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美专经济收入来源考

2023-06-27 22:02荣健
东方收藏 2023年4期

荣健

摘要:上海美专是民国初期刘海粟建立的私立美术专业学校,随着学校的发展,其主要收入来源,是在学生缴交的学费基礎上逐渐增加了校董会赞助、政府拨款等方式。上海美专依托良好的社会影响和校董会的人脉关系,逐渐形成了完善的教学体系。该校尽管得到了当时教育部门的各种补助,但仍然最大限度地保持了自身思想的独立性和艺术创作的自由。

关键词:上海美专;经济收入;来源考证

在民国初期,艺术教育还不够完善,其基本上还是师承关系,只有拜师学艺之后,师傅才会教授技能,进而发展出私塾的形式。但是,私塾的存在对于教育的普及尤其是艺术的普及是完全不够的,所以学校教育逐渐开始普及。而在当时的中国,是以公立学校为主体的,与预想不同的是,随着新学的异军突起和工商业日新月异的发展,师范院校手工艺类专业的大量批次招生仍不能满足其需求。私立学校被认为是一种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当时的国内已经开始兴起。

私立学校虽然是一种新生的人才培养模式,但也有其弊端。例如,它不像公立学校可以享受国家的财政拨款,其所有开销都需要董事会甚至是校长一人承担,所以经费对于私立学校而言是个很大的挑战。上海美专作为私立学校的代表,由单一学科的私立学校逐步发展,能够得到当时政府教育主管部门的肯定,获得社会的认可,说明其有一定的过人之处。由于私立学校的特殊性,招生成为一个很大的难题,上海美专也是费尽心思为学生请来了很多名家大师,但是很多教师无法保证长期有效稳定的专业教学。如何解决这一问题也引起了当时政府部门的重视,随后在政府部门的指导下,对于长期任教的教师都有一定的奖励。可以看出,当时留下教师的一部分策略还是通过经济补偿方式进行的。

通过查看收集到的资料,归纳总结民国时期高校的主要收入来源为社会捐款、学生缴费、政府资助、“庚款”补助、银行借贷、债券发行、校产和基金利息、资产运作收入,以及其他各种筹措资金的手段。

从表格可以看出,上海美专的主要收入来源和民国时期的其他学校类似,还是以学生的学费收入为主,其占比最大,用于学校日常运营的主要开支。其次则是资产收入及捐助款,这得益于上海美专校董会的支持,以及上海美专教职工和学生自发组织展览会所筹得的款项,这笔款项在那个年代为上海美专继续办学注入了强心剂。政府补助的金额虽然不大,但可以说明上海美专通过努力,逐渐得到官方的认可,在那个时局不靖的动乱时期起到了关键的作用。至于其他收入,对于上海美专的经费支持力度不大,暂可不计。值得一提的是,上海美专教师在暑期学校任教所获得的收入,在补充学校经费、稳定师资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校董会赞助

为学校发展筹集经费是民国时期校董会的重要职能,上海美专的知名校董包括蔡元培、梁启超、沈恩孚、黄炎培、康有为、熊希龄、胡适等人。这一时期,战争从未间断,吞噬着无数的人力和财物,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普遍偏低。受当时市场萧条的影响,学生严重拖欠学费,学校的主要收入得不到保证。不过即便这样,校董会仍然设立奖学金委员会,用奖学金帮助困难的学生。而从某种角度来看,这样成绩好的同学就多了一份奖励。同时上海美专也累积了大量的负债,不得不想方设法偿还。学校一直处于入不敷出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校董们开始承担起筹集学校运转所需资金的责任。

校董们虽普遍不参与上海美专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且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人甚至不精通美术,但出乎意料的是,他们的真诚和热情对上海美专的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校董们到上海美专开办讲座,传授学生知识。而在讲学过程中,他们也受到该校环境和氛围的影响,他们借助自己的力量,弘扬和传承艺术,推动中国艺术教育的发展。校董会对于上海美专的帮助是各方面的,对其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那不安定的年代,创办一所私立学校并维持高水平办学是非常不容易的,可以说,上海美专的经费支出大多靠校长刘海粟和校董们的倾力相助才得以解决。

二、学生的学费收入

上海美专的发展,除了来自校董会的资助之外,很大一部分收入来自学生缴交的学费。上海美专的学费在大环境中也有些变动,这从上海美专学生陈素屏的日记中就可以看出一二。以下是他的笔记节选:

