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阵发性房颤的作用分析

2023-07-04 09:00吴亚菲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3年6期
关键词:贝沙坦胺碘酮心房

吴亚菲

(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一科,河南 商丘 476100)

房颤是是一种良性、短暂性、自限性常见的室上性心动过速,一般持续时间<48 h 且易反复发作[1]。房颤患者行心脏活检发现炎性细胞浸润左心耳组织程度均高于正常人,且房颤可诱发心肌细胞凋亡及纤维化,导致心肌电重构和结构重构,故心肌酶、炎症指标可以作为房颤发作标志物[1]。

目前临床对于阵发性房颤(PAF)主要采取药物治疗,如胺碘酮,胺碘酮可延长心房肌、心室肌的动作电位,从而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常用于房颤转复治疗。但部分患者仅胺碘酮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效果一般。因此临床仍需探寻更有效的治疗方案。据相关研究显示,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与房颤的发生密切相关。厄贝沙坦可通过选择性结合受体,阻断血管紧张素Ⅱ(AngⅡ)与其受体相结合,发挥生物学功能,可起到舒张血管、促进细胞修复的作用。同时此外有报道指出厄贝沙坦可抑制房颤的电重构和结构重构,进而减少房颤发生率[2]。

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两药联合对PAF 患者炎性反应及心肌酶谱的影响,为提高临床疗效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0 年5 月至2021 年5 月本院收治的80 例PAF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合相关PAF 诊断标准[3];纽约心功能分级:Ⅰ~Ⅱ 级;有反复发作房颤,每次发作时长<48 h,且病程超过6 m。排除标准:近期接受相关药物治疗者;严重心脏瓣膜疾病、3 月内发生心肌梗死;合并精神疾病者;基础疾病控制不佳者。

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男28 例,女12 例;年龄42~71 岁,平均年龄(58.02±7.54)岁;病程1~6 y,平均病程(3.42±0.77)y。观察组男24 例,女16 例;年龄41~72 岁,平均(56.98±7.19)岁;病程1~7 y,平均病程(3.55±0.1.02)y。两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本研究经商丘市中心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并通过,全部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已完成知情同意书签署。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β 受体阻滞剂控制心室率,抗凝治疗及口服胺碘酮(Sanofi Clir SNC,国药准字H19993254,规格:0.2 g)转复窦性心律:第1 w 200 mg·次-1,3 次·d-1;第2 w,200 mg·次-1,2 次·d-1;第3 w 及以后,200 mg·次-1,1 次·d-1。

1.2.2 观察组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厄贝沙坦(Sanofi Clir SNC,H20171183,规格:0.15 g):150 mg·(次·d)-1。两组均治疗12 m。

1.3 观察指标

1.3.1 心功能

于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使用超声诊断仪LOGIQ E10s(韩国通用电气超声有限公司,国械注进20203060519)检测患者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SD)、左室射血分数(EF)及左心房内径水平。

1.3.2 炎症指标

于治疗前、治疗后采集患者清晨空腹外周肘静脉血6 mL,离心(转速3000 r·min-1,离心15 min)取血清待检,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hs-CRP、IL-6、TNF-α 水平。

1.3.3 心肌酶

使用荧光免疫吸附法测定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水平。试剂盒均有罗氏诊断提供。

1.3.4 内皮功能

使用还原法检测一氧化氮(NO),离心(转速3500 r·min-1,离心10 min)取血浆,使用酶法检测血浆内皮素(ET-1)、血管假性血友病因子(vWF)水平。试剂盒均由罗氏诊断提供。

1.3.5 不良反应

记录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头晕、恶心、腹泻、疲乏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 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经Shapiro-Wilk 正态性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用配对样本t检验;计量资料以n 表示,采用卡方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改善心功能

治疗前,两组LVSD、EF 及左心房内径比较(P>0.05);治疗后,两组EF 大于治疗前,LVSD、左心房内径小于治疗前,且观察组EF 大于对照组,LVSD、左心房内径小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心功能比较(,n=40)

表1 两组心功能比较(,n=40)

注:与同组治疗前对比,aP<0.05;与对照组对比,*P<0.05。

2.2 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缓解炎症

治疗前,两组Hs-CPR、IL-6、TNF-α 比较(P>0.05);治疗后,两组Hs-CPR、IL-6、TNF-α 低于治疗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炎症指标对比(,n=40)

