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司西酞普兰、帕罗西汀治疗产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对比

2023-07-04 09:00张秀珍杜贵平郑红艳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3年6期
关键词:艾司西帕罗西普兰

张秀珍 杜贵平 郑红艳

(1.许昌市建安医院妇产科,河南 许昌 461000;2.许昌市建安医院精神科,河南 许昌 461000)

产后抑郁症是目前发病率较高的抑郁症之一,其大多发生于产后一个月左右,可持续1 个月~3 个月,严重时会持续半年,其致病因素较多,主要有性激素变化、心理变化、角色变化等,有研究显示临床中 20%~50% 的产妇会有产后抑郁的征象[1],表现为悲伤哭泣、胆怯、易怒等,可严重导致孕妇对生活悲观绝望,导致自伤和自杀倾向。据相关资料显示,产后抑郁症与常规抑郁症的临床症状无明显差异,通常在分娩后2 周左右出现,可以持续整个产褥期甚至更长时间,其发病率高达20%左右,不利于婴儿的生长发育,产后抑郁症不仅会影响产妇的生活质量,还会影响母婴之间的沟通,不能很好地履行母亲的角色关系[2]。因此,应尽快治疗产后抑郁症。

目前,临床对于产后抑郁症的治疗仍以药物治疗为主。抗抑郁药物可以调节神经元的血清素分泌,预防抑郁和不良情绪。帕罗西汀通常用于治疗抑郁症和强迫症,属于高选择性、强效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能够提高突触间隙5-羟色胺的浓度,提高中枢神经5-羟色胺的神经功能[3]。艾司西酞普兰也有良好的抗焦虑和抑郁作用,该药物属于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能够增强中枢神经系统的5-羟色胺功能,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4]。为进一步对比艾司西酞普兰、帕罗西汀治疗产后抑郁症的安全性,本研究收集94 例产后抑郁症患者临床资料,旨在研究艾司西酞普兰、帕罗西汀治疗产后抑郁症的临床价值,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学会批准。选取2020 年3月至2022 年3 月于本院治疗的产后抑郁症患者94 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7 例,帕罗西汀治疗)和观察组(48 例,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其中对照组平均年龄为25.78±4.56 岁;平均病程为7.54±1.56 个月;文化程度:初中以下13 例,高中18 例,大专及以上16 例;分娩次数:初产妇26 例,经产妇21 例。观察组平均年龄为25.98±4.56 岁;平均病程为7.21±1.67 个月;文化程度:初中以下13 例,高中18 例,大专及以上16 例;分娩次数:初产妇26 例,经产妇21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入组标准:均符合产后抑郁诊断标准[5]:出现以下5 个或更多症状。情绪抑郁;对大多数活动不感兴趣;体重显著增加或减少;失眠或过度睡眠;精神兴奋或抑制;容易疲劳;感到生活毫无意义或感到内疚;自我控制能力减弱;有自杀倾向。所有患者均知晓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伴有严重内分泌系统疾病者;临床资料不全者;对研究药物过敏者;合并其他神经系统疾病者;精神疾病患者。

1.2 方法

两组在研究期间均停用其它抗抑郁和抗精神病药物,避免引起高热、肌肉强直、肌肉痉挛、精神症状以及生命体征改变等5-HT 综合征。

对照组所有患者口服盐酸帕罗西汀片(北京福元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33084 规格:20 mg)治疗,起始剂量为20 mg·d-1,之后根据病情调整药品剂量,最大剂量不能超过20 mg·d-1。以4 周为1 疗程,连续治疗3 个疗程。

研究组所有患者均口服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山东京卫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0599,规格:5mg)治疗,起始剂量为5 mg·d-1,之后根据病情调整质量,最大剂量不能超过20 mg·d-1。以4 周为1 疗程,连续治疗3 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1.3.1 临床疗效

治疗12 周后评定临床疗效: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7](Hamilton Depression Rating Scale,HAMD)评分及临床症状为判定标准:HAMD 评分下降75%及以上,体征及症状均消失为显效,HAMD 评分下降50%-74%,体征及症状均改善为有效,HAMD 下降小于50%,体征及症状无变化甚至加重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3.2 抑郁程度、生活质量评分

