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导向的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管理对策探讨

2023-06-28 16:01李欢
知识文库 2023年12期
关键词:院校教育教学管理管理工作

李欢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工作开展,应该注重从教学计划、运行以及质量、技术设备等多个层面有效落实,以充分保证学生专业就业目标的实现,为其有效参加工作奠定坚实的教学管理基础,通过为其提供可靠的教学技术、设备等支持,促使其在专业学习过程中,能够切实掌握专业知识与现代科技的融合特点、应用方法,切实提升整体的教学实践效果。本文以“就业导向的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管理”为研究对象,旨在通过研究教学管理特点、内容及当前所遇的管理机遇与挑战,具体给出几点具有一定可行性的教学管理建议,助力提升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水平、管理效果,为高职学生提供可靠的教学管理服务。

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工作的特点主要体现在“整体”“导向”“民主”“服务”等方面,国内高职院校办学宗旨,多以“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为主,具体教学管理活动的开展,也应该以此为准,充分结合相应专业就业方向、就业需求以及工作特点等,合理调整教学管理内容,保证可靠性提升,助力现代教育事业发展。不仅如此,高职院校在以就业为导向开展教学管理工作过程中,还应充分结合学生的特点进行,通过对高职学生专业学习心理、技能掌握水平、提升速度以及未来规划目标等,合理设计教学管理内容,将教学计划管理、教学运行管理以及质量、设备等管理进行有效规划,具体细化至每一管理环节,确保整体管理实效得以充分体现。通过对现实情况进行了解发现,部分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岗工作在开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问题有待进一步改进、提升,才能确保教学管理目标得以充分实现,认真对待每一次机遇与挑战,重视人才有效培养,致力于促进社会经济、技术发展,具体落实教学管理工作。当然,整体还需从高职院校教学相关基础内容出发,通过深入研究相关理论内容,为后续具体实践建议的提出奠定理论基础,确保实践建议的合理性、可行性提升。

1 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管理概述

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所具备的特点及具体内容可以通过以下内容进行了解。

1.1 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管理的特点

目前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工作主要具有“整体”“创新”“民主”“市场”“服务”等几方面的特点。其中整体体现在从全局角度出发,考量教学管理工作落实的实效性问题;创新体现在时刻以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敦促教学管理创新;市场体现在时刻以就业市场行情,指导教学管理工作的开展方式以及人才培养目标调整等;服务则体现在教学管理为学生提供全面的教学服务,从理论知识、技能学习到就业环境分析、就业指导、职业素养等各方面进行服务。

1.2 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管理的内容

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工作具体是对学校教师及学生的管理,主要体现在教学计划、教学运行以及教学质量和教学设备等方面,且以下内容叙述过程中也多从这几方面进行:

对教师教学质量、教学理论与实践综合水平、影响性等方面进行评价管理,确保教师的任用合理,且通过合理组织开展师资队伍培训、考核等工作,激励、敦促教师积极提升自我教学能力,提升整体的师资力量水平。

对学生方面的管理,则是对其学习行为、学习思想进行规范、引导,促使其能够在学习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提升个体综合素质,尤其在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学管理中,会时刻以就业影响引导学生规范自身的专业行为,促使其逐步具备能够满足就业需求的职业素养。

2 当前高职院校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当前,高职院校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存,下面结合当前的就业市场、社会发展情况,详细分析其所面临的机遇、挑战问题。

2.1 机遇

高职院校教育工作所面临的机遇,主要体现在“技术人才市场需求”方面。“技术人才市场需求”,主要是指当前我国的技术人才市场,目前,我国的技术人才市场存在着巨大的缺口,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在2017年中国16~24岁人口数量为1.9亿,但是劳动力人口却高达6.5亿,从这一数据可以看出,我国劳动力人口与技术人才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供需不平衡问题。

对于高职院校教育来说,在就业市场上也存在着巨大的需求空间。当前,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企业对于技术人才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从企业所提出的技术人才要求可以看出,企业在招聘方面更倾向于有一定经验的、具有实践操作能力的人才,而这些能力与经验都是高职院校教育所不具备的,因此也给高职院校教育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机遇。

