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文本阅读,提升写作能力

2023-09-24 12:55李莉
新教育·科研 2023年14期
关键词:文本阅读读写结合写作能力

李莉

【摘要】阅读与写作是语文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之间既有相对独立性,又相輔相成。学生应通过阅读积累文学知识,并将这些积累的知识应用到写作中,丰富写作内容,优化写作手法。可以在阅读教学中依托文本阅读,渗透写作方法指导,进行小练笔和积累好词佳句等方法尝试,试图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文本阅读;写作能力;读写结合

阅读与写作看似是相对独立的两部分,但两者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教学中如何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进行有机结合呢?为此,笔者在教学中以课本例文为资源,着手在阅读教学中将“写作”根植于“阅读”的沃土中,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汲取“营养”,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不断提高。

一、阅读中,学习谋篇布局

阅读对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阅读犹如“输入”,写作好似“输出”,学生在进行大量阅读“输入”的基础上,在阅读中积累写作素材并吸收、内化,才能在写作的时候言之有物。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文章大多选材典型、结构合理、语句优美,是学生进行写作学习的典范。教师可以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文章构架、选材立意和写作技巧等。

教师通过对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研究发现:很多单元的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内容有关联,或者主题相一致。如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课文《珍珠鸟》《桂花雨》《白鹭》都是通过描写事物,表达作者对该事物的喜爱之情,而这个单元的习作主题“我的心爱之物”,正是让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这恰是提示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关注文本的表达,有目的性地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指导,学习作者如何选取典型事例,进行谋篇布局。

在进行《珍珠鸟》的阅读教学时,笔者尝试注意引导学生思考:课文是如何描写珍珠鸟的,从哪几方面表达作者对珍珠鸟的喜爱之情?学完《珍珠鸟》一课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这篇课文为例子,按照一定顺序去观察一种自己喜爱的小动物外貌和生活习性等,在此基础上着手写一写关于心爱之物的作文。学生在明白本次习作的主题是“喜爱”后,从主题出发,围绕主题进行选材。

在文章的脉络和写作手法上,教师也可以向教材中的课文取法。如《爬山虎的脚》一文按照时间顺序写了爬山虎的脚和叶子的生长变化。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发现作者的写作特点,并在单元习作“写观察日记”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模仿《爬山虎的脚》行文脉络来将观察到的内容写下来。老舍先生的《母鸡》,在文章开头写道“我一向讨厌母鸡”,而在文章的结尾却说“我再也不敢讨厌母鸡了”。这种先贬后扬的写作手法也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到习作中。在《刷子李》一文中,作者为了表现刷子李刷墙的技艺高超,不仅写了刷子李的动作和衣着,还借助曹小三的所看和心理活动的变化侧面反映出刷子李高超的技艺。这样的写作方法,可以迁移运用到习作“形形色色的人”中,来表现人物的特点。

二、品读中,尝试仿写练习

语文教学主要是借助教材中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尝试把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进行一定的整合,让学生“在读中学写,以写促感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学习阅读的基础上,找准读写结合训练点,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并鼓励学生学会照样子进行仿写。

如学习《登泰山观日出》,文中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将云雾之美展现出来。其实云雾的形态及美远不止书上所描写的,可以把天空中姿态不同的云雾,以及其动态变化的样子通过多媒体课件中的动画或者图片展示在学生面前。有了直观感受后,学生们自然而然地就能够说出一个个形象生动的句子。比如有学生这样写道:“云雾缭绕在山间,像一条腾飞的巨龙;还没等你来得及看清楚,它又变成了一群奔腾的马儿;一阵风吹过,山间的云雾又变成了波涛汹涌的大海,好像要把我们吞没似的……”学生在一次次模仿课文中的句子进行仿写的过程中,锻炼了写作能力,又增强了写作信心。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还可以根据课文的写作特点进行仿写训练,这也是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部编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为说明文单元,教师利用单元中教学中的“初试身手”板块,让学生选择身边的一种事物,尝试运用多种说明方法来介绍清楚它的特征。学生通过运用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将事物特征说清楚、说明白,还有的学生用了“差不多”“约”等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三、想象中,填补文中空白

