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听资源在小学英语作业设计中的应用策略

2023-09-19 00:39|苏
小学教学设计(英语) 2023年8期
关键词:译林作业语言

文 |苏 敏

运用恰当的视听资源,如录音、录像、图片、视频等,优化作业评价,可为教学情况反馈提供有效的信息,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语言实践空间,提升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笔者结合译林版《英语》的课后作业设计实例,阐述如何合理根据作业目标整合视听资源,设计作业引领学生进行英语拓展学习。

一、注重意义探究,“视听”入手,促理解

根据有声语言第一性的原则,在学习规律上,听是放在首位的,它是五项语言技能中不可分割的一环,是多种能力的综合体现(杨晓萍,2015)。教师可采用静态、动态的视听资源作为主题意义探究的助力点,培养学生“听”的能力。

(一)静态图片创设情境,检测“听”力

【例1】以译林版《英语》三年级下册Unit 3 Is this your pencil? Story time 课时作业设计为例。本单元的主题是“人与自我”,涉及的话题是文具和生活用品,并通过以下四个语篇呈现主要内容:Mike 和同学们在教室寻找铅笔,Sam 和Bobby 在校内午餐时间发生的事情,以及语音板块和歌谣板块的两首呈现学习用品的韵律诗。教师在Story time 课时作业的听力训练中,通过作业项目(见图1)“听录音,按照所听顺序给图中的物品标号”,巩固所学的新句型“Is this/that...?”。

图1 Is this your pencil? Story time 课时听力项目

作业目标:通过此项作业,考查学生对新学的文具类词汇以及所学句型的“听”的能力。

作业要求:听录音,结合图片信息,对图中物品排序。

听力内容:

1.Look, this is my new schoolbag.

2.That is my hat. It’s new.

3.-Is this your ruler? -Yes, it is.

4.-Is this your pen? -Yes, it is.

5.-Is that your red cap? -No, it’s Ben’s cap.

【分析与思考】教师用一张静态图片创设语境,营造“谈论文具、物品”的交际氛围,借助图片检测学生对听力内容中关键信息的理解,考查学生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图片中含有的不止文具类物品,还有曾经学过的hat、cap。学生不仅要理解所听的内容,还要善于读图。图片信息反映了物品与所属人物之间的关系,学生需要将两者之间关联起来,才能做出正确选择。教师通过此项答题情况,掌握学生分析语言、获取信息的能力,从而考查学生对Story time 板块词、句知识的掌握情况。

【例2】以译林版《英语》六年级下册Unit 6 An interesting country Cartoon time 课时作业设计为例。本单元主要涉及有关澳大利亚的知识,教师进行单元作业时,以校本卡通形象“玄小鹿”去澳大利亚东奥会传递火炬为情境,设计了各课时作业。以兴趣为导向,采用生动活泼的作业形式,旨在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激起学习驱动力,在作业中渗透一般将来时的用法以及相关国家的知识拓展。教师在Cartoon time 课时作业的听力训练中通过作业项目(见图2)“听录音,选出玄小鹿点餐内容”,巩固所学的新句型和食物类词汇。

图2 An interesting country Cartoon time课时听力项目

作业目标:通过作业活动A,让学生认识、了解澳大利亚特色美食。在跟读中增加学生的语言输入量,丰富其语言积累;在听音勾选中,锻炼学生的信息筛选和处理能力。

作业要求:学生听录音,结合图片信息,对图中物品进行勾选。

【分析与思考】本项目情境创设以玄小鹿到澳大利亚游览,在餐厅与AI 机器人服务员的对话为线索,拓展学习正餐、甜品和饮品三大类六道别具风味的澳洲美食,在作业学习中渗透饮食文化。冬奥村餐厅“今日推荐”菜单均为课外饮食类词汇,贴近学生生活,又富有新鲜感,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宽其知识面。听力练习基于学习已有知识经验,将知识学习进行了潜移默化的迁移,促进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引导学生从已知的文化信息中发现并形成文化视角。

