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情境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分析

2023-09-18 11:42叶坤松
考试周刊 2023年33期
关键词:生活情境小学数学应用

叶坤松

摘 要: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环节中的高效利用是提高教学品质、教学效率的关键举措,数学教师应当开发出多元化的情境课堂,根据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的实际需求,引入具备实践教育意义、教育价值的情境课程,同时在课前、课中、课后开发出不同的情境教学模式,从而给予学生全时段的教学指引。文章对生活情境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意义以及教学原则进行分析探讨,提出开展情境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生活情境;小学数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3)33-0063-06

一、 引言

生活情境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在数学课程教学期间的应用较为常见,数学教师应当打造多元化的情境课堂,借助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完成对情境教学模式的高效开发和使用,以引领学生进行高效学习探究为根本目标,以启发学生思维发展为出发点,优化情境教学机制,革新教学策略。

二、 应用生活情境的意义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借助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可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良好的生活情境环境下,可实现对学生更加直观、高效的课程知识教育指导。在新课程改革视域下,数学教师需对当前的生活化教学元素进行更加科学合理的使用,结合更加贴近于学生日常生活学习的课程教学模式,让学生参与到课程创新、课程学习探讨环节,帮助学生形成抽象思维,教师可运用各种各样的生活案例,结合生活中有趣的事物,启发学生的思维,在生活情境环境下最大限度提升学生的探索兴趣,使得学生能够喜欢数学、热爱数学。

(二)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

借助生活情境、生活元素可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品质,可增强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结合创新思维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充分遵循当前核心素养环境下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水平的新需求,教师可通过生活情境来帮助学生在解题答题过程中从生活视角迁移到数学视角,启发学生的创新解题思维。在生活情境环境下,教师可帮助学生以更加新颖、直观的方式来完成对问题的解读解答,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水平。

(三)化抽象为形象,帮助学生理解学习

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利用数学课程将抽象化的知识概念与生活元素进行有效挂钩,为此教师应当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同时在教学活动中引入丰富多样的生活元素,帮助学生对知识概念进行深层次的理解学习,并且教师应当具备丰富的心理学知识,在教学活动中帮助学生运用各种理论知识来解释生活现象,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给予学生良好的学习体验。教师可利用生活情境来增强学生的领悟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将抽象的理论概念以及空间几何元素贴合简单的生活案例向学生进行讲解,从而化抽象为具体,使得学生能够提高学习效率,将生活经验正向迁移到数学知识理论中,加深学生的理解认知,从而给予学生更加直观深刻的课程学习体验。

(四)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实践教学是现阶段“理实一体化”视域下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学习效率的关键策略,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下,数学教师需要结合生活情境,打造丰富多样的实践课堂,提高学生学习能力,通过创建良好的生活情境,可帮助学生实现对基础知识内容的有效领悟学习,同时也能够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应用。在生活实践情境中,学生能够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实际价值,以及学习数学知识的乐趣,在此期间教师可利用多种多样的数学工具、数学方法,来引领学生在实践探索环节解决问题,充分增强数学课程教学的生活性以及应用性,从而使得学生能够保持对数学课程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因此,增强学生实践学习能力,结合丰富多样的生活情境,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 小学数学利用生活情境教学的基本原则

(一)适用性原则

小学数学教师利用生活情境来开展数学课程教学需要充分秉承适用性的管理原则。适用性的管理原则,即教师所引入的生活情境须充分遵循学生当前的思想认知状态,对情境元素、情境空间进行更加科学、合理的构建和打造,而不是盲目引入生活概念、生活知识让学生对数学理论进行学习探究,避免学生在学习期间产生抵触情绪。因此,教师应当建立在当前学情评测、学情分析的前提下,对生活情境中的各项元素进行更加科学合理地选用。比如在低年级阶段,教师应当结合更加直观、形象的生活情境,如超市情境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而在中级阶段,学生已经初具数学思维,教师可以适当地引入部分具备逻辑性、思想性的情境元素、情境空间来帮助学生对抽象化的数学概念进行学习;而在高年级阶段,教师应当结合具备深层思想含义的元素来帮助学生探寻生活规律中的数学概念,领略数学知识中所蕴含的生活逻辑关联。因此,教师需创建具备实践教育意义、教育价值的生活情境,结合学生学段学习需求,以及学生当前的思想状态,对情境元素、情境空间进行合理打造。

