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从文化遗产到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完整性探讨

2023-09-16 02:36光晓霞朱慧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2023年3期
关键词:文化公园遗存世界遗产

光晓霞,朱慧

(扬州市世界遗产保护管理办公室(大运河遗产保护管理办公室),江苏 扬州 225000)

引言

大运河是中华民族缔造的伟大奇迹,是历史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更是人类文明流传至今的精神家园。2014年,中国大运河成功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全人类共有的宝贵文化遗产。“所有申报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遗产必须满足完整性条件。”①完整性用来衡量自然和文化遗产及其特征的整体性和无缺憾性,需要包含所有表现其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必要因素;面积足够大,确保能完整地代表体现遗产价值的特色和过程等。建设国家文化公园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推动新时代文化繁荣发展的重大工程。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新时期,《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②为传承弘扬中华文化、拓展发展空间提供了新的思路。

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必须紧扣“世界文化遗产”这一中心展开。然而,大运河遗产区域广泛、遗产内容众多、遗产类别丰富,在申遗过程中除遴选的遗产点之外,仍有众多遗产点虽文化价值较高,但囿于当时遗产的状况、保护管理水平、考古展示程度等诸多原因,未能及时列入遗产名录。在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关键时期,对这些进入“后续列入”选项的遗产点段,要给予特别的关注和持续的重视。本文拟从“完整性”切入,从4个方面解读与分析世界文化遗产与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相辅相成的关系。

一、从遗产到国家文化公园:大运河概念的演进

在概念内涵层面,“文化遗产”概念源于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它是指满足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某些特定普遍价值③要求的文物、建筑群、遗址。当时,“文化遗产”类型较为单一,只有文物、建筑群、遗址3项分类,随着文化景观、文化空间、文化线路等类型的逐步加入,其概念得到了进一步丰富和充实。世界文化遗产的界定是基于文化遗产概念,并且需要满足“六条标准”④要求的、在全世界范围内具有普世意义的、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文化遗产(必须经过严格的申报程序才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国家文化公园是国家一级政府基于保护国家重要文化资源、展示国家文化精华的目的,为了历史研究、文化传承、公众教育和人们休憩提供服务,依托重要的文化遗产,由国家划定、国家管理并全部或部分向公众开放的文化区域⑤。

在概念外延层面,2014年,大运河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2019年,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项目开始正式启动,大运河具备了世界文化遗产和国家文化公园的双重身份。在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文本中,“大运河概述”为:大运河位于中国中东部,地跨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河南和安徽8个省级行政区,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中国大运河的开凿始于公元前5世纪,7世纪完成第一次全线贯通,13世纪完成第二次大沟通,历经两千余年的持续发展与演变,直到今天仍发挥着重要的交通与水利功能⑥。关于大运河的地理分布、时间跨度等基础性信息,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基本与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文本保持一致,大体是按照京杭大运河、隋唐大运河、浙东大运河三部分划分。依据历史上的分段和命名习惯,具体的河段都包括通惠河、北运河、南运河、会通河、中(运)河、淮扬运河、江南运河、浙东运河、永济渠(卫河)、通济渠(汴河)十大河段⑦。但是,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的申报与保护是在国际框架下进行的,涉及遗产价值、保存现状、监测利用、利益相关者情况等多种严苛的要求,兼具代表性、典型性和国际性;而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是在大运河文化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这一国情下,国家对大运河综合性保护利用的一项重大规划和顶层设计,具有中国特色。因此,两者在大运河河段长度、遗产类型、涉及城市等方面必然存在着天然的差异。就河段长度和相关遗产而言,大运河申遗文本(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中的大运河总长度为1 011 km⑧,共有河道遗产27处,以及运河水工遗存、运河附属遗存、运河相关遗产共计58处。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的大运河总长度为“近3 200 km”,沿线8 省(市)各类水工遗存、运河故道、名城古镇等物质文化遗产超过1 200 项。就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沿线城市而言,以大运河江苏段为例,大运河申遗文本提及的有扬州、淮安、宿迁、苏州、无锡、常州6个城市,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规划提到的有南京、徐州、南通、泰州、宿迁、淮安、扬州、苏州、无锡、常州、镇江等11个城市⑨,比大运河申遗文本中提及的城市多了5个,这5个城市是大运河的重要流经地,但没有大运河世界遗产点。

