形,也有称为“狮座”的多阶底座(图4)。塔身以阶梯层层向上垒砌渐渐聚拢,这种塔式造型彰显出其雄伟挺拔、直冲云霄的特点。

(二)缠枝莲纹

缠枝莲纹图案的植物形象丰富且缠绕紧密,大量吸收了世俗的装饰题材,如石榴、葡萄、牡丹、菊花、童子、瑞兽、飞禽等吉祥美妙的物象,更填补了画面的美感和趣味。缠枝莲纹的枝条辗转灵活、此起彼伏,昭示着无限生机。花以花头、枝叶为基本组成单位,一般采用牡丹、芙蓉等大朵花为主体,辅以一些小型花以及叶、蕾等。花與花之间无枝梗的连接,但经常彼此互成俯仰转承之势,形成自然生动的呼应关系。当多个单位纹样在平面内作连续循环时,整体图案就表现出一种疏密有致、均匀和谐的美感(图5)。

(三)石榴纹和茱萸花叶

石榴纹图案与多种植物花纹、瓜果纹组合式出现,是中国传统石榴纹中最为常见的形式。这些植物纹样源于中国本土传统图案, 如茱萸、莲花、葡萄、灵芝等,种类繁多、形式多样。这种组织搭配不仅使画面表现得更加丰富饱满,还表达了更为深刻的吉祥寓意。《大威德金刚》唐卡的装帧纹饰中应用了石榴花(图6)、石榴枝叶与茱萸花(图7)、茱萸枝叶构成花枝纹样,枝叶以折枝花呈现。

(四)飞禽

飞禽图案是中国传统纹饰中最常见的纹样之一(图8),其形态大小不一、姿态各异、栩栩如生。这些飞禽纹样源于中国本土传统图案,象征着对美好事物的祝福。

结论

养心殿西暖阁仙楼佛堂唐卡是唐卡艺术发展至鼎盛时期的精品,在清宫收藏的唐卡系列当中占据有重要地位,其保护修复工作意义重大。经历270余年的原状陈列吊挂,唐卡的装帧缝线断裂,部分装帧已缺失,需原工艺、原材质复制还原。因此,对其装帧织物纹样及材质的研究,可为后续的复制补配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石欣鹭.浅析唐卡中的装饰绘画语言[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05):251.

[2]方小济.故宫养心殿西暖阁仙楼佛堂唐卡来源初探[J].故宫学刊,2020(01):256-269.

[3]郭廉夫,丁涛,诸葛铠.中国纹样辞典[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1998.

[4]刘远洋.中国古代织绣纹样[M].上海:学林出版社,2016.

作者简介:

王猷(1987—),男,汉族,祖籍山西。硕士研究生学历,文博馆员,研究方向:唐卡、油画、壁画文物修复。

猜你喜欢
养心殿装帧唐卡
养心殿
浅谈唐卡文物的保护修复——以馆藏清代活佛像唐卡为例
清人绘六世班禅唐卡
记录养心殿
养心殿修缮二三事
养心殿,带你走进大清王朝的兴衰沉浮
中国出版政府奖装帧设计奖获奖作品集(2007—2013共3册)
精湛的唐卡与金工技艺
文以载史——藏文的雕版印刷与装帧艺术
从非物质文化遗产视域阐释唐卡保护——以故宫博物院的唐卡保护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