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存分析法的高校发明专利维持决策影响因素分析

2023-09-30 08:17张婷刘洁
科技创业月刊 2023年8期
关键词:影响因素

张婷 刘洁

摘 要:高校發明专利的维持情况,一定程度上反映高校专利创造情况,而且对专利技术转移转化有直接影响。高校专利维持决策研究重点关注高校专利维持时间的影响因素。选取我国90所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发明专利为研究样本,针对其在2007-2012年申请并授权的发明专利,利用加速失效时间模型探究授权发明专利维持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专利技术先进性、技术稳定性、高校技术转移机构独立性、高校研究与发展人员数量对于发明专利维持情况存在显著影响;发明专利个体特征和高校权利人组织特征会影响发明专利维持情况。为提升高校专利管理水平,提出应优化高校专利考核评价体系、加强专利转化实施、促进高校技术转移机构建设、加强高校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等建议。

关键词:专利维持;影响因素;加速失效时间模型;发明专利个体特征;高校权利人组织特征

中图分类号:F204;G649.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2272.202303015

Analysis of Influencing Factors of University Invention Patent Maintenance Time Based on Survival Analysis

Zhang Ting,Liu Jie

(Chongqing Intellectual Property School,Chongq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hongqing 40054,China)

Abstract:The maintenance of invention pat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not only reflects part of the patent cre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ut also has a direct impact on the transfer and transformation of patent technology.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explore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decision of the maintenance of invention pat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Patent maintenance time is an important decision of patent maintenance, so the research on university patent maintenance decision focuses on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university patent maintenance time. 90 National 211 Project key universities were selected as research samples, aiming at the invention patents applied and authorized by these universities from 2007 to 2012, the accelerated time of failure model was used to explore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ir authorized invention patent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dvanced nature of patent technology, the stability of technology, the independence of technology transfer institutions in universities and the number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ersonnel in universities have significant effects on the maintenance of invention patents. It is proved that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istics of invention patent and the organizat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university right holders will affect the maintenance of invention patent.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patent management level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optimization suggestions such as optimizing the patent evaluation system, strengthen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patent transformation,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echnology transfer institution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tal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 Words: Patent Maintenance; Influencing Factors; Accelerated Failure Time Model; Individual Characteristics of Invention Patent; Characteristics of Right Holder Organiz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0 引言

《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和《“十四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都明确提出要促进知识产权高质量创造、高效益运用。高校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国家知识产权强国建设不可或缺的力量,提升高校发明创造能力和水平对国家知识产权强国战略的实施至关重要。近年,高校发明专利申请授权量迅猛增长,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官网统计数据,2021年高等院校的发明专利授权量高达13万件,占国内发明专利总授权量的25%,然而高校专利的维持率和维持时间总体较低。因此,对高校专利维持的真实情况与影响因素进行探究具有现实意义。

针对该问题,前期大多数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专利文献层面的因素对专利维持的影响,探讨专利文献特征对单个专利被维持概率的影响。事实上,专利维持是一个综合的动态决策过程,专利维持不仅仅受到专利固有特征的影响,现有研究也表明区域技术差异、技术市场特征等外部环境特征也会显著影响专利维持时间[1-2],但组织层面的影响在目前的专利维持研究中尚未得到充分的讨论和实证检验。因此,组织特点与专利维持决策的关系仍然有较大的探索空间,如何进一步考虑组织层面的动态特征对专利维持决策的影响,充分识别专利维持决策的影响因素是一个重要的现实问题。同时,鉴于专利维持时间的长短是十分重要的專利维持决策,因此本文对高校专利维持决策的研究重点为专利维持时间的影响因素。

基于上述实践及理论背景,本文有针对性地选取了我国90所211工程高校在2007-2012年申请并获得授权的32 687件发明专利作为样本数据,考察其专利维持时间状况,从发明专利个体特征、高校权利人组织特征综合系统分析高校发明专利维持时间的主要影响因素。高校发明专利的维持情况不仅反映出高校专利创造的部分情况,而且对专利技术转移转化有直接影响。因此,通过分析高校权利人组织特征、发明专利个体特征对高校发明专利维持时间的影响及其反映出的高校发明专利管理现状,为高校专利管理工作提供建议。

