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活动组织 突出师幼互动

2023-06-28 00:09史万里
知识文库 2023年12期
关键词:保育员玻璃瓶督导

史万里

幼儿园教育督导评估开始由规范办园行为向过程质量督导评估方向转变,落实过程质量必须以活动组织过程和师幼互动过程为载体,这个载体要具体化为幼儿可感可动的保教活动,有三条基本思路:在保育教育活动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中,融会贯通“感受与情感”“环境与经验”“动作与技能”三个基本理念,才能达到相关质量与过程质量的整合推进,实现幼儿健康、全面发展。

在学前教育大规模发展的初期,普惠性幼儿园不断扩大数量,增加投入,提高了学前教育入园率,学前教育督导以规范办园行为中心,开展的是兜底性督导评估。2022年,教育部印发《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幼儿园教育督导评估开始由规范办园行为向过程质量督导评估方向转变,这是家长的选择,也是社会发展的需求。

突出保育教育过程质量督导评估不是忽视办园条件、安全卫生、教职工队伍、内部管理等相关质量条件,而是在幼儿园硬件资源达到一定程度后,需要重视保育教育过程质量,发挥教师和保育员的主动作为因素,以幼儿健康成长为中心,创设幼儿能真切感受的环境和动作技能,让每一名幼儿在活动中健康、快乐成长。

下面,笔者以实地督导评估案例为事实论据,通过描述案例中工作亮点和大家共同探讨保育教育过程质量实施的三条基本思路策略。

1 感受与情感

案例1描述:2022年9月,笔者在崆峒区四十里铺镇中心幼儿园督导评估。开学刚刚一周,大门口一片忙乱的景象。有的幼儿闭着眼睛、张大嘴巴,搂着家长的脖子大声哭叫;有的用一双小手揉着眼睛,呜呜哭泣;有的委屈地撅起小嘴,眼里泪花不停地打转;有的已经和伙伴追逐打闹。最让人感动的是幼儿老师正在紧张有序地接待家长,悉心安抚焦躁不宁的幼儿。一位老师守在教室门口,满脸洋溢着笑容,一边向家长问好,一边伸开双臂接过号啕的幼儿,搂在怀中,擦拭着幼儿的泪水,亲着幼儿的脸蛋,轻抚着幼儿发抖的身躯。另一位老师累得汗流浃背,不停地穿梭在教室的行道里,用全身的力气抱着、搂着、背着,把已接收的幼儿一个个安顿在摆好玩具的座位上,用甜甜的、带有磁性的语声鼓励每个孩子:“宝宝真棒,宝宝有骨气。”受到夸奖、鼓励的幼儿,哭声戛然而止,撒着娇把头靠近老师。还有一位老师,在洗手间给满脸带有泪痕的幼儿洗脸、敛发、整衣,浑身的汗水和龙头溅出的水把老师衣裳紧紧黏附在身上,头发被汗水浸得散乱。可是,经过她打扮过的孩子和妈妈精心打扮过的一样清纯、靓丽。园长亲切地和每一名家长、幼儿打招呼,还在为幼儿测温、登记。

午休时,一名叫李欣的儿童表现出焦虑和不安,开始哭闹,不愿入睡。老师说她还不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一周以后会好起来。笔者要求园长和老师们一起研究解决这类问题。5月初,笔者去该园复评,老师讲了这事的处理过程:开始孩子哭着不睡,老师以为这孩子生病了,就建议家长领孩子到医院做个检查,医院查了说一切正常。有一位保育员想方设法亲近孩子,李欣才说她睡觉时要抱着布娃娃,保育员给孩子抱上布娃娃,李欣慢慢入睡了。经过保育员深入了解,李欣来自一个单亲家庭,妈妈是家里她唯一的亲人,然而妈妈因打工不能长时间陪伴李欣,妈妈如果上晚班,就早早哄李欣睡了,等李欣睡着以后,妈妈就在床边放一个布娃娃陪伴她,久而久之,李欣就形成了这种习惯。

