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整体视角下的单元大任务设计与实施
——以译林版《英语》五(下)Unit 7 Chinese festivals 为例

2023-09-19 00:39张秀娟
小学教学设计(英语) 2023年8期
关键词:整体目标英语

文 |张秀娟

一、引言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课程实施部分首次提出要“加强单元教学的整体性”的教学建议,明确了学科目标从知识点的了解、理解与记忆,转变为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与价值观念的培育。崔允漷教授在谈学科核心素养时呼唤大单元设计,他认为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单元学习提倡以大观念、大项目、大任务、大问题为统率,在一个学习单元内集中解决某个核心观念、项目、任务或问题,并按照其逻辑使相关知识、技能的学习结构化。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提升教学设计的站位,以单元教学目标为统领,组织各语篇教学内容,规划系列教学活动,实施单元持续性评价,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建构对单元主题的认知,发展能力,形成素养。

二、单元整体视角下的单元大任务的概念及意义

单元整体视角下的单元大任务是指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围绕单元主题,深入解读、分析、整合、重构单元教材和搜集整理教学资源后,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需求,设计一个有一定难度和综合性、与真实生活紧密联系、能驱动教学目标实现的、能激发学生持久思考和探究的单元大任务。

单元整体视角下的单元大任务包含的各课时子任务相互关联、逻辑清晰,有利于学生深度学习的开展,容易让学生见到整体,形成观念,让学生用单元所学知识、技能等来完成一件“大事”,让学生在做事中收获素养。

三、单元整体视角下的单元大任务设计思路

译林版《英语》教材每册由八个单元组成,每个单元围绕一个单元主题,包含若干板块。教师在教授每个单元的各板块内容时,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也不能“以点概面”或“以偏概全”,要以单元整体为视角,从整体出发,围绕单元主题,紧扣单元教学目标,确定单元大任务。本文结合译林版《英语》五年级下册Unit 7 Chinese festivals 四个课时的教学,探讨单元整体视角下的单元大任务设计。

1.确定单元大任务,要充分考虑与单元目标的一致性

实现单元整体视角下的大任务设计,首先要厘清单元大任务和单元目标的密切关系。任务包裹着目标,目标指引着任务,两者实现内在一致能充分提高教学设计的站位,能从关注零散知识本身走向整合的实践与运用,能实现任务设计与素养目标的无缝对接。

(1)目标先导的大任务设计

初定目标单元大任务调整目标1.能听、说、认读节日名称和月份名词,能借助图片、日历等理解新单词,并正确使用。2.学生在介绍节日时会运用句型“The... festival is in...or...”。3.学生能理解字母组合th 发/θ/。4.能通过板书和关键词的帮助,谈论中国节日。5.了解更多中国传统节日和其他一些节日,能谈论自己喜欢的节日,建立文化自信。建立中国文化自信传播中国节日文化1.通过分音节认读单词的方法,听、说、认读节日名称和月份名词,并能正确使用。2.在介绍节日时运用句型“The... festival is in... or...”。3.能理解字母组合th 发/θ/,能区分/θ/和/s/。4.通过板书图示和关键词的帮助,谈论中国节日的时间、活动、食物、意义和感受等。5.能用唱、说、对话、写等多种方式介绍中国节日文化,建立文化自信。

(2)任务先行的单元目标设定

初定大任务设定单元目标调整单元大任务建立中国文化自信传播中国节日文化1.通过分音节认读单词的方法,听、说、认读节日名称和月份名词,并能正确使用。2.在介绍节日时运用句型“The...festival is in... or...”。3.能理解字母组合th 发/θ/,能区分/θ/和/s/。4.通过板书图示和关键词的帮助,谈论中国节日的时间、活动、食物、意义和感受等。5.能用唱、说、对话、写等多种方式介绍中国节日文化,建立文化自信。做传播中国节日文化的使者。To be a Chinese culture messenger.

目标先导式设计以确定目标为起点,再在大任务确定后反推、完善单元目标;任务先行式设计是以始为终地进行逆向思维,通过任务的设计和实施厘清最终的目标。总之,任务和目标要不断磨合、相互修正,单元目标告诉学生要去哪里,而单元大任务则指引学生怎么去。

2.设计课时子任务,要充分考虑与课时目标的关联性

确定课时目标、划分课时子任务,能够引导学生深度理解单元主题,能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构该主题的知识网状图。本单元划分为四个课时,四个课时的子任务之间、课时目标之间、课时子任务和课时目标之间都具有关联性。

3.设计课时评价任务,要充分考虑与补充资源的完整性

评价任务是单元设计的关键。设计课时评价任务可以及时矫正目标是否准确、恰当,在设计教学过程时可以把已经设计好的评价任务嵌入到教学过程中,使课堂教学体现教学评一致,所以评价任务是承上启下的关键。让“教-学-评”一体化凸显出“以评促学”“以评促教”的功能,在拓展教学资源时要充分考虑到补充资源的完整性,补充的资源要利于学生掌握,有助于学生评价时的输出。

四、单元整体视角下的单元大任务的实践过程

1.任务的提出要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

英语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教学只有与生活有机整合才能发挥作用。第一课时视频中外国人提到哪个节日?他们对中国节日如此感兴趣,那么,我们是不是应该好好学英语,做传播中国节日文化的使者呢?我们的大任务对应了课程性质中的表述:英语是传播人类文明的载体之一,学习英语对中国走向世界、世界了解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作用。所以,让学生做传播中国节日文化使者的大任务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2.问题的设计要指向学生的真实思考