1 文献综述与研究假设

1.1 文献综述

与专利维持研究相关的文献主要包括3个方面,在专利维持与专利文献研究方面,从国外研究进展来看,Carpenter等[3]最早从专利文献特征方面研究引证指数对专利维持时间的影响,随后,Albert等[4]、Tong等[5]、Trajtenberg等[6]、Maurseth[7]、Harhoffetal[8-9]、Hall等[10]、Liu等[11]进一步探讨了引证指数、后引指数、技术领域、权利要求数、参考文献数、专利族、优先权登记范围等对专利维持行为的影响。国内也有大量学者研究专利文献特征,乔永忠[12-14]、王莉[15]、肖冰[16]、冯仁涛[17]等分别探究了权利要求数、技术领域、前引指数、专利申请的审查时间、首项权利要求字数等对专利维持时间的影响。

在专利维持与专利个体研究方面,Pakes[18-19]、Brown[20]、Thoma[21]等研究国别对专利维持时间的影响。针对专利个体的价值、质量与专利维持时间的关系,有学者认为专利维持时间可以衡量或者影响专利的价值或者质量。其中Schankerman等[22]认为在专利获得授权后其维持时间可以衡量专利价值。Deng[23-24]使用了专利寿命作为专利质量的评估指标。Hikkerova[25]研究表明有价值的专利被后来者越来越多引用可能会导致其生存能力发生变化。Moore[26]和Grnqvist[27]研究均发现维持时间越长的专利,其专利价值也越高。国内关于专利质量、专利价值与专利维持时间的研究,最早朱雪忠等[28]探究了专利质量与专利维持时间的关系;莫俊淼等[29]探究有效专利的维持时间与专利质量的关系;乔永忠[30]认为一项专利的收益与成本决定了专利维持时间。

在专利维持与权利人研究方面,近些年,关于专利维持时间的研究,国外学者有了新的研究视角,比如Svensson[31]研究专利维持时间与特定阶段权利人是否获得政府贷款的关系;Choi等[32]研究专利权人情绪偏向对专利维持和放弃决策的影响。在国内,乔永忠[33]最早探究权利主体类型对发明专利的维持时间存在的影响。之后,郑贵忠等[34]、蔡中华等[35]、姚清晨[36]、王玲等[37]、宋爽[38]针对不同类型的权利人与专利维持时间的影响关系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全峰等[39]最早通过理论分析特定权利主体即高校专利维持时间的影响因素。随后,王丽婷等[40]提出高校专利维持战略规划。再后,樊霞和任畅翔[41]研究“985工程”高校产学研合作发明专利。

综上所述,国内相关领域研究相较于国外起步较晚,研究的广度与深度都较为欠缺。具体而言,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组织层面的影响在目前的专利维持研究中尚未得到充分的讨论和实证检验。当前大多数对专利维持影响因素的研究仅停留在专利维持时间与专利固有特征多个影响因素的分析等关系方面,少数学者开始重视外部环境对组织专利维持的影响,探究组织所处的技术市场等外部环境对专利维持的影响。目前,已有学者探究组织层面特点对专利价值的影响,尚没有学者考虑组织层面的特点会怎样影响组织的专利维持决策。专利是组织重要的创新成果,组织特点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组织的创新能力,专利行为也会受到组织特点的影响。而针对组织自身的特点如何影响专利维持情况目前还没有进一步的专门介绍。

第二,在研究对象方面,目前大部分研究都聚焦在特定技术领域,而较少关注高校这一特定专利权人。目前有少部分学者针对企业这一特定专利权人的专利放弃决策进行探究,研究企业专利放弃的影响因素;针对高校这一特定专利权人大多是通过定性和描述性统计对专利维持现状进行研究,在近些年关于专利维持影响因素的研究中,大多数学者采用的生存分析方法,考虑了删失数据更为合理。高校作为国家知识产权强国建设不可或缺的力量,对于高校专利现状有待更深入的研究。

现有研究为本文的分析提供了重要参考。专利维持时间是十分重要的专利维持决策,本文对高校专利维持决策的研究重点关注专利维持时间的影响因素。本文将从专利自身角度出发,将高校专利权自身的组织特征引入到高校专利维持决策中,试图从发明专利个体特征、高校专利权人组织特征多方面综合分析高校的专利维持时间影响因素。

