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连治疗健忘理论探析与研究运用

2023-08-21 23:54刘红喜石静资魏竞竞张允岭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7期
关键词:病证黄连记忆

刘红喜,梁 晓,石静资,魏竞竞,申 伟,刘 悦,张允岭*

(1. 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 100029;2.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北京 100091)

中药是中医学辨治病证的伟大宝库,在日常医疗实践中,中药功效、主治病证被逐一挖掘发现,进而理论总结,形成了每味中药自身的主治体系。在历代本草著作中,中药功效的记载多以主治何种病证为主,形成了药症相应的朴素辨治体系,有利于中医药的传承运用。而现代研究认为每味中药都是错综复杂的药效成分复合体,寻找筛选分离出药物主治病证所对应的有效成分是现代研究的方向,对此,中医学顺应时代发展需求,传承精华,创新发展,在继承自身理论内涵的前提下,挖掘中药宝库,对具有临床指导价值的中药进行运用研究,可有效开拓中药的临床运用范畴,并赋以科学内涵,丰富中药理论体系。故本文以配伍黄连治疗健忘为例,基于中医理论体系探讨配伍黄连治疗健忘的理论内涵,基于现代研究运用佐以验证,赋予其科学内涵,期以拓展黄连的临床运用,丰富中药理论认识与实践运用。

1 黄连治疗健忘历史渊源

黄连临床运用广泛,主治病证范围较广,临证灵活辨证运用,可有效发挥黄连的治疗作用,如《中药学》[1]记载黄连性味苦寒,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临床多运用于痞满、呕吐吞酸、泻痢、湿疮、湿疹、耳道流脓等湿热证,高热神昏、心烦不寐、血热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等火热证,但在配伍黄连治疗健忘相关病证上,现代中药学教材无相关论述,而黄连治疗健忘历史渊源,文献记载论述较多,其肇始于《神农本草经》,谓其“令人不忘”,而后,各时期相关本草著作皆有论述,如《本草经集注》《新修本草》《证类本草》《神农本草经疏》《本草崇原》等,其中《神农本草经疏》谓黄连:“令人不忘者,心家无火则清,清则明,故不忘”,《本草崇原》言黄连:“令人不忘者,水精上滋,泻心火而养神,则不忘也”。此外,在使用黄连配伍治疗健忘的组方施治上,《仁术便览》言:“治心虚损,遇事多惊,作事健忘,读诵诗书健忘,犹可服。远志(去心,一两)、石菖蒲(去毛,一两)、黄连(姜炒,五钱)……上炼蜜丸,朱砂三钱为衣,每五十丸茶下”,又如《万病回春》天王补心丹由人参、酸枣仁、黄连等药组成,谓其“壮力强志,令人不忘,除怔忡,定惊悸”,可见,黄连在治疗健忘相关症状方面,中医文献记载详实,理法方药阐述丰富,历史脉络连贯清晰,对黄连治疗健忘的现代临床运用与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2 黄连治疗健忘理论探析

2.1 黄连清泻心火

健忘是指记忆力减退、遇事善忘的一类病证,与现代医学多种疾病伴随的记忆功能障碍相关,健忘症状中医历有阐述,如《金匮钩玄》言:“健忘者,为事有始无终,言谈不知首尾”。中医认为心为君主之官,主宰神明,与记忆功能密切相关,如《医学指要》言:“凡神司记性”,若心神受扰不宁,则易喜忘善忘而不知思志,如《圣济总录》言:“心伤则喜忘”。对此,护心免受邪气侵损,有利于避免健忘症状的发生。因心五行属火,八卦属离,少阴心经与心联属,同时少阴之上,热气主之,故心易受火邪侵扰而燥扰不安,神志失宁,以致不司记忆之能,如《推求师意》言:“凡心有所寄与诸火热伤乱,其心皆健忘也”,故当以黄连清泻心火,使心清无邪神思自宁,正如《神农本草经疏》言其:“令人不忘者,心家无火则清,清则明,故不忘”,《本草经解》言其:“其令人不忘者,入心清火,火清则心明,能记忆也”,因黄连可入手少阴心经,性味苦寒,为泻心火之要药,临证运用可使火邪清泻,不扰于神。因此,运用黄连清泻心火辨治健忘,可使心清神明,神思安宁,自可记忆诸事,回忆自如。