治疗前后HAMD 评分。采用HAMD 量表评估对两组抑郁程度,评分越高,抑郁越为严重。生活质量采用健康调查简表(36-item Short-Form,SF-36),总分满分100 分,分值越高,则代表生活质量越优越。

1.3.3 不良反应分析对比两组的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便秘、头痛、失眠。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7.92%,对照组治疗总疗效为82.98%,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临床疗效(n(%))

2.2 HAMD、SF-36 评分

治疗后,两组HAMD 评分均下降,SF-36 评分均上升,且观察组HAMD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SF-36 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HAMD、SF-36 评分()

表2 HAMD、SF-36 评分()

注:与治疗前相比,△P<0.05;与对照组相比,*P<0.05。

2.3 不良反应

观察组恶心呕吐1(2.08%)例、便秘2(4.17%)例、头痛1(2.08%)例、失眠0(0.00%)例;对照组恶心呕吐1(2.13%)例,便秘2(4.26%)例、头痛1(2.13%)例、失眠1(2.13%)例;两组不良反应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产后抑郁症通常是指血清雌二醇、卵泡刺激素和黄体生成素等雌激素水平迅速下降,导致神经递质分泌异常,产后产妇情绪低落。这是一种由怀孕和分娩期间妇女的身体、心理和环境的一系列变化引起的精神综合征,这个时期的情绪变化对于产妇来说是极其危险的,大多数患者可以自行恢复正常,但少数产妇有复发的倾向[8-9]。

据相关资料显示,雌激素可以增强神经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参与机体对血清素的调节,进一步改善代谢紊乱,产生抗抑郁作用,雌激素水平迅速下降导致的抑郁发作,如果不及时治疗,它会逐渐从产后抑郁状态发展为产后抑郁症,还可能发生严重的产后精神疾病[10]。目前,临床治疗仍以抗抑郁药物为主,抗抑郁药物可以调节神经元的血清素分泌,预防抑郁和不良情绪。现代医学认为,产后抑郁症患者的发病原因主要为5-HT和去甲肾上腺素等神经递质的减少,而帕罗西汀可以阻断5-HT 的重吸收,增加突触间隙5-HT 浓度而发挥抑郁作用[11]。帕罗西汀还能够提高神经细胞对于5-HT 的利用率,从而增强其抗击产后抑郁症的效果,此外,它可以帮助患者对抗焦虑情绪,协同发挥抗抑郁作用。

据国内外研究发现,艾司西酞普兰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抑郁症治疗药物,可直接与高亲和力与次级位点相结合,能够延长并增加5-HT 的作用,发挥其抗抑郁作用,是当前治疗抑郁症的首选药物[12]。本研究结果显示,帕罗西汀与艾司西酞普兰治疗产后抑郁症患者相比,后者临床治疗效果更为突出,对于恶心呕吐、便秘、头痛、失眠不良症状发生较少,且经休息后均能耐受,无需减药或停药处理,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艾司西酞普兰与帕罗西汀两者作用机理相似,经研究发现前者起效更快,在治疗2 周时间内的HAMD 评分与后者3 周时间内的HAMD 评分相似,且治疗后观察组SF-36 评分高于对照组,与任彩霞等人的[13]研究相一致;说明艾司西酞普兰能够迅速恢复产后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长期服用药物对于身体带来的损害,有利于身体恢复,改善抑郁情况和生活质量,推测其原因是艾司西酞普兰作为新型的抗抑郁药,对于多巴胺受体、肾上腺受体等亲和力较低,药效起始时间更快;但由于本项研究对于研究时间较短,两者在长期疗效方面是否存在差异尚需有待进一步进行研究。

综上所述,艾司西酞普兰与帕罗西汀相比,前者具有较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且更有效改善患者抑郁症状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艾司西帕罗西普兰
抗抑郁药帕罗西汀或可用于治疗骨关节炎
米氮平与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躯体形式障碍的对照研究
丙戊酸镁合并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对照研究
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卒中后抑郁焦虑共病的对照研究
西酞普兰在紧张性头痛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电针联合帕罗西汀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疗效观察
地西泮联合帕罗西汀预防紧张型头痛的临床应用
艾司西酞普兰与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的临床效果比较
帕罗西汀联合护理干预治疗成人抑郁症2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