案例1分析:幼儿良好的“感受与情感”是幼儿学习和发展的起点,也是保教质量提升的首要条件。保证这一条件的落实,首先,是教师、保育员对幼儿无微不至的关爱,要关注全体幼儿,了解幼儿内心世界,帮助个体差异幼儿,把爱心融入一言一行。其次,是把幼儿的“感受与情感”融入保教活动的设计、实施、评价全过程。保教过程中哪怕是教师一个关注的眼神,对幼儿的成长也很重要,会对幼儿产生剧烈的影响,会给幼儿克服困难产生无穷的力量。最后,只有幼儿的“感受与情感”与教师、保育员发生共鸣,幼儿切实感受到温暖和生命的关爱,幼儿才愿意对自己最亲近的人讲心里话,幼儿的纯美情感才会升华,幼儿学习的广度、深度才会扩展。四十里铺镇中心幼儿园所有职工用内心的和蔼,用双臂的热情,用不厌其烦的纠正,帮扶着幼儿走上健康的人生路。

案例2描述:2021年11月,笔者在崆峒区金色摇篮民办园督导,该园的2个实验游戏给笔者印象特别深刻,便记作典型案例。实验1名称:干黄豆的力量。实验材料:每小组有干黄豆、清水、带盖的玻璃瓶。实验过程:教师做演示,先在玻璃瓶中放入瓶子容积4/5的干黄豆,然后将清水倒入瓶子内,直到加满,再把瓶盖拧紧。当玻璃瓶内水被黄豆吸干后,再往玻璃瓶内加清水,再把瓶盖拧紧。如此反复几次后,你会看到玻璃瓶突然破裂,黄豆撒在了地上。而后幼儿合作模仿实验。老师问:“小朋友用玻璃瓶装水,如果不摔,玻璃瓶会碎吗?那老师今天摔玻璃瓶了吗?那玻璃瓶怎么突然破裂了呢?”有的幼儿回答是装得太满了,有的幼儿说是有黄豆。教师再次做玻璃瓶内只装满水或者只装满黄豆的实验,观察玻璃瓶会不会破裂。

教师对实验游戏的解释:干黄豆吸水后会膨胀,就像我们给气球吹气会胀大一样,无数个小黄豆一起膨胀,就会爆发很大的膨胀力,小黄豆合起来的膨胀力把玻璃瓶胀裂了。

实验2名称:盐怎么不见了。实验材料:每人1杯水、一勺盐,每人有一个勺子、筷子、吸管。实验过程:第一步让幼儿说说盐是什么样子、什么味道,盐是什么颜色的。第二步请幼儿喝一口杯子里的水,水是什么味道的(引導幼儿说出水是没有味道的,为下面品尝盐水做比较铺垫)。老师要把水和盐放在一起变戏法,让幼儿觉得会有什么结果(幼儿大胆讲述)。让幼儿猜猜盐放到水里会怎样(大胆激发幼儿观察盐溶解的兴趣),再把盐放入水中来看看会发生什么变化(引导幼儿观察讲述盐在水里的溶解现象)。现在盐在水里是慢慢地溶解还是很快地溶解呢?那怎样让盐再快一点溶解呢(鼓励幼儿大胆讲述出用汤匙、筷子、吸管搅拌可以让盐很快溶解)?引导幼儿用勺子、筷子、吸管进行搅拌,感知溶解的不同速度。让幼儿猜一猜盐到哪里去了,水变成什么样子了,尝尝现在杯子里的水是什么味道的。

实验激发了幼儿观察的兴趣,也提高了幼儿对溶解现象的兴趣,让幼儿再次品尝水的味道,使幼儿验证了自己的猜测。引导幼儿对可溶解物的了解,拓展了幼儿生活经验。教师深入引导问:“你还知道有什么东西像盐一样,在水里会溶解呢?”(根据幼儿的回答,将糖和咖啡分别放入水杯观察溶解)