2.2 黄连清化浊邪

心为清静之君主,不可受浊邪上扰,而扰乱神思,以致心神昏蒙,不知诸事,而发生健忘等症,如《太平圣惠方》言其:“夫心者,精神之本,意智之根,常欲清虚,不欲昏昧,昏昧则气浊,气浊则神乱……耳目不聪,故令心智不利而健忘也”。故当分清别浊,使清阳濡养心神,使浊邪不扰于心,调其虚实,补不足而泻有余,使脾胃运化之水谷精微上达心窍,使痰湿水饮秽浊之物肃降清泻,机体阴阳平衡,清升浊降,君主之官自能主宰神明,而思记忆之事,正如《医述》言:“人生气禀不同,得气之清,则心之知觉者灵;得气之浊,则心之知觉者昏。心之灵者,无有限量,虽千百世已往之事,一过目则终身记之而不忘;心之昏者,虽无所伤,而目前之事,亦不能记矣”,《医述》又言:“设禀清浊相混者,则不能耐事烦扰,烦扰则失其灵而健忘”,可见清浊相干,扰乱心神,昏蒙心志,健忘乃发,又因浊邪易阻气血,紊乱气机升降,若脾气失运,痰湿内聚而蕴生浊邪,致使心神蒙蔽,灵窍不开,而无思志,亦有健忘频发,如《医方选要》言其:“或停饮而气郁生痰,使心脾之气不得舒,亦成斯疾”,《古今医统大全》言:“过思伤脾,痰涎郁滞,虑愈深而忘愈健,宜理脾寡欲,则痰涎既豁而神斯清,何健忘之有?”当以黄连清化浊邪,使内无浊,不扰心志,因黄连性味苦寒,寒能清热泻火,苦能燥湿化浊,为化浊除秽之要药,故可清化浊邪,使机体无浊内扰,神志自守,而无健忘之症。

2.3 黄连交通心肾

黄连苦寒肃降,清泻心火,可使心火不亢,心阴固守,而肾苦燥,黄连可固肾气不泻,以使肾气固守,上引心窍,滋养心神,使心火肃降,下达肾脏,温养肾气,至此心肾交通,水火既济,阴阳协和,神思清朗,记忆力强,自无健忘之症,如《证治汇补》言:“健忘因心肾不交……心不下交于肾,浊火乱其神明;肾不上交于心,精气伏而不用”,又如《类证治裁》言:“治健忘者,必交其心肾,使心之神明,下通于肾,肾之精华,上升于脑。精能生气,气能生神,神定气清,自鲜遗忘之失”。在具体临床运用中,以交泰丸为代表的经典名方,其由黄连与肉桂组成,在治疗心肾不交所致健忘相关病证的临床运用与机制研究方面,显示具有确切效果,如胡玉英等[2]以交通心肾为法,运用交泰丸加减联合西医常规治血管性痴呆,可有效改善患者认知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而在机制研究方面,交泰丸可减少炎症的发生,促进β-淀粉样蛋白(Aβ)的清除,调节氧化应激系统指标,改善神经元,抑制神经细胞凋亡,从而改善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小鼠的学习和记忆能力[3-4];此外,在对糖尿病相关认知障碍的动物模型研究中,发现交泰丸可有效改善胰岛素抵抗、提高学习记忆能力,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调节tau 蛋白、蛋白激酶B(Akt)、糖原合酶激酶-3β(GSK-3β)磷酸化水平而实现[5]。

