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中数学课堂提问的几点思考

2023-09-18 11:42何钦锋
考试周刊 2023年33期
关键词:提问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何钦锋

摘 要:提问属于初中数学课堂上使用频率较高的教学形式,其对课程理念践行作用显著,而在学生的知识探究热情点燃和学习成果巩固方面也效果突出。据此,针对数学课堂提问所涉及的几个典型问题,如问题设计不合理、提问方式不科学等,并基于科学提问的优势作用进行相关解决策略的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教师如果能够全程关注问题、学生、教学目标的统一性,将通过问题更有效助推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提问

中图分类号:G4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3)33-0057-06

初中时期教师开展数学课堂教学工作时,愈是合理化的提问越可以引领学生以自主探究形式完成复杂程度较高的学习任务,而作为激活师生双边交流的一种重要教学功能,提问的作用同样应引起教师注意。在明确提问价值的同时,教师应看到当前所准备的课堂问题,以及问题展示与使用方式的不足,重新进行基于课程标准要求和学生数学认知规律的教学理念探索,并潜心于发现同初中生相适应,同数学课堂相协调的有效提问策略,这将成为让学生顺利进入探究式自主学习状态的理想选择。

一、 初中阶段数学课堂提问情况

(一)问题设计不合理

部分初中数学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期间,可能会盲目追求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从而造成教学内容没有被合理挖掘。也正因为这样,教师给出的问题停留于粗浅层面,如难度水平不恰当、开放度不强,以及新旧知识关联度不够等,这让课堂从表面上看来氛围较好,然而却很难真正启迪学生思维向好发展。

(二)提问方式不科学

在教师找好问题之后,可能还会面临提问方式不够科学的问题,如时机不够准确,没能注意直接提问和多元提问的使用策略等。相关不恰当做法违背了学生理解能力发展的要求,让学生思维无法有效展开,严重制约了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三)学生思考空间小

学生思考空间不够,是提问效果弱化与提问作用难以显现的又一原因,即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有急于求成的心理倾向,在对学生提出问题后,过于迫切地让学生获得答案,学生没能处在开放度较高的思考环境中,且独立思考时间不足。另外教师所进行评价也未能以学生为中心展开,而是以知识为中心,这又加重了学生在理解上的乏力和思考不足的问题。

二、 初中阶段数学教学有效提问推动作用

目前的提问既然存在问题,则愈加彰显科学提问在课堂教学中的推动作用。此处所说的科学提问,重点体现于以下方面,包括同教学目标相统一、同重点难点相同步、同学生学情相接近。应该说科学提问可以使教师与学生站在问题视角,共同面对教学任务,协力创设立体化学习情境,从而有效释放问题功能,撬动学生思考,让其在综合应用辩证、分析、实证等做法处理问题时,形成缜密思考的习惯,并保证具有科学思维的态度。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提问推动功能重点包括下述几方面。

(一)形成精准思维

学生需要在课堂环境内得到有效帮助,从而形成主动思考、自觉理解、积极应用的习惯,唯有如此才可能最终保证思维精准性处于理想状态,而有效提问则可让这一目标得以实现。再者学生在数学学习期间对数量关系方面的高效信息作发散性思考,以及合理化加工融合,也都要从解决问题时获取必要能力支持,教师的科学提问可以使数学学习底层逻辑即思维得到比较充分的释放,从而让学生因思维方式的不同,而找到学习效率提升的适应点,激发自我大脑构建形成更为精准的思维框架,以此产生对数感的激发功能,这对后续分析理论类问题、处理实际问题可以形成推波助澜的作用。

(二)促进深度学习

科学问题的提出与应用,是由浅层表象过渡到深层具象的活动,它可使教师基于具体问题给予学生综合化、全方位深度思考指导,因此可成为确认学习目标、开拓学习境界、探索学习规律的一种原动力。伴随科学问题的提出,学生思考的过程能够做到逐步递进,表现出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特征。在教师激励学生做专注力训练时,学生学习热情也将变得高涨,能够从思想层面探索发现解决数学问题的深度、有效方法,并形成对问题背后数学本质及数学规律的多维认知。