(1)社会高质量人才亟需补充

当前社会需求的专业技术人才,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技工”,而是具备较高职业素养以及综合实践能力、技术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这也给高职院校教育发展带来新的契机,高职院校教育可以以新的就业眼光,对教育活动进行适当的调整,如从“专业技术人才”转向“综合服务型技术人才”培养目标,并依此对专业课程等进行有效调整,确保各相关技术专业具备更高水平的发展潜力。具体一点说,就是对各专业相关内容进行细化分解,从理实结合角度,再分别对理论知识、实践技能进行详细划分,以满足技术专业发展范围拓展、领域深化研究需求,同时满足不同市场需求下的专业技术发展需求,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优秀人才。

(2)经济战略化发展需求提升

通过对当前社会各专业市场情况进行调查、分析,能够发现社会经济提升关键在于对各类科学技术的有效运用。也就是技术在当前社会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尤其经济战略化目标的制定,更是将技术先进性提升、技术专业水平提升考虑在内,将其作为重要的发展考核指标。

如工业化生产企业,在制订经济发展目标时,会充分考虑相应经济效益的提升与科学技术应用之间的关系,以“科技含量”作为评价经济发展潜能的关键指标。由此可以看出市场经济体制下,对于各类技术应用的需求程度明显提升,此时以“综合服务型技术人才培养”为教育目标的高职院校,可以充分抓住这一契机,对现有专业教育活动进行有效改进,从专业课程设置、创新创业研究的多角度,持续落实教育創新、教学管理创新计划。

2.2 挑战

就目前的就业市场环境来看,人们对现代科技应用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甚至将其充分体现于日常生活当中,这对高职院校相应技术专业教育工作开展具有重大促进意义。但在迎来发展机遇的同时,同样不能够忽视所面临的挑战性问题,具体如下面内容所述:

目前随着社会需求数量增多,各类高职院校宛如雨后春笋,使得整个高职院校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且各个高职院校自身规模也在不断扩大,这是一种“发展”的体现,但同时也将迎来更大的发展难题——质量参差不齐、提升困难。

以个别高职院校自身规模扩大为例,其所设专业项目逐渐增多,且专业课程类型众多,以期达到“综合”“创新”目的。但实际上其产生的“规模效应”明显,规模看似在扩大,产生的社会效应增强,但由于各专业教育管理之间存在众多不可抗力因素以及不可预见的影响因素同时涌现,作用于高职院校专业技术教育工作中,促使整个高职院校教育“规模有、质量差”问题显现,也就是“教而不专”,很难拥有突出的专业教育体现,这对高职院校长远发展来说极为不利。

高职院校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也使得其教学管理机制改革更为困难。教学管理机制是针对院校自上而下的一种形式,在急速规模化发展的过程中,管理机制容易跟不上规模加快速度,整体“脱困”机制改革实效显现。

3 基于就业导向的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管理

高职院校在以就业为导向开展教学管理工作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从培养目标出发,将就业质量作为重要标准,注重专业学习与社会发展相结合,确保学生具备较强的岗位适应能力。同时,高职院校还应注重对学生实际职业技能水平、职业素养进行有效培养,引导学生在专业学习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真正掌握专业技能,满足社会岗位需求;将就业质量作为重要标准,注重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工作开展。在开展教学管理工作时,应充分结合高职院校实际发展情况进行,重视对管理人员、教师队伍的培养工作开展,通过定期培训、交流等活动开展,促使教学管理人员以及教师的整体素质不断提升。

3.1 基于就业导向推进教育教学管理改革

教学管理改革工作的具体落实,可以从理念、机制两个方向进行。

首先,是理念方面,高职院校应将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作为目标,并将其与就业质量作为重要标准,注重学生在专业学习过程中,能够有效提升自身综合能力,满足社会需求。同时,高职院校还应将“就业为导向”作为办学理念,注重将教学与实践活动结合,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真正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技能相结合。

其次,是机制方面,高職院校应以“校企合作”为基本模式开展教学管理工作,同时注重完善人才培养机制、质量保障机制等。最后,通过一系列机制的建立与完善,促使教学管理工作能够得到全面落实,并提升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有效性。

(1)理念创新

教学管理理念更新,主要针对管理思想陈旧而言,新时代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应该重点落实对专业就业前景、学生专业学习需求以及院校实际教学管理条件、提升空间等多角度出发,积极转变传统“完全实践应用”思想,重视“理实结合”的重要性,尤其在教学质量管理方面,相应的评定标准不应仅以“实践效果”进行,更多还需结合理论先进性掌握及应用提升方面进行。

