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新”聚力 助梦成长

2023-09-28 06:44廖燕云
师道·教研 2023年9期
关键词:研训青年教师培训

廖燕云

一、背景

2020年12月,深圳市出台了《关于加快学位建设推进基础教育优质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指出到2025年,深圳市新建基础教育学位超百万个,其中新增幼儿园学位14.5万个、公办义务教育学位74.1万个、公办普高学位11.8万个,深圳基础教育规模将整体迈上新台阶。随着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大量青年教师不断地涌入到教师队伍当中,教师数量的逐年增加,对师资队伍结构产生了新的影响,也使得青年教师的培养任务成为师资队伍壮大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着力方向。

青年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力军,是学校教师队伍的后备力量,其专业成长直接影响着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及发展后劲,同样也会影响着学生知识掌握的广度与深度。我校青年教师占学校教师总数的一半以上,如何帮助青年教师实现专业成长,成为学校的重要课题。通过一系列实践探索,我校结合“研训一体化”的教师培养模式,通过示范引领、同伴互助、教学实践、自我反思等方式来构筑青年教师成长共同体,以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帮助青年教师实现更好地提升。

二、研训结合,明确内涵与意义

“研训结合”也是研训一体化,指的是将教师教学研究与教师培训工作看成相辅相成的一个整体。具体而言,研训结合的青年教师培养机制是一种将教学研究和教师培训融为一体的培训模式。把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自主学习、集体研讨、专题培训等各项活动一体化,综合协调地共同发展。这种培养机制有助于优化各类教育资源,打破教师培训中各项目壁垒,以全方位提升青年教师教育教学理论水平、教学技能和科研能力为切入点使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极大地提高了青年培训的综合性与实践性。

基于此,为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团队,有机融合教师培训中的各个项目活动,综合性地帮助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我校针对本校教师队伍结构的基本情况,成立了“至美教师”成长共同体,通过将青年教师构筑成一个成长共同体,引导教师在集体中开展日常教研活动,在相互学习,共同研讨中解决教学上的困惑,并通过专家的引领,辐射带动青年教师共同进步,以提升青年教师的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

三、制订方案,循序渐进齐落实

建立学习、研究制度,做好学年培训方案。每学期的开学初,学校科研处会根据学校教师实际情况与发展规划拟定《凝“新”聚力 助梦成长》系列培训方案,此方案目标明确、安排细致,有教师基本功训练与比赛,有学校本土专家小讲座、有基本功训练、有优秀课题、试卷命题、外请教育教学专家等。此方案制订后,专门召开了全校教师大会,宣读方案内容,并明确其目的与要求。学校领导带头学习,坚持集体学和自学相结合的方法,鼓励教师关注教育动态,阅读教育著作。学校在每一学年的开学制订《“桥育最美的自己”青年教师岗前培训方案》,含有聆听专家讲座、说课比赛等,一个个活动均为青年教师量身打造,为他们自信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基础。

此外,建立档案,脚踏实地共成长也是青年教师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档案是回顾,是总结,是展望。学校对每位教师都会设立档案袋,里面包含自己的发展规划,成长轨迹等。新教师入职时,学校就要求他们找到适合自己成长的“最近发展区”,对自己的人生成长、职业生涯要做一个三年的规划,希望每个教师都能对照自己的规划,在不同的时期反思调整,努力学习,不断成长。

四、依托活动,百花齐放促发展

本着以坚持“面向全员、突出骨干、分层培训”的原则,立足发展全局,以师德建设为首位,以教师专业发展为核心,优化培训内容、创新培训形式,加强对新教师的培训,以学习促进其进步,具有针对性、实效性。

研讨赛课,切磋琢磨玉汝成。学校开展“六课”活动,即:新教师刚走上讲台时的摸底课,一年内新教师的亮相课,三年内教师的师徒汇报课、名师示范课、组内风格课、课题课。针对新教师制定了“1+3+5”计划,包括青年教师1-3年教龄的“青蓝携手,薪火相传”师徒结对活动,3年教龄的“雏鹰计划”活动和5年教龄的“新秀”展示活动,重在过程,重在收获。每学期,各学科都如火如荼地开展了“至美杯”徒弟教师课堂教学比赛。青年教师借助学校搭建的“平台”,研讨汇报,切磋琢磨,在赛课活动中展现了良好的素养,呈现了至美融通的智慧课堂。“雏鹰计划”考核方案中的“两问、两说、两赛、两晒”,更是新颖、全面。一路走来,新教师的学习过程扎实、成长轨迹清晰、进步阶段明确,收获也精彩而丰硕。

