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大自然的观察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案例解析

2023-08-12 04:34高春艳
小学教学研究·教研版 2023年7期
关键词:真实情境问题导向课程设计

高春艳

【摘 要】校园里出现鸟窝和鸟蛋后,学校设计活动课程带领学生开展学习。活动实施基于素养培育的真实情境、问题导向、全学科融合、创化资源四个支柱,活动设计体现“结构、功能、变化、责任”四个概念,活动评价遵循思维型教学理论“动机激发、认知冲突、自主建构、自我监控、应用迁移”五个原理,带领学生探索生命成长的秘密,感悟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存哲学。

【关键词】课程设计 真实情境 问题导向 全学科融合 思维型教学

2021年4~5月,深圳市宝安区龙腾小学开展了一次以“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为题的“做大自然的观察师”综合实践活动。学习过程跌宕起伏,引人入胜。以下几点做法值得我们思考。

一、活动实施基于素养培育的四大支柱

新课标强调,课程应“聚焦核心素养”“加强课程综合”。《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提出,课程要紧紧围绕学生的真实生活体验,从校园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将问题转化为研究的主题。本活动通过真实情境下的探究实践,擦亮学生观察世界的双眼,带领他们更有创意、更富自由、更加热情地投入对自然和生命的探索和关怀之中。

(一)真实情境

某日清晨,值班教师发现走廊绿植上有两只鸟儿流连忘返、啾啾鸣叫。树杈上有一个鸟窝,两只紫红色斑点的鸟蛋静静地躺在窝里。一个鸟窝、两只鸟蛋,这是生活中的常见事物。然而,亲历“鸟蛋”变成“小鸟”的过程,却是城市孩子的稀缺体验,学生纷纷提出要“云观鸟”!教师以学生特别熟悉的校园环境和特别感兴趣的生气蓬勃的鸟儿为研究对象,开展教学。伴随着鸟儿一天天长大,每个学生努力地从小鸟的身上寻找自己成长的印迹。唯其真实,方更热切,这种同步成长是教育中最难得的瞬间。

(二)问题导向

观察学习要聚焦问题,学生最想研究什么问题呢?学校教师没有包办代替,而是在网课期间向学生发布调查问卷,了解学生想研究的问题,以及这些问题可以归类到哪个概念上。利用大数据分析,我们发现了“鸟蛋”“鸟窝”“小鸟”“飞回来”“孵化出”“生活”等热词。学生提出的问题表现了他们在认知发展上呈现出具体性和形象性。为了有效学习,教师引导学生展开头脑风暴,将问题进行科学归类,再对问题进行取舍、提炼,确立了本活动的研究主题:领域分别是“鸟窝特点”“鸟蛋孵化”“生活习性”“身体结构”“运动特征”“小鸟天敌”等。在选题课上,教师确立了本活动的研究主题为“鸟窝”“破壳”“小小鸟”“初成长”“想要飞”“离巢”。

(三)全学科融合

本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调用了学生各学科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在“研究鸟窝和鸟蛋”这一课时,学生已有了生活经验和科学课里关于“动物的卵”的知识;在记录小鸟宝宝的成长变化时,充分调用了美术学科的绘画技能;在班级辩论赛中,充分运用了语文学科的语言能力。本活动倡导学生不做学科知识的复制者,而是努力成为灵动生命的创造者。

(四)创化资源

学校里发现了鸟窝和鸟蛋,这本来只是学校里发生的热点事件。教师以高度的教育敏感性捕捉到了学生的学习需求,创化学校热点问题为有效的教育资源。本活动中,学校成立了教师团队,在鸟宝宝的成长环境保护、自然观察硬件设置上为学生做好自然观察的准备。这棵小树在学校的走廊边,有2米高。为了方便观察,教师在树干上绑了观察杆,安装了监控摄像头和手机自拍装置。本活动采用直播方式,解决了网课期间学生及家长的观察问题。学校教师亲自参与直播,学校还邀请深圳市观鸟协会的专家进行现场答疑解惑。

二、活动设计聚焦四个概念

这个活动案例借鉴了IB课程中的关键性问题,并提炼出“结构、功能、变化、责任”四个概念,作为这个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核心概念。

(一)本活动案例的设计思路

首先,这个案例不是孤立存在的,是学校“做大自然的观察师”系列课程的一部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走进大自然,紧紧围绕学生的真实生活体验展开。学校探索“做大自然的观察师”系列课程,就是希望通过具有深圳特色的自然教育模式,在学生心中种下一颗敬畏自然、尊重生命的种子。

