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方式发生的变化分析

2023-08-13 21:48朱玉倩
今天 2023年10期
关键词:双减教学方式课堂教学

朱玉倩

(景泰县实验小学 甘肃 白银 730400)

引言

教学方式是教学活动当中具体的教学细节概述,是教师实施教学策略的具体方式,对于教学效果有着非常直接的影响。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当中,教学方式主要可以概括为九类:讲授法、问答法、演示法、练习法、读书指导法、课堂讨论法、实验法、启发法、实习法。而在教学过程中,一般都是多种教学方式混合进行开展,针对不同的知识和教学目的,灵活进行使用或者融合。在“双减”背景下,教师的教学理念势必要产生变化,对于传统教学模式当中的这些教学方式也会有不同的解读,或者在应用过程中有不同的侧重。

1.削弱讲授法的思维限制

讲授法是指教师通过口头讲解,将学生未知或者了解不深的知识进行讲解和传授。这种教学方式更多是教师自身思想和认知的展示,通过让学生“知道”来传授知识、思想以及技能。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当中,教师们的讲授法往往是比较枯燥、低效并具有一定的“强制性”。枯燥低效是因为教师的讲授往往只关注与知识的解读和传授,强制性是因为教师认为自己讲授的知识和思想都是“标准答案”,这便在思维层面强制规定了学生的思维逻辑和理解的角度,限制了学生的自主探究。例如在《观潮》一文当中,“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教师通过这句话讲授比喻手法的运用,通过讲解本体和喻体让学生了解这种修辞手法,让学生感知比喻的生动形象。但是却很少从上下文关系以及比喻句对文章结构影响以及故事推动等角度进行分析和研究。在“双减”政策提出之后,教师要想办法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在教学方式上必须进行调整和优化。在讲授的时候,要从多个角度出发,拓展知识讲授的范围,以此丰富学生的认知,活跃学生的思维。如上面《观潮》当中的比喻句讲解,教师除了从修辞技巧的角度展开讲授之外,还需要结合下文当中的“拉长、变粗”等描述进行拓展讲解。因为“白线”是人们日常生活当中比较常见的一种事物,例如棉线、面条、粉笔线等等,这些“白线”的粗细长短变化学生们基本上都在生活中见到过。文章中将远处江面上的涨潮比作白线,一方面是要通过这种形象的比喻,描绘出现场观看到的场景,让读者有一个直观的了解。通过充分调动读者的生活实际经验,读者对于接下来的“白线”变化产生更加强烈的共鸣,能够在脑海中更加轻松展开想象。这样的教学不仅更加深入,而且能够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总之,在“双减”背景下,讲授教学方式应该进行拓展和深化,削弱思想和认知方面的“强制性”,让学生有更多的感触和共鸣,活跃学生的思维。

2.统筹问答法的问题设计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减负增效教学思想,在实施问答法的时候,教师要非常注重问题的设计和统筹。从设计方面来讲,问题的设计应该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已经学习到的知识,并通过问题给予一定的方向性提示,通过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从统筹的方面来说,教师课堂当中的问题设计应该从课堂整体教学的角度出发,让问答法能够发挥更好的教学引导作用。但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当中,教师受到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问题的设计多是从考试的角度出发,围绕关键性的知识点进行问题的设计,重点在于通过问题突出答案的重要性,关注的是学生对于问题答案的理解,而不是通过学生思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在双减政策背景下,为了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教师就必须锻炼和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自学能力,通过问答法教学方式,积极展开自学环节,以此更好地锻炼学生的能力,有效提升学生课堂学习效率。例如五年级上册《落花生》一课中,教师在讲到课文最后,往往会给学生提出问题“怎样理解父亲对孩子的期望?”答案往往是教师希望学生能够理解的文章中心思想,但是却忽略了学生思考这个问题的过程。很多教师的教学集中在对于文本的解读和“父亲”富含哲理的语言分析当中,却忽视现在很多学生并没有农家种地的生活经历,甚至连花生叶子是长是圆都说不清,又何谈深刻理解课文的内容?因此教师在问题设计的时候,应该注重过程性的引导,可以进行过程性的拆分“为什么说花生不好看却有用?”“只讲体面不谈用处的人有什么不好?”“父亲对于孩子有什么期望?”这样的三个问题设计,从对“花生”的习性和用途的分析,到人生哲学的影射,最后回归到文章的中心思想理解。学生能够在问题引导之下,一步步分析和总结文章的内容,通过前后文的对照,更加深刻理解中心思想,同时锻炼了学生的文学阅读能力以及思维能力。

