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英语信息还原题的编制与应用

2023-09-19 00:39仇成龙
小学教学设计(英语) 2023年8期
关键词:短文句型选项

文 |仇成龙

一、信息还原题的定义

信息还原题要求学生根据短文内容,从短文后的选项中选出能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选项中有两项为多余选项。本题型属于阅读测试题型,主要考查学生理解语篇上下文逻辑关系的能力。由于信息还原题一般有七个选项,而其中只有五个选项是最佳选项,因此这类题型也被称为“七选五”。另外,由于信息还原题需要在短文中空缺五句话并提供七个选项,这就意味着短文的字数不宜过少,所以信息还原题比较适用于六年级的英语考试。

二、信息还原题的编制与应用

(一)语言材料的选择

首先,信息还原题的语言材料应该真实、地道。由于独立编写语言材料的难度较大,因此可以从其他版本的英语教材或者正规考试的试题中获取信息还原题的语言材料。例如,本文涉及的两道信息还原题分别取材于沪教版《牛津英语》六年级上册Unit 5 的教材内容以及常熟市2020~2021 学年第一学期阶段性质量调研卷·初一英语的试卷内容。

其次,信息还原题的语言材料应当与实际教学中的语篇类型相似,这才能够有效地反映实际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语言能力。例如,本文涉及的第一道试题是故事类语篇。这与译林版《英语》教材五年级Goldilocks and the three bears 和Cinderella、六年级The king’s new clothes 的语篇类型相似。本文涉及的第二道试题是叙事类语篇。这与四年级My day、五年级At weekends 和At Christmas、六年级What a day!和Chinese New Year 的语篇类型相似。两道试题的语言材料如下:

第一道试题(见下图):

第二道试题(见下图):

(二)语言材料的改编

当获取到真实、地道的语言材料之后,需要将其改编成符合学生语言能力的语言材料。改编时,要关注时态的转换、词汇的替换、句型的变化、单词的注释、句子的删减、图片的提示等方面。

以第一道试题为例:

1.时态的转换。虽然译林版《英语》六年级上册的前四个单元已经较为全面地涉及了一般过去时的用法,但是本篇短文中还出现了一些不常见的不规则动词的过去式,比如grew、drove、sent。同时,虽然还有一些动词的过去式是规则的,但是这些动词的原形是新单词,大多数学生还不知道其含义,比如died。所以,在改编这篇短文时,可以把一般过去时改为一般现在时,适当地降低阅读难度。

2.词汇的替换。本篇短文涉及较多的新单词,而且这些新单词对于理解短文内容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比如wild、die、take care of、rhino、save。因此,可以用一些近义词或者同类词进行替换。比如“Joy worked with wild animals.”可以替换为“Mrs White is an animal worker.”。

3.句型的变化。短文中的句型应该是学生较为熟悉的类型,避免因为句型难以理解,而导致对短文内容的理解产生偏差。同时,短文中的句子间应该存在一定的逻辑关系,便于学生根据上下文来推测短文内容。

4.单词的注释。短文中那些影响理解短文内容同时又无法根据上下文推测含义的单词,需要标注好中文的注释。

改编后的语言材料见下图(画线部分是改编的内容):

以第二道试题为例:

5.句子的删减。由于获取到的语言材料字数为188字,这对于六年级上半学期的学生而言,阅读量偏大,理解难度也会随之增大。因此,可以删减一些关于细节的句子,从而突出短文的核心内容,便于学生厘清上下文的逻辑关系。

6.图片的提示。本篇短文原来配有一张Queen Elizabeth 的真人照片,学生可以通过“看(view)图”来获取“Queen Elizabeth 是一位老妇人”这一关键信息,从而准确地理解短文内容。考虑到学校内大规模的打印需求,在改编试题时替换了一张Queen Elizabeth的简笔画图片,确保大规模打印时图片的清晰度,便于学生“看图”获取信息。

改编后的语言材料见下图(画线部分是改编的内容):

(三)空格的设置

1.第一句话不设空。避免学生一开始就需要推测短文内容,拔高了阅读难度,降低了信息还原题的效度。

2.空格的设置要选择那些能够根据上下文推测出来的语句,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类:

(1)根据前几句话,能够推测出下一句话。

以第一道试题为例,学生根据前一句“Elsa drives away the bear.”能够推测出后一句“They are safe(安全的).”。

(2)根据后几句话,能够推测出前一句话。

以第二道试题为例,学生根据后一句“She loves the news about horse racing(赛马).”能够推测出前一句“At the table, she usually reads newspapers.”。

(3)根据前后几句话,能够推测出中间的一句话。

以第一道试题为例,学生根据前一句“Mrs White is an animal worker.”与后一句“She looks after Elsa,a young lion.”能够推测出两句中间的一句话是“She works with lions.”。

(4)根据多句话,能够推测出主旨句。

以第二道试题为例,学生需要对整篇短文内容有所了解,才能够推测出“She has a lot of things to do every day.”。

(四)干扰项的设置

干扰项的设置,要根据短文内容,运用学生熟悉的单词与句型,编制两句与短文内容高度关联的干扰项。

以第一道试题为例:

短文中出现了Mrs White 和Elsa 两个角色,所以分别根据这两个角色,编制了干扰项“Mrs White gets angry.”和“She likes eating meat.”。前一个干扰项,运用了译林版《英语》六年级上册Unit 4 的重要句型;后一个干扰项,源于“Elsa 是狮子”这一短文内容,同时为了与选项“She works with lions.”形成干扰,没有表述为“Elsa likes eating meat.”。

以第二道试题为例:

短文讲述了Queen Elizabeth 一天的生活情况,所以编制了一个关于“午餐”的干扰项“She likes to have a sandwich for lunch.”。然后,由于短文涉及了Queen Elizabeth 的日常活动,所以编制了“网上购物”的干扰项“She is excited about doing shopping on the Internet.”。

(五)成型的试题

第一道试题(见下图):

第二道试题(见下图):

三、信息还原题对英语教学的反拨作用

信息还原题以一篇有五处空缺的短文为载体,需要学生具有较高的语言水平,才能容忍短文信息的缺失。但是,学生语言水平的提高,只靠刷信息还原题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教师在日常的英语教学工作中逐渐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因此,在教授Story time 和Cartoon time 板块时,教师需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注上下文之间的逻辑关系。例如,在译林版《英语》六年级上册Unit 1 Story time 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事先在短文中确定好存在逻辑关系的句子。在教学过程中,隐去其中一句较为容易理解与表达的句子,引导学生根据上下文内容,主动猜测隐去句子的内容。另外,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初次阅读短文时,不要急于查阅新单词的注释,而是要运用已有的英语语言知识,合理地猜测短文内容。由于短文中有新单词与新句型,无形地将短文内容形成了“空缺”,生成了与信息还原题类似的阅读形式。

四、结语

总之,合理地编制信息还原题,有助于逐步实现在真实情境中测评学生语言能力的目标,从而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短文句型选项
典型句型大聚会
KEYS
Keys
跟踪导练(四)
阅读理解
跟踪导练(5)
单项填空精选练习100道
强调句型的it和引导词it有什么区别?
短文改错
短文改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