1.2 研究假设

1.2.1 发明专利个体特征与专利维持

发明专利个体特征层面的技术先进性和技术稳定性作为专利价值的重要衡量指标,会影响专利的收益水平,从而对专利维持时间产生影响。首先,在专利价值模型中,专利技术先进性和技术稳定性是重要的技术指标,专利价值与专利维持时间关系的复杂性,决定了将技术先进性和技术稳定性作为变量考察其对专利维持时间的影响是十分必要的。同时,专利价值与专利维持时间关系的复杂性已有很多实证研究,现有研究发现专利维持时间可以衡量专利的价值或者质量[23],也会影响专利价值或者质量[29],专利价值或者质量会影响专利维持时间[27],并且学界以及实务界对专利价值的评估标准没有达成一致,专利价值评估难度较高,本文不再讨论。其次,专利维持时间的长短是权利人对专利收益的成本平衡的结果[30]。如果专利权人的专利维持成本高于其从该专利所能获得的收益,作为理性的专利权人通常会选择不再维持该专利[42],而技术先进性与技术稳定性与专利收益水平密切相关。

因此,本文研究选取专利技术先进性和技术稳定性这两个关键因素作为影响专利收益水平的来源,从专利技术先进性和技术稳定性这两方面研究发明专利个体特征对专利实际维持时间的影响。结合现有文献与理论分析,提出以下研究假设:

H1a:技术先进性与专利维持时间可能存在正向关系;

H1b:技术稳定性与专利维持时间可能存在正向关系。

1.2.2 高校专利权人组织特征与专利维持

高校专利权人组织特征层面的高校技术转移机构独立性和高校研究与发展人员数量会影响组织内部不确定性,从而影响专利维持时间。首先,专利管理决策会受到组织内生不确定性的影响[43],在专利的维持决策中,组织特征,例如组织内的相关经验、知识或信息会直接影响专利维持决策[44]。其次,高校科研人员是高校科研生产的主体,高校科研人员在一定程度上与其科研能力直接相关。高校科研人员是高校开展各项科研项目的主体,高校科研人员数量越多,表现为高校科研规模越大,科研实力越强,意味着高校拥有的产学研合作机会越多[45],校企合作发明专利的产出也就越多,从而影响高校对发明专利的价值判断,管理者更倾向于因确定专利价值而选择维持。高校负责专利技术转移的机构如果能够充分进入市场开展公司化运作[46],则更有利于高校专利管理工作[47],提高高校专利运营水平,有利于管理者对专利等资产进行价值判断,提高高校组织进行专利维持决策的能力。

因此,本文选取高校组织的研究与发展人员数量、技术转移机构独立性两个关键因素作为内生不确定性的来源,从高校组织的研究与发展人员数量、技术转移机构独立性这两方面研究高校权利人组织特征对专利实际维持时间的影响。结合现有文献与理论分析,提出以下研究假设:

H2a:高校技术转移机构独立性对于专利维持时间可能存在正向关系;

H2b:高校研究与发展人员数量与专利维持时间可能存在正向关系。

2 研究设计

2.1 样本及数据来源

本文于2022年5月20日从合享新创数据库(INCOPAT),选择申请日期和授权日期在2007年1月1日-2012年1月1日的90所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所有授权发明專利,共得到326 87条专利数据。首先,研究样本选取90所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高校,其专利生存状况具有一定的示范性。由于高校性质的差异,选取90所高校是剔除了特定申请期间内没有专利授权的高校,比如一些语言、财经、军事类高校。其次,发明的有效期长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授权难度也远大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因此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三者的维持决策存在差异,基于此本文只选取发明专利进行研究。再次,专利的公开号、授权公告日、失效日、专利寿命、审查时长、提出实审时长、权利要求数、文献页数发明人数量、技术先进性、技术稳定性由系统自动导出,专利实际维持时间、审查时间、说明书页数通过系统自动导出的专利数据进行数据加工得到。基于以上信息,提取专利文献的特征以及发明专利个体特征。还从公开信息中整理提取了专利所属高校的基本信息。最后,选择申请日期和授权日期在2007年1月1日-2012年1月1日的专利数据作为研究对象,是因为2007年前以及2016年之后无法查询到各个高校单独的统计数据,因此本研究从2007年1月1日开始观测可以避免变量存在大量的缺失值,同时,基于国内高校发明专利维持时间较低,大多数专利在10年内已失效,而到观测结束时仍然有效的专利数据属于右删失数据,选择申请日期和授权日期在2007年1月1日-2012年1月1日的专利数据可以控制至今仍然有效的专利数据占比,保证高校发明专利到观测结束即2022年中的每一年、每一所高校发明专利删失比例在合理范围内。

