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融入研究

2023-09-19 23:28徐娜
当代家庭教育 2023年16期
关键词:融入策略劳动教育小学语文

徐娜

摘 要: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模式也在不断改革和更新。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下,劳动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融入逐渐受到了重视。笔者通过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在本文分析了目前劳动教育的融入现状,接着从多个方面阐述了融入价值和融入策略,希望可以促进学生从小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

关键词:小学语文;劳动教育;融入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539(2023)16-0242-04

如今,科学的进步让人们的生活条件变得越来越好,导致很多人都出现劳动观念匮乏的情况。再加上部分小学生在家中生活在溺爱之中,更是缺少劳动意识,进而影响到他们的全面发展。针对这种情况,小学语文教师除了要关注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情况以外,还要在语文教学中不断融入劳动教育,从多个方面入手,加强小学语文劳动教育的感染力,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劳动实践能力,使学生心中树立“以劳动为荣”的理念,让学生学会吃苦耐劳,促使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

1.劳动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融入现状

(1)融入意识淡薄

融入意识,是劳动教育融入语文教学的关键,对后面的整个融入过程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但由于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较大影响,部分教师比较重视语文知识的讲解,导致他们出现融入劳动教育意识淡薄的问题。在这种意识淡薄的情况下,整节语文课堂都是在不停地讲解语文知识,劳动教育内容很难出现在学生的视野里,更别说培养学生正确劳动观念了。即使教师想要融入劳动教育,通常也只是简单地提上几句,并不能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导致学生始终未能形成较强的劳动意识。

(2)融入形式单一

通过观察发现,大部分小学语文教师所采用的融入形式十分单一。具体表现为:在讲解语文知识时采用口头讲解,在融入劳动教育仍旧采用口头讲解,整体上来看比较单一,学生提不起较大的兴趣,甚至会产生出学习疲劳感。同时,这样单一的融入形式也难以向学生展现出劳动的魅力,导致学生依旧难以正确认识劳动,也始终未能形成较大的劳动参与积极性。正是因为存在融入形式单一的问题,导致劳动教育的最终融入效果并不理想,难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融入评价匮乏

目前,劳动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融入普遍存在评价匮乏的问题。一方面,部分教师认为自己只需要将劳动教育融入即可,至于评价部分则没有给予较多的关注。实际上,评价也属于语文教学中的一部分,要想更好地融入,那么就需从头到尾始终贯彻融入劳动教育。另一方面,还有部分教师做出的评价过于简单、随意,像“做得很好”“你真棒”等,并未针对学生的劳动过程进行全面评价。时间久了,学生很有可能就会出现免疫,难以满足他们的实际需求,导致学生并不能从心里喜爱劳动。即使劳动,也是装装样子,并不能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2.劳动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融入价值

(1)锻炼学生动手能力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劳动对人类的衣食住行有着不可忽视的重大意义。通过劳动,学生需要转动脑筋思考如何完成劳动,也需要付出自己的体力才能完成劳动,所以可以锻炼学生的脑力和体力。同时,劳动需要学生动手操作,像浇花、扫地等各项劳动。当学生通过自己努力操作而得到成果时,他们将会慢慢地产生收获感,进而推动学生逐渐产生出想要劳动的想法。久而久之,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自然会得到持续性的锻炼和提升。

(2)打造学生优秀品质

小学阶段正是学生形成优秀品质的关键时期,通过在小学语文中融入劳动教育,有利于学生优秀品质的打造。面对困难,很多学生的第一选择都是逃避,原因是他们的意志不够坚定,也没有较强的毅力,并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在劳动教育的引领下,学生会逐渐尝试克服困难,突破劳动。久而久之,學生自然会形成较强的毅力,这更是对学生未来成长、人生观的树立等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3.劳动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融入策略

