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人画角度分析宋画千年之高

2023-06-27 05:57袁琛越
东方收藏 2023年4期
关键词:文人画

摘要:宋代是中国艺术发展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的文人画区别于民间画、院体画,十分讲究创作者个人的全面文化修养,特别是提倡国学修养,即诗、书、画、印相得益彰,创作时人品、才情、学问、思想缺一不可。因此可以说,文人画是宋代艺术发展史上盛开的一朵灿烂之花。从文人画通过画笔传达画家思想感情的特征来看,它不仅在中国绘画史上具有独特意义,更是在世界绘画艺术史上占有领先地位。

关键词:宋代绘画;文人画;诗画一律

一、宋代文人画概况

文人画也称士夫画,中国的文人画兴盛于宋元时期。“文人”即“士人”,指的是古代知识分子,他们集道德修养及文化修养于一身。文人画这一明确概念最早是由明末著名书画家董其昌提出,而其有关文人画的概念是在宋代大文豪苏轼士夫画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文人画和士夫画实际上是同一概念。

宋代文人画的产生是在多重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一方面,宋代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带来了审美风尚的变化,同时也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朝廷重文轻武政策招纳了许多文人进入朝廷。他们寄情于诗画,诗文书画均是一流,文人画也因此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另一方面,文人画概念的提出和发展与当时院体画的发展趋势是相对的。书法艺术从汉代末年开始一直到东晋王羲之出现的时间段内实现了历史性的飞跃,中国的书法艺术进入了自觉的时代。书法艺术不仅要求整体美观,更要求在线条、笔画的变化过程中呈现出书写者心境、情感的变化。绘画同样如此,中国画发展的早期,笔与墨处于分离状态,笔是笔,墨是墨,一直到北宋晚期才出现真正意义上的线、点、染三者融为一体。在宋代,画家们常常将画画叫作“写”,与当时盛行的院体画相区别,画家们认为院体画更多地带有一种雕琢的痕迹在其中,而“写”则意味着画家内心思想情感的传达,文人画由此应运而生。

二、文同与《墨竹图》

文同以善画竹而著称,其主张在画竹之前必须“胸有成竹”。他强调用意应在下笔之前,也就是说在画竹之前,要先在心中构思好竹子的整体形态,手上执笔,但眼中呈现的是心中竹子的形象,下笔一定要迅疾果断。文同和苏轼的作品中有多次出现“枯木怪石”的绘画象征。文同笔下的竹叶以浓墨为面、淡墨为背,创造出“墨竹一派”,他也因此被称为“墨竹大师”。用墨色去表现现实中绿色的竹子,实际上已经与真实反映的客观现实大不相同,这也便是文人画中不求形似而追求画外之意的审美追求。

《墨竹图》是文同的绢本墨笔代表作品(图1),整幅作品以倒垂的竹枝为主,通过仔细分析便可看出画中竹枝看似低垂,实际上却有一种昂扬向上之态。文同描绘整个画面中的竹叶时所采用的是他常用的技法特征,即以浓墨为面、淡墨为背之法,整个画面中雖竹枝不多,但却疏密有致。通过墨色的变化,呈现出强烈的空间对比。在古代文人眼中,竹子是寄情之物。《墨竹图》是文同在晚年时期疾病缠身而又仕途失意的状况下创作而成的,画面中的竹子也成为文同忧愁心境的真实写照。画面中有明代王直的题跋,内容大多引前人为文同《墨竹图》所作的赋。王直通过题跋的形式表达对《墨竹图》的赞美之意,诗、书、画三者相互映衬,共同传达思想感情,这也正是文人画明显区别于其他画种的魅力所在。

文同的墨竹直接启发了苏轼,苏轼在此基础上继续发展、创新,呈现出了更加不同于“院体画”写实特征的朱竹。文同画墨竹,将文人画从色彩的藩篱中解脱出来,苏轼在此基础上创造的朱竹更是将这种创新进行到底。自此文人画也逐渐走向了成熟,“心画,心声也”,文人画与院体画根本不同的特征逐渐得到了强化,文人画更加注重画家主观情感的抒发,对后世也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

三、苏轼与《枯木怪石图》

在《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二首》当中,苏轼曾题诗道:“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于苏轼本人而言,他对当时盛行的精工细致的院体画持一种摒弃的态度,他极力反对这种一味追求画面写实的绘画风格。苏轼对画作追求的并不是精工细致、惟妙惟肖,相反他更注重绘画过程中个人思想情感的传达。

《枯木怪石图》,也称《枯木竹石图》或《木石图》,是苏轼现存的代表画作之一(图2)。《枯木怪石图》的画面构图十分简单,在其中,苏轼描绘了一棵枯树以及一块怪石。在整个画面中,除了对一些枝叶和枝丫的表现采用浓墨描绘之外,其余部分大多是用淡墨干笔直接画出。在画面中运用书法的笔法,以飞白为石,用楷行写竹,别具特色。仔细分析画作可以发现,苏轼似乎表现的是一棵枯木,但是细细观察下面的树枝却是刚健有力,就像是挣扎着向上而生的身躯。并且,整个画面的精妙之处在于枝头上还有一片叶子存在,这也充分说明这并不是一棵死树。结合文人画传达画家心境、思想情感的艺术特征来看,要想充分体会苏轼创作《枯木怪石图》的思想内核,就必须结合苏轼的创作背景进行综合分析。苏轼一生饱尝被贬的滋味,以此为绪端,其借助诗画以泄胸中之抑郁,《枯木怪石图》中更多呈现的是苏轼那种落寞却有所不甘的心情。画面中的那棵枯木便是苏轼的象征,其一心只想为朝廷以及百姓效力,但朝廷和新党就像画中的怪石一般压迫和束缚着他。苏轼在牢狱中经历了重重磨难之后,他似乎一下子明白了庄子在《齐物论》中所提到“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苏轼之所以遭贬谪期间创造了大量枯木竹石题材的作品,一方面是因为此类题材在传统文人眼中是高洁、高尚人格的象征;另一方面是对于像苏轼这样在官场上频频失意的人来说,枯木反倒是他们慰藉心灵和宣泄郁郁不得志思想情感的通道。与前文提到的文同《墨竹图》一样,苏轼的《枯木怪石图》后面也附着了北宋时期刘良佐和米芾的题跋,而这也成为中国绘画尤其是文人画的艺术特色之一,画面中的题跋不仅阐释了绘画作品的内涵,更架起了一座艺术沟通的桥梁。通过画面传递画家的思想情感,在画面与文字的共同作用下,引发时人以及后人强烈的共鸣。

