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PCI 后二维应变超声评估左室心肌功能的临床价值

2023-07-04 09:00杨兰君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3年6期
关键词:心动图左心室心血管

杨兰君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超声医学科,河南 洛阳 464000)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多由心脏内血液灌注量减少、心肌供氧不足、心肌耗氧增加等因素导致,患者多表现为突然出现的胸痛、头晕发热、白细胞增多、红细胞沉降率加快,甚至发生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需及时进行治疗[1]。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目前治疗AMI 常用方式,可有效改善心肌的血流灌注,改善患者预后[2]。但术后仍有部分患者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甚至复发,影响整体治疗效果,增加预后风险。因此,采取积极有效的方式尽早对AMI患者术后预后不良风险做出准确预测至关重要。

动态心动图是心血管领域重要的非创伤性检查技术,可通过检查所得参数及时发现可能导致AMI 患者PCI 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异常信息。心肌功能一直被认为与AMI 患者PCI 术后预后有关,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也有患者的心肌功能直接相关。常规超声心动图是目前评价PCI术后疗效及心肌功能的常用方式,但有一定局限,无法有效诊断无明显症状的早期心肌功能障碍,采用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才能获得理想效果,但无法早期预测风险,因此需寻求其他评估方式。二维应变超声是一种新型的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可定量反映左心室功能和形态变化,具有准确性高、敏感度高的特点[3]。但尚无较多研究将其用于AMI 患者PCI 术后预后风险的评估。基于此,本研究将重点分析二维应变超声辅助用于AMI 患者PCI 治疗后的临床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选取2018 年9 月-2020 年12 月本院收治的72 例AMI 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72 例患者中男43 例,女29 例;平均年龄52.35±2.24 岁;发病至 PCI 治疗平均时间6.52±0.64 h。

纳入标准:AMI 符合《内科学(第8 版)》[4]中诊断标准,且经影像学诊断确诊;均为首次确诊AMI 患者;均在本院接受PCI 治疗,且治疗后获得6 m 随访结果;均接受超声心动图、二维应变超声检查。排除标准:既往存在心脏手术史患者;合并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合并重度高血压、糖尿病等患者;既往有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史患者。

1.2 方法

全部患者均接受PCI 术治疗,并在术后接受常规综合治疗,主要包括遵医嘱用药(阿司匹林肠溶片、替格瑞洛、阿托伐他汀钙片等),指导患者戒烟戒酒、合理饮食、适量运动,若患者有高血压、糖尿病,应帮助患者积极控制血压和血糖水平。

1.2.1 预后评估及分组方法

术后持续随访6 m,主要包括电话随访、上门随访及患者来院复查,电话随访每周1 次,上门随访每2 月1 次,来院复查每月1 次。随访期间评估并记录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主要包括复发性心绞痛、心律失常、心肌梗死、缺血驱动血运重建、支架内血栓等。将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患者纳入预后不良组,其他未发生心血管事件的患者纳入预后良好组。

1.2.2 超声心动图检查方法

仪器选用超声诊断仪(荷兰飞利浦,型号:IE33 型),探头频率1-5 MHz,帧数56-85 帧·s-1。于术后第3 d 接受检查,患者取左侧卧位,经多切面扫描,观察左心室运动状况,计算左心室质量(Left Ventricular Mass,LVM),再获取左心室二腔、四腔心切面图像后,依据改良Simpson’s法测量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volume,LVEDV)、LVESV,并算出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指标均进行重复3 次测量,取平均值。

1.2.3 二维应变超声检查方法

仪器仍然选用超声诊断仪(荷兰飞利浦,型号:IE33 型),探头频率1-5 MHz,帧数56-85 帧·s-1。于术后第3d 接受检查,在超声心动图基础上,采用QLAB9.0 软件CMQ 分析插件,选出要分析的感兴趣区心肌范围,通过软件描记出心肌内膜缘,将感兴趣区宽度调节与心肌厚度一致,软件追踪左室心肌运动,获取各心肌阶段以及整体应变曲线,并测算出左心室整体径向应变(Global Radial Strain,GRS)、整体纵向应变(Global Longitudinal Strain,GLS)以及整体周向应变(Global Circumferential Strain,GCS)。指标均进行重复3 次测量,取平均值。

1.3 观察指标

(1)患者经PCI 治疗后第3 d 的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二维应变超声检查结果;(2)随访6 个月期间预后情况;(3)预后良好患者与预后不良患者的常规超声心动图参数比较;(3)预后良好患者与预后不良患者的二维应变超声参数比较;(4)AMI 患者PCI 治疗后第3 d 的二维应变超声参数对预后评估价值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5.0 软件处理数据,全部计量资料均经Shapiro-Wilk 正态性检验,符合正态分布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值,以检验二维应变超声对AMI 患者PCI治疗后预后的评估价值,AUC 值>0.9 表示评估价值较高,0.71~0.9 表示有一定评估价值,0.5~0.7 表示评估价值较差,<0.5 表示无评估价值;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PCI 治疗后预后情况