2.2 实证模型及变量测量

本文以90所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在2007-2012年申请并授权的32 687件发明专利为研究对象,考察其专利维持时间状况,观测时间为2007年1月1日-2022年5月20日。由于样本中的部分专利在观测截止日期之前还未失效,观测数据存在右删失问题,因此本文采用生存分析(Survival Analysis)法进行实证研究,充分探究专利维持时间的影响因素。早在2005年国外学者Maurseth[7]就已经运用生存分析法研究专利维持时间。

本研究将专利的生存时间T定义为实际维持时间——发明专利自授权日起到失效日的时间跨度,单位为月,T<240。根据生存分析中对数据的处理方法,将专利的生存事件定义为继续维持,到观测截止日期前仍然继续维持记为“生存”,专利失效则为“死亡”。同时,将每个专利根据其已观测到的存续期T分割为T个观测项。最终生存回归分析中共包含187 740个观测项,除去缺失值共有147 248个观测值。本文采用加速失效时间模型(AFT)进行回归拟合,考察发明专利个体特征和高校发明人组织特征对高校发明人专利维持时间t(t=1,2,…,T)的影响。生存回归模型形式如下:

InAcpatent_lifeit=β1tech_advancementi+β2tech_stabilityi+β3University_sizeit+β4Independent_TTOit+β5Review_timei+β6num_pagesi+β7num_claimsi+β8num_inventorsi+β9Real_GDPit

其中Acpatent_lifeit为本文的被解释变量——专利实际维持时间,指的是具体某一时间点t上专利i所观测到的实际维持时间,单位为月。专利维持时间的长短是十分重要的专利维持决策,本文对高校专利维持决策的研究重点关注专利维持时间的影响因素。我国专利维持时间包括审查时间,而专利审查流程决定了审查时间的长短[48],因此本文将专利实际维持时间与专利维持时间相区别。

模型中包含以下体现发明专利个体特征的解释变量:①技术先进性(tech_advancement)。技术先进性就是技术创新性,创新是技术成果具有先进性的前提;②技术稳定性(tech_stability)。技术稳定性即专利稳定性,一般来说专利权的稳定性就是指专利权授权后对抗无效请求的能力,模型中包含的体现专利个体特征的解释多量数据均从合享创新数据库中直接导出。

模型包含以下体现高校权利人组织特征的解释变量:①高校研究与发展人员数量(University_size),这项指标均可从《高等学校科技统计资料汇编》中获得。②技术转移机构独立性(Independent_TTO),即高校否拥有独立于高校的公司化运作的技术转移机构。这项指标均可由高校公开信息中查询得到。针对技术转移机构独立性这一指标,根据独立于高校的公司化运作的技术转移机构成立时间,确定2007—2022年间该指标的取值。

模型中还加入了以下控制变量:①审查时间(Review_time)。现有研究证明了专利申请审查对于专利维持具有直接影响[49]。本文中的审查时间解释变量的取值为数据库中审查时长和提出实审时长之和,单位为月。②说明书页数(num_pages)。一件专利的说明书页数越多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说明书中关于专利技术的描述内容越多,专利技术描述的内容越多可能拥有更为复杂和更具创新的技术。故而专利的说明书页数越多,越可能有利于专利维持,所以把说明书页数纳入分析范围是必要的。③权利要求数(num_claims)。有实证研究发现,权利要求数量与维持的时间成正比[50]。④发明人数量(num_inventors)。发明人数量越多往往意味着该项专利的研发过程中凝聚了更多知识,有利于專利的创新与维持。⑤高校所在地的地区生产总值(Real_GDP)。高校所在地的地区生产总值能够反映高校所在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高校所在地经济发展水平越高,越有利于高校专利转化[51],这就会影响高校权利人对专利的维持决策。高校所在地的地区生产总值通过《中国统计年鉴》中的历年GDP指数统一折算为以2007年为基年的不变价获得。

3 实证结果

3.1 样本初步描述性分析及Kaplan-Meier分析

3.1.1 初步描述性分析

表2展示了样本的初步描述性分析,对于可以准确观测维持时间的26 816项专利,专利的平均审查时间为26个月,平均的实际维持时间为45个月。表2进一步展示了这些已失效专利的审查时间和实际维持时间的中位数、最小值、最大值,其审查时间的中位数则为25个月,最短的审查时间为10个月,最长的审查时间为59个月,实际维持时间的中位数为36个月,最短的实际维持时间只有1个月,最长的实际维持时间有147个月。

