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念视域下我国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一体化建设探究

2023-06-28 16:15曹福荣
知识文库 2023年12期
关键词:劳动课程建设

曹福荣

在全新教育形势下,我国正在构建新时代德智体美劳全面素质教育体系,并提出了培养中小学生综合能力的重点要求,将劳动教育贯彻融入到学生学习的各个环节,从而能够通过一体化建设真正提升教育的有效性。而且在围绕大概念开展劳动教育环节,应了解教育标准,围绕学生劳动习惯、劳动行为及劳动意识所开展,必须要在现有基础上充分了解其意义,这样有助于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教学措施,从而能够有效减少影响及问题,推进后续教育教学工作的稳步进行,切实将实际教育的价值体现出来,为劳动教育一体化建设带来更多保障。基于此,本文围绕大概念视域下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一体化建设展开分析,并阐述了实际教育对策。

推进中小学劳动教育一体化是全面加强劳动教育的重要命题,而且劳动教育一体化建设需要严格遵循学校标准,坚持立德树人的思想,落实根本任务的阶段性目标与终极目标,从而能够科学合理地将新型教学方式与传统教学方式整合,以便于适应未来培育学生的发展规律,处理好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因此,在实际进行教育阶段,需要分析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教学情况,确保在一体化建设阶段可以围绕教育要求所开展,注重实现全过程育人,将概念落实到各个环节,提升教育的可靠性。

1 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一体化建设的核心价值

1.1 全过程育人

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是重要教学标准,尤其是针对中小学教育,所包含的内容角度,对学生发展提出较多的要求,应在现有基础上进行优化,以便于适应未来发展。其中,在劳动教育中,碎片化地渗透劳动教育知识效果不够明显,应建立发展体现,注重全过程育人。同时,在对学生进行引导的阶段,无论是在学习还是生活中,学生都有着动手操作能力,从而能够促进教育效果的提升。对于深化教育改革,提升人才培养效果的标准,为了能够更加有意识地对现有教学形式进行优化,则必须要严格遵循科技发展标准,尤其针对劳动素养,是学生个体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得到重视,促使学生综合能力得到大幅度保障。而且劳动教育课程需要坚持全过程育人,贯穿中小学各个学段,统筹做好规划工作,明确教育标准与发展目标,使得劳动教育课程可以循序渐进地展开,并做好全面协调工作,根据整体规划实现劳动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在全过程教育的背景下,劳动教育需要严格按照实际标准所展开,这样可以在现有基础上有效对实际工作进行协调,做好综合分析,根据劳動道路发展趋势以及不同的劳动内容进行优化,获取良好发展趋势,深刻认识到劳动教育的重要性。

1.2 全学科育人

素质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劳动教育需要围绕德智体美劳所开展并紧密结合当前学生的发展情况,确保可以创建具备特色的教育模式,尤其针对中小学阶段需要对劳动教育所呈现的主要形式进行分析,了解课程设置面临的问题,从而弘扬劳动精神,将劳动光荣的思想渗透到各个学科教育当中,使得学生能够加强认识,从而能够体现出全学科育人的效果。在现有基础上增强教育的可靠性,从而能够通过优化不足提高整体要求效果。所以说,劳动教育过程中,应通过资源挖掘与拓展的方式建立与各个学科的关系,发挥相互影响的作用,全面渗透到学科教育当中,真正实现教育的相互配合。但是针对当前情况进行分析,各个学科与劳动教育之间的联系不够密切,甚至还会存在没有建立联系的情况,无法建立系统性的教育模式,仅靠零散地进行劳动教育无法发挥一定作用,甚至学生无法掌握劳动内容,同时难以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需要得到广泛重视,确保可以加强对劳动教育课程一体化建设的重视,以便于为后续教育整合与教育创新带来更多保障。

2 中小学劳动教育一体化建设现实困境

2.1 理论供给不足

中小学劳动教育一体化建设所包含的工作较多,需要整合各个学科,并做好全面探究,充分了解所面临的不足,通过自身努力不断适应未来变化。然而,目前中小学劳动教育一体化建设的目标设定不规范,而且理论知识不够充足,在实际进行教育阶段严重受相关因素影响,无法适应未来发展趋势,甚至根本任务无法得到保障。