美国学者Jackie 和Beth 指出:“优质的问题和优质的提问是优质教学和学习的核心。”教师设计的问题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关注到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融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真实体验,而非难以想象且让学生无话可说。

课时板块内容课时子任务课时目标Period 1Story timeTo know four Chinese traditional festivals and try to tell about them 1.Students can know something about four Chinese festivals.2.Students can learn how we tell about Chinese festivals in English.Period 2 Grammar & Fun &Culture time To be able to talk about more Chinese traditional festivals 1.Students can understand March, April, July, August, December, lunar clearly.2.Students can know and use the sentence structure The... is in... or... correctly.3.Students can introduce Chinese festivals in more aspects.4.Students can talk about Chinese festivals correctly and fluently.1. Students can read, understand and act out Cartoon time.2. Students can master the sound of /θ/ and know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s/ and /θ/.3. Students can master the method: When they talk or introduce a festival, they can focus on some details.Period 4 Checkout time To be a Chinese festival culture messenger Period 3Sound &Cartoon time To know more interesting festivals besides Chinese traditional festivals 1.Students can show Chinese festival culture to others in different ways.2.Students can talk about Chinese festival culture in some aspects with reasonable details.

回顾第一课时,出示课题后,教师设计问题“What questions do you have?”;关于中秋节的话题,教师设计问题“What does full moon mean?”;关于春节的话题,教师设计问题“What can’t we do at the Spring Festival? What is the main colour for the Spring Festival? What are Chinese festivals? Why do we celebrate them?”,让学生有话想说、有话可说。第二课时教授春节在农历正月初一时,设计问题“Why is the Spring Festival in January or February?”;教授四季话题时,让学生读小诗并设计问题“When does spring come? When does winter come? What makes a year?”,自然地把Fun time 中的四季融入到小诗和月份的学习中;在教授the Lantern Festival时,让学生猜测外国友人Ryan 会问一些什么问题,从而与第一课时的问题“What aspects are mentioned?”成功对接。第三课时复习有关月份内容时,教师设计问题“What comes to your mind when you see the month?”;学生学习Sound time 时,设计问题“Who is singing songs to Charlie? Why is Charlie so happy today?”;学习Cartoon time 时,设计问题“What do you know about Mother’s Day?”;在观看Bobby 一家以往的生活视频后,设计问题“What else will Bobby and Tina do on Mother’s Day?”,以上问题的设计都是指向学生已有的认知和生活。

3.活动的组织要确保任务的完成

所有的教学活动紧紧围绕完成任务而组织,既有形式上的“热闹”,也有内容上的“实在”。本单元四课时主要设计了三类活动。

(1)学习理解类活动。学习理解类活动主要包括感知与注意、获取与梳理、概括与整合。

第二课时中十二月份小诗的学习能让学生在诗歌的情境中很自然地学会月份名词,区分四季。第三课时找不同的游戏:Picture 4 is different, because it’s about the Mid-Autumn Festival. Picture 1~3 are about the Spring Festival. 学生运用的语言精准地指向学生语言能力、思维品质,帮助学生复习表达有关中国传统节日的语言。第四课时学生边唱“明月几时有”边思考“When you watch the moon in the sky,what does the moon do?”的问题,这些活动的设计都不是堆砌的,而是可以精准地帮助学生完成任务。

(2)自主探究类活动。自主探究类活动主要包括比较与发现、分析与判断、内化与运用。

第一课时的小组合作:阅读其余三个节日内容,组内完成思维框架并讲述;第二课时设计让学生自主比较,找出缩略词规则的活动;第三课时用thick 和sick、thumb 和some 等单词编成的绕口令等,让学生在自主比较、练习中实现自我成长。

(3)创新实践类活动。创新实践类活动主要包括判断与评价、实践与操作、想象与创造。

学生搜集资料阅读“Why do we celebrate Chinese Festivals”和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种方式介绍节日,在第四课时学生创编chant,小组合作制作poster 等都是指向学生的想象、实践与操作。

4.效果的检验要“教-学-评”一体化

“教-学-评”一体化体现在同一课时所教的内容上,也体现在四个课时的有效衔接上。语音学习方面,分音节教学单词的方式从第一到第三课时贯穿始终。语用表达上,第一到第四课时语言表达技能是螺旋上升的,从第一课时围绕时间、食物、活动展开表达,到第二课时增加意义和感受,再到第三课时的详略得当,以及到第四课时学生从故事、历史等方面介绍中国节日,帮助学生逐步建构。

五、结语

贝塔朗菲创立的系统论有一条核心观点是“整体大于部分之和”。中国历来就有“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的说法。唯物辩证法认为,整体处于统帅的决定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部分离不开整体,离开了整体,部分也就不称其为部分,大局的走向决定局部的命运。曾国藩也说:成大事者,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单元整体视角下的大任务设计让我们把单元中相关的板块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让一个单元做成了“做中国节日文化的传播者”这样一个大任务。当然,单元整体视角下的单元大任务设计与实施要让学生的思维实现“化零为整”还要关注到跨单元的项目建设、跨年级的知识串联等,它需要一个反复思考、实践、总结、再思考、再总结的过程。

猜你喜欢
整体目标英语
关注整体化繁为简
设而不求整体代换
读英语
改革需要整体推进
酷酷英语林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