3.1.2 Kaplan-Meier分析

(1)发明专利个体特征变量的Kaplan-Meier分析。

为使用生存分析法中的Kaplan-Meier分析法初步判断发明专利个体特征对高校专利维持的影响,首先根据高校专利技术先进性指标的中位数将专利样本分为数量接近的两个子样本,分别为技术先进性水平低的高校专利样本与技术先进性水平高的高校专利样本,考察高校专利技术先进性对于高校专利实际维持时间的影响。在对高校技术稳定性指标进行样本划分时,由于样本中大量的高稳定性专利样本数据右删失,本文不再对技术稳定性变量进行Kaplan-Meier分析,而是充分考虑右删失数据,将其直接纳入加速失效时间模型进行回归分析。

高校专利技术先进性对高校专利实际维持时间的影响结果见图1。由图可知处于技术先进性水平高的高校,其专利在多个阶段的生存比例均高于技术先进性水平低的高校的专利。表3展示了Log Rank和Breslow两种方法针对技术先进性水平高的高校专利样本与技术先进性水平低的高校专利样本展开专利生存分布等同性检验的检验结果,结果均在1%的水平上显著,得出两个样本的总体生存分布有差异。结合上述生存曲线的结果,可知技术先进性水平高的高校专利总体维持时间大于技术先进性水平低的高校专利的维持时间。

(2)高校权利人组织特征变量的Kaplan-Meier分析。

为使用生存分析法中的Kaplan-Meier分析法初步判断高校权利人组织特征对高校专利维持的影响,首先根据高校技术转移机构独立性将样本分为两个子样本,分别为拥有独立于高校的公司化运作的技术转移机构的高校专利样本与没有独立于高校的公司化运作的技术转移机构的高校专利样本,考察高校技术转移机构独立性对于高校专利实际维持时间的影响。其次根据高校研究与发展人员数量指标的中位数将专利样本分为数量接近的两个子样本,分别为研究与发展人员数量高专利样本与研究与发展人员数量低专利样本,考察高校研究与发展人员数量对于高校专利实际维持时间的影响。据此绘制高校权利人组织特征情况差异性对于专利维持决策的生存曲线。

高校技术转移机构独立性与高校研究与发展人员数量对高校专利实际维持时间的影响结果分别见图2、图3。处于拥有独立于高校的公司化运作的技术转移机构的高校,其专利在多个阶段的生存比例均高于没有独立技术转移机构的高校的专利,研究与发展人员数量高的高校,其专利在多个阶段的生存比例也均高于研究与发展人员数量低的高校的专利。表4、表5展示了Log Rank和Breslow两种方法针对拥有独立于高校的公司化运作的技术转移机构的高校专利样本与没有独立于高校的公司化运作的技术转移机构的高校专利样本、研究与发展人员数量高专利样本与研究与发展人员数量低专利样本展开专利生存分布等同性检验的检验结果,结果均在1%的水平上显著,得出两个样本的总体生存分布有差异。结合上述生存曲线的结果,可知拥有独立于高校的公司化运作的技术转移机构的高校专利总体维持时间大于没有独立技术转移机构的高校专利的维持时间,研究与发展人员数量高的高校专利总体维持时间大于研究与发展人员数量低的高校专利的维持时间。

以上分析发明专利个体特征技术先进性、高校权利人组织特征差异性为专利维持决策的重要影响因素,然而未排除专利文献特征等其他因素的影响,仅仅是针对发明专利个体特征技术先进性、高校技术转移机构独立性、高校研究与发展人员数量的单因素分析,本文将采用基于生存模型的回归分析进一步验证高校权利人组织特征对专利实际维持时间影响的净效应。

3.2 基于加速失效时间模型的回归分析

通过Spearman相关系数矩阵分析能对各变量间的关系有初步认识,也可为下文的分析奠定良好基础。

一般地,当各变量之间的系数不大于0.7时可认为不存在多元共线性问题[52]。表6展示了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与相关性分析结果。主要解释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绝对值均在0.4以下,多数不超过0.2,低于标准阈值0.7。进一步计算各变量的方差膨胀因子VIF,如表7所示,其中最大的VIF值为1.13,平均VIF值为1.05。以上分析表明本研究的分析结果不受多重共线性问题的干扰,可以将所有变量纳入模型进行分析。

