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活人物信息 探索实践课堂
——以译林版《英语》六(上)Unit 4 Then and now(第一课时)为例

2023-09-19 00:39郭惠芬
小学教学设计(英语) 2023年8期
关键词:语篇导图新课标

文 |郭惠芬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倡导“践行学思、用创为本的英语学习活动观”,秉持在体验中学习、在实践中运用、在迁移中创新的学习理念。课堂是学科教学的中心场域,是开展实践教学的主阵地。探索实践的课堂教学,能引导学生在语境中学,语境中用,语境中思。

译林版《英语》教材人物固定,他们是学生的“同龄人”“小伙伴”。学生和教材人物“同学习、共成长”。依托人物信息,开展课堂教学实践,能够引发学生们的共鸣,让他们感同身受。借助人物信息,不仅能使教学更具整体性、连续性,还能引导学生实现前后知识的关联,不断“织网”和“提炼”,在思维发展中推进语言的学习,从而实现教学内容的重现、重组和重建。

本文结合译林版《英语》六(上)Unit 4 Then and now 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谈谈具体操作流程。

一、借助人物链接主题,梳理课堂实践目标

新课标倡导以主题为主线,整体设计教学活动。而教材人物好比课堂教学的超链接,在主题的引领下,以语篇为依托,巧用人物信息开展教学,可以立足本单元向内看,厘清学什么;立足本册书横向看,发现知识点的前后联结;立足本套教材纵向看,梳理知识点的整体框架。通过课堂教学实践,让学生在亲历中提升自主学习的能力。

Mike 是教材的主角,教材围绕Mike 介绍了Mike 的动物朋友、个人爱好、周末生活、生日派对和圣诞活动等等。本单元描述了Mike 的成长变化,以及时代的变迁、科技的进步带给Mike 一家人工作和生活上的巨大改变。借助Mike 一家人过去和现在的变化,让学生体验成长的快乐,感受祖国的日益强盛,同时提炼出了单元主题“Changes”,第一课时侧重谈论“The changes of Mike’s family”。

实践目标:

1.引导学生根据图片谈论Mike,激活人物信息;

2.根据插图,尝试问和答,引导学生多维度地谈论Mike 一家过去和现在的变化,能从过去与现在两个时间维度梳理Mike 和家人的变化,形成提纲,复述课文内容;

3.能基于思维导图的结构进行小组展示;

4.通过对比通讯、阅读、交友与购物方式的变化,感知时代的变迁和科技的进步;

5.能根据照片提示谈论自己成长的变化,体会学习带来的改变,增进学习的动力。

设计意图:围绕实践制定教学目标,旨在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能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课堂伊始,先谈论Mike,回顾人物信息的同时,也是课堂教学实践的延续。围绕着“The changes of Mike’s family”这一子主题,通过问和答的方式,与学生共同梳理文本,搭建框架,给予学生更多课堂实践的机会。新课标倡导教师要探索和形成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从传授知识转向能力培养,从讲解道理转向引导发现,从呈现结果转向共筑过程。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式的学习方式进行课堂实践,逐步形成思维导图,使文本结构逐渐清晰。通过阅读Mike 一家过去和现在变化的文本,从过去和现在两个时间维度梳理、谈论Mike 和家人的变化。

走出教材,分享自己成长的变化,感受学习带给自己的改变,通过分享交流,互相学习,明白努力学习的重要性。

二、依托人物展开实践,巧妙激活已有经验

新课标倡导坚持学用结合,引导学生在应用实践类活动中内化所学语言和文化知识。“实践式”的课堂充分重视学生的课堂体验,助力学生建构基于主题的结构化知识。

Mike 是学生们的“老朋友”,课堂上借助图片的提示,帮助学生回忆Mike。熟悉的风景对于优秀生来说,是一次知识融汇贯通、综合语言能力进一步提升的过程;对于学困生来说,是一次绝佳的再学习机会,帮助他们查漏补缺。通过小组合作式的学习方式,做到了课堂实践学习的全覆盖。

Step 1. Before class

1.Watch a video about us.

2.Free talk “About Mike”.

Ss: Mike is an English boy.He can... He likes... He is good at...

设计意图:课前,教师搜集了学生们小时候和现在的照片,并做成短视频。课堂伊始,伴随着欢快的英语歌曲,学生饶有兴趣地欣赏着一张张照片,有的甚至不认识过去的自己,惊讶自己变化的同时,揭开了本单元的主题“Then and now”。

接下来,呈现了有关教材中Mike 的插图,让学生回忆起了Mike,学生们跃跃欲试、畅所欲言。教师将这一环节交给学生,要求各小组合作,完成“小作文”,并要求写出关键词或画出思维导图。新课标指出,“学”主要体现基于教师指导的、学生作为主体参与的系列语言实践活动,这样的实践活动给予学生连续说英语的机会,不仅能够提高语用能力,发展学生思维,而且能在潜移默化中完成育人目的。

三、巧借人物学会提问,开展应用实践活动

新课标提出,要围绕语篇主题意义设计逻辑关联的语言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建构基于主题的结构化知识。课堂教学中要多开展应用性实践活动,这样有利于学生建构结构化的思维,系统架构所学知识。课堂要问“好”,学生思维品质才会好。课堂中教师借助关键词,让学生参与提问,在实践中不断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Step 2. The changes of Mike’s family

1.T: Just now, we talked about Mike and his family. Now let’s know more about them.