(三)提高学科素养

学科素养是灵魂,而数学问题则是数学的心脏,故而数学问题将最终给完善学科素养创造生存条件,让学生取得更大的进步。初中数学思想应用分成了解、理解和应用等几个层次,在这些层次之下,数学核心素养均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特点,数学学习运用有效的课堂提问形式,能够启迪学生基于现有思维意识,分别在不同层面接近素养要求,从而产生科学思维、缜密思考的良好效果。特别是数学学科所獨具的重要思想,如函数方程思想、分类讨论思想、数形结合思想、整体思想、类比思想、化归思想等,均可以在提问与回答中得到体现,如果能够善加利用,将让学生接受新的思想渠道,以更为理智的数学素养处理现实问题。

(四)完善学习习惯

诚如《论语》中所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很显然学是较重要的,但思亦不可或缺,即只有让学生保持一面学习一面思考的良好习惯,才能在平时学习与考试应对中有不俗表现。而事实证明,有效问题的提出与运用,能够激发学生从质疑和探究出发的学习动力,一面牢固把握基础知识,一面主动展开思考。因此可以认为,有效提问策略的应用是让学生在问题意识得到强化的同时,拥有更优良学习习惯的必要做法。教师要挖掘数学知识之中的矛盾因素,并以此矛盾因素为着眼点,激励大家发现有效的问题解决思路,继而产生以问启思、以思导学、知行合一的优质学习习惯。

三、 初中阶段数学课堂提问效果改善思路

(一)让问题设计更有水平

1. 适应学生需要

目前初中阶段的数学课堂上时常会出现此种情况,只要教师开始提出问题,便有学生埋头作思考状,生怕被叫回答。这一方面可能由于教师的提问方式不科学,还有一个可能原因在于问题自身和学生需求相割裂,或者不受学生欢迎。为此,为了让问题设计更具水平,教师首先应探索发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从中寻找到适宜于学生能力范围的优质问题,以此让学生有接受问题的热情,有回答问题的意愿。例如在进行全等三角形教学时,教师在学生预习过程中便可给出问题:何为全等形,何为全等三角形,全等三角形有哪些对应元素,全等三角形具有哪些性质,是否能够以符号正确表示三角形全等,是不是可以快速发现两个全等三角形所具有的对应角和对应边。在学生开展预习时,带着教师所给出的难度不大同时针对性又非常强的问题,可以更好地掌握教学大致内容,并明确其中所涉及的主要数学思想,逐步进入到理想的学习状态,而且他们可以在每回答一次问题时,享受到一次成功带来的喜悦。当学生预习完成后,教师可提出:全等三角形是否为形状相同的两个三角形?若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那它们是否属于全等三角形?全部等边三角形是否均算全等三角形?对两个全等三角形而言,其周长与面积是否相等?相关问题同样适宜于学生认知规律,他们可基于问题看到自身对全等三角形理解的成果与不足,并在未来课堂学习时意识明确地配合教师巩固已得成果、弥补尚存在的不足。总之对课堂提问而言,教师应重视学生同问题二者间的关联性,给出学生能够接受的问题,用此类问题给其更进一步学习指明方向。

2. 具有开放特点

教师所给问题应立足于学生客观认知规律,保证问题本身具有足够的开放性特点,从而以问题为契机更好地激励学生的参与主动性,使之能够利用问题深入思考,不断做好对知识的归纳与总结工作,全面改善自我在数学学科方面的认知及素养。例如在作特殊平行四边形认知指导期间,教师可基于教材内容和学生认知能力,做如下问题设计:在平行四边形中,其相邻两条边处于垂直状态时,此平行四边形形状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而如果另外相邻两边也处于相等状态,又会有怎样的情况出现?如果再把这两种情况组合成更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变化又是怎样的呢?在面对这一连串富有开放特色的问题时,学生能积极展开深入而细致的思考,并主动探索其中蕴含的规律。整个过程中,促进学生知识迁移与内化的预期目标得以实现,而学生在自主学习意识方面也将不断取得进步。