大运河从世界文化遗产到国家文化公园,主体基调是一致的,但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遵循的是国际规则,无论是申报还是保护管理,都要按照世界遗产保护要求,结合国内的文化遗产保护法律法规以及规划进行,更侧重于强调既定性和规范性。建设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是遵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的重要指示,由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国家文物局、生态环境部等相关部委以及各省市共同制定的建设方案,是按照相关规划进行的考量和布局,强调适应性和广泛性。例如,在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相关规划中,对地理范围、建设年代、涉及城市等方面的全面衡量,已充分体现遗产完整性的原则和标准,凸显了大运河丰富、多元的文化特质。

二、从遗产到国家文化公园:大运河体系的完善

从体系建立层面看,大运河文化遗产是一个巨型、线性体系,在进行世界文化遗产申报时,考虑过多种申报路径,进行过如文化线路、文化景观、遗产运河、水工遗产等⑩方面的分析和探研,不同的路径所侧重的遗产价值、遗产内涵以及遗产保护等有较大的差异性。在对保护现状与遗产价值的综合评估中,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的申报以水工水利工程设施为线,将大运河水系、水工、技术等和漕粮运输密切相关的工程技术价值为阐释重点,构成以运河水工遗存(包括河道、湖泊)、运河附属遗存(包括配套设施、管理设施)为中心,其他运河相关遗产(包括相关古建筑、历史街区)、综合遗存等为补充的遗产点段体系(表1)。在当时遗产保护形势严峻、申报时限较短的条件下,尽量涵盖了所有表现大运河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必要因素,相对完整地呈现出大运河发展和演进的历程。

表1 遗产要素类型

表1 遗产要素类型

序号组成部分名称遗产要素遗产要素类型大类小类备注1含嘉仓160号仓窖遗址含嘉仓160号仓窖遗址运河附属遗存配套设施考古遗址2回洛仓遗址回洛仓遗址运河附属遗存配套设施考古遗址3通济渠郑州段通济渠郑州段运河水工遗存河道小部分为考古遗址4通济渠商丘南关段通济渠商丘南关段运河水工遗存河道考古遗址5通济渠商丘夏邑段通济渠商丘夏邑段运河水工遗存河道考古遗址6柳孜运河遗址通济渠柳孜段运河水工遗存河道考古遗址柳孜运河桥梁遗址运河水工遗存水工设施考古遗址7通济渠泗县段通济渠泗县段运河水工遗存河道8卫河(永济渠)滑县浚县段卫河(永济渠)滑县浚县段运河水工遗存河道9黎阳仓遗址黎阳仓遗址运河附属遗存配套设施考古遗址10清口枢纽淮扬运河淮安段运河水工遗存河道清口枢纽综合遗存河道、水工设施、相关古建筑群考古遗址双金闸运河水工遗存水工设施清江大闸运河水工遗存水工设施洪泽湖大堤运河水工遗存水工设施11总督漕运公署遗址总督漕运公署遗址运河附属遗存管理设施考古遗址12淮扬运河扬州段淮扬运河扬州段运河水工遗存河道刘堡减水闸运河水工遗存水工设施考古遗址盂城驿运河附属遗存配套设施邵伯古堤运河水工遗存水工设施邵伯码头运河水工遗存水工设施瘦西湖运河水工遗存湖泊天宁寺行宫运河相关遗产相关古建筑群个园运河相关遗产相关古建筑群汪鲁门宅运河相关遗产相关古建筑群盐宗庙运河相关遗产相关古建筑群卢绍绪宅运河相关遗产相关古建筑群13江南运河常州城区段江南运河常州城区段运河水工遗存河道14江南运河无锡城区段江南运河无锡城区段运河水工遗存河道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运河相关遗产历史文化街区