1946年7月5日:物价又是不断飞涨,国民党反动派真害死了全国大半人民,下学期学费涨到十余万元甚至二十万元。

1946年7月25日:学费增至二两金,约法币三十余万元。考目又有英数等科。

1946年7月28日:下午和夏二人去麦伦中学,接洽关于助学运动。为了学费,也为了提倡国货,我们这一工作必须做起来。我们美专负责其艺术股的美术工作。总数预算四十万元,至少要二十万元。

1946年8月2日:各校每天有教师被解聘,学生自动退学,这些不幸者都是最好的人,如爱民主、参加校外活动。

1946年9月7日:妈妈来信说,听说美专这学期缴费要四十万元,数目实在巨大,想儿在校经济困难,一定没有钱寄来家用,如此恐家中生活也难维持,因此我心中踌躇不定,很为沉闷。

从以上日记可以看出,在那个动乱年代,上海物价横飞。随着物价的高涨,学费也水涨船高,对于家庭本就不富裕的学生更是雪上加霜,再加上绘画所需的材料,又是一笔不小的支出,给当时家庭条件一般的学生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体现出当时不论是求学环境还是教学环境都非常困难。即便拥有校董会提供的奖学金名额,但由于覆盖面较窄,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可以享受到此福利,学生为了凑足学费也是煞费苦心。即便如此,学生所上交的学费总和也不过占上海美专总支出的50%—60%,可想而知当时的刘海粟校长背负着多大的压力,一边要教学,一边还要管理着学校的开支,很是辛苦。也正是由于刘海粟校长的不懈坚持,才使得上海美专得以继续运转。

三、展览收入

上海美专的展览活动十分频繁,旨在向公众展示学校师生的作品和成果,而且在学校经费不足的情况下,展览还可成为筹资的一种方式。学校通常是收集校内外老师、学生或者艺术家的作品,借助于颁发书画券等方式,在短期内募集到部分经费。根据已有的材料,上海美专首次较大规模的展览募捐活动,是1921年举行的庆祝建校十周年活动,借这次画展之机,募集善款1万元。

抗日战争爆发后,南京沦陷。刘海粟决定和朋友一起去南洋举办慈善画展,为抗战筹款。1940年1月,刘海粟与王济远、朱文侯等画家在印度尼西亚首都巴城(今印度尼西亚雅加达)与中华总商会联合举办画展。展览历时9天,主要作品有《九溪十八涧》《寒山雪霁》等。印尼官员和各国领事也前来参观和购买画作,此次义卖共筹得15万余元法币。慈善画展能够如此成功,是由于办画展的目的是为抗战筹款,而且刘海粟当时已名扬天下,海外华人得知他办画展的消息后,纷纷赶来捧场。

1940年2月,印尼义卖展结束后,刘海粟赴新加坡举办个展。在新加坡举办个人画展期间,刘海粟夜以继日、孜孜不倦地作画,共创作了80多幅作品。展览开幕式由厦门大学创办人陈嘉庚主持,当时的中国驻新加坡总领事高凌百致辞,著名作家郁达夫和当地华人代表也出席了展览。此次义卖展共展出500多件作品,在新加坡引起了极大的轰动。义卖展原计划举行15天,因反响强烈,又延长了5天,共筹得法币2万余元,用于慈善事业。本次义卖展不仅有刘海粟的精美画作,还有郁达夫题写在画上的诗词。两人合作,为义卖筹得更多的爱心和善意。

从上海美专历届展览会的筹款情况可以发现,这种形式能够调动广大师生乃至校外艺术专业人士的共同参与。其不仅大受欢迎,而且能够有效地扩大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并且予以学校经费补贴。大多数情况下,一次展览会的收益在几百元到两三千元不等,只能予以有限的临时补助,并没有办法为学校的经济发展做贡献,从而形成很大的影响力。后来在战争期间,刘海粟不断通过义卖的方式筹得资金,一部分用来支援前线的抗战将士,一部分用于上海美专的日常开销。他时常在国外奔波游走,筹得善款之后立刻投入学校的建设之中。且在印尼等地义卖的同时,也不忘过问上海美专的办学情况。这样的敬业精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上海美专人。