除此之外,还需保证落实特色办学理念,具体需要结合本院主要的办学宗旨及地区文化特点等进行。但无论进行怎样形式上的创新,都需要注意遵循“人本”原则,将教学管理当作为学生提供管理服务,坚持从学生实际学习需求出发进行,充分考虑高职院校学生就业问题,坚持以专业就业为导向,开展教学管理工作。

(2)机制创新

机制创新,需从教学管理目标、管理模式以及管理内容等多个层面出发,首先考虑顶层设计,再以其指导具体工作的落实。

例如,对于教学管理各项内容如计划、运行以及质量和设备等管理方面,顶层设计可以结合管理目标制订进行,注意将就业发展贯穿于整个设计及目标制订当中。如结合就业发展考虑,将教学管理目标设定为:以合理的计划、运行机制及质量管控,促使学生学习理念适时更新,促进学生专业技能掌握,规范学生的思想行为,提升其综合素质、职业素养。结合教学目标制订设计顶层架构过程中,可以从管理组织结构、管理制度及责任制度、考核机制等层面入手。

组织结构方面,充分结合高职院校实际办学情况,在各层级人员中推举优秀人才参与教学管理组织工作,自然包括优秀学生,确保教学管理可以在各层级人员的支持下,适时适当更新,更好地顺应时代发展。

管理制度方面,重点结合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进行,充分考虑各专业特点,合理把控管理制度多元、严谨特点。如针对服装设计专业学生,需要注意结合“设计”工作特点,为其创造创新创业条件,结合创新创业教育特点,落实管理制度“严谨”“适度放宽”等政策,便于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发展,且借助制度敦促其重视创业机会,逐步提升创业能力。针对会计实务专业学生,则需要注意“会计”工作性质,从“严谨”“科学”角度出发,明确“以制度规范学生会计行为”的制度目标,结合具体专业性质合理落实制度制订工作。总之,针对不同专业制订不同管理制度,确保制度多元且严谨,切实促进、敦促各专业学生提升。

考核机制方面,应该注意对学生进行阶段性、自主性以及多元主体考核、多维度素质考核,如针对服装设计专业学生而言,考核不应仅以学期为单位进行,而是应该将考核体现在日常教学、评价体系中,如在学生学习各章节理论知识、落实实践验证以及实践创新等各个环节。且具体考核评价首先尊重学生的自主评价内容,再结合专业教师、综合课程教师以及同学、院系等不同角度,综合评价学生服装设计理念、知识学习、设计技能掌握与应用、技能创新、职业素养等方面的水平,确保能够将“就业”思想贯穿于整个考评环节。逐步完善教学管理机制的情况下,教学管理产生的影响将更加明显,对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提供可靠的理念创新、行为规范助力。

3.2 基于就业导向优化高职专业课程设置

在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专业课程设置方面,同样需要一定的更新设计,具体需要依据不同专业特点,始终贯彻“就业”及地方经济思想,从专业更新、细化以及课程体系优化等层面进行。

例如,在专业更新方面,课程的设置应该注意结合地区经济发展技术人才需求,更新专业课程设置理念,将人才需求进行层次划分,具体结合社会调查结果进行。如汽修专业方面,在充分考虑当下社会经济水平提升、汽车数量急剧增加,汽修专业发展前景广阔,但地区汽修经济水平较低,主要与汽修专业人才匮乏有关,考虑开设相应汽修专业课程。但具体开设可行性,需要深入地区甚至全国市场进行调查,明确人才需求的层次、梯度,如技术创新研究人才需求、技术应用人才需求等情况,结合自身办学条件及可能达到的教学水平等,切实考虑专业课程开设的可行性。除此之外,还需充分考虑汽修技术相关内容,如电路系统、售后服务技术等,合理构建汽修专业课程体系,综合各项调查数据进行合理设置。

在课程体系优化方面,同样需要从“就业”角度,考虑社会机构、企业主体用人标准等,合理调整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方案。与此同时,还应明确“社会再发展、需求在更新”对于课程的设置不能一成不变,需要在适当时期,同样经过社会调查、分析,适时更新课程体系,逐步落实“理论实践相结合”课程设置目标,合理设计理实课程比例,注意实现高职院校“职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同时,重视理论知识的渗透,保证人才就业后能够借助理论知识的验证、更新过程,促使其对理论知识的深入理解,增加理论创新、技术创新机会,促进学生个体及专业的共同发展。