72 例患者PCI 治疗后随访期间,26 例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占36.11%(26/72);46 例未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占63.89%(46/72)。

2.2 不同预后患者的常规超声心动图参数比较

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的常规超声心动图参数进行比较,各参数(LVEDV、LVESV、LVEF)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的超声心动图参数比较()

表1 两组的超声心动图参数比较()

2.3 不同预后患者的二维应变超声参数比较

两组经二维应变超声检查后,得出各参数比较,预后不良组患者的二维应变超声参数(GRS、GLS、GCS)水平均低于预后不良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的二维应变超声参数比较()

表2 两组的二维应变超声参数比较()

注:与预后良好组相比,#P<0.05。

2.4 AMI 患者PCI 治疗后第3 d 检测二维应变超声参数对预后的评估价值

将AMI 患者PCI 治疗后6 m 内的预后随访情况作为状态变量(“1”=预后不良,“0”=预后良好),将患者术后第3d 的二维应变超声参数GRS、GLS、GCS 纳入作为检验变量,绘制ROC 曲线(见图1)。结果显示,二维应变超声中GRS、GLS、GCS 单独及联合评估AMI 患者PCI 治疗后预后不良的AUC 分别为0.840、0.810、0.834、0.910,均有一定评估价值,且当GRS、GLS、GCS 分别取29.99%、11.18%、10.86%时,其敏感度以及特异度较高。见表3。

图1 AMI 患者PCI 治疗后第3d 二维应变超声参数对预后评估价值的ROC 曲线图

表3 AMI 患者PCI 治疗后第3d 检测二维应变超声参数对预后的评估价值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中老年人常见疾病,多数发生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基础上,是心肌血流供给的持久性中断所导致的心肌坏死。急性心肌梗死的诱发因素很多,常见的有过度疲劳、情绪激动、饱餐后、睡眠差或持续紧张工作等,患者应及时就医,提高预后。

PCI 是目前治疗AMI 患者常用手术,可有效改善患者心肌供血,缓解临床症状,但仍有部分患者经PCI 治疗后发生左心室重构、心力衰竭等不良事件,影响预后康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因此,及时准确评估术后预后不良风险十分重要。

AMI 患者PCI 术后的预后主要表现为不良心血管事件、全因死亡、疾病复发等,其中不良心血管事件最为常见,其发生与心功能直接有关,因此临床上多在PCI 术后为患者展开随访监测其心功能[5]。超声心动图是评估各类疾病患者心功能的常用辅助方式,具有无创、操作简单等优点,且能通过测定LVEDV、LVESV、LVEF 等参数定量显示心肌运动和功能,用于心功能好坏的评估。但超声心动图的应用也有局限,如易受到观察角度和主观因素的影响,对较为微小的心功能变化并不能准确体现,准确率受影响。而二维应变超声通过在二维方向上跟踪图像上的斑点的几何位移,以显示局部组织运动,并计算GRS、GLS、GCS 等参数,有助于准确分析术后左室心肌功能下降程度,且图像不受观察角度的影响,弥补了超声心动图的不足[6,7]。本研究结果显示,预后不良组患者PCI 术后第3d 经超声心动图测得的LVEDV、LVESV、LVEF 水平与预后良好组比较无差异,表明超声心动图用于AMI 患者PCI 术后早期监测无较大价值,这可能是因为,大部分患者PCI 治疗后短期内心脏形态改变不明显,因此超声心动图难以早期发现患者心功能的改变[8]。而在对比不同预后患者的二维应变超声参数时发现,预后不良组的GRS、GLS、GCS 小于预后良好组,初步说明二维应变超声对AMI 患者PCI 治疗后的预后有一定评估价值。分析原因在于,GRS、GLS、GCS 可反映心肌整体和局部收缩功能,有助于识别早期心肌功能异常情况。部分患者经过PCI 治疗后容易引起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发生左室心肌功能减退,从而加重心脏负荷,导致心脏病理生理改变,影响室壁运动和左室收缩功能,进而出现GRS、GLS、GCS 值增大[9-10]。本研究进一步绘制ROC 曲线结果显示,GRS、GLS、GCS单独及联合评估AMI 患者PCI 治疗后预后的AUC 分别为0.840、0.810、0.834、0.910,均有一定评估价值,且当GRS、GLS、GCS 分别取29.99%、11.18%、10.86%时,可获得最佳评估价值。

综上所述,AMI 患者在接受PCI 治疗后获得二维应变超声检查结果,对患者预后风险有一定预测价值,可考虑将其用于风险预测及治疗指导。

猜你喜欢
心动图左心室心血管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超声心动图诊断Fabry病1例
王新房:中国超声心动图之父
COVID-19心血管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心电向量图诊断高血压病左心室异常的临床应用
左心室舒张功能减低是心脏病吗
早孕期超声心动图在胎儿严重先心病中的应用
超声心动图诊断Loffler心内膜炎1例
lncRNA与心血管疾病
胱抑素C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