根据AIC准则以及对多种常用的加速失效时间模型进行分析之后发现,loglogistic模型的拟合程度最好,因此选取loglogistic加速失效时间模型结果进行讨论。

表8展示了高校专利实际维持时间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结果。模型1为基础模型,包括所有控制变量,模型2、3在模型1的基础上分别加入了专利个体特征以及高校权利人组织特征层面的4个解释变量,模型4为全模型。所有模型的卡方统计量LR chi(2)均在1%的统计水平上显著,说明模型整体拟合效果良好。

如表8中的模型1所示,权利要求数量、说明书页数、发明人数量、高校所在地区生产总值均对高校专利实际维持时间存在正向影响,发明专利审查时间则负向影响实际维持时间,回归系数均在1%的水平上显著。以往绝大多数研究证明审查时间对专利维持时间存在正向影响,由于选取的被解释变量为专利实际维持时间,即专利法上专利维持时间扣除审查时間的时长,得出专利审查时间负向影响实际维持时间的结果与以往研究并不冲突。这些结果与以往研究结果总体保持一致,说明基于该专利数据挖掘出的其他维持时间影响因素可靠性较高。

模型2中加入发明专利个体特征层面的技术先进性与技术稳定性变量,回归系数分别为0.038、0.62(p<0.01),表明发明专利个体特征层面的技术先进性与技术稳定性变量对专利实际维持时间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因此,H1a和H1b得到验证。模型3分别加入高校权利人组织特征层面的技术转移机构的独立性、高校研究与发展人员数量两个变量,其系数均为正,且都在5%的统计水平上显著,说明拥有独立于高校的公司化运作的技术转移机构比没有独立于高校的公司化运作的技术转移机构的高校专利维持时间更久、技术转移机构的独立性、高校研究与发展人员数量与专利实际维持时间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因此,H2a和H2b均得到实证支持。模型4中变量的回归系数符号与前述3个模型的结果保持一致,各回归系数和显著程度差异不大,显示回归结果较为稳健。

4 结论与启示

本文充分考虑了专利维持究决策的动态过程和高校权利人组织的动态特征,针对90所国家211工程高校在2007-2012年申请并授权的32 687件发明专利,持续跟踪所有研究对象的法律状态并记录专利失效日期。在对学者们公认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Kaplan-Meier单因素分析、加速失效时间模型回归分析着重探讨了发明专利个体特征、高校权利人组织特征两个方面的专利维持影响因素,并比对分析其差异,揭示发明专利个体特征以及高校权利人组织特征对专利维持决策的影响。得到的研究结论如下:①发明专利个体特征会影响高校专利维持决策,对高校发明专利实际维持时间产生显著影响。其中,技术先进性和技术稳定性的提高能够显著提高专利维持时间。②高校权利人组织特征会影响高校专利维持决策,对高校发明专利实际维持时间产生显著影响。其中,拥有独立的技术转移机构的高校比没有独立的技术转移机构的高校拥有更长的专利实际维持时间。高校研究与发展人员数量的增加能够显著提高专利维持时间。

基于以上实证研究结论,对我国高校专利管理工作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建立以综合专利质量为导向的高校专利考核评价体系。在考核专利数量指标的基础上,加入体现综合专利质量的指标,例如本研究中述及的“技术先进性”“技术稳定性”指标,高校通过建立以综合专利质量为导向的专利考核评价体系,筛选出技术更具创新性和稳定性的专利进行维持,在提高高校专利维持率的同时,更有利于促进高校知识产权高质量创造、高效率运用。

(2)加强专利转化实施。只有提升专利的维持时间,才有可能将专利技术进行转移转化,提高高校专利维持率是专利转移转化进而实现商业化的前提,同时,专利转化实施进入市场应用能够给高校权利人带来收益,让高校发明人意识到专利的价值,提高高校对发明专利的维持意愿,同时,帮助高校发明人基于专利收益与成本的平衡更好地作出专利维持决策。