(二)启发性教育原则

生活情境须做到对数学知识点的正向迁移讲解,在情境教学模式下,教师需要保证生活元素、生活概念能够启发学生的数学思维、数学情感。在打造生活情境的过程中,数学教师应当结合更多启发性的教育手段、教育工具,以启发学生心智、思维的发展为根本,保证学生在启发式探索学习环节能够领略到数学的内涵,而不是单方面借助过于直观、直白的生活元素,让学生进行简单贯穿学习。比如,教师在生活情境中可结合生活案例,将其中所蕴含的知识规律、知識概念向学生进行展现,而不是直接通过生活情境告诉学生数学理论、数学知识的表征含义,为此教师需要让学生在情境中进行自主探讨,总结数学规律,积累数学经验,从而提高学生的生活学习能力。

(三)合理性

引入生活情境来开展小学数学课程教学存在两面性,具体来说,生活情境中所包含的数学元素须满足学生的学段学习需求,正如上文所提到的“教师所引入的生活情境元素应当具备适用性,能够满足学生学段学习需求”,但是在生活情境中所融入的各项生活元素、生活知识、生活概念也应当以服务学生进行数学学习、数学探索为根本,而不是通过生活情境元素来盲目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作业量,比如学生在情境学习探索过程中会被其中的新鲜事物所吸引,从而丢失了情境学习的初衷。因此,教师需要避免情境元素在情境教学活动中出现喧宾夺主的情况,应当明确情境教学主题,对生活中所蕴含的数学概念进行合理提取和使用,保证情境空间的创设和打造具备合理性、高效性,从而才能够启发学生思维的发展。

(四)正向迁移性

对生活情节的构建和打造不仅需要帮助学生进行理实一体化学习,在此期间教师还需要保证情境元素能够纠正学生错误的学习方向,规范学生的学习形式,帮助学生找到良好的课程学习切入点,为此教师需要对情境空间、情境课题进行更加科学合理的打造,在良好的情境环境下,让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思考。通过实践调研不难发现,部分教师在生活情境中开展数学教学出现负面影响,比如情境中的知识理论不仅没有帮助学生完成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学习,还进一步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在部分生活情境中教师植入与数学规律、数学概念相违背的生活理论现象,导致学生在情境中产生更大的学习疑问、学习困惑。因此教师在生活情境教学过程中应当秉承正向迁移教学的思想理念,保证所引入的情境元素以及所创建的情境空间,能够正向指引学生进行学习,而不是给学生徒增相应的学习负担。

四、 生活情境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生活情境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形式较为丰富多样,教师可利用生活情境来完成导学设计;可以整合丰富多样的生活情境元素来帮助学生完成对数学重难点的学习;可以引用生活案例来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凸显数学课程教学的层次性;也可以结合情境对话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开展丰富多样的生活情境实践教学任务,增强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也可以整合学科互动元素,让学生利用多门学科知识内容来完成对生活实践活动的有效探索。教师在生活情境拓展教学过程中也需要从思维引领、思维引导的层面出发,让学生完成高效学习探究。

(一)生活情境在导学过程中的应用

1. 导学概念

制作导学案是提高课程教学品质的前提。在导学案中,教师需要植入丰富多样的知识元素来帮助学生对新知识、新概念进行理解,而为了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可以结合生活情境,创建良好的情境空间、情境环境,从而正向迁移出新知识、新概念的生活特征以及数学特征。一般情况下,在导学活动中大致会涉及两个步骤,第一步是让学生借助导学案进行课前预习,第二步是让学生在课堂知识学习前结合简短的实践,对其中的情境空间、情境元素进行学习探讨,从而顺带牵出本堂课教学主题。

