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问题情境 培养学生数感

2023-08-15 00:46刘建新北京小学大兴分校亦庄学校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23年8期
关键词:河马数感熊猫

刘建新 _ 北京小学大兴分校亦庄学校

数学课标指出,在数学课程中,应该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点、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点、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数感作为首要任务,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课标强调,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达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基于此,笔者通过创设四类问题情境,培养学生数感。

1.创设生活性问题情境,培养学生数感

课标强调,要重视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理解、应用数学,初步建立数感。例如,六年级上册,学习完百分数的认识和如何求利息内容后,笔者创设了一个开放性的情境:小华和爸爸、妈妈一起商量,2万元人民币存3年,怎么存起来获得利息最多呢?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存?学生们通过小组合作,制定出不同的实施方案。方案1:1年1年的存;方案2:先存1年再存2年;方案3:先存2年再存1年;方案4:一下存3年。到底哪种存款方案获得的利息最多呢?每个小组选择不同的实施方案进行计算后,得出结论:如果3年内利率不变,存3年定期所获利息最高,方案2和方案3所获利息介于方案1和方案4之间。在生活性情境中,学生针对具体问题,通过设计思路、制定计划、实施方案的过程,获得了数学活动经验,感受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建立了数感。

2.创设趣味性问题情境,培养学生数感

兴趣是个体对某一种事物的喜爱程度,一旦产生兴趣,就会表现出明显的心理倾向。因此,兴趣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探索问题的欲望,形成积极的心理品质。例如,在教学“分数比较大小”时,笔者创设了“猪八戒吃西瓜”的情境。沙僧要把西瓜平均分成4份,每人分得1份。猪八戒说:“不行,不行,我要吃八分之一!”学生们纷纷忍不住笑了起来:“8虽然比4大,但是在作分母的时候,代表的意思是把一个西瓜平均分成了8份,取其中的1份,数反而小了。”在借助图形比较,理解四分之一大于八分之一后,得出结论:分子是1,分母大的分数反而小。在兴趣的带动下,学生的探索欲明显增强,使数学课堂充满活力,其数感也随之增强。

3.创设探究性问题情境,培养学生数感

创设探究性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让其在动手操作、动脑思考的过程中,感受、体验数学的价值和意义,从而更深刻体会数的概念,提升数感。

例如,在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之后,笔者设计了“用24米长的篱笆靠墙围一块长方形或正方形的绿地,怎样围成的面积最大”的问题情境。之前学生已经讨论过类似的问题,只是当时的条件是围四条边,现在变成了三条边,学生可能会把前面的结论迁移到现在的问题上来。那么,当时的结论是否可以无条件地迁移过来呢?在没有给学生任何提示的情况下,学生从已知的正方形开始尝试,把24米分成两个宽和一个长,长和宽分别是8米,面积是64平方米。在此基础上,宽一点点变小,当宽是6米时,面积最大,是72平方米;而当宽一点点变大,面积会越来越小,都超不过64平方米。学生通过探究得出结论:宽是6米,长是12米,当长是宽的2倍时,靠墙围的绿地面积最大。学生经过探究,在纠正错误认知的过程中,对规律的迁移有了科学的认识。通过本次探究活动,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展,数学知识得到了应用,也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数感得以内化。

4.创设矛盾性问题情境,培养学生数感

心理学研究表明:“认知矛盾是动机的根源。”创设矛盾性问题情境,使学生原有认知与新知识发生冲突,能有效地引发学生认知的不平衡,使其产生矛盾心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充分利用学生内心深处强烈的探究欲望,创设激活学生思维、引发学生探究的矛盾性问题情境,造成学生心理上的悬念,使其产生学习期待,提升学生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欲望,激发学生兴趣,促进思维的积极发展,逐步提升学生的数感。

例如,在教学“米和厘米”时,我设计了这样的情景:河马先生到熊猫商店去买皮带,热情的熊猫用手臂为河马量了量,河马先生的腰围是4庹。熊猫告诉徒弟小松鼠,量一条4庹长的皮带。小松鼠按照自己两臂的长度,量出了4庹长的新皮带。河马把皮带换上,却发现连半圈都不到。小松鼠急忙说:“我是按4庹量的,怎么会短呢?”熊猫也不明白了,这是怎么回事呢?经过讨论,学生们一致认为,虽然都是4庹长,但是,熊猫和小松鼠张开双臂的长度是不一样的。熊猫的一庹比小松鼠的一庹长,所以河马先生的皮带不够长了。学生充分体会到测量时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利用“熊猫的1庹比小松鼠的1庹长”这一认知冲突创设情境,促使学生情绪高涨,求知欲强烈,对单位长度的感觉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就是不断发现矛盾和解决矛盾的过程。利用数学知识发展过程中的矛盾导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体会数量之间的关系。

数感需要在较长时间的充分体验中,逐步建立起来。在数学学习中,创设有助于培养学生数感的情境,让学生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理解数的意义,用多种方法表示数,把握数的大小关系,用数来表示和交流信息,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其合理性作出解释。把培养数感的任务落实到具体的教学环节中,使学生在对数的充分感知、感应和感受中,学习知识、锻炼技能、培养能力、提升学科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河马数感熊猫
浅谈构建数学模型,建立千以内数的数感
大嘴河马
河马哈哈的烦恼
我爱“熊猫”
肥壮的河马
萌萌哒熊猫等
我与熊猫的二十年
探究初中生数感的培养
新理念下学生数感培养策略
巧估算 妙解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