2.2 实践教育不充足

中小学劳动教育涉及到的内容较多,一旦各项工作无法有效实现,还会产生一定影响,主要就是在疫情防控的环境下,中小学始终处于线上课程的情况,无法真正通过劳动教育推进线下实践活动的开展。对于劳动教育总体目标的设置,只有通过理论与实践的有效整合,才可以发挥一定作用。但是,在实践中,部分劳动教师存在拔苗助长的情况,对学生的要求过高,不仅难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与精神,甚至还会导致学生对压力不断增大,会对劳动产生厌烦,再加上各个阶段劳动教育课程设置不规范,而且并没有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对课时进行分配,不同学段教育内容存在分配不合理的情况,导致整体交易效果难以得到一些提升,甚至无法掌握各个阶段的特点,劳动教育课堂效果难以保证。

2.3 制度保障不充分

劳动教育工作需要得到制度保障,并在现有基础上加强对体系建立的重视,通过一体化建设,形成相对比较完整的配套制度。然而,中小学劳动教育领导管理机制不够健全,实际工作运行机制没有得到完善,无法组建相对较为良好的组织机构,这会导致实际工作在运行阶段受到一定限制,甚至没有统一协调部门,无法形成更加合理的管理措施,从而产生相对严重的限制,进而影响后续工作的稳步进行。

3 大概念视域下劳动教育的主要内容

3.1 劳动技能

劳动技能主要就是在劳动实践中所积累的经验,这样可以通过遵循各项标准更加有效经营能力体现,而且劳动知识与劳动技术作为劳动者的重要基础,在全面参与阶段需要充分了解所包含的主要内容,这样可以建立一体化教育措施,通过对概念的了解为一体化劳动教育的有序进行带来更多保障。同时,对于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整合,在探究劳动技能大概念的过程中,需要参考各项理论依据,尤其是历史上劳动工具的变化、人类劳动形态的转变、农业技术对农业生产的作用等,需要针对劳动技能培训等多种措施,真正实现科学化教育,丰富课程资源与体系,为后续教育创新带来更多保障。

3.2 劳动习惯

劳动教育中劳动习惯的体现,主要在多个方面,如学生是否积极参与劳动、是否在劳动中展现自己,通过习惯的养成能够自主自动且自愿地进行劳动,并将劳动作为生活中的重要组成,可以反映出学生潜意识。所以,对于一体化劳动教育体系的建立,需要反映出个体劳动意识,同时还应该根据劳动习惯所包含的内容做好综合分析,如独立进行生产劳动、集体进行生产劳动等,需要通过理念的渗透,确保学生所形成的习惯符合未来发展。

3.3 劳动态度

劳动态度是人们对有组织劳动的想法,其包含对劳动的认识与情感以及行为等,反映了劳动教育所采取的主要行动,在优化创新阶段,必须要做好综合分析,只有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劳动态度,才可以为后续习惯的养成带来更多保障,杜绝相关因素所带来的影响,还可以真正实现对现有劳动模式的改进。其中,自觉劳动主要就是在有意识参与劳动的过程中,有着自主的行为倾向,而热爱劳动则是对劳动的热情,通过在分析阶段从事劳动过程中的重要内容,认真负责且遵守相关标准,从而能够更加有效地将自身作用体现。

3.4 劳动精神

劳动精神是努力完成劳动任务所体现出的智慧与信心,而且对于培养学生的劳动精神,主要就是引导学生在劳动中能够树立良好的意识,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完成针对性劳动内容,更好地将自身的能力体现,以便于减少影响,从而优化培养模式,真正实现劳动教育的可靠性。

4 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一体化建设路径

劳动教育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且与人才培养有着密切联系,只有科学可靠地进行劳动一体化建设,才有助于形成良好的教育理念,从而为教育任务的顺利进行带来更多保障,体现出社会的责任。因此,在现有基础上,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一体化建设需要提上日程,并且在实践工作中需要充分做好全面分析,了解内在逻辑基础的同时,还应该通过路径的创设,真正实现可靠性管控,从而能够适应未来发展。