在课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不难发现教材中有不少文章有留白:有的文章缺少结尾,有的文章中间有缺少情节。这些留白,却给读者无穷的遐想和思考空间。同时,这些看似缺失的部分,恰恰是教师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点。教师可以在这些留白部分设置小练笔,学生在小练笔的过程中不仅理解了课文内容,同时还提升了学生的写作水平。

1.补白

补白,有时它能为学生打开一个别样的世界。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的留白部分进行补充:可以是课文中某个场景的再现,可以联系上下文揣测人物当时的心理活动,可以想象主人公接下来会怎么做……比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文《猎人海力布》中,海力布是如何劝说乡亲们搬家的部分是缺失的。教师可以设置小练笔,让学生们结合课文内容设想:如果你是海力布,面对不愿意搬家的乡亲们你会怎么样劝说,当时又会怎么想?

这样一个补白,让学生在走近海力布的内心,在对文章语言的重组、人称转换的过程中,了解到海力布当时面临艰难处境,同时也体会到海力布舍己救人精神品质。

2.续写

续写是一种想象作文,它使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合理想象。这既有助于学生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又可以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在选入课文时没有将完整的故事呈现给学生,选文最后以省略号的形式呈现。这就给学生留下续写的空间。所以笔者在学习课文后设置了一个续写环节—你认为后来可能发生了什么事情?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展开了不同的想象。

在阅读教学时,经常进行这样的练习,学生不仅会慢慢喜欢上写作,还能渐渐续写这一类的文章,写作水平也会得到很大提升。

四、诵读中,积累好词佳句

写作需要在平时阅读过程中进行积累,积累的语句多了,各种表达方式能够灵活运用,写作时就会如有神助。那么,如何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进行语言积累呢?

首先,教师可以选取教材中的经典美文,让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和背诵进行语言积累。如在学习《观潮》一课时,教师在带领学生品读钱塘江大潮来临时的壮观景象后,通过自读、齐读、男女生赛读和填空式背诵,让学生在一遍遍的诵读中将文中的语言积累下来。

其次,课后让学生将文中喜欢的好词佳句或者读后有新鲜感的词句摘抄在“日积月累”本上。通过开展语文课前两分钟的诵读活动,引导学生多读积累本上的好词佳句。在日积月累的诵读过程中,学生就会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并逐渐将积累的素材运用到写作中。例如,学生摘抄了《美丽的小兴安岭》中“草地上盛开着各种各样的野花,红的、白的、黄的、紫的,真像个美丽的大花坛”。他在写作“这儿真美”时,把这句话灵活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小区里的小花园真美:草地上盛开着各种各样的野花,红的、白的、黄的、紫的,真像个美丽的大花坛!”

最后,教师还可以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把课文中故事性强、情节一波三折的片段朗读、复述出来。学生在熟读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复述,在复述的过程中又不知不觉将课文中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这有助于学生积累语言、激发写作灵感。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经典的课文,让学生在诵读中逐渐积累词汇量,为写作奠定基础,让他们在写作时有词可用,进而提升写作的水平。

叶圣陶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写作技巧。”因此,教师要用好这个例子,在阅读课文中渗透作文教学,让读写相结合,获得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的“双丰收”。

【参考文献】

[1]张可.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融合教学的实践分析[J].小学生(中旬刊),2022(08).

[2]仇延荣.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的指导[J].语文世界(教师之窗),2022(08).

猜你喜欢
文本阅读读写结合写作能力
挖掘创造潜能,提高写作能力
加强互动交流,提升写作能力
如何有效提高中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理论思考
源于文本 思于文本
小学语文教学激发学生文本阅读兴趣的策略探析
结合实践再探指导写作之最佳策略
浅议群文阅读下的“读写结合”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探究
小学语文教学激发文本阅读兴趣的有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