(二)动画视频促进语用,提升“听”力

【例3】以译林版《英语》六年级下册Unit 6 An interesting country Culture time 和Sound time 课时作业设计为例。本课时作业提供了视频资源,帮助学生了解更多中西方文化。学生在课堂上已经初步了解中国、美国、英国、澳大利亚这四个国家的名胜,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在设计该课时作业的听力项目时,通过作业项目(见图3)“观看视频,将所听到的名胜与相应国家连线”,巩固所学的文化板块知识。

图3 An interesting country Culture time/Sound time 课时听力项

作业目标:通过此项作业,用短视频呈现英语国家的名胜风景,让学生感受各国不同特色景点的魅力,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双重刺激,锻炼学生的听力和文本理解能力。

作业要求:学生观看文化短视频,结合图片信息,将图中风景和国家名称连线。

【分析与思考】教师设计运用扫码观看视频资源的方式,突破传统作业的模式,借助信息技术和网络平台,生动形象地呈现学习文本,使作业的学习不枯燥,增强学习兴趣,拉近了学生和文本的距离,有助于开拓国际视野,促进学生对单元主题意义“人与社会”的探究。

二、注重语言表达,以“说”为径,炼技巧

课堂只有40 分钟,学生口头表达的练习时间相对有限,所以,教师利用视听资源设计“说”的作业,链接课内外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培养用英语思考的思维品质,为真实语境中的语用奠定基础。

(一)围绕核心语言操练,鼓励开口

【例4】以译林版《英语》三年级下册Unit 6 What time is it?Fun time/Cartoon time 课时作业设计为例。本单元属于“人与自我”主题。话题是时间,教学重点是问答时间,尤其是整点时间以及介绍在某个时间要做什么事情。有关询问和回答时间的句型是“What time is it?”和“It’s... o’clock”;有关介绍做某事的时间句型是“It’s time for...”。本课时作业围绕时间的口头表达,开展了两人小组讨论生活作息,以及根据时间表介绍自己一日活动等项目。通过作业项目(见图4)“根据任务完成要求”,巩固锻炼所学的时间表达技能。

图4 What time is it? Fun time/Cartoon time课时口语实践项目

作业目标:通过此项作业,学生能正确掌握句型“What time is it? It’s... o’clock. It’s time for...”等,并能在情境中使用;通过制作钟表和完成时间表,介绍学生的一日作息,并能通过合作任务,巩固所学目标语言。

作业要求:学生根据任务要求两人一组看图片运用该课时的句型进行对话操练;学生能大胆运用单元内所学的语言介绍自己的一日生活。

【分析与思考】教师以教材内容为出发点,创设自然的交流场景,提供贴近学生生活的语言交际的视觉资源,如图画、故事等,基于学生实际能力,设计恰当的“说”的任务,培养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灵活运用交际语言的能力。从简单的口语操练到综合实践性的任务,由易至难,层层递进,鼓励学生开口运用语言,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通过两人、四人小组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

(二)突出个性思维发展,迁移创新

【例5】以译林版《英语》五年级下册Unit 6 In the kitchen 单元作业设计为例。本单元属于“人与自我”主题,话题是“生活中的饮食”,教学重点用现在进行时讨论在厨房做的事情,尤其是有关烹饪方面的语言交际。在单元作业的设计中,教师要求学生向外国朋友推荐一道中国美食、制作一道家乡特色菜,并以微视频的方式向大家介绍制作过程(见图5)。

图5 In the kitchen 单元作业口语实践项目

作业目标:通过此项作业,学生在实践中梳理语言、创新语言,利用现在进行时一般疑问句和特殊疑问句进行自如的语言表达,培养用语言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业要求:学生根据任务要求,在家长的帮助下完成菜肴的制作,并形成介绍菜品制作过程的视频介绍,上传到教师指定的邮箱。

【分析与思考】五年级学生应具备“能围绕相关主题,运用所学语言,与他人进行简单的交流”的能力,用拍视频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符合儿童心理特点,学生结合个人生活经验,围绕做菜的主题,从思考做菜步骤到以口头表达的方式呈现制作过程,用信息化手段将语言知识和语言能力有机融合。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学生运用语言进行有意义的思考、建构、表达,实现学以致用。