2. 课前预习情境

对前者而言,教师需要对导学案中的生活元素进行个性化打造,帮助学生从生活视角、生活领域对新知识进行提前预习,从而减轻学生后续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负担,同时也保证学生能够在情境环境的引导下带着疑问参与学习。比如在讲解分数知识概念之前,教师便需要利用导学案,结合生活情境来引领学生进行预习探讨,具体来说,在分数中所涉及的等分概念不易理解,在对应的情境空间环境中,教师可以引入分月饼的活动,比如中秋节到了,家里来了5位小朋友,在保证每一位小朋友都满意的前提下,将一整块月饼进行合理划分。借助此类分月饼的情境,在讲解分数基础概念的过程中可让学生理解进行均分、等分的实质概念,学生通过思考探究之后会尝试将一块月饼分成5等份,从而保证公平公正划分,使得每一位小朋友均能够得到同等对待。通过引入此类生活情境,可让学生在理解数学概念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学习效率。因此在课前导学环节,教师可以引入生活中常见的冲突元素,对其中应用数学概念来解决冲突的方法进行有效讲解,使得学生能够对新知识、新概念中的核心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认知和了解。

3. 课堂情境导入

在课堂上教师也可借助相应的导学案,帮助学生回忆在课前预习环节所产生的困惑,以及对其中的生活现象、知识概念所产生的理解偏差,此时教师顺带迁移出等分的概念,使学生能够对分数的知识内涵有一个较为深刻的理解和认知,紧接着教师便可以拿出一个真实的月饼模型,但是月饼模型的质量不均匀,左边重右边轻,此时教师再让学生根据课前情境导学中所学习到的知识来完成月饼划分,学生会发现虽然按照体积完成了均匀分配,但是有的月饼重一些,而有的月饼则相对较轻,此时又违背了均分等分的原则,在该环节教师也可以引出对应的知识概念,即“需要在对应的限制情境环境下才能够真正意义地表示物体所具备的分数意义,比如在以质量为等分前提下需要保证每一块月饼的重量相等,才能够做到均分;而在体积大小一定的情况下,则需要做到结构大小的等分才能够代表具体的分数含义”。总之,通过此类巧妙的生活话题,在情境导入活动中引入知识概念、知识理论,可帮助学生更加有效地理解其中的数学内涵,教师需要在导学案中有效植入生活情境,遷移出对应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借助生活视角,提前对新概念进行探索,从而引发学生进行深度思考,做到启发式教育。

(二)生活情境在解决数学难点问题中的应用

数学难点是数学课堂教学的关键内容,在数学难点教学环节,教师需要帮助学生运用更加直观、形象、生动的方式将数学公式、数学语言转化为生活情境,结合生活空间来完成深层次的理解探究。在对应的生活情境环境下,教师可开展相应的难点教学,借助生活规律、生活现象来帮助学生探寻其中的解题规律、解题技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比如在讲解“解方程”的过程中,大部分学生对方程动态平衡的概念还存在认知欠缺,在解方程期间仍然采取老方式、旧方法,未从数学原理、数学知识本质层面对方程规律、方程概念进行探索。比如通过简单的等号左右移项来进行解题,此类方式只是展现了数学技巧,并没有体现数学规律,而部分学生在父母以及校外培训机构的引导下,解答方程题目的过程中也不会按照数学逻辑的本质概念,优先将两边进行动态平衡来进行解答,此类方式虽然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解答效率,但是却没有进一步锻炼学生的方程思维以及动态平衡思维。

此时教师可以引入生活情境,让学生进一步学习探索解方程过程中所蕴含的动态平衡关系,使得学生能够进一步锻炼自身的思维,在解方程期间能够有效地找到学习方法,而不是经过简单的移项、换项,不假思考进行学习。例如教师可以引入跷跷板的生活情境,让学生结合跷跷板两边左右摆动的视频,通过在其两边增加不同重量,让学生能够观察到在平衡跷跷板的过程中所采取的措施,最终当两边重量相等时跷跷板回归平衡,教师可将此过程向学生进行生动、形象的讲解,将解方程中所涉及的动态平衡思想以此类形式展现出来,使得学生在解方程期间不再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以及移项、换项,而是借助动态平衡的思想,通过优先平衡两边的数值来完成有效的方程计算,从而启发学生进行高效的学习。因此,在解答数学难点的过程中,教师可借助生活情境来纠正学生错误的学习方向、学习方法,使得学生能够对解题答题过程中的本质进行学习探究。

