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的新疆少数民族油画发展刍议

2023-06-27 10:56光同敏
东方收藏 2023年4期
关键词:新时代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新疆在经济、文化和社会等领域取得了十分丰硕的成果,于文化艺术领域同样取得了傲人的成绩。当然,尽管成绩喜人,但存在的问题也要高度重视。为此,笔者针对当下新疆油画发展的实际情况和未来预期,从观念的更新、形式语言的多样化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新时代;新疆少数民族油画;发展刍议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新疆在文化艺术领域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这从新疆独具地域文化表征的油画作品中即可见一斑。数十年来,新疆油画家们利用这片自然禀赋丰厚的神奇热土,以及在此生生不息的诸多民族和他们所筑建的不同历史文化、宗教习俗,还有迥异体貌特征等作为“质料”,创作出许多独具地域特色的艺术作品,如哈兹·艾买提的《木卡姆》、克里木·纳斯尔丁的《夏提古丽》、王光新的《太阳·月亮》、赵培智的《5·19国家记忆》《开河节上的塔吉克男人》等,均可称得上具有少数民族时代精神的经典作品。在展览现场,这些描绘大美新疆的油画作品,无论是在题材内容的选择上,还是在形式表达上,均十分吸睛。

对于当代新疆油画取得的巨大艺术成就,笔者以为用成语“一枝独秀”来形容一点都不过分。当然,尽管成绩可喜,但是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也不容忽视。与内地相比,部分新疆画家的艺术观念相对守旧,油画表现形式与创作手法单一、题材老套等,致使整体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当下全球化、经济一体化在加速,人类已进入信息化和生物技术时代,如何在此背景下更好地利用新疆地区独特的自然资源,创作出既能反映时代特征,又具地域性特色的油画精品,使得新疆油画能够真正成为反映中华民族文化的一面镜子,是摆在每个致力于描绘大美新疆的油画家面前的现实问题。笔者在此浅谈个人拙见,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审美观念的更新

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一书中指出,在艺术创作中,审美判断力是一个人审美观、价值观的独特显现,而审美判断力的独特性正是通过个人作品的内容与形式见出的。近年来,在全国范围内的各级展览之中,除了少数如哈兹·艾买提、克里木·纳斯尔丁、买买提·艾依提、王光新、赵培智、努尔买买提等名家的油画作品能够入选外,全疆庞大的油画群体能够入选者依然屈指可数。原因何在?笔者以为这与审美观念守旧有一定的关系。當前疆内的油画创作,大多数仍以西方传统的写实风格、印象派和俄罗斯现实主义规则为蓝本,对现代、后现代油画艺术了解甚少,甚至排斥。在新疆地区,西方古典的“透视”“比例”“冷暖”“黑白灰关系”“对比统一”等基本法则依旧是新疆油画作品好坏的主要评判标准。当然,笔者并非完全否定“古典法则”,只是认为这种规则只适合某一时期、某一阶段、某一类油画作品的评判,并非适合所有的油画类别,尤其是在当下。

20世纪60年代,罗马尼亚油画家埃乌金·博巴在浙江杭州美院举办油画训练班(罗训班)时就曾说:“我认为中国油画家不应该盲目地学习和纯粹地模仿欧洲的油画,而应该在学习中注意中国的特点,创造出中国的油画,当然这不是艺术能实现的,而需要做长期的努力。”[1]因此,我们对于西方和俄罗斯的油画艺术应该汲取其长,而不是囫囵吞枣式地完全照搬。为了提高新疆的油画水平,近年来相关部门和机构措施频出,如邀请内地著名油画家莅临讲学、写生等,但毕竟活动次数有限,也未能深入。有时也选派部分疆内优秀画者到内地学习,或出国深造,但这毕竟是少数,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针对上述情况,笔者认为可以多聘请些国内油画名家举办中、长期培训班,多邀请国内外美术理论家进行艺术讲座;增加去国内外深造的人员数量;多与内地、国外联合举办现代油画展览等;改革疆内美术院校现有的教学模式等,多渠道提高整体的审美判断力。要想整体提高新疆油画水准,跟上时代的步伐,笔者认为必须多管齐下,以改变当前固有的审美观念、思维模式,切实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

二、多种形式表达的必要性

长期以来,造型艺术中的“形式”问题,虽是老问题,但一直为人们所热议。因为作品独特的形式不仅是艺术家审美判断力的体现,也是其个性的彰显和成功的标志。早在2000多年前,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就“形式”问题提出“四因说”时,强调“形式因”和“质料因”的重要性,他认为是“形式”使“质料”成为现实。新疆丰盈的自然禀赋为艺术家们提供了丰富的“质料”,然而,好作品为何还是少?笔者以为主要缺乏个性化语言形式的探索精神。目前,疆内的油画创作仍以经典传统写实为主,或模仿国内外某个成功画家,很少进行个性化的“形式语言”探索。现代美学家阿多诺在《美学原理》中一再强调“形式”的自主性,然而这种探索的自主性在疆内显得乏力,久而久之形成了集体的“惯性”认知方式、创作方式,致使整个疆内油画视觉形式呈单一化趋势。