(3)加强高校技术转移机构建设。拥有独立的技术转移机构的高校比没有独立的技术转移机构的高校拥有更长的专利实际维持时间,高校自身需要提高技术转移机构的独立性,充分进入市场进行商业化运作,与高校原本体制机制相分离,更有利于高校进行专利维持决策,同时独立的技术转移机构对发明专利进行统一规范管理,有利于提高专利价值评估、专利转移转化的能力。

(4)加强高校科技人才队伍建设。高校研究与发展人员数量对专利维持有显著正向影响。高校应当着力建设高水平科研人才队伍,提高高校科研规模与科研实力。高水平科研人才队伍是高校科研规模与科研实力的重要保障,有利于高校创新成果产出,同时,应当引进、培养高水平的知识产权人才,专业的知识产权队伍是提高高校专利管理能力的核心要素,是推进高校专利工作的内在需求。

参考文献:

[1] BAUDRY M,DUMONT B. Market maturity,patent renewals and the pace of innovation: the case of wind power in Germany [J].Journal of Innovation Economics Management,2016(20):131-50.

[2] 宋爽,陈向东.区域技术差异对专利价值的影响[J].科研管理,2016,37(9):68-77.

[3] CARPENTER M P, NARIN F, WOOLF P. Citation rates to technologically important patents [J]. World Patent Information, 1981,3(4):160-163.

[4] ALBERT M B, AVERY D, NARIN F, et al. Direct validation of citation counts as indicators of industrially important patents[J]. Research Policy, 1991,20(3):251-259.

[5] TONGX S,FRAME J D.Measuring national technological performance with patent claims data[J]. Research Policy,1994,23(2):133-141.

[6] MANUEL TRAJTENBERG, REBECCA HENDERSON, ADAM JAFFE. University versus corporate patents: a window on the basicness of invention[J]. Economics of Innovation & New Technology, 1997,5(1):19-50.

[7] MAURSETH P.Lovely but dangerous: the impact of patent citations on patent renewal[J].Economics of Innovation and New Technology,2005(14):351-374 .

[8] HARHOFF D,SCHERER F M,VOPEL K.Citations,family size ,opposition and the value of patent rights [J]. Research Policy,2003,32(8):1343-1363.

[9] HARHOFF D, WAGNER S. Modeling the duration of patent examination at the European patent office[J]. Social Science Electronic Publishing,2005,55 (12):1969-1984.

[10] HALL B H,JAF F A,Trajtenberg M.Market value and patent citations[J]. Rand Journal of Economics,2005,36(1):16-38.

[11] LIU K,ARTHURS J,CULLEN J,et al.Internal sequential innovations:how does interrelatedness affect patent renewal?[J]. Research Policy,2008,37(5):946-953.

[12] 乔永忠,沈俊.不同国家授权的电学技术领域国内外专利维持时间研究[J].情报杂志,2015,34(8):48-53.

[13] 乔永忠,肖冰.基于权利要求数的专利维持时间影响因素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6,34(5):678-683.

[14] 乔永忠,谭婉琳.专利权利要求数与维持时间关系实证研究——以中日授权专利数据为例[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7,38(2):77-86.

[15] 王莉.美國授权专利维持时间与前引指数相关性实证研究[J].专利代理,2017(2):77-82.

[16] 肖冰,许可,肖尤丹.专利审查能够影响专利维持时间吗?[J].科学学研究,2018,36(7):1224-1234.

[17] 冯仁涛.基于专利文献的专利维持时间影响因素分析[J].情报杂志,2020,39(7):202-207.

[18] PAKES A.Patents as options:some estimates of the value of holding European patent stocks [J].Econometrica,1986,54(4):755-784.

[19] PAKES A, SIMPSON M, JUDD K, et al. Patent renewal data[J]. Brookings Papers on Economic Activity Microeconomics, 1989,62(3):331-410.

[20] BROWN W H.Trends in patent renewals at the United States patent and trademark office [J].World Patent Information,1995,17(4):225-234.

[21] THOMA, GRID.Quality and value of Chinese patenting: a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J]. Seoul Journal of Economics,2013,26(1):33-72.

[22] SCHANKERMAN M,PAKES A.Estimates of the value of patent rights in European countries during the post-1950 period[J].Economic Journal,1987(96):1052-1076.

[23] DENG Y. The effects of patent regime changes: a case study of the European patent office[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2007,25(1):121-138.

[24] DENG Y. Private value of European patents[J]. European Economic Review, 2007,51(7):1785-1812.