表1(续)

表1 遗产要素类型

序号组成部分名称遗产要素遗产要素类型大类小类备注15江南运河苏州段江南运河苏州段运河水工遗存河道盘门运河水工遗存水工设施宝带桥运河水工遗存水工设施山塘河历史文化街区(含虎丘云岩寺塔)运河相关遗产历史文化街区平江历史文化街区(含全晋会馆)运河相关遗产历史文化街区吴江古纤道运河水工遗存水工设施16江南运河嘉兴—杭州段江南运河嘉兴—杭州段运河水工遗存河道长安闸运河水工遗存水工设施考古遗址杭州凤山水城门遗址运河水工遗存水工设施杭州富义仓运河附属遗存配套设施长虹桥运河水工遗存水工设施拱宸桥运河水工遗存水工设施广济桥运河水工遗存水工设施杭州桥西历史文化街区运河相关遗产历史文化街区17江南运河南浔段江南运河南浔段(頔塘故道)运河水工遗存河道南浔镇历史文化街区运河相关遗产历史文化街区18浙东运河杭州萧山—绍兴段浙东运河杭州萧山—绍兴段运河水工遗存河道西兴过塘行码头运河水工遗存水工设施八字桥运河水工遗存水工设施八字桥历史文化街区运河相关遗产历史文化街区古纤道运河水工遗存水工设施19浙东运河上虞—余姚段浙东运河上虞—余姚段(虞余运河)运河水工遗存河道20浙东运河宁波段浙东运河宁波段运河水工遗存河道21宁波三江口宁波庆安会馆运河附属遗存管理设施22通惠河北京旧城段通惠河北京旧城段(玉河故道)运河水工遗存河道考古遗址澄清上闸运河水工遗存水工设施澄清中闸运河水工遗存水工设施什刹海运河水工遗存湖泊23通惠河通州段通惠河通州段运河水工遗存河道24北、南运河天津三岔口段北、南运河天津三岔口段运河水工遗存河道

表1(续)

表1 遗产要素类型

序号组成部分名称遗产要素遗产要素类型大类小类备注25南运河沧州—衡水—德州段南运河沧州—衡水—德州段运河水工遗存河道连镇谢家坝运河水工遗存水工设施华家口夯土险工运河水工遗存水工设施26会通河临清段会通河临清段运河水工遗存河道临清运河钞关运河附属遗存管理设施27会通河阳谷段会通河阳谷段运河水工遗存河道阿城下闸运河水工遗存水工设施阿城上闸运河水工遗存水工设施荆门下闸运河水工遗存水工设施荆门上闸运河水工遗存水工设施28南旺枢纽会通河南旺枢纽段运河水工遗存河道考古遗址小汶河运河水工遗存河道引河戴村坝运河水工遗存水工设施十里闸运河水工遗存水工设施邢通斗门遗址运河水工遗存水工设施考古遗址徐建口斗门遗址运河水工遗存水工设施考古遗址运河砖砌河堤运河水工遗存水工设施考古遗址柳林闸运河水工遗存水工设施南旺分水龙王庙遗址运河相关遗产相关古建筑群考古遗址寺前铺闸运河水工遗存水工设施29会通河微山段会通河微山段运河水工遗存河道利建闸运河水工遗存水工设施30中河台儿庄段中河台儿庄段(台儿庄月河)运河水工遗存河道31中河宿迁段中河宿迁段运河水工遗存河道龙王庙行宫运河附属遗存管理设施