4.1 基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无论哪一门课程一体化建设,都应该遵循其特定的意义,这样可以通过价值理念的有效渗透,真正实现科学化教育。而且劳动教育课程在于培养学生以劳动为荣的认知品格,需要贯彻融入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并建立核心价值体系,通过处理好阶段性目标与终极目标之间的联系,为人才培养带来更多保障,真正將劳动教育的全新思想贯彻到实际工作当中,从而适应未来发展趋势。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所包含内容较多,在全面贯彻融入全新思想阶段,还应该围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基础,将学生道德品质、理想信念与法律素养体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树立良好的教育体系根据根本目标进行优化,掌握实际工作侧重点,尤其针对所包含内容需要强化认识,这样可以体现出良好的价值观进而能够通过优化与改善,真正适应未来发展。立德树人可以将劳动教育一体化建设的效果体现出来,而且无论是系统性还是复杂性,都能够在长期工作中进行改善,使得一体化建设效果更加明显,并通过思路的优化为后续综合应用功能的实现带来保障,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构建良好的教育体系。

4.2 复杂劳动形态格局的协调

劳动教育一体化建设应针对当前中小学教育情况进行分析,做好全面探究,了解所面临的不足,尤其是劳动形态的变化,应得到重视,建立协调措施需要对二者特征有一定掌握,并在现有技术上进行一体化建设,真正适应未来发展,从而能够处理好新旧两种劳动关系之间的联系,以便于更加适应未来发展趋势。在劳动形态格局协调与关系处理的基础上,需要根据信息技术发展情况进行优化与改进。对于影响劳动教育的主要因素,应加强创新,并将先进技术融入到实际教育当中,科学改进不足,围绕劳动情感培养所开展,真正适应未来发展,提升中小学劳动教育一体化效果,推进劳动教育的可持续进行,尤其是传统劳动的积累需要将新型劳动方式融入到实际工作当中,促进劳动形态变化,同时还可以从根本上减少不足,才能够适应当前发展趋势。从根本上进行分析,全新的劳动形态主要就是根据经济社会技术变革以及结构变革所展开,而且对于劳动文化价值的转变,需要不断提升教育的可靠性,尤其针对依赖于传统劳动内容的情况,需要通过一体化建设的方式将传统劳动与新型劳动整合,努力挖掘劳动育人的标准,避免受相关因素限制而导致劳动教育的效果难以有效体现。

4.3 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劳动教育的价值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且人的生存与发展作为重要逻辑基础,可以贯穿到劳动教育课程一体化建设当中,从理论意义上进行分析,通过树立良好的意识有助于中小学劳动教育工作的稳步进行,并严格遵循认知发展规律,根据不同学生对需求进行优化创设,确保可以有效将理论与实践整合并严格遵循马克思主义理论标准,切实改进现有工作存在的影响,从而能够适应未来发展。同时在对现有工作模式进行优化与改善阶段,需要充分了解现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尤其是受劳动课程一体化建设的影响,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技能与价值观实现质的飞跃,同时还应该以理论作为基础,推进实践教育的稳步进行,引导每个学生树立良好的劳动观念,从而能够实现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但仍然需要注意的是,中小学劳动教育所涉及到的内容较多,仅靠单一的基础知识讲授无法发挥一定价值,必须要通过理论作为基础、实践作为创新来开展,有效取代书本知识,体现劳动实践与一体化体系建设的联系,尤其是关联实践项目与学生自主发展,通过不同劳动活动的建立,引导学生参与,并分析劳动实践的复杂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紧密掌握劳动与学生发展的联系,通过学科基础建设,推进劳动一体化发展,体现劳动教育的基本原理,从而能够在引导与督促阶段,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5 结束语

总而言之,对于推荐中小学劳动教育一体化建设的问题,需要得到广泛重视,确保可以建立可靠的举措,并全面分析当前一体化建设所面临的困境,通过指向中小学教育课程一体化建设目标,了解大概念的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劳动习惯、劳动精神,不断提升教育的可靠性。而且在教育发展阶段,还应该充分掌握新时期中小学劳动教育一体化建设路径,尤其是针对设计阶段,实施阶段与评估阶段,充分了解现有教育形式面临的问题,以便于建立良好的评价体系,为后续优化改进奠定基础,明确教育发展目标,突出重难点,推进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系2022年度甘肃省“十四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一体化设计与实践研究——以广河县为例》的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GS[2022]GHB0834。

(作者单位:临夏州广河县三甲集中学)

猜你喜欢
劳动课程建设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热爱劳动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