那么,如何改变现状?笔者以为,首先要在创作中进行多种形式语言的尝试。多从世界当代艺术和我国传统艺术中汲取营养,借鉴世界不同民族当代艺术的形式语言为我所用,多关注当今艺术发展动态,要像毕加索、马蒂斯、齐白石、吴冠中等艺术家一样具有开拓精神。美学家卡西尔曾说:“在艺术中我们不满足重复或复制传统的形式。我们意识到一种新的责任,引入了新的批判标准”[2],这句话告诉我们艺术形式独创的重要性。我们应与时俱进、广拓思路、积极探索,把新疆具有得天独厚的“质料”更好地运用到当今的油画创作中去。如新疆少数民族的服饰,浓烈的色彩和独具地域特色的图案等都可以很好地进行利用。要多探索、多实验,不能总是复制成功画家的形式语言。

其次,向传统学。众所周知,中国传统艺术博大精深,作为中华儿女,我们应该更好地吸收传统艺术的精髓,探索具有中国特征的油画式样。王以时在《当代中国油画研究》一书中所言:“在中国传统文化熏陶下成长的中国艺术家,对这种有机自然观有着普遍性的理解和遗传基因式的本能反应。”[3]这里已经说得很透,作为中国人我们不能一味跟在西方后面走,总是为西方艺术观念所左右,应融合中西。罗工柳曾在一篇文章中写道:“中国壁画、中国画和中国民间美术,还有许多的精华,这些精华都是帮助中国油画成长的最好营养,都能促使油画向民族化的道路上发展。”[4]如新疆克孜尔石窟是中国传统艺术的瑰宝,其壁画的设色、线条等均可以很好地进行研究和吸收;麦盖提农民画也是民间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其中也有很多养分可以吸收。像这样可以利用的民族资源瑰宝还很多,如刺绣、印花布、民族建筑、门饰等。

最后,多种材料的综合运用。在东西方,对材料的探索在各艺术门类中从不乏其人,油画也不例外。而新疆在油画的材料探索上稍显滞后,许多画家一直使用的是工业油画材料,如此必将导致画面视觉形式的“趋同性”,再加之相对固化的思维观念,最终会导致雷同的形式与题材。西方艺术家特别注重个人的绘画语言,尤其在现当代油画创作中,材料的运用一直备受画家们的青睐。如克里姆特在作品中贴“金箔”、新德国表现主义基弗在艺术创作中运用现成物等,这些均产生了强烈的视覺效果,像这样的例子还很多。总之,在许多艺术家的油画作品中,材料常常被他们很好地进行运用,使得作品更具“多义性”。新疆具有丰富的自然“质料”,可以在油画创作中尝试运用,笔者以为定会产生出意想不到的视觉效果,为新疆油画的新面貌增添色彩。

结语

总之,新疆少数民族地域性油画已成为我国油画品类中不可缺少的艺术式样。尽管当下新疆油画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但只要艺术家们开拓思维,勇于发挥想象力、创造力,勇于实践,新疆油画的整体面貌定会焕然一新。诚如美国哲学家卡西尔所言:“艺术最大权力之一正在于它从未丧失过这种‘神的时代。在这里想象的创造力之源泉没有枯竭,因为它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在每个时代,每一位艺术家那里,想象力的作用都以一种新的形式和新的力量再次出现。”[5]当下,我们应从中华民族整体文化战略的高度,整合新疆少数民族的文化资源,进而推动新疆油画的发展,把新疆少数民族题材油画创作视为一个文化品牌,充分发挥其作用,让世界通过油画作品更好地了解改革开放以来新疆所发生的巨大变化,讲好中国新疆的故事,这不失为一种良好的宣传途径。

参考文献:

[1]刘淳.中国油画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5.

[2]程孟辉主编.现代西方美学[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

[3]王以时.当代中国油画研究[M].成都:四川美术出版社,2010.

[4]刘淳.中国油画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5:191.原引:罗工柳.关于油画的几个问题[J].美术,1961(01):41-44+63-10+23-34+38-40.

[5]程孟辉.现代西方美学[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650.

作者简介:

光同敏(1968—),男,汉族。同济大学艺术哲学博士,新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新疆油画学会副秘书长。个人油画、水彩作品多次参加各级展览,并多次获奖。

猜你喜欢
新时代
新时代下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
新时代网络新闻采访特点研究
新时代小学教育管理的发展方向及思路创新
基于人才成长的乡镇成人教育研究
新时代背景下小学德育管理研究
浅谈新媒体环境下电视台出镜记者如何做好新闻报道
搁浅的“新时代”,“朴氏外交”因何三鼓而竭
新媒体时代下的编辑工作研究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