3. 关联新旧知识

孔子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极有力地显示温故、知新两个概念所具有的紧密关联性。在进行学生学习指导时,教师同样要形成关联新旧两种知识的观念,其中首先在问题设计时,便应当同时体现新知识和旧知识两项内容,以便让学生得以将新知学习和旧知巩固相结合,以此完成学习效果强化任务。在作问题设计时,教师应考虑先后所涉及知识的关联性,使问题在提出以后有机会成为新知与旧知二者之间的沟通桥梁,借此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与内化知识,给其建构独立与完善知识体系创造条件。例如在教学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内容之际,教师即可结合本次教学目标,设计如下问题:在劳动节期间,有两家超市均在搞促销活动,其中甲超市需要顾客消费满200元后,可享受到购买其他商品的半价优惠,乙超市需要顾客消费满70元后,可享受到购买其他商品的八五折优惠。请计算在哪一家超市购物更划算?从表面上看来,该问题比较复杂,然而此问题具有生活化特色,在学生的平时生活中较常遇到,大家的参与热情比较高。在教师给予指导以后,学生将很容易通过此问题联想到一元一次方程的旧知,通过新旧结合的办法,较快给出问题的答案。

(二)让提问过程更加专业

让提问过程更加专业,可以有效缓解问题形式与学生需求不兼容的问题,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思考与认知机会。保证提问过程专业化的做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创设问题情境

教师应首先利用创设问题情境的做法,妥善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数学教学期间,提问是一个极为关键的环节,利用对前述恰当问题内容的呈现,可以有效激发学生深入思考,完成对学习目标知识内容的探究。而该理想的实现,应以创设问题情境为前提,即在课堂上教师首先在使用必要的提问技巧之前,利用相应的情境创设策略来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使学生得以在预设问题支持下进行比较充分的学习和理解。如在进行“有理数”知识引导时,教师可以抛出“大家学过哪些数,这些数分别是怎樣进行分类的”问题,以之当作课程切入点,让学生带着此问题进入到“有理数”学习及认知状态,并更顺利解决教师接下来提出的新问题。很显然类似的做法,不只起到关联旧知识和新知识的作用,其要点在于学生可很快进入到情境之中,于情境内而非情境外作出对新知识、新问题的探索。

2. 强调新颖构思

初中数学教师在做数学提问时,需要于问题确认之后、问题提出之前,基于教材数学知识和班级学生实际情况,以学生感兴趣的领域为切入点,做问题的再次调整与巧妙构思设计,争取提问得更加新颖和生动,使学生得以从此问题出发,自主进行教材知识的了解,相关问题的解决方案探索。如在进行同类项这一章节的复习课教学时,教师已经准备了几个帮助学生巩固学习成果的问题,但当教师注意到由于这次上课距离上次上课已经过去了周末两天时间,学生可能已经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遗忘,便应重新进行提问方式构思,而不是使用简单的提问方法:“上次课我们学了什么?大家掌握得怎么样?”这样只会造成学生在回忆既往知识时的紧张感与抵触心理,从而让复习效果大打折扣。教师可以先以委婉方式,给学生以提示:“在上周末的数学课上,我们接触了降幂排列数组,并进行了一些练习,如果把降幂排列比作同学们依身高不同排队,则这次所学的同类项又该怎样比喻才恰当呢?大家可以小组讨论一下。”既解决了学生记忆生疏的问题,又贴近于学生平时生活的内容,激发起主动回忆的兴趣,实际的实施效果是比较理想的,学生可以在展开讨论后自主举手发言。例如,学生能够思考得到“可以视为课间操排队时,男生站成一排、女生站成一排”“还可以视为卖水果的店主,分别把苹果、橘子、香蕉各自摆放一堆”等。总之,利用这样的操作方法,数学问题的构思可表现出一定的新颖度,能够促进学生对本部分数学知识产生初步的认知和理解,与此同时也可以激发其对数学学习的强烈兴趣,并极大提升其课堂数学学习效率。