[25] HIKKEROVA L,KAMMOUN N,LANTZ J S.Patent life cycle: new evidence[J]. 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and Social Change,2014(88):313-324.

[26] MOORE K A .Worthless patent [J]. Berkeley Technology Law Journal,2005,20(4):1521-1552.

[27] GRONQVIST C. The private value of patents by patent characteristics: evidence from Finland[J]. Journal of Technology Transfer, 2009,34(2):159-168.

[28] 朱雪忠,乔永忠,万小丽.基于维持时间的发明专利质量实证研究——以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994 年授权的发明专利为例[J]. 管理世界,2009(1):174-175.

[29] 莫俊淼,袁华韬. 加强自主创新 延长专利寿命——2009 年广西有效专利情况分析及对策研究[J]. 企业科技与发展,2010(23):4-6.

[30] 乔永忠. 专利维持制度及实证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0.

[31] SVENSSON R.Publicly-funded R&D programs and survival of patents[J]. Applied Economics,2013,45(10):1343-1358.

[32] CHOI YONG MUK, CHO DAEMYEONG.A study on the effect of the renewal-fee payment cycle in the decision of patent right retention: focusing on the sunk cost and endowment perspective[J]. Journal of Digital Convergence,2021,19(3):65-79.

[33] 乔永忠.基于专利情报视角的专利维持时间影响因素分析[J]. 图书情报工作,2009,53(4):42-45.

[34] 郑贵忠,刘金兰.基于生存分析的专利有效模型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0,28(11):1677-1682,1744.

[35] 蔡中华,侯翱宇,马欢.专利维持时间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5,35(21):160-163.

[36] 姚清晨.不同类型创新主体拥有的不同性质发明专利维持过程实证研究[J].情报杂志,2016,35(3):73-79.

[37] 王玲,李文昌,趙梦.不同类型专利权人的专利失效影响因素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21,41(19):149-154.

[38] 宋爽.中国专利维持时间影响因素研究——基于专利质量的考量[J].图书情报作,2013,57(7):96-100.

[39] 全锋,刘长威,郑雪宜.高校专利维持率低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探讨[J]. 科技管理研究,2009,29(8):538-539.

[40] 王丽婷,王金花.我国高校专利维持现状和战略分析[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2,35(11):77-79.

[41] 樊霞,任畅翔.“985工程”高校产学研专利质量影响因素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4,35(6):3-10.

[42] 袁学英,颉茂华.基于成本收益理论视角下的公司盈余管理方法选择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2016(8):84-96.

[43] POSEN H E,LEIBLEIN M J,CHEN J S. Towards a behavioral theory of real options: noisy signals,bias,and learning[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18,39(4): 1112-1138.

[44] 郑莹,黄俊伟.基于实物期权逻辑对企业专利放弃的新诠释[J].科学学研究,2020,38(6):1086-1095.

[45] MEZZANOTTI F,SIMCOE T. Patent policy and American innovation after eBay:an empirical examination[J]. Research Policy,2019,48(5):1271.

[46] 張娟,刘威.高校技术转移机构的演变过程及发展趋势[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29(6):147-150.

[47] HORNER S,JAYAWARNA D,GIORDANO B,et al.Strategic choice in universities:managerial agency and effective technology transfer[J]. Research Policy,2019,48(5):1297.

[48] 宋爽,陈向东.信息技术领域专利维持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3,57(18):98-103+132.

[49] HIKKEROVA L,KAMMOUN N,LANTZ J S. Patent life cycle:new evidence[J].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 Social Change,2013(88):313-324.

[50] BARNEY J B. Gaining and sustaining competitive advantage[J]. Upper Saddle River,NJ: Prentice-Hall,Inc,2010,222:361-369.

[51] 常旭华,赵一青,陈强.过程管理下高校专利转移绩效影响因素分析[J].科研管理,2020,41(1):152.

[52] LIU K.Human capital,social collaboration,and patent renewal within U S pharmaceutical firms[J].Journal of Management,2014,40(2):616-636.

(责任编辑:吴 汉)

作者简介:张婷(1982-),女,博士,重庆理工大学重庆知识产权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知识产权法、环境法;刘洁(1998-),女,重庆理工大学重庆知识产权学院“一带一路”知识产权与创新发展研究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管理。

猜你喜欢
影响因素
突发事件下应急物资保障能力影响因素研究
环卫工人生存状况的调查分析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