案例2分析:幼儿学习从“感受”起步,教师提供最适切、最有效、最契合幼儿的经验和出发点但又能提起幼儿兴趣的活动,就是最有效的学习。同时,这两例科学实验游戏中,教师精心设计过程,慎重提问,细致入微,其目的就是要保护好幼儿的好奇心,因为那是兴趣的萌芽,是动机的种子,教师、保育员时刻要关注幼儿的“感受”,找准幼儿学习的问题症结,创新教学设计,全面研究幼儿学习兴趣、动机以及个别化学习需要,据此制订灵活多样的策略,形成相对稳定、科学的教学模式,让幼儿在动手实践中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幼儿对科学产生感知、情感,并发展为稳定的学习动机。

2 环境与经验

案例3描述:2021年5月,笔者在崆峒区农村民办园金豆豆幼儿园督导评估,这所幼儿园办园条件很一般,最大的优势是该园户外活动场地达到1200平方米,园内还有3亩种植园。但该园3个集体活动室面积均在20平方米左右,相对于最大班额28人來说,活动室面积狭小。院内大型玩具是一个很旧的滑梯。引起督导人员观察兴趣的是3辆旧木板制作的独轮推车,富有乡土特色的“农家乐饭店”,“农家乐饭店”门口挂了几串大红辣椒、几串大蒜、几个大南瓜和葫芦,用高粱秸秆扎成的拍子和鳖盖子,这都是晾晒食物的用具。我们督导当天,老师精心组织了“集市”游戏:把幼儿的美术作品当成“商品”,依托独轮推车成立了3个运输队,穿着职业装的幼儿扮演市场里买卖角色和“农家乐饭店”的小厨师、服务员,服务员还使用热情的礼貌用语。集市一开张,市场里忙碌一片,各类角色紧张而认真。运输队的独轮推车很难掌握平衡,会随时翻车,但幼儿不怕翻车,翻了再来。“农家乐饭店”人头攒动,“生意兴隆”。幼儿还在种植区采摘一些花瓣、菜叶作为“商品”,一边招揽生意,一边介绍各种蔬菜、粮食的生长过程。

案例3分析:创设幼儿可触摸、可操作、可联想的“环境与经验”,是保教质量提升的重要途径。这就要求教师要有开放的教育理念,以环境激发幼儿丰富的想象力,丰富孩子的感觉体验。同时,要求教师、保育园要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尤其要准确把握幼儿的认知特点,从幼儿已有的经验出发,组织实施保教活动。在很多情况下,成年人对儿童的认知原理的理解是有限的,惯用训练或重复是保教活动容易出现的问题。依据儿童认知规律,知识的获得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获得知识的过程促进幼儿更大的发展,让幼儿酣畅淋漓地体验成功,幼儿才会自觉感受到自我成长,进而产生主动探究知识的兴趣,并不断增进兴趣。所以,满足幼儿发展的最佳方式就是教师创设“环境与经验”,让幼儿在活动和游戏中学习,儿童学习就是一个在教师引导下的“环境与经验”性的学习。

在幼儿欢乐的“环境与经验”活动中,思维、语言都会发展,高参与率成就了每名幼儿的成功体验,在交往中促进了健康人格的形成。绚丽夺目的大自然,色彩斑斓的幼儿园绘画作品、绘本故事,创新玩具,这些都是儿童思维发展的物质条件,真正发挥出教育价值的是教师、保育员合理利用物质条件,科学先导,创设出能陶冶儿童性情、激发儿童已有体验的“环境与经验”,儿童才有联想、语感、思维的基石。例如,儿童阅读过绘本故事后,教师引导再复述、讲述、再创作绘本故事都是很好的保育教育实践活动。

督导组访谈园长时,园长讲道:“幼儿园把转变教师理念作为实施‘保育教育行动研究方案的重中之重,充分利用各种学习平台,组织全园教职工培训。”开展《为幼儿创建以人为本的学习环境》课题研究,从环境创设、课程设计、活动设计原则、教师角色的反思等方面阐述了以幼儿为本创设开放、愉快、多元化学习环境对幼儿的重要性,强调幼儿亲身在环境中的感官探索、实际操作物体发现物质世界的特征,从新旧经验中反思建构新知识。通过学习,使教师们看到了创意、开放的环境创设,处处彰显以幼儿为中心,注重整体细节,看重人性化,引导幼儿自主学习。