(二)本活动如何聚焦四个概念

在分析学生提交上来的问题时,教师团队发现,这些问题的内容主要涉及“结构、功能、变化、责任”四个概念。

聚焦这四个核心概念,教师精心设计了“鸟窝”“破壳”“小小鸟”“初成长”“想要飞”“离巢”等活动主题。以鸟窝为例,教师带领学生研究了鸟窝的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深入探索形状各异、筑在不同地点的鸟窝,进而探究小鸟如此筑巢的原因——适应环境。活动案例的每一个环节都聚焦“结构、功能、变化、责任”四个概念,让这四个概念成为活动开展的线索。

三、活动评价遵循思维型教学理论的五个原理

本活动的评价遵循了思维型教学理论的五大基本原理:动机激发、认知冲突、自主建构、自我监控、应用迁移。思维型教学理论强调,在教学中通过情境、问题等方法帮助学生建立学习动机,产生认知冲突,进而通过探究实践进行自主建构和应用迁移。

(一)动机激发和认知冲突

动机激发指在一定情境下,利用诱因使已形成的需要由潜在状态变为活动状态,形成对目标活动的积极性。认知冲突,指认知发展过程中原有认知结构与现实情境不相符时,在心理上所产生的矛盾或冲突。本案例以校园鸟窝这件真实事件开展活动,并在活动实施过程中不断反思有没有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形成强烈的认知冲突。活动评价主要是考量教师的问题是否适切,直擊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我们主要是通过这些问题来引发学生的思考:这是什么鸟的窝和蛋?小鸟破壳后是什么样子?鸟妈妈做了 些什么?小鸟宝宝是怎么吃、拉、睡的?小鸟宝宝慢慢长大,身体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眼睛、脖子、羽毛,每一天都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学生所观察到的鸟类成长的现象和他们所了解的自己的成长过程,是存在很大差异的。学生经常会将小鸟宝宝和自己进行对比,将鸟妈妈和自己的妈妈进行对比,认知的不一致使他们产生了矛盾和冲突。这些因素成为诱因,使学生潜在地想要了解小鸟生长过程的学习动机转化为强烈的显性需求,极好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和认知冲突。

(二)自主建构

自主建构与自主学习及合作学习有关,强调在真实的情境中、在内在动机的激发下,面对新信息、新概念、新现象或新问题,学习者基于已有知识经验和认知水平,通过高层次的思维活动,整合各种信息和观念,解释现象和解决问题,并对学习活动进行积极自主的自我管理和调节,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活动过程中,学生产生了许多问题,教师则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产生的问题,引导学生基于问题进行观察、论证,对大数据进行分析,小组头脑风暴、科学归因。每个小组的观察视角不同,很好地呈现了学生的生活经验。教师引导学生调查研究“鸟类孵化方式”,自主建构关于“结构”的知识。

(三)自我监控和应用迁移

自我监控,指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教师和学生将教和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等。应用迁移,一方面指将所学的知识与方法迁移应用到实际情境中,去解决实际问题;另一方面指学生将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合作态度、创新精神,以及一些行为规范等以不同的形式迁移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学生动手制作鸟窝、开展“一日护蛋”等活动都是将学生认知外显和迁移。小鸟离巢了,鸟妈妈悉心呵护,学生进一步体会到父母照顾孩子的辛劳,学会感恩父母。通过鸟宝宝离世事件,“如何正确保护小鸟”这个问题让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生命。“人工干预小鸟的成长”和“不干扰小鸟的生活”,哪个是正确的保护方法?教师通过班级辩论会,引发学生对“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认知建构和应用迁移。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提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引导学生从日常学习生活、社会生活或与大自然的接触中提出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主题,使学生获得关于自我、社会、自然的真实体验。本活动案例紧紧围绕新课标的相关要求,落实课程纲要,以思维型教学理论为抓手,通过“做大自然的观察师”活动,带领学生探索生命成长的秘密,感悟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存哲学。

猜你喜欢
真实情境问题导向课程设计
龙凤元素系列课程设计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小学数学问题导向式教学策略研究
克拉玛依区社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研究
十八大以来党的纪律检查体制改革:理念、思路与路径
基于Articulate Storyline的微课程设计与开发
基于TBM情境下的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模式探究
初中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策略探究
基于自动化系统的PLC课程设计
开放大学课程设计与资源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