2.Look at the photos of Mike’s family. Let’s talk about their then and now.(Watch the video.)

3.Look at the pictures and try to finish the questions and ask and answer in groups.

设计意图:译林版《英语》教材的核心板块以对话和故事的形式呈现,本单元是语篇故事,而上一个单元则是以对话的方式呈现。在教学中,教师要强化素养意识,要有大单元的教学视野,巧妙链接单元学习。基于所学习的语篇,多角度地挖掘和呈现,在实践中不断运用、内化和提升。将语言知识的教学融入语言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发现和总结语言的规则和用法。

“关键词”好比学习的支架,有利于学生结构化思维的培养。课堂中借助关键词引导学生自主提问,在思维的碰撞中发展学生的结构化的思维力。本节课借助could、did 这两个关键词,引导学生根据教材插图尝试提问,建构语言结构,发展语言能力。

四、依靠人物完成导图,发展学生结构思维

思维导图是一种可以把思维可视化的方式,在教学中,它可以助力教师和学生构建知识框架,立体呈现教学内容。围绕主题学习,设计并开展思维导图的实践活动,能够引导学生从基于语篇的学习走向深入语篇和超越语篇的学习。

思维导图的实践活动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能够把原本抽象复杂的语篇变得条理化,清晰地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

Step 3. Let’s make a mind map about “Then and now”

1.Make a model.

T: What could Mike do six years ago?

S: He could read and draw.

T: What can Mike do now?

S: He can write.

2.Talk in pairs and finish the form.

S1: How did Mike’s father call people twenty years ago?

S2: He used the telephone to call people.

S1: How does he call people now?

S2: He uses his mobile phone to call people.

S1: How did Mike’s grandpa get news thirty years ago?

S2: He listened to the radio and read newspapers for news.

S1: How does he get news now?

S2: He reads and watches news on the Internet.

S1: Where did Mike’s mother make friends and buy things twenty years ago?

He made friends at school and bought things from shops.

S1: How does she make friends and buy things now?

She makes friends and buys things on the Internet.

3.Let’s retell.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要重视对学生英语学习方法的指导,借助图表及时梳理和归纳所学内容。教师做好必要的示范后,让学生开展生生对话,通过生生互动分享和交流,充分实践运用,盘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引导学生完成表格式的思维导图,在实践的过程中再一次梳理文本,借助生生间的问和答开展活动,课堂教学环节相互关联、循环递进,促进了语言的学习和运用。

在教师的示范引领下,将课堂逐步交给学生,分小组开展实践学习活动,通过归纳整理,设计表格,逐步形成清晰、完整、系统的结构,这一动态生成的过程,正是实践教学的魅力所在。在实践中内化和总结用法,提升了学生的重构力,发展了学生的学习力。

用实践检验学习成果,对于学困生来说是一次再学习的机会;对于优秀生来说,则是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发展了语言能力的同时增强自信。实践式的课堂教学使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

五、凭借人物走出教材,构建实践育人途径

新课标指出,要引导学生走出教材,超越学科,回归生活,实现课程育人方式的改变。探索实践的课堂教学能将课堂所学与学生生活关联,围绕单元主题,充分挖掘育人价值,借助教材人物的信息整理,逐步形成一个人格健全、热爱生活的人物形象。教材人物好比一面镜子,通过类比,引导学生认识自我,改善自我,最后实现自我成长的目标。

Step 4. Say something about your then and now

1.Read the model.

Hello, everyone. My name is Tony.

Five years ago, I was three years old.

I could sing and draw. I couldn’t read or write. I didn’t go to school.

Now I am eight years old. I can do many things.

I can play the piano. I like playing football.

2.Let’s talk about Zhu Bowen.

3.Talk about your then and now.

4.Know more about then and now.

设计意图: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是语言学习活动的主体,要引导学生逐步从基于语篇的学习走向深入语篇和超越语篇的学习。走出教材,联系学生的生活,谈谈自己成长的变化。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将对英语的感知,经过一定的实践应用形成结构化知识,内化为个人经验,并通过应用实践等环节,再将所学知识和认知方式外化为解决新情境中的具体问题,如此循环往复,达到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

如何带领学生走出教材,开展更广泛的阅读,在当今“双减”背景下,我们要充分用好配套练习册,将与主题相关联的阅读理解作为课堂教学的拓展材料,开展有针对性的课外阅读,更好地内化所习得的学习方式。将这些阅读材料剪贴成册,形成个性化的阅读材料,丰富主题意义,提升学生的能力,同时也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

六、结语

实践式的课堂教学指向的是学科探索,倡导做中学,具身认知。以教材人物为抓手,用活人物信息,使课堂有机衔接,螺旋上升。实践的课堂重视学生的亲历,倡导基于真实的情境,多角度地呈现与推进,推动了学生核心素养的持续发展。实践式的课堂真正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让课堂重新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猜你喜欢
语篇导图新课标
烃思维导图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
第6章 一次函数
初探新课标下高中英语听力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