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破裂修补术及脾动脉栓塞术治疗脾破裂的疗效及其对免疫应激反应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3-07-04 09:00韩亚楠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3年6期
关键词:脾脏脓肿修补术

韩亚楠

(南阳市中心医院普通外科肝脏病区,河南 南阳 473000)

脾脏属机体腹腔中最常受损的器官之一,鉴于其质脆且富含十分丰富的血运,因此当患者遇到比较大的外力打击时,很容易造成破裂而发生大出血,此时患者常表现为腹痛及腹腔出血等症状,严重者可危及生命[1,2]。据统计,脾破裂已成为比较常见的急腹症之一,约占腹部损伤的20%-40%,基于创伤性脾破裂的危重性,多数患者都需行急诊手术治疗,及时的抢救才有希望挽救患者的生命。近来针对脾脏的研究表明,虽然手术是最佳的治疗手段,但因脾脏切除术后可能出现暴发性凶险感染(OPSI)等诸多风险,因此,在尽力挽救患者生命的前提下,应采用各种方法(包括手术或非手术方式)尽可能地保留脾脏[3,4]。随着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保脾术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保脾术不仅可显著降低患者的感染发生率,还可提高患者的器官保存及生存率。

目前对于外伤性脾破裂给予保脾治疗主要包括两种方式,即脾修补术和选择性脾动脉栓塞术。因此,本研究通过比较分析上述两种保脾术对脾破裂的疗效等的影响,旨在为此类患者的临床诊治进一步提供临床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批,回顾性分析我院普外科2021 年3 月至2022 年3 月收治的脾破裂患者60 例。

纳入标准:均有腹部外伤史且结合入院临床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进行确诊;均依据《脾破裂Ⅳ级分类法》[5]进行分级;患者术前均签订手术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心、脑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者;存在造血及凝血功能障碍者。

按手术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行脾破裂修补术,30 例)和研究组(行脾动脉栓塞术,30 例)。对照组男18 例,女12 例;平均年龄为45.2+2.5 岁;平均就诊病程为3.8+2.0 h;损伤类型:交通事故致伤16 例,意外摔伤12 例,打击伤2 例;脾损伤程度:Ⅱ级14 例,Ⅲ级16 例。研究组男20 例,女10 例;平均年龄为45.8+3.0岁;平均就诊病程为3.6+1.7 h;损伤类型:交通事故致伤18 例,意外摔伤10 例,打击伤2 例;脾损伤程度:Ⅱ级12 例,Ⅲ级18 例。两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脾破裂修补术。气管插管全麻后,经左侧腹直肌切口开腹后探查腹腔脏器,依据脾破裂情况选择适当的修补方式,如单纯修补术、大网膜填塞的脾修补术等。

1.2.2 研究组

研究组采用脾动脉栓塞术。麻醉后,采用改良Seldinger 法穿刺,经股动脉(右侧)插管上升至脾动脉主干,同时造影明确脾破裂的具体部位及范围、出血速度及程度,使用导管选择性插入出血部位予以栓塞治疗,直至血止。

术后两组患者均予以绝对卧床、并行胃肠减压、禁食水,同时抗感染及对症支持治疗等。

1.3 观察指标

1.3.1 围术期相关指标

比较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况,包括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保脾率(术后复查腹部CT 脾脏正常染色面积比例)。

1.3.2 并发症发生情况

分析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脾脓肿、腹腔脓肿、肺不张、深静脉血栓以及急性胰腺炎。

1.3.3 免疫反应和应激反应

比较两组术后1w 的免疫反应和应激反应情况。于晨起空腹采取患者静脉血3 mL,以3000 rpm 的转速离心10 min 后,取上清后存于冰箱(-80℃)中待测。应用北京百奥利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购买的ELISA试剂盒测定血清中应激反应指标(包括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和免疫功能指标(免疫球蛋白IgG、IgA 及IgM)的浓度,并用ELISA 检测仪(Thermo Fisher Scientific-CN)读数,操作步骤均依照说明书进行。