3 动作与技能

案例4描述:2020年6月,笔者在彩虹民办幼儿园督导,老师们组织的“斗鸡”游戏特别成功,让民间游戏重新焕发光彩。游戏开始前,老师、保育员示范并指导幼儿单腿跳练习,选择较松软的沙土地。然后分组,基本上10人一组,可保证每名幼儿都参与游戏。每组幼儿围成一个大圆,中间围成一个直径一米的小圆,请一名幼儿当守关人。守关人念儿歌《点兵点将》:“点兵点将点点点,点到谁,谁就来闯关!”边念边用手指点指小朋友,当念完最后一个字,手指向谁,谁就来比赛。守关者可点1~2次,每次参与人数可定在2~3人。游戏发令前,参与游戏幼儿站在小圆的线上,做好斗鸡姿势准备,其余幼儿数“1、2、3”,游戏开始,两名幼儿同时冲向对方,开始斗鸡,获胜者留下继续守关,失败者回到大圆游戏重新开始。

幼儿们基本上都能遵守游戏规则玩,谁的脚掉下来或是出了小圆,就会退出游戏,就算自己出了小圆不知道,大圆上的同伴也会提醒他,大家既是游戏者,又是监督者。小圆的设计以及幼儿准备位置的设定,方便幼儿更好地掌握规则,给幼儿在下一步自主游戏提供了平台。点兵点将的民间游戏儿歌采取手、口同时动的形式,可调动孩子们的协调能力,并且随着手指的跳动,被指的幼儿都希望自己被点到,幼儿的参与积极性也得到调动。游戏结束部分是幼儿手拉手围成大圈的“阿细跳月”,是放松活动。教师、保育员既是组织者,又是观察和支持者,多次要求要注意安全,教师反复演示腿不掉下来的办法。

案例4分析:教师对民间游戏适当改造,更利于幼儿发展体能,注重规则意识,伙伴之间自觉形成严密的游戏规则,伙伴内心约定遵守。教师和保育员配合默契,支持行为充足。幼儿参与积极性高,竞争意识也强。笔者想,游戏课结束后,幼儿们还会自发组织并按照规则来玩,自然会培养幼儿组织能力,适应各种社会角色。

幼儿的学习内容就是生活本身,学习的情景就是生活的情景,“动作与技能”操作具体化、规范化正是幼儿认知的规律体现。这样的学习方式能够唤起幼儿的专注和热情,幼儿才会坚持下去,才会不怕困难,在不断实践、探索中发展能力,也培养幼儿学习品质,高品质学习的意义会成为幼儿终身发展的原动力。幼儿学习过程是幼儿与真实的人或事物的互动过程,真实的情景体验调动了幼儿观察和思考,如果没有与幼儿发生共鸣的学习过程,会淡化幼儿学习的兴趣。

我们以聚焦活动组织过程和师幼互动过程的视角审视这些成功案例,不难得出结论:保教活动生活化、游戏化是实现保教高质量发展的科学观念,也是保教活动设计和实施的基本原则,但这一原则要变成教学实施过程,应该从幼儿的“感受与情感”“环境与经验”“动作与技能”这三条基本思路出发,指引幼儿园要加快过程质量建设,学前教育督导要聚焦活动组织、突出师幼互动真实情况,准确评判教师和保育员在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中所做的努力与支持过程,发掘最适宜幼儿健康成长的保教活动亮点,引导幼儿园创新保教活动呈现方式,不断拓宽幼儿“游戏”和“生活”,才能实现以评促建的目标。

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十三五”2020年规划课题《普惠性民办园保教质量督导研究》研究论文,课题立项号:GS[2020]GHB2740。

(作者单位: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教育局)

猜你喜欢
保育员玻璃瓶督导
两个玻璃瓶
幼儿园保育员职业幸福感现状及提升策略
荷兰高效教育督导如何炼成
区域性幼儿园保育员队伍现状的审视
——基于武汉光谷地区的调查分析
幼儿园保育员工作现状研究
用“长牙齿”的教育督导推动政府履职
立足督、导、评 创新督导工作
光影之玻璃瓶
玻璃瓶DIY迷你童话世界
“流汗”的玻璃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