3.3 基于就业导向强化高职创新创业教育

在以就业为导向开展教学管理工作时,应该注意随着社会的发展,持续更新教育理念,并将创新思想深植于学生的思想意识当中,便于促使学生在创新意识作用下,对专业技术及其应用方式进行改进、革新,逐步促进专业技术发展。具体需要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融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过程。

例如,传统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重视程度不足,一般以强化现有技术掌握及应用为主及时开展创新创业活动,也更多关注现有技术应用情况、掌握情况,而对于其中反映出来的创新创意表现,没有更多在意。而创新创业教育本身就需要具备一定的“创新性思考”,应该高度重视过程中体现出的学生创新思维、创业能力问题,由此便于以就业为导向对其进行更加有效的教学引导。如结合当前的互联网技术、信息技术等,借助数字资源为学生展示专业相关的社会就业实景,用以激发学生一定的创新创业兴趣,在兴趣提升的情况下,结合专业市场需求,为学生创设“设计大赛”“创业大赛”等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且合理设置相应“创意奖”“实践奖”以及“特等奖(创意、实践均明显体现,且水平超高)”,奖项设置以“物质、精神相结合”方式进行,以进一步引发学生的参与兴趣、竞赛热情。

期间可以为学生提供创业指导服务,开设相应课程,结合当前的社会发展形势及专业就业需求情况、现有专业技术社会应用水平等,促使其能够进一步判断专业自主创业前景,为学生提供可靠助力。除此之外,还可以借助互联网等方式,组织“网络投票”活动,吸引校外人员参与,突破评价界限,促使学生赢得比赛的获得感提升,利于培养就业创业自信及创新发展自信。

3.4 基于就业导向加强高职教师队伍建设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教学管理,还需注重教师队伍的建设问题,从切实提升院校教学管理水平及管理质量的角度出发,依据不同的管理目标需求,结合当前社会发展、专业就业需求等,合理建设师资队伍,确保师资力量得以充分保障。具体可以从“双师型”队伍建设角度出发,培养理实素养水平均较高的教师团队。

例如,充分考虑现有教师存在“理论扎实、实践经验不足”的问题,从“引进”“培养”角度,对教师队伍进行改造,促使队伍整体质量提升。如引进方面,重视引进具有专业实践经验的教师,为学生提供专业实践指导,尤其在结合社会就业具体情况下,能够促使学生在该部分教师的指导下,逐步提升专业技术应用、掌握水平。培养方面,对现有着重进行理论教学的教师进行实践培训,通过校企合作模式,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的同时,也为教师提供技术交流、实践机会,促使该部分教师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整体提升教学水平。

不仅如此,还需重视对教师进行深造培养,为其提供读硕、读博机会,结合激励政策,激励教师积极参与培训提升活动,促使实践经验丰富、理论知识掌握扎实的教师都能够在这一过程中,获得更大的晋升空间,打造“双师”队伍。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就业导向指导现代高职院校开展教学管理工作,可以在进一步明确就业方向的基础上,合理调整教学管理体系、制度以及具体的落实策略等,便于在促进学生个体发展及院校育人事业发展的双向目标作用下,持续改进教学管理、提高教学管理水平、管理实效。基于此,在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工作落实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学生能够由此获得哪些发展動力,院校能够借此获得哪些发展机会、契机,如教学计划管理创新,在结合学生就业发展需求及当前院校教学水平的情况下,计划管理通过将就业需求细化、分解,将其落实在每一学期内容中,甚至将其细化至每个教学周,以确保计划落实更加详细,产生的效果更加明显。不仅如此,在具体开展教学管理工作过程中,院校领导及各级管理教师还应充分考虑院校当前的管理技术问题,合理引进现代技术设备,对教学管理进行现代化改进,促使其能够在现代信息技术等的支持下,在院校部门、人员之间沟通更加顺畅的前提下,获得更高水平的管理实效。

(作者单位:南宁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院校教育教学管理管理工作
青脆李、脆红李周年管理工作历
建筑施工管理工作探讨
教学管理信息化问题研究
新时期高中教学管理改革与实践
谈教学管理的艺术
做好初中班级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论美术教育在高职院校教育中的重要性
高师院校教育实习评价的困境与出路
高职院校教育成本核算研究
浅谈Mooc对我军院校教育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