3.借助信息技术优化演示法

演示法是课堂教学当中最常用的一种方式,就是通过将实物和直观的效果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进行感知和体悟,通过实际观察印证自己掌握的知识,深化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传统的语文教学当中,演示法的运用是比较少的,很多时候教师都是通过讲授法进行替代。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运用以及双减政策的推进,演示法应该受到重视。首先借助信息技术,借助视频、照片、音频等进行展示,其次,通过多媒体的运用能够有效提升知识传授的效率,调动学生的感知和体悟,提升教学的效果。比如在《天窗》一文中,很多学生因为地域不同和生活成长经历不同,可能根本就没有见到过“天窗”。尤其是一些在城市生活的学生,甚至可能连晚上的星空都比较少见。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如果通过信息技术手段,通过视频让学生观看天窗相关的视频,尤其是一些延迟拍摄的视频内容,能够让学生对于文章当中对于天窗外景物的比喻更加有感。在双减背景下,信息技术的应用是必然的趋势,能够有效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果。而且通过信息技术的演示,能够活跃课堂氛围,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愉快的课堂氛围当中学习文化知识,掌握更多的语文学科技能。

4.多样化、趣味化练习法

练习法是教师在教学当中必不可少的教学方式,通过练习能够调动学生的知识认知和思维,夯实学生的知识掌握,提升学生知识运用能力。尤其是在写作教学的时候,练习法更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的练习法运用,往往秉持着“熟能生巧”“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思想,注重学生的“勤能补拙”,也就是通过大量充分的练习,生硬地提升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运用程度。就如一首古诗的教学,教师为了让学生体悟其中的对仗和韵律,体味其中的意境,就让学生一遍又一遍进行朗读练习,在讲解的基础之上让学生去记背,去重复练习。这样的教学方式非常低效,教师可以积极进行创新,优化练习法,提高教学的效率。例如在教学《山居秋暝》这篇古诗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诗词相关的一些中国画,并配上意境和情绪相近的舒缓音乐。通过丰富学生的视听感受,营造一定的情景,让学生在阅读的时候,更加容易产生情绪和思想方面的共鸣,通过环境引导学生的思维和感知,提升学生古诗阅读的感触。这样学生就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体会作者的心境和诗词的意境,提升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

5.拓展延伸读书指导法

读书指导法是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书籍和文章,达到丰富学生知识,提升学生文学素质的方法。在传统的教学方式当中,并不重视这种方法,大量的知识教学充斥着课堂,课后也是书面作业、记背作业比较多,学生并没有很多时间自由阅读。而且教师对于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不足,导致很多学生根本就不重视自身的阅读量,也没有养成阅读的习惯。双减政策当中提出了要提升课后的辅导教学效果,教师就必须要重视读书指导法的运用。这就要求教师要积极运用拓展延伸阅读教学的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开展自主阅读。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小,对社会了解比较少,生活环境比较单纯,在知识积累方面有很大的欠缺,学生的阅历增加以及情感体验也会受到很大的限制。但是学生的文学素养提升离不开这些知识和能力的积累,为了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文学素养,教师就要想办法解决这一问题。阅读就是非常好的方式之一,通过阅读学生能够书籍当中的故事化作自己的阅历,能够将文章中的思想和情感丰富自己的认知。而且大量的阅读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语言,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文学知识,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对于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以及习作能力都有着非常好的效果。

6.积极开展课堂讨论法

课堂讨论法的这种教学方式主要是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并通过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让学生在思维和理解认知的碰撞当中,产生灵感的火花,增进学生的思维广度和深度,加深学生的知识理解深度。双减政策要求教师减负增效,小组合作讨论在小学语文当中是非常好的一种教学优化路径。课堂讨论法的运用,应该是在基础知识教学之后,利用一些具有争议性的话题或者问题,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因为每个学生看待事物和理解事物的角度、深度都会有所不同,必然会在讨论的过程中产生意见的分歧。学生通过互相印证和辩论,不仅能够完善自己的理解和认知,还能够取长补短,丰富自身的知识,提升思维能力。例如在教学《四季之美》的时候,在文章阅读教学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展开小组讨论,主题是“哪个季节最美?”让学生在小组当中各抒己见,并拿出有理有据的说明。

结束语

“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方式必然发生变化,教师应该及时纠正教学理念,秉持减负增效的思想,重新解读和认知小学语文教学当中常用的教学方式,并结合学生实际以及教学资源条件,进行创新和优化,积极落实双减政策,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文学素养。

猜你喜欢
双减教学方式课堂教学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高中数学高效教学方式与方法优选例谈
高中化学教学方式探析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探索不同教学方式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