从体系运用层面看,与世界文化遗产的大运河强调以“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和原则不同,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则坚持保护优先、强化传承,文化引领、彰显特色,总体设计、统筹规划,积极稳妥、改革创新,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文物和文化资源的整体布局、禀赋差异及周边人居环境、自然条件、配套设施等情况,重点建设管控保护、主题展示、文旅融合、传统利用4类主体功能区。在大运河申遗成功8年以后,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作为遗产利用的重要方式,在观照世界遗产保护的同时,更加重视对遗产完整性的适时解读,结合现今国土空间规划要求,注重适度发展文化旅游、特色生态产业的作用。因而,其文化资源的组成以世界文化遗产大运河为基底,又包含红色文化、世界自然遗产、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资源以及其他水工遗存、运河故道、古城古镇等更有系统性和整体性的文化类型,以期达到“河为线,城为珠,线串珠,珠带面”的布局体系要求。例如,在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的“重点打造主题展示区”依托仍在使用的大运河重要河段,古运河河段遗存,沿线重要关联古城、古镇、古村和街区,重要的不可移动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和考古遗址等,打造以什刹海—玉河故道、泗县故道等河道为主的核心展示园,以阳谷梯级船闸、南旺枢纽等水工为主的核心展示园,以微山湖、白洋淀等水体为主的核心展示园,以扬州古城、南浔古镇等聚落为主的核心展示园等。

三、从世界遗产到国家文化公园:大运河的完整性阐释

(一)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体现的大运河遗产价值的完整性

一直以来,在国内许多申遗成功的城市中, “重申报” “轻保护”的现象屡见不鲜。一方面,大运河申遗成功之后,不少城市尤其是北方城市,存在运河遗产类型单一,无法独立支撑运河特色旅游发展,或运河航运功能不能得到发挥等问题,使得这些地区在短时间内并未从申遗中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和现实效应。当认识到世界文化遗产不可以直接“变现”时,有的城市不再“热衷”于遗产保护事业,在实际操作层面,无论是经费扶持还是项目申报等,对大运河世界遗产的投入力度缩减严重,忽视了大运河世界遗产所承载的“为子孙后代颂扬和传承文化和精神”这一重要功能。另一方面,尚未列入大运河世界遗产的城市以及遗产点,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关注,也没有得到有效的保护。因此,为拥有首批列入大运河世界遗产点段但是遗产点甚少或者不成体系的城市进一步提供更为直接的支持,同时从遗产完整性角度切入,加强对首批列入大运河世界遗产点之外的、目前保护现状较好且保存价值较高的遗产的管理,做到“应保尽保”,推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与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让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与重要国家战略紧密结合,是一个必要的手段和方法。

(二)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过程中体现的大运河文化价值的完整性

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以及大运河保护传承利用工作作出了许多重要的指示和批示,要求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这对于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本身既是重大的时代机遇,又是重要的现实挑战。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和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灵魂是“物质文化遗产本体”,项目实施必然是在大运河世界遗产得到科学、有效保护的条件下进行的。与此同时,这两项重要任务的执行需要有其他方面的支撑和辅助,例如在项目实施落地时需要在世界遗产点周围进行局部的、小面积的场所功能或相关配套的调整等,这与世界遗产保护之间必然存在较大的关联,也对世界遗产保护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鉴于此,如何确保本体保护与环境提升、遗产展示与遗产原貌的协调,确保“对各类文物本体及环境实施严格保护和管控,严防大拆大建、监管失控,合理保存传统文化生态,完美展现运河风貌”显得尤为重要。而推动世界文化遗产与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关联性研究,有利于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和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要求下,结合国家文化公园对文化价值的完整性要求,思考与反观大运河世界遗产保护现状,遇到问题时能及时纠偏,使大运河保护传承利用朝着更正确的方向“奔跑”。

四、遗产扩充对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及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完整性阐释的意义

在对世界遗产展开保护的过程中进行世界遗产扩展项目和遗产边界变更是非常重要的,其核心目的是更好地保护世界遗产,突出普遍价值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大运河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在保护管理过程中也遇到同样的问题。随着近年来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不断深入,大运河文化遗产的价值及其真实性和完整性得到了更为全面的解读,加之淮安板闸遗址、扬州隋炀帝墓等运河相关遗迹先后被发现,使得扩充申报事项更加迫切。