四、政府补助

私立学校尽管没有政府拨款,但是为了鼓励教育,教育部门会进行一定的补助。在此背景下,民国时期我国出现了一些私人创办的专科学校和大学。从1935年和1936年上海美专基本支出情况来看(见表格),虽然计入损益的政府补助仅占4.1%和5.5%,但领取补贴表示相对稳定,在某种程度上确实能够对普通学校的发展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战争期间,政府补助起了关键作用。若把时间线延伸至1937年后,能够发现上海美专在战争期间对政府补助的依赖程度更高。抗日战争爆发后,上海美专各类资金进一步削减甚至撤销。上海美专的政府补助经费,主要出自当时的最高教育部门。从1936年开始领取教育津贴,从那以后它几乎成了一项常年的收入项目。虽然教育津贴的数额不大,时不时会有中断或打折,但总体来说还是比较稳定的。特别是在战争时期,教育部门予以的教育津贴,从某种意义上说对上海美专的生存和正常运转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上海美专于1919年成立校董会,率先引入先进的办学理念和模式,使学校进入了一段快速发展期,在当时的美术教育竞争中取得了优势地位。但在1926年以后,学校受到严重冲击,发展相对缓慢。与此同时,新一轮艺术教育整体格局的重新洗牌,也让上海美专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竞争。在经济发展方面,虽然上海美专基本做到了收入结构多元化,但从数量占比来看,学校的学生学费收入占比始终超过60%,是典型的“学费主体型”学校。受战争等因素影响,上海美专的招生和学生学费的缴纳出现很大的困难,严重阻碍了学校的发展。同时,考虑到资金不足、还款十分困难,学校在多年发展中因抵押贷款、房地租赁等埋下的经济隐患在此际集中爆发,进一步加剧了事态。另一方面,为弥补资金短缺,上海美专借助不断举办书画展览、寻求校董会赞助、申请政府补助等方式努力筹集资金。尽管那时中国正处于不平静的大环境之中,又缺乏经济基础,不能保证教育的发展,但上海美专校董会始终坚持全力发展我国近代美术教育事业。筚路蓝缕、薪火相传,校董会发挥的作用从未停歇过。

上海美专的发展,离不开蔡元培的帮助。通过蔡元培的多方游说,上海美专的名气一下子就出来了,得到的社会资助接踵而来,办学氛围日入佳境。1927年,在蔡元培的积极引导下,上海美专成立校委会,批准了上海美专校委会组织章程。章程规定与校委会有所关联的方方面面,明确指出教师、学生参加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共同努力创建更好的学校。学校有了章程之后,也更加规范,逐渐走上正轨。

上海美专的发展,同样离不开刘海粟校长的坚持与努力,更加离不开校董们的鼎力相助。刘海粟校长所做的一切,无非是为了拥有更好的经济条件,从而能够更加从容地去办好上海美专,办好他心中所向往的艺术教育。上海美专的课程设置以及当中所凸显的刘海粟美术教育理念,对于中国现代美术教育具有重大的意义,对当代高等美术教育同样具有借鉴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冯健亲.上海美专并迁往事纪实[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19(05):1-3.

[2]夏燕靖.上海美专艺术理论教学史料挖掘与解读[J].美育学刊,2018,9(06):26-40.

[3]季晓蕙.转型时代的摸索——以刘海粟与上海美专早期的西画实践为例[J].中国美术,2019(02):22-29.

[4]史洋.孤岛时期私立艺术学校师资问题探究——以上海美专为例[J]. 大观(论坛),2018(07):125-126.

[5]史洋.上海美专教师名录考[J].艺术学研究,2010(02):598-615.

[6]杨柳.上海美专课程体系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7.

[7]刘伟冬.刘海粟与蔡元培之交游[J].中国书画,2018(02):70-71.

[8]李安源.刘海粟与蔡元培交往研究[J].艺术學研究,2010(02):216-281.

[9]李承先,韩淑娟.近代中国私立大学的融资渠道与模式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8(02):77-86.

[10]宋恩荣,章咸.中华民国教育法规选编(1912—1949)[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0.

[11]刘海粟美术馆 ,上海市档案馆.美专风云录(中)[M].上海:中西书局、上海书画出版社,2016.

[12]宋金明.1927—1937年上海美术专科学校的危机与变革[D].中国艺术研究院,2022.

[13]史洋.上海美专师资构成问题研究[D].南京艺术学,2011.

作者简介:

荣健(1994—),男,汉族,江苏南京人。南京艺术学院艺术研究院在读硕士研究生,艺术学理论专业,研究方向:刘海粟与上海美专校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