2.4 黄连调理胃肠

心为君主之官,主宰神明,与记忆功能密切相关,同时,随着中医学的传承发展,也充分认识到大脑与记忆功能的紧密关联,如《医易一理》言:“人身能知觉运动,及能记忆古今应对万物者,无非脑之权也”,《类证治裁》言:“脑为元神之府,精髓之海,实记性所凭也”。而大脑主司记忆,关键在于其自身功能的正常发挥,因脑窍居处巅顶,需饮食水谷五脏精微输布上达,滋润濡养化生脑髓,以主所职,如《医林改错》言:“灵机记性在脑者,因饮食生气血,长肌肉,精汁之清者,化而为髓,由脊骨上行入脑,名曰脑髓”。同时,若脑窍不得清阳精微滋润,心窍不得气血护养,浊邪不得排泄肃降,使得上虚下实,脑窍空虚,心窍失顾,胃肠壅滞,腑器不通,则脑窍因虚失职,因实受扰,心神失守,则自无主司记忆之能而易生健忘之事,如《灵枢·大惑论》言其:“上气不足,下气有余,肠胃实而心肺虚,虚则营卫留于下,久之,不以时上,故善忘”,《医宗必读》言其:“气者,心家之清气也;下气者,肠胃之浊气也”。可见,因清阳上虚,则浊阴不降,肠胃腑实则浊气壅滞,致使营卫气血不得旋运,升降失调,留滞于下而不得上升,因心主营,调和血脉,肺主卫,朝百脉治节,其气不以时上,心肺功能失调,以致心脑失养受扰而善忘。对此,辨治健忘,当使浊阻之邪消降,使清窍清灵得养,神识得用,健忘自止[6]。故临证运用黄连调理胃肠,通过上病下治,调节脑肠轴,从而改善清窍环境,以恢复心脑正常记忆功能,如现代研究[7-9]显示,胃肠道通过肠道菌群等物质参与脑肠轴的双向调节活动,在免疫稳态、神经炎症、神经元修复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健忘相关病证如血管性痴呆、糖尿病认知障碍等疾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而在调节胃肠道方面,研究证实黄连相关成分可有效改善胃肠道激素水平,提高肠道功能状态,调节肠道菌群平衡[10-13]。可见,黄连治疗健忘,以调理胃肠状态,整体辨治,实现调下理上,上病下取,上下联动,从而恢复清窍功能正常,记忆调复。

3 黄连治疗健忘现代研究

3.1 动物实验研究

黄连治疗健忘相关病证的实验研究逐步开展,运用黄连复方、黄连素、黄连总生物碱、黄连多糖等黄连有关成分进行相关动物模型实验研究,显示出了黄连在改善记忆功能、认知障碍、学习能力等方面的作用,同时相关机制阐明清晰,有利于进一步探索黄连治疗健忘的相关研究,如加味不忘散(炙远志、石菖蒲、人参、黄连等)可抑制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小胶质细胞核因子-κB(NF-κB)和NOD 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炎症活化,减少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释放,降低神经炎症反应,保护神经元,改善学习记忆功能[14]。黄连素通过调节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蛋白磷酸酶2A 催化亚基(PP2Ac)通路,降低Tau蛋白磷酸化水平,降低大鼠海马组织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磷酸化Tau 蛋白(p-Tau)表达,减轻小鼠海马组织氧化应激,激活核转录因子E2 相关因子2(Nrf2)通路,减少β-淀粉样蛋白42(Aβ42)的表达和老年斑的形成,从而发挥神经保护,改善痴呆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15-18]。黄连总生物碱降低过氧化脂质( LPO) 、丙二醛(MDA)含量,改善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力,抑制过氧化物,清除自由基损伤,从而改善糖尿病复合认知障碍动物模型认知功能,提高学习记忆能力[19]。此外,运用配伍黄连的中药复方,如加减黄连温胆汤(黄连、半夏、茯苓、竹茹等)对血管性痴呆模型大鼠进行研究,发现可改善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障碍和海马组织病理变化,其机制可能与通过抑制炎症介质白细胞介素-1β(IL-1β)信使核糖核酸(mRNA)等表达相关,以发挥抑制炎症反应的作用从而保护神经元[20-21]。运用解毒益智方(黄连、益智仁等)对阿尔茨海默病双转基因小鼠进行研究,发现可有效降低小鼠大脑皮层内Aβ 的异常沉积,抑制β 分泌酶-1(BACE1)的异常表达,调控AMPK 等信号通路的相关因子表达,从而有效改善小鼠空间学习及记忆能力,同时运用黄连多糖进行体外细胞实验,发现其可有效改善细胞活力、抑制细胞凋亡、修复线粒体功能[22]。此外,运用黄连解毒汤可上调小鼠海马腺苷和肠道Dorea 菌属水平,从而改善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小鼠记忆功能[23]。综上,黄连在改善记忆功能方面具有一定的实验依据,为临床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实验数据支撑。