1.3.4 生活质量

采用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1 m 的生活质量。该量表包括对生理功能、情感职能、躯体疼痛、社会功能、精神健康、总体健康6 各项目的评价,每项分别为100 分,分值越高,说明生活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分析

运用SPSS 20.0 软件分析。计量资料组间比较用t检验,数据用平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当P<0.05 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脾动脉栓塞术改善围术期相关指标

两组在手术时间方面比较无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住院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显著减少,且保脾率明显提高(83.3%)(P<0.05),见表1。

表1 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比较()

表1 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比较()

2.2 脾动脉栓塞术减少术后并发症

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术后脾脓肿、腹腔脓肿、肺不张、深静脉血栓形成及急性胰腺炎并发症的发生率均降低,且研究组总并发症发生率(30.0%)显著低于对照组(53.3%)(P<0.05),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2.3 脾动脉栓塞术改善免疫反应和应激反应

研究组术后1 w E 和NE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而免疫球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免疫反应和应激反应情况比较()

表3 两组免疫反应和应激反应情况比较()

2.4 脾动脉栓塞术提高生活质量

术后1 m,与研究组比较,对照组的生活质量指标评分均明显下降,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4。

表4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分

表4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分

3 讨论

脾脏是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鉴于脾脏生理结构较脆,因此在较高的机械应力下,极容易造成脾破裂。据数据显示,脾破裂患者约占腹部闭合性损伤的40%左右。同时,鉴于脾脏血供丰富,因此一旦出现破裂,发病较迅速且病情较重,常导致失血性休克,最终引发多脏器衰竭。对于脾破裂,虽然手术是最佳的治疗手段,但因脾脏切除术后可能出现暴发性凶险感染(OPSI)等诸多风险,所以使得我们更倾向采取保脾治疗的方式。此方式不仅可显著降低患者的感染发生率,还可提高患者的器官保存及生存率[6]。多项研究证实保脾术可有效治疗轻、中度的脾破裂患者,但尚缺乏针对各类保脾术在临床上疗效的对比分析报告,本研究将脾修补术和选择性脾动脉栓塞术两种急症保脾治疗的措施进行了对比,以期为此类患者的临床诊治提供一定的依据。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在手术时间方面比较无差异,而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显著减少,且保脾率明显提高,分析原因为:选择性脾动脉栓塞术可经物理填充而持续阻断脾脏损伤部位血供,因此不仅使得破损病灶局部组织梗死,还可保护剩余脾脏的结构完整性,最终保护剩余脾脏的功能。同时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术后脾脓肿、腹腔脓肿、肺不张、深静脉血栓形成及急性胰腺炎并发症的发生率均降低,且研究组总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析原因可能与选择性脾动脉栓塞术具有创伤小、止血精确迅速且有助于患者恢复等优势相关[7]。另外我们比较了两组患者术后一周的免疫应激反应变化差异情况,发现研究组患者术后一周E 和NE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而免疫球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析原因可能是脾动脉栓塞术可显著降低机体的损伤程度,从而加快了机体免疫功能恢复。最后对比了两组术后生活质量差异情况,结果显示术后一月,与研究组比较,对照组的生活质量指标评分均明显下降,此进一步表明脾动脉栓塞术更有助于脾破裂患者的康复。综上,对于脾破裂患者可优先选择脾动脉栓塞术治疗,其操作流程相对简单且具有一定的微创性,同时有利于机体免疫功能的快速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脾脏脓肿修补术
脑脓肿并肺动静脉瘘2例及文献复习
新生儿腹膜后脓肿2例
Lichtenstein修补术并发症的防治体会
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在胰体尾占位性病变中的应用
腔内悬吊联合置管引流治疗瘘管性脓肿
对诊断脾脏妊娠方法的研究
腹腔镜脾切除术与开腹脾切除术治疗脾脏占位的比较
细菌性肝脓肿64例诊治分析
肝脏刀刺伤修补术后黄疸一例
腹股沟无张力疝修补术后感染的预防及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