三、注重学科融合,项目领航,促发展

结合主题探究,教师尝试跨学科设计作业,引导学生根据所给的视听资源进行综合性的学习探究。

(一)跨学科任务驱动,激发想象

【例6】以译林版《英语》三年级下册Unit 3 Is this your pencil?创新作业设计为例。三年级学生对英语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喜欢和他人用新的语言知识交流,乐于学习,敢于创新。教师可以在作业设计中,融入艺术、科学、信息等学科的知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语用。在本单元的创新作业设计中,教师采用画一画、说一说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见图6)。

图6 Is this your pencil?单元创新作业项目

作业目标:通过与美术学科融合的形式设计作业,鼓励学生大胆设计自己喜爱的文具,并尝试运用语言介绍,锻炼学生的创意想象思维,培养学生乐于使用课内外学习的英语与他人交流的能力,体会使用英语交流的乐趣,促进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

作业要求:学生画出自己设计的文具,并用语言向自己的家人朋友介绍。

【分析与思考】实践操作型作业能为学生提供“做中学”“生活中学”的机会,符合学生认知特点(卢燕,2022),有助于学生进行跨学科整合思维的形成,有利于思维品质的培养。学生对于画画、手工制作、海报等实践性较强的作业充满兴趣,通过动手、动脑、动口的实践操作,学生能加深理解语言,实现将书本知识向自身技能的转化。

(二)项目化学习统整,育人达标

【例7】以译林版《英语》五年级下册Unit 4 Seeing the doctor 创新作业设计为例。本单元话题为“看病”,语言知识包括常见疾病单词、就医用语。通过作业项目的学习,学生能围绕病痛给出相关建议,进行相应的英语描述。本单元创新作业将单元“看病”话题和之前发生的新冠疫情结合起来,通过系统化的综合实践活动(见图7),进行绘本阅读、海报、思维导图制作等视听资源的学习和整合,培养学生语用能力,达成育人目标。

图7 Seeing the doctor 创新作业项目

作业目标:

1.通过自主阅读绘本,了解新冠病毒的传播方式和防控手段,考查学生对文本进行信息获取、处理的能力;2.通过绘制思维导图,梳理新冠病毒传播方式和防控手段的具体要求,考查学生对语言的解码能力、重组能力;3.通过拍摄宣传视频以及制作抗疫海报,宣传抗疫知识,考查学生的综合语用能力。

作业要求:

1.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已学习过的疾病类单词,并学习新单词以及医嘱类词组。2.观看小视频,能够模仿医生给小视频中的人物填写就诊卡。3.能够正确使用本单元句型,借助就诊卡的内容,创编视频中人物就诊时与医生的对话。

【分析与思考】基于单元话题“看病”,教师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结合新冠“疫情”进行创新作业设计。通过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作业项目,从语言输入、内化、外输三个环节,训练学生用英语思维,启发学生用英语做事情,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语言的语用,任务体现了语言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特点。学生自制的思维导图、设计的抗击疫情海报以及拍摄的抗疫视频,也成为学生之间互相学习的视听资源。通过小组合作,资源的交流共享和学习探究更为主动。

四、结语

教师应该重视视听资源在作业设计中的运用,让作业成为立体、动态、鲜活的学习载体,充分借助视听资源的优势,围绕主题意义探究,重构作业、优化作业,让学生爱上英语作业,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语言的机会。

猜你喜欢
译林作业语言
基于学习活动观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以译林版《英语》必修第三册Unit 1 “The Amazon Rainforest: a Natural Treasure”为例
基于学习活动观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以译林版《英语》必修第三册Unit 1 “The Amazon Rainforest: a Natural Treasure”为例
语言是刀
《译林》创刊四十周年庆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再续“趣”缘——以译林五下Unit 5 Helping our parents例谈CSS教学范式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作业
我有我语言
过刊转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