(三)引入生活案例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

开展逻辑思维训练是数学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失的一项活动,在该环节,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有条理、有层次、有方向地完成学习探究。但是数学知识中所讲解的概念较为抽象,学生在学习探索期间如果借助数学概念、数学理论进行逻辑探讨则还存在较大的学习负担。此时教师可利用生活情境,结合生活案例,将生活中所蕴含的数学逻辑关系向学生进行有效展示、讲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索兴趣,以及探索热情。在真实情境案例中,教师可进一步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引入生活中有条理、有层次、有递进性的问题,可引导学生在学习期间形成良好的整体思维以及推敲、推理、验证思维,让学生在生活实例中进一步增强自身的思维能力。

比如在讲解“多边形面积”相关知识时,教师便可以引入生活中常见的贴地砖、瓷砖的实践案例:在一间即将装修的房间内部,存在大量不规则的地形,教师可以让学生观看装修师傅装贴此类不规则地板时所采用的方式和技巧,让学生思考其中所涉及的数学方法、数学理论和数学概念,从而进一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学生会发现装修师傅会尝试将规整的地砖进行切割划分,结合相关区域的结构大小,借助规范图形来完成装贴,此时教师可让学生尝试根据装修师傅所采用的瓷砖装贴技巧,分析其中所包含的数学概念,同时尝试计算地砖的使用面积。学生会在该情境下通过将不规则的地面结构进行空间区域划分,将其转化为规则图形,如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从而逆向推导出地面的整体面积。在计算不规则图形期间,学生能够掌握基础的图形切换思想、转化思想。在后续多边形面积的推导论证环节,教师可让学生借助类似的方式,尝试对梯形以及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论证定理进行逆向学习探究,学生会通过公式的表达结构,将相应的多边形划分为规则图形,从而完成对相关知识的学习。因此通过真实案例、真实情境,让学生在理解部分复杂、抽象概念的过程中,帮助其找到良好的思维切入点,可进一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结合生活情境对话,充分吸引学生课堂注意力

如何吸引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所需要关注的重点。在数学课堂上,教师会利用各种各样的指令语言,及时将学生注意力拉回到课堂上,但是此类被动引导学生进行课堂专注学习的方式,往往会给教师增加较大的教学负担。为了有效解决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教师可在教学过程中创建丰富多样的生活情境对话,从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在教学环节,教师可将生活知识与数学方法进行高效关联,通过创建良好的对话情境,让学生在学习环节能够与教师进行互动探究,在情境空间环境中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

比如在讲解百分比相关知识时,教师需要开展丰富多样的生活情境对话来持续吸引学生参与课堂探索。例如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我们班级男女生各是多少,男生占据总人数的百分比是多少?”之后教师也可以引入对应的经济增长指数以及CPI、GDP等常见的百分比信息,同时让学生尝试结合网络资料探寻GDP增长率中所包含的分数概念,进行高效率的思考探索学习。通过持续不断的情境对话,可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也可通过提出相应的对话问题来启发学生的学习思维,比如“我国去年GDP增速为3%,而3%代表了怎样的含义?”有的学生随口回答“3%是增速”,借此教师可以提出相应问题,如“何为增速”,学生通过比较分析,通过探索会回答“增速是相比较于上一年度的总量”,此时教师可以迁移出对应的核心概念,即百分数需要具备一定的参照,从而才具备基本的数学含义,就好比全班男生占据班级总人数的百分比,需要通过一定的参照,在一定的限制条件下,才能够展现百分数的数学内涵以及生活内涵,如果单独将数字添加百分号还不足以完全描绘百分数的实质。