(1)挖掘语文教材内容

纵观小学语文教材内容,不难发现其中存在很多劳动教育素材,都可以成为教师融入劳动教育的基础点。因此,小学语文教师需深入挖掘语文教材内容,充分发挥出语文教材的优势,找出有关于劳动教育的内容,穿插到语文知识的讲解中,将其潜移默化地传授给学生。与直接讲解劳动技能相比,这种方式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学生在理解语文知识的过程中就会不自觉地接受劳动教育。既不影响语文知识的传授和讲解,又能达到融入劳动教育的目的,可谓一举两得。

比如,在学习《邓小平爷爷植树》这篇课文时,教师可深入挖掘这篇课文内容,找出其中的劳动教育点。本篇课文主要介绍了邓小平爷爷植树的过程,要求学生可以学习到邓小平爷爷身上热爱劳动的精神。而植树本身就属于一种劳动,教师就可从植树活动入手,让学生了解到像邓小平爷爷那么伟大的人也热爱劳动,使学生可受到感染,每当学生阅读到课文中描写植树的细节时,就会不自觉的感叹。长此以往,学生劳动精神的形成指日可待。此外,教师还可多从教材上挑选一些有关于劳动的课文,侧面突出劳动的重要性,端正学生的态度。通过这样挖掘语文教材,不仅可以让学生快速提炼出课文的中心思想,加深学生理解,而且有利于提升劳动教育的最终融入效果。

再如,在学习《赵州桥》这篇课文时,教师同样需针对这篇课文内容进行深入的挖掘,找到相关的劳动内容,作为劳动教育的开展基础。在刚刚接触和学习这篇课文的时候,多数学生都会被精美的建筑所折服。而教师除了向学生讲解赵州桥的历史和精美建筑以外,还需特别向学生强调古代人民为了建筑赵州桥而付出的汗水。在建造过程中,没有现代工具的帮助,工人只能一块一块地扛起来石头,并拿起刻刀等工具进行刻画。有了教师的引导之后,学生对赵州桥的理解就会变得更深层次,并对古代人民的劳动成果产生出敬佩之情,学生的劳动情感也会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2)联系学生现实生活

劳动,是学生现实生活中必不可缺的一项活动。若想要拉近学生與劳动教育之间的距离,最好的方式就是从生活角度入手,这更能增强劳动教育的感染力,促使学生自觉接受。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可转变融入角度,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将其作为融入点。这时候,劳动教育将不再那么遥远,而是更加清晰、更加生动,既能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的学习效益会得到明显提升,还能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劳动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价值,有利于学生正确劳动观念的快速形成。

比如,在学习《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这一篇课文时,由于本篇课文通过描写雷锋生活的点滴,突出劳动,教师就可从这个角度入手,融入劳动教育。第一步,带领全体学生共同阅读课文,引导学生感受雷锋每一次的劳动,为之后劳动教育的融入奠定基础。第二步,让学生以雷锋为例,联系自己的现实生活,想想是否能找到像他一样默默无闻付出劳动的人。有的学生可能很快就会想到清洁工,还有的学生说教师也付出了劳动,等等。这时候,相信学生已经发现自己现实生活中充满了劳动。最后,教师可鼓励学生在课下主动参与劳动,像主动捡起垃圾扔到垃圾桶等。通过这样融入劳动教育,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劳动创造美好生活”,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尝试做自己力所能及的劳动,保证劳动教育的最终融入效果。

再如,在学习《北京的春节》这一篇课文时,由于本篇课文的内容比较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可成为教师渗透劳动教育的重要素材。第一步,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入手:“同学们,你们印象中的春节是什么样子的呢?谁能分享一下春节期间印象最深刻的事情呢?”由于每个学生都有着丰富的春节经历,所以纷纷主动分享。有的学生说会发红包,还有的学生说有很多好吃的。第二步,结合学生的回答继续提问:“为什么会有很多好吃的呢?”由此让学生感受到家长对春节的劳动付出。通过这样的指导,学生对春节的印象不再是好吃好玩的,而是变成对家长劳动的感恩,学生的劳动意识也会得到进一步的增强。