3. 找准提问时机

找准课堂提问时机,是初中数学教师提升课堂提问效果的关键所在。在问题合理设计出来以后,为增强提问有效性,教师应避免使用满堂问的错误策略,也要从盲目提问的窠臼中脱离出来,审慎科学地进行课堂提问时机选择。具体而言之,教师能够做出选择的时机有以下几个:第一,教师可于学生接触新概念间隙提出问题,此时教师可从数学学科特点出发,在本环节围绕新出现的概念,进行精心的数学问题设计与使用,以此带动学生思考,使之在回答期间形成对概念的正确而深刻理解。第二,教师可以在学生探究、比较时提出问题。对数学知识而言,因其属于一个有机统一体,内部的各知识点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关联性与差异性,教师应从数学具体知识点之间的相异点和相同点出发,做比较精细化的提问设计,以便引导学生一面思考和解决问题,一面接受思辨性训练,借此提升学生的自我数学思维能力。第三,教师在学生运用知识时可以提出问题。考虑到知识运用备受重视的情况,教师需要更为留意知识的运用过程价值,利用一些富于实际功能的问题引导学生做好知识内化工作,促进其应用水平的提升。

4. 直接间接并用

在课堂上教师可同时运用直接提问法、间接提问法两种形式,使两种提问方法共同服务于学生数学思维发展需求。

首先,教师可突出直接式提问方法作用。直接提问方法应用范围较为广泛,教师可基于教学内容进行直接发问,该做法可比较迅速地集中学习者注意力,因此适宜于简单知识,或者是复习场景下的知识,在这样的提问方式带动下,学生可更快对问题加以思考与解决,并能够有效产生既有知识记忆及掌握效果,同时了解一般数学规律,形成举一反三等思维观念。例如在进行特殊平行四边形教学时,教师可带领大家回忆以往所学习过的平行四边形相关知识点,然后利用直接提问方法给出问题:矩形概念是什么?矩形有哪些性质?如何判断一个图形是否属于矩形?此类问题是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内容,由于个别学生做不到对本部分知识的全面领会、透彻理解,便正好可以利用此机会作进一步学习及巩固,有效加强对矩形概念、性质及判定方法等方面内容的理解与掌握。

其次,教师可突出间接式提问方法作用。所谓间接式提问方法,在使用策略上是具有多元性的,教师可视情况需要选择使用类型。具体而言之,在初中时期数学课堂教学期间,直接课堂提问虽然是比较常规同时又非常有效的一种方式,然而若教师始终沿用此传统提问形式,同样有可能造成课堂提问效果的不尽如人意。因此,若以提升数学课堂提问效果为导向,教师需要使间接提问配合直接提问,共同在课堂上发挥引导和启迪学生的作用。间接提问的多元形式包括以下几种:一是情景提问,也就是为了激励学生思考、回答问题,教师可以结合所教授内容,进行一定问题场景的设置,引领学生在生动的场景中积极思考和处理问题;二是悬念提问,即教师应明确学生思维发展的中,好奇心占据重要位置,若想使学生有好奇心、有疑问、有惊喜,则需要教师妥善结合课堂教学内容,进行精心的悬念设置,让学生能够在悬念激励下,更积极进行对问题的思考;三是假设提问,即教师为使学生更为全面而深入地展开思考,可结合教材内容中的一些既定事实,对其进行侧面或反方向的假设,从而提出新问题,以引领学生在这些新问题带动下完成探索,利用假设途径突破自我认知局限性。事实可证明,这种间接式提问方式,对学生思维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5. 遵循渐进原则

提问时教师需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让提出问题的过程更契合于学生认知期待。在课堂教学时,教师虽然可能因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需要,利用分层教学的方式进行循序渐进式教学设计,但若课堂时间有限,则教师的这种做法并不能随时实施,即教师在各环节都做分层,很可能造成时间过紧,教学任务不能如期完成的问题。因此教师可关联学生情况,在具体问题提出后,用循序渐进的理念加以提问,帮助其在某个问题核心周围逐步领会和突破重点及难点。例如在“几何证明”教学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已知△BCD内,∠B=108°,同时BC=BD,且CE平分∠BCD,现请求证CD和BC+DE二者间的关系。对这个问题,学生是无法借助已知条件直接得到答案的,此时便要求教师遵循渐进原则,把问题作分解和细化,首先让大家进行三个线段之间关系猜测,接下来让其思考如何分解CD,在此之后则是理性论断,把分解的CD和BC+DE对应关系找出来,即作最终的证明。应该说,整个过程中问题的展示是层层递进的,能够将学生引导至深度学习理想状态,让其能够更顺利地掌握知识重点与难点。