从遗产城市的完整性角度看,大运河申遗过程中,大运河世界遗产城市的选择遵循 “现状优先”原则,对大运河保护重视程度较高、遗产价值突出、保护现状较好的城市较为偏好。大运河遗产城市联盟的35个城市,在经历了大运河遗产普查基础上的一次次遴选之后,有遗产点并列入大运河世界遗产的城市有27个。今天,大运河申遗成功已8年,相关沿线城市在遗产保护方面的主客观情况都发生了较大变化,如江苏的镇江和徐州市,对大运河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工作的热情空前高涨,这为大运河世界遗产城市的扩容提供了现实动力,进而为大运河文化带和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拓展了文化的外延。

从遗产价值的完整性角度看,大运河申遗过程中,大运河世界遗产点的选择遵循 “工程优先”原则,对运河水利工程价值十分重视,其文明传播价值、文明繁衍价值未受到相应重视。相关部门在权衡列入的具体遗产点段时“删繁就简”,优选河道、水工设施等水工遗存,较少选择历史建筑、文化街区、宗教遗产以及其他运河附属遗存。因此,列入大运河世界遗产的遗产点段类型较少,不能涵盖大运河的遗产内容和价值,不能呈现大运河文化的丰富性和复杂性。例如大运河沿线价值较高的宗教类遗产——沧州泊头清真寺、扬州普哈丁墓园等,作为反映大运河与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历史遗迹未能列入,这为大运河世界遗产城市的扩容提供了现实基础,进而为大运河文化带和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筑牢了文化的本根。

从遗产时间的完整性角度看,大运河申遗过程中,大运河世界遗产点的选择遵循 “节点优先”原则,关注的是隋唐运河、元明清运河等运河发展重要历史节点的遗产,对早期运河、近代运河等运河发展一般时期的遗产关注不多。尤其是对春秋战国以前、春秋至隋唐、近代以后的遗存涉及较少,更未进行过规划性的考古发掘或整理研究。例如镇江的丹徒水道、邵伯的民国船闸等,是大运河作为活态运河延续至今的过程中某一特定历史时期或者阶段的见证,对这些遗产的论证和阐释,能凸显大运河始建、发展、鼎盛、衰落、复兴非间断性的文化特征。这为大运河世界遗产城市的扩容提供了现实依据,为大运河文化带和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增加了文化的内涵。

注释:

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实施〈世界遗产公约〉操作指南》(2019),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译。

②2019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会议,审议通过了《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

③指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建筑物、碑雕和碑画,具有考古性质成分或结构、铭文、窟洞以及联合体;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在建筑式样、分布均匀或与环境景色结合方面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单立或连接的建筑群;从历史、审美、人种学或人类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人类工程或自然与人联合工程以及考古遗址等地方。

④突出的普遍价值的评估标准一共有6条,因此简称“六条标准”。见《实施〈世界遗产公约〉操作指南》(2019),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译。

⑤孙华:《国家文化公园初论——概念、类型、特征与建设》,《中国文化遗产》,2021年第5期,第4-14页。

⑦两者的排序不同,文中的排序是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的排序,大运河申遗文本的排序为通济渠段、卫河(永济渠)段、淮扬运河段、江南运河段、浙东运河段、通惠河段、北运河段、南运河段、会通河段、中河段。

⑧大运河申遗文本显示,此次申报分别选取各个河段的典型河道段落和重要遗产点,共包括大运河河道遗产27段(长度总计1 011公里)。

⑨《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江苏段建设实施方案》(2019—2021年)

⑩光晓霞:《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形势及类型探析——以大运河为例》,《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4期,第37-41页。

猜你喜欢
文化公园遗存世界遗产
从佛教文化遗存看天水在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性
中国的“世界遗产”
积极推动江苏国家文化公园立法
中国的世界遗产
跟淘气章鱼巡游世界遗产
临沂市银雀山兵学文化公园开园
河北省人大常委会 就“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开展专题调研
密洛陀文化公园游记
辽代契丹贵族墓地守冢人居住遗存和祭祀遗存初探
贵州有的唐代遗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