(3)利用语文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劳动教育渗透融入的关键途径。通过语文阅读,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文课文内容,还可以提升学生的共情能力,让学生快速把握课文中的劳动点。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可合理利用语文阅读教学,恰当融入劳动教育,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正确认识劳动。教师需合理选择语文课文,带领学生阅读,找出其中的劳动内容,理解劳动的伟大以及真正价值,这对学生劳动观念的快速形成是非常有利的。

比如,在学习《千人糕》这一篇课文时,教师可着重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内容,并重点突出千人糕的制造过程,让学生深刻体悟到他人付出的劳动汗水。在制作千人糕的过程中,需要很多劳动人民共同劳动合作才能完成,经历了风吹雨打、辛勤劳动,才最终有了好吃的千人糕。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学生对千人糕的认识不再停留在“这是一种好吃的东西”上,而是针对千人糕背后的制作过程进行分析,学会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甚至对这些劳动人民产生出敬佩之情。每当学生阅读这篇课文时,学生的脑海中就会形成很多人在辛勤劳动的动人情景,他们的劳动意识也会得到逐渐增强。通过这样的语文阅读教学,不仅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文课文内容,而且有利于学生劳动观念快速形成。

再如,在学习《腊八粥》这篇课文时,为了增强学生的劳动意识,教师可着重带领学生阅读本篇课文内容。第一步,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并画出课文中描述腊八粥制作过程的句子,特别是含有动词的句子,并找找作者都运用哪些修辞手法。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再让学生分享。有的学生读出了“花生仁儿脱了他的红外套”,还有的学生分享“正拿起一把锅铲在粥里搅和”,等等。第二步,结合学生分享的句子进行引导:“倘若妈妈不拿起锅铲进行搅和,那么还能有好喝的腊八粥吗?会有什么结果呢?”由此带学生感受妈妈的劳动和付出。同时,通过阅读腊八粥的制作过程,很多学生也产生出想要劳动的兴趣和热情。

(4)加强劳动写作表达

除了语文阅读之外,语文表达同样也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劳动观念的重要途径。要想进行高质量的语文表达,需要学生不断积累自身的语文经验和身边的语文素材,这与学生良好劳动习惯的形成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对此,小学语文教师可以语文表达教学为载体,融入劳动教育,组织劳动表达教学。这也就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劳动经验,并结合自身的劳动经历,充实语文表达内容,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劳动表达。经历了劳动表达之后,学生对劳动的认知将会得到升华,促进学生劳动观念树立。

比如,小学语文教师可以以“劳动”作为语文表达主题,让学生在课下结合自身的亲身劳动经历完成表达,并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等到下节课的时候,学生纷纷主动拿出他们的劳动成果,分别有馒头、面包、手工模型,等等。趁着学生情绪高涨时,教师可再让学生分享他们的劳动经历。有的学生分享了制作馒头的经历,还有的学生则分享了制作手工模型的经历,等等。分享结束之后,再鼓励学生尝试将刚刚口头描述的内容转变成文字形式,推动学生完成劳动表达。有了刚刚的分享和真实劳动经历之后,学生都能很快完成劳动表达。通过这样的劳动表达,既能锻炼和提升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能推动学生劳动能力逐步提升,对学生高贵劳动品质的构建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再如,小学语文教师可以以“发现劳动”作为语文表达的主题,引出学生在课下要多多观察自己的身边,看看有哪些劳动,做好记录,与其他学生一起交流和表达。实际上,劳动就在学生的身边,但由于学生本身劳动意识的匮乏,导致学生很难发现身边的劳动。那么,教师不妨设计“发现劳动”的表达主题。经过观察之后,学生发现身边很小的一件事都需要付出劳动,像打扫卫生、整理书包,等等。同时,在观察的过程中,学生会不断思考并渐渐掌握更多的劳动技能。等到下节课的时候,教师可再鼓励学生主动分享和表达他们的观察和劳动所得。这既能充实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又能拓展学生的劳动视野。