(三)关注学生思考表现

前面已经述及学生课堂思考不够主动和积极的问题,教师应具备针对这方面问题的处理思维意识,实践中教师可借助重视反馈评价与促使积极参与两个角度给予学生支持。

1. 重视反馈评价

传统教学模式之下,一些教师留意到对学生加以提问做法,试图以提问引导学生掌握数学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并且据此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及数学解题能力。这样的认知是值得肯定的,但若想追求更高水平的教学质量,教师则需要做好同步提问反饋及后续评价工作,使每一次提问都不落空,帮助学生因提问及反馈评价而全面受益,教师自身也可针对学生反应做出适宜调整。如在教师对学生回答加以评价时,需要充分照顾到学生的心理发展客观规律以及自尊心,若学生回答正确要给予表扬,若学生回答错误要给予鼓励,指出错误原因,以及有哪些可取之处等,提醒学生在以后遇到相似问题时应如何认知、思考等。

2. 促使积极参与

教师利用评价和反馈策略,除了使课堂提问教学更完整,更利于学生表现,还应使课堂具有更强的开放度,以此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具体而言之,教师所提出问题及相对应的教学策略,都要保证具有足够开放度,要具有激发学生多元能力的可能性,这样才能让学生形成持续学习的热情,特别是乐于进行问题的探究精神。通常来讲,教师从开放性角度给予的支持,可表现于以下几方面:其一,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应尽量不被固定答案限制住,让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加以探究,只要学生回答入情入理,便应给予肯定;其二,教师可尝试使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更进一步拓展学生参与面及参与范围;其三,上述反馈与评价过程也可全面开放,使学生有机会自评与互评,在彼此切磋中获得提升。关于利用开放促进积极参与,以函数的图象知识教学为例,教师可先安排如下问题:在同一个直角坐标系内,以描点法绘制函数y=2x+1与y=1-x图象,若学生完成函数图象,教师提出问题:这两个函数所形成的图象是什么图形?大家是否也能提出一些问题呢?本题的开放性在于,教师扭转了传统的学生总是被动回答问题的现象,让学生也可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利用这种做法培养大家的创新精神。同时教师没有对学生认知过程进行上限设置,而是使之能够自由地发挥,这对更进一步激活学生的思维非常有利。学生可把题目内的一些条件在纸上进行尝试,同时思考可能存在的问题。学生可以提出:它们相交于何处,这两个方程可以被解决吗?在教师发现学生想不出问题时,可再对评价反馈方式加以调整,如可改变评价奖赏角度或力度,或者根据学生在组内表现,给予表现达人与创新达人的称号等。

四、 结论

课堂提问属于一门教育艺术,它是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所在。初中阶段的数学课堂提问拥有多重功能,它既能够启迪学生进行知识的深层次思考,又可以让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学科核心素养、良好行为习惯得到养成。所以文章针对初中阶段数学课堂提问所涉及问题展开探讨,并关联实例提出了一些富有实用价值的针对性教学策略,包括如何设计更好的数学问题,如何使用更好的问题展示方法,还有怎样在教学与评价时关注学生全面参与思考等。相信有关探讨必然会给教师以教学内容为中心的问题设计工作、使用工作带来一定参考,从而更有效地完成预期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陈越忠.初中数学课堂提问技巧与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1(14):57.

[2]徐方,殷长征.精准提问:促进数学动态课堂生成的艺术[J].中学数学月刊,2020(2):21-23.

[3]李响.有效提问 成就精彩: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提问的实践与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1(12):74-75.

[4]刘向萍.数学教学中基于问题情境数学化的实践与思考:以“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教学为例[J].中学数学(初中版),2020(4):13-14.

[5]蔡宏心.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有效提问[J].数学教学通讯,2020(2):23-24.

[6]王军强.初中数学教学中课堂提问的艺术略谈[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0(4):155.

[7]张素红.例谈初中数学课堂里的提问艺术[J].数学之友,2019(6):28-31.

[8]陈万寿.关于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运用的思考[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1(26):56-57.

[9]陈敏.把握课堂提问策略,提升课堂效率[J].中学数学,2021(1):71-72.

[10]陈律.初中数学问题解决策略的教学有效性[J].数学大世界(中旬),2020(3):44.

猜你喜欢
提问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初中化学课堂个性化有效提问策略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