3.2 临床运用研究

配伍黄连治疗健忘的临床运用,虽无直接相对应的大型系列随机对照研究,但基于黄连清热泻火解毒清窍的功效,运用黄连解毒汤辨治健忘相关病证的临床运用,以及现代医家相关临证经验,均在此方面有所涉及,如姜海伟[24]基于毒损脑络理论,运用黄连解毒汤治疗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发现可有效改善症状,提高患者认知功能。高炎[25]运用黄连解毒汤治疗阿尔兹海默病患者,发现可有效改善患者整体认知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生活质量,在起效时间、疗效维持方面优于对照组多奈哌齐。时晶等[26]基于清热解毒为法,对黄连解毒汤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系统评价,结果显示以黄连解毒汤为代表的清热解毒法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安全有效,且可有效改善认知功能,提高生活能力。而在现代医家的具体临床运用中,李瑞洁等[27]认为泻火解毒论治血管性痴呆临床有效,因痰湿、瘀血等病理产物易郁蒸化热酿毒,损伤清窍,致使神机失灵而发病。胡镜清从热论治老年性痴呆,认为痰热蒙窍,瘀热搏结,痰瘀化热易致其病发生,在其常规用药中,黄连使用频率居前二,占比72.00%[28]。田金洲认为痴呆当分期论治,波动期当以祛邪为主,重在化痰祛瘀泻火,下滑期当以解毒通络,临证多用黄连解毒汤加减治疗,以黄连、黄芩、黄柏、栀子等直折火毒[29]。潘德祥等[30]认为痴呆症状多有火证,症状表现多为记忆力减退,性情烦乱,急躁易怒,大便干结,小便黄等,并认为其发病皆以化火为终端,因此提出从火论治痴呆,临证常用黄连温胆汤、黄连解毒汤等方药进行论治。可见,黄连治疗健忘相关病证的临床运用,已有所开展,相关医家临证运用显示出了其实际运用的临床可操作性,实用性,有效性,对黄连令人不忘的理论实践进一步深入,为后续研究黄连治疗健忘提供了有效的临床数据支撑,从而理论与实践结合,不断验证,丰富了中医药辨治疾病的理论实践体系。

4 小结

黄连治疗健忘相关病证,中医认识源远流长,理论内涵丰富,在继承《神农本草经》等中医著作对其主治功能“令人不忘”的基础上,中医学不断发展,提高认识,对其运用进行了实践与理论的总结提升,同时,结合健忘自身病机特征,探讨出了黄连及其配伍组方治疗健忘的理论基础,而随着时代发展,中医学传承精华,守正创新,运用现代科学研究方法,结合临床运用研究,已逐步验证出黄连治疗健忘相关病证的科学内涵,对黄连的临床运用拓宽了思路,有利于中医药学理论与实践的不断发展,对提高理论认识,加强实践运用,促进学科传承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猜你喜欢
病证黄连记忆
基于病证结合的脾胃病湿热理论的创新与应用研究
侯氏黑散在糖尿病相关病证中的应用
黄连、黄连-生地配伍中5种生物碱在正常、抑郁大鼠中体内药动学的比较
基于太阳阳明经病证探讨颈椎病的防治规律
从病证结合角度探析亚急性甲状腺炎的治疗
黄连解毒汤对SAM-P/8小鼠行为学作用及机制初探
记忆中的他们
儿时的记忆(四)
儿时的记忆(四)
记忆翻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