四、宋代文人画之后的发展

谈论宋画因何占据如此重要的位置,不能单单将其放在宋代画坛这个角度,还要将它放在整个艺术发展史上,看它对整个画坛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苏轼始创文人画“枯木竹石”的绘画题材,在他之后,“枯木”题材仍旧源源不断被注入新鲜血液,如元代著名的书画家赵孟頫。赵孟頫吸取了苏轼以枯笔淡墨来表现枯木的手法,又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相较于前,赵孟頫更加大胆地注重其中“写意”的表达。《鹊华秋色图》《秀石疏林图》《重建叠嶂图》都是赵孟頫的典型代表作品。在赵孟頫的《秀石疏林图》(图3)之中,他将书法用笔中的“飞白”融入其中,通过“飞白”的呈现方式来表现石头坚硬不摧的感觉。画面中,赵孟頫用“飞白”的笔法描绘了一块石头,又用篆书的笔法绘树,分置于巨石之间。在巨石前生长着一簇簇的竹丛,地上长着小草。赵孟頫所描绘的“枯木”形象背后,实际上是赵孟頫在面对仕途压迫时,仍旧保持典雅高逸的人格象征。倪瓒同样采用苏轼以枯笔淡墨表现枯木的手法,但在其中融入了草书笔法,用寥寥几笔呈现出枯木遒劲挺拔、昂扬向上的姿态,《六君子图》《古木幽篁图》都是倪瓒此类题材的典型代表作。在《六君子图》中,倪瓒采用三段式的构图手法,描绘出六棵枯木在丘石之间顽强生长的画面。整个画面中通过墨色浓淡的变化,呈现出树木远近的对比。六棵枯木与远处的山遥相呼应,构成了一幅完整的画面。整个画面也是倪瓒个人朴素简淡、顽强性格的真实写照。

不求形似的绘画往往出自文人之手,文人画家将自己心中的世界进行抽象和概括,在有限的画面中呈现出壮阔、广袤的景致,这离不开文人画家个人修养的支撑。文人画家在画作中通过对身边题材,如树木、花鸟、竹石的呈现,传达个人的思想抱负,抑或是表达自己对政治压迫的愤懑之情,而这也正是文人画不同于其他绘画的独特之处。诗书画三者在画面中的结合让文人画极具“书卷气”,这也正是文人画明显不同于中国其他绘画形式以及西方绘画的典型特征。文人画不同于院体绘画对绘画技法的高要求,它更加注重画面对画家思想情感的表达。文人画出現之后,文人的社会地位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文人们也更加注重个人综合修养的表达。

文人画写意的特征,以及中国画所特有的将书法笔法融入其中的特征,不仅区别于追求写实的院体画,更是区别于强调客观写实的西方绘画。文人画与西方绘画不同面貌的形成是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形成的:西方绘画在印象主义出现之前,大都以写实为主,他们将科学理论运用到艺术创作中,将表现对象的特征表现得十分精准;中国文人画讲究诗书画印的全面结合,可以称为是一种综合型艺术,通过运笔的疾徐、轻重,表达画面的节奏和韵律,进而传达画家思想情感的变化。20世纪西方绘画进入到个性化时代,他们通过画面的扭曲、变形以及强烈带有主观色彩的颜色传达出画家的个人情感。两者比较来说,西方绘画是外露的美,而东方绘画则是内敛的美。宋代文人画的发展不仅在中国画史上处于关键地位,在世界绘画史上同样处于领先地位。画家常常画面中配以题跋来抒发自我的思想感情,将中国传统文化汇聚在整个画面上,这在整个绘画发展史上都是十分耀眼的存在。

参考文献:

[1]董佳瑞.《云山墨戏图》递藏考[J].书画世界,2021(01):89-92.

[2]宋石磊.从文同墨竹到苏轼朱竹[N].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04-17(006).

[3]郑楚帆,马钱武.论苏轼的“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对中国文人画的影响[J].明日风尚,2021(13):119-121.

[4]王宁.浅谈宋代以苏轼为代表的“尚意”书风对文人画兴起的影响[J].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29(01):25-28.

[5]杨冬梅.浅谈中国传统文人画——以宋朝时期文人画为例[J].大众文艺,2021(18):70-71.

[6]孙悦. 苏轼书画美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21.

[7]尹歌.探析文人画中“枯木”形象的美学特征[J].美与时代(下),2021(04):79-81.

作者简介:

袁琛越(1998—),女,汉族,山西吕梁人。河北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美术学专业,研究方向:书法。

猜你喜欢
文人画
文人画文人
古代文人的特殊规定性及文人画的发生
“文人画”里写春秋
禅画文人画中的简约与萧散
王学仲新文人画的特点—以人物画为例
当代画家 胡石
冯骥才:关于文人画史的思辨
廿一世纪的文人画——观白德松画展有感
文人画:内心自省的外在流露
浅析文人画的传承与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