知行合一,翰墨书香自奋发。为夯实新教师的基本功,提升新教师的综合素质,学校每隔一周布置青年教师做“三笔一画”的基本功作业,并由经验丰富的老师担任指导组长。同时,在学校一楼走廊和架空层设立了粉笔字训练基地,青年教师按序每周展示,每学期末进行粉笔字比赛,这既是练习,也是督促。每学期还会开展“读书分享会”,鼓励教师多读书,多积累,多反思。如:上学期初中部教师开展了系列读书分享活动。“阅读一本共同体书籍,撰写一篇读书笔记,分享一点教学感悟,聆听一次专家点评”是对新教师的要求与期待,有40多位老师参与了分享会。这“四个一”活动以新颖活泼、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为载体,丰富新教育智慧,促进教育创新。如:本学期,全校教师开展了《书海拾贝,翰墨飘香》读书分享会,老师们积极参与,在书香中,自学自强,日积月累,知行合一。

缕缕思痕,笔润留香展文采。教育论文是研究成果的主要载体,也是教學思考的重要呈现方式。青年教师的论文写作非一日之功,需反复的琢磨练习,为提升青年教师的论文写作意识,学校每个学期会收集新教师的论文进行评比,如:学校举办了“缕缕思痕,笔润留香”青年教师论文比赛,为青年教师提供教学思考与写作展示的平台。学校60多位班主任还根据学校省课题每人写了一篇关于挫折教育的案例,并结集出版了。

五、向美而行,教师成长看得见

学校为了更有效地促进各项工作的开展,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对全校教师进行专业发展信息摸底调查,为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更科学的安排,引导5年内教龄的青年教师制定《教师个人三年发展规划》,让青年教师在最佳塑造期,结合自身专业,更快速成长,真正提升教师成长幸福感。学校在本学期还确定了对每一届新分配的毕业教师进行系列“雏鹰计划”考核,目的是让教师真正在专业上成长。

为了“让教师成长看得见”,学校结合各项教育教学工作,制定了可视化评价系统,以师生发展评价为驱动,用一个APP打通教学与管理各应用场景。最低的成本,构建一流的校园信息化基础应用服务,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创新,减轻教师的工作量及数据采集的负担。目前,学校正在试行阶段。评价系统主要围绕学校教学、科研、学校贡献3个维度,再结合奖教条例,细化到各项类别的工作发放相应的能量值。以科研工作为例,初步分为文章发表、校本培训、外出培训、课题研究、课程开发、名师工作室、教育教学获奖几大类别,再结合参与的级别发放相对的能量值。老师们通过手机钉钉上传各项积分,各部门在后台审核后形成积分,生成大数据画像,为学校的教育教学提供决策依据,将学校品牌特色及实践研究数据化、可视化,“让教师的成长看得见”。

六、且行且思,目标明确齐努力

1.继续创造性的开展形式多样的科研教研活动,不断探索符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要求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和教学管理模式,不断提高教师的素质,以适应开放教育的需要。

2.继续加强对课题研究的指导与检查。积极争取各级各类课题研究,认真检查落实研究计划情况,严格把关,做到有检查有记录。

著名教育家劳伦斯·斯滕豪斯说过:“只有教师有发展,学校才能发展。”青年教师是一所学校教育教学的新兴力量,青年教师的成长好坏决定了一所学校未来的发展,也影响着后一代人才的培养。科学谋划新教师的发展,通过研训结合的教学培养模式,精准施策,构筑青年教师成长共同体,悉心帮助青年教师们专业化成长,能更好破解学校的发展难题,促进学校教育质量的提升,为学校发展源源不断地注入新活力。全校的教师共同努力,以创新教育为主题,以课题研究为主线,以系列活动为抓手,开拓进取,不断提高,凝“新”聚力,助力青年教师在岗位上走得更快、更稳、更好。

责任编辑 龙建刚

猜你喜欢
研训青年教师培训
如何指导青年教师上好一节数学达标课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2018 年妇女/性别研究研训班在京举办
青年教师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浅谈校本研训管理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
培训路上的感悟——“喜、忧、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