表2 两组炎症指标对比(,n=40)

注:与同组治疗前对比,aP<0.05;与对照组对比,*P<0.05。

2.3 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改善心肌酶谱

治疗前,两组CK-MB、cTnI 水平比较(P>0.05);治疗后,两组CK-MB、cTnI 低于治疗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心肌酶对比(,μg·L-1,n=40)

表3 两组心肌酶对比(,μg·L-1,n=40)

注:与同组治疗前对比,aP<0.05;与对照组对比,*P<0.05。

2.4 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提升内皮功能

治疗前,两组NO、ET-1、vWF 比较(P>0.05);治疗后,两组NO 高于治疗前,ET-1、vWF 低于治疗前,观察组NO 高于对照组,ET-1、vWF 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内皮功能比较(,n=40)

表4 两组内皮功能比较(,n=40)

注:与同组治疗前对比,aP<0.05;与对照组对比,*P<0.05。

2.5 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不增加不良反应

治疗期间,观察组发生头晕1 例,恶心1 例,腹泻1 例,发生率为7.50 %(3/40),对照组发生头晕1 例,疲乏1 例,发生率为5.00 %(2/40),两组比较统计学无差异(χ2=0.000,P>0.999)。

3 讨论

房颤患者行心脏活检发现炎性细胞浸润左心耳组织程度均高于正常人,且房颤可诱发心肌细胞凋亡及纤维化,导致心肌电重构和结构重构,故心肌酶、炎症指标可以作为房颤发作标志物[1,4]。

LVSD 可反映患者心肌收缩能力,LVSD 升高则提示患者心脏收缩功能受限,EF 可反映心肌收缩能力。左心房内径增大可导致房内传导迟滞,缩短心房细胞不应期,从而产生较多折返环路,进而造成房颤的发生。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较对照组心功能更优,炎症指标和心肌酶水平更低,表明PAF 患者给予联合治疗,可以减轻心脏炎性反应,减少心肌凋亡,改善心肌功能。

胺碘酮属Ⅲ类抗心律失常药,可以阻断多通道,包括K+、Na+、Ca+通道,同时还是α、β 受体阻断剂。缓解心肌兴奋性是治疗PAF 的重点,胺碘酮治疗房颤主要机制为降低钾内流延长心肌细胞动作电位Ⅲ相时程,从而改善PAF 患者心肌兴奋度,进而将房颤转复为窦性心律[5]。此外,胺碘酮还可起到控制心室率、房颤的作用。厄贝沙坦不仅可选择性地阻断AngⅡ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1 受体(AT1)的结合,还可以抑制AngⅠ转化为AngⅡ,共同抑制RAAS 和交感神经的过度激活,从而延缓甚至逆转心肌细胞重构,减少房颤复发,保护心功能[6]。

正常内皮功能具有调节血管张力、调节出血及凝血功能是机体重要的屏障及代谢器官,但当机体发生房颤时,可导致心房不规则运动,造成心房内血流紊乱,损伤心房及血管内皮细胞,可增加患者血栓风险,因此评估患者内皮功能,对患者治疗有重要意义[7]。NO 属于血管源性舒张因子,扩张血管[7,8]。ET-1 主要由内皮细胞合成分泌,可收缩血管。vWF 可介导血小板黏附于损伤的血管内皮,可增加血栓形成风险。本次研究显示,观察组内皮功能优于对照组,表明联合用药能减轻PAF 患者血管内皮损伤。原因在于,厄贝沙坦可激活AngⅡ2 受体,增强AngⅡ与AngⅡ2 受体结合的能力,从而强化AngⅡ2 受体所介导的舒张血管、促进细胞修复等效应,改善机体内皮功能[8]。胺碘酮还可降低外周阻力,从而减机体血管内皮损伤,促进血管内皮功能恢复[9]。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差异,表明两药联用不会明显增加不良反应风险。综上所述,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PAF,可以提高患者心功能,降低炎性反应及心肌酶谱水平,提升血管内皮功能,且不会明显增加不良反应风险。

猜你喜欢
贝沙坦胺碘酮心房
心房颤动与心房代谢重构的研究进展
心房破冰师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在高血压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及不良反应状况
左心房
硝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临床疗效
花开在心房
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效果观察
厄贝沙坦辅以非洛地平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25例疗效分析
厄贝沙坦片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275例
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治疗心衰合并心律失常3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