(五)借助生活情境开展实践教学,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开展数学实践教学活动须依托良好的外在环境条件,教师利用生活情境来开展数学实践教学可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在实践课堂上,数学教师须根据学生当前的学习需求,对实践教学目标、教学计划进行合理编制,此外教师也可以根据城市周边教育资源、生活资源的分布状况,完成对实践项目的开发和打造。比如教师可以结合问卷调查、实地勘查等多种实践教学方式,让学生对数学知识点进行实践应用。比如教师可以在讲解扇形图的过程中让学生参与生活实践探索环节,让学生进入动物园或植物园,收集不同动物、植物的数量、种类,将其制作为各种各样的表格图像;或者让学生充当小记者,在生活实践探索过程中通过采访城市居民来获取相应的数学信息、数学概念,并且将其制作为简单的统计图。另外,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家长也应当发挥积极引导的作用,教师需要与家长密切沟通,在数学教学环节将实践元素与生活进行有效关联,将其中的数学理论、数学方法进行有效展现,在家长以及教师的正向引导下给予学生更加宽阔的实践探索学习空间。

(六)生活情境在学科互动融合过程中的使用

小学数学教师借助情境教学法,整合生活情境内容来开展数学课程教学活动也需要充分利用学科互动、学科融合的元素,让学生在多门学科互动学习探索过程中对情境元素、情境内容进行高效探究。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数学教师应当重点关注学科互动整合的新号召、新需求,在教学工作中对互动融合形式以及学科教学过程中所涉及的生活情境进行有效挖掘、提取、控制和使用,从而才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完成更加精细化、高效化的探索、学习、思考、总结。由于每一门学科均具备特定的生活实践情境元素,教师可充分利用相关元素来进一步丰富完善数学教学活动,深度挖掘并提取其中所包含的数学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比如數学老师可以与语文教师进行学科交流,在学科互动整合过程中结合语言艺术、语言情感、语言思维,将冰冷的数学语言、数学公式、数学逻辑进行人性化、人文化改造,从而增添数学课程教学的生活信息、人文气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比如在讲解数学中分类思想以及划归整合的思维过程中,教师可让学生尝试从语言描写手法、语言思维的层面出发,对小区内部的文化标语进行收集、记录,按照语言规律,将其中的各项信息整合、整理,之后再利用相应的树状图、条形图将不同标语归纳在一起,完成数据信息统计,从而更加直观反映当前社区文化生活的情况,进而也能够帮助学生对数学知识点进行实践利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利用多门学科的教学内容,打造丰富多样的情境教学空间、教学环境,可让学生完成对数学知识的实践应用,引导学生在学习小学数学知识以及进行生活情境探索期间做到知行合一。

(七)生活情境在思维拓展过程中的应用

借助丰富多样的生活情境能够充分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学生所具备的数学思维包含数学推理、几何直观、数学建模、数学分析、数学应用等相关元素,教师须从以上多个方面来组织多样化的课程教学活动,从而才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可利用生活情境,按照以上的分类、整合、划归思想,完成对教学内容、教学空间的合理配备和打造,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教师在该环节需要评估学生的个性化学习状态,通过开展前期高质量的学情分析、学情检测,对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存在的思维问题进行整理,从而在后续的教学工作中能够做到精确把控、精确定位。比如针对数学建模能力存在欠缺的学生,教师可引入生活中的实践情境,让学生对模型思想进行学习探索;教师也可以利用生活中常见的几何图形来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意识,让学生在日常生活情境中尝试用数学语言来描述家庭中各类家具、各类家用电器的几何形状和规则,从而进一步增强课程教学的实践性,拓宽学生的数学思维。总之,在教学环节,教师应当立足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整合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元素,开展生活实践教育,提高学生的生活学习品质。

五、 结论

总体来说,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生活情境开发出丰富多样的教学模式,打造全新的教学机制,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具备显著功效,教师需要完成情境课程开发和利用,革新现有的教学流程,提高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索贝贝.生活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科学,2015(19):139.

[2]曾婷.生活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5(12):103.

猜你喜欢
生活情境小学数学应用
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探讨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
会计与统计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