(5)组织劳动实践活动

单单向学生传输理论上的劳动技能是远远不够的,还需相应的劳动实践活动支撑,才能让学生真正学会主动劳动。因此,小学语文教师需灵活组织劳动实践活动。除了常见的校园活动以外,教师还可组织一些社区活动,像敬老院劳动活动等,鼓励学生积极报名参与。通过不同的劳动实践活动,学生的情感和态度也将会有所不同,进而对劳动的认知会得到不同程度上的上升。这样不仅可以发展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而且对学生劳动素养的培养也有着较为重要的作用。

比如,小学语文教师可组织“走入敬老院”的劳动实践活动,即让学生以劳动者的角色走入敬老院中,一起为老人提供劳动服务。第一步,向学生讲解本次劳动实践活动的流程:所有学生一起去敬老院,为那里的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像打扫卫生、端茶倒水,等等。第二步,开始组织学生有序进入敬老院,并提醒学生本次活动的目的。在参与的过程中,学生纷纷主动帮助老人,甚至想要做得更多。最后,教师可结合本次的劳动实践活动开展心得交流会,有的学生选择分享他们做出的劳动,还有的学生则选择分享对劳动的新认知,等等。通过这样的劳动实践活动,学生不仅可以体会到劳动的艰辛,也能收获到劳动带来的成就感,进而推动学生形成优秀的劳动精神。

再如,小学语文教师还可组织“种植活动”,即让学生在课下自主种植某一种植物,细心呵护,仔细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并做好“观察日记”。一开始,学生很有可能不知道该如何选择植物,那么教师可适当给学生推荐一些种植简单、成活率较高的植物,像辣椒、小番茄等,供学生参考和选择。同时,教师还可简单向学生分享种植的小技巧,像定时浇水等。经过一段时间的呵护之后,学生就会感受到植物成长的变化。等到最后收获到果实之后,学生更是能感受到劳动的价值和喜悦,进而形成更为积极、主动的劳动态度。

(6)完善劳动教育评价

劳动教育应该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过程,所以说劳动教育评价也必不可少。若只是针对学生的劳动成果给予简单的评价,像“你真棒”等,那么很有可能会打击到学生的劳动积极性。因此,小学语文教师需及时完善劳动教育评价。这也就要求教师仔细观察学生的劳动过程,制订出较多的评价指标,给出形成性评价。同时,还可组织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形式,因为学生与学生之间更加相互了解,可使学生发现身边人身上的劳动优点并学习,促进学生主动劳动。

比如,在学习《寒号鸟》这篇课文时,教师需制订出完善的劳动教育评价。具体来说,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评价学生是否能初步理解课文中所表述“用辛勤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中心思想;第二层次,评价学生是否受到寒号鸟的影响而树立较强的劳动精神;第三层次,评价学生平时的劳动成果或者是否具有一定的劳动技能。从这三个层面入手,可将劳动教育贯彻到实处,推动学生从劳动精神落实到劳动成果,贯穿整个劳动过程。此外,还可以让学生之间进行相互评价,依旧按照以上的评价标准,促使学生相互鼓励,共同劳动。通过这样的评价,更有利于学生劳动精神的快速形成。

4.结语

综上所述,劳动教育的合理融入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因此,小学语文教师需不断改革自身的语文教学理念,深入挖掘语文教材内容,灵活整合劳动教育资源,探索出适合学生的劳动教育方式,真正将劳动教育融入语文课堂上。这样,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劳动技能,进而能提高学生的劳动能力,保障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郭智卿.在小學语文教学中融入劳动教育的策略[J].江西教育,2022(44).

[2]张娟芳.劳动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有效融合的策略[J].基础教育论坛,2022(34).

[3]卢静,赵彦宏.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劳动教育资源开发[J].科教文汇,2022(22).

[4]王诏静.劳动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机渗透[J].天津教育,2022(26).

[5]纪娅莉.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劳动教育[J].安徽教育科研,2022(25).

猜你喜欢
融入策略劳动教育小学语文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试论初中语文教学生态理念的融入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浅析初中生物教学中融入生命教育的策略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游戏法融入小学短跑教学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