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作任务的高校实践型研学旅行人才培养路径探究

2023-10-02 03:48李海灵
旅游纵览 2023年9期
关键词:工作任务研学旅行人才培养

李海灵

摘 要:“实践育人”既是研学旅行活动开展的出发点,也是研学旅行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本文基于角色理论,以研学旅行人才培养面向的三大工作任务为依据,提出打造多方协同的“课程+平台+实践”三级培养体系,以期为高校研学旅行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关键词:研学旅行;人才培养;工作任务

中图分类号:F592;G639.2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校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面向实践育人的创新型研学旅行人才培养机制研究”(HNYZJG20220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研学旅行作为一种自然教育、生活教育、智育、休闲教育,强调参与一种真实的社会情境、实践情境和文化情境[1],实践性是研学旅行活动的基本特征。我国的研学旅行专业也是源于实践,先是于2012年展开研学旅行试点工作,后是于2019年将研学旅行管理与服务专业增补进《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2022年,我国研学旅行人数突破600万人次,研学旅行的持续健康发展受到行业与专家的关注。

任何专业的人才培养都围绕“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展开。我国研学旅行实践正处于行业快速发展时期,但是研學旅行管理与服务专业2020年全国首次招生,2022年专业教学标准得以确认,人才培养还处于探索时期。本文以角色理论为基础,以研学旅行人才培养需要完成的三大工作任务为目标,探索高校的研学旅行专业人才培养路径,为实践创新型研学旅行人才培养、研学旅行管理与服务专业的建设和发展等提供建议。

(一)角色理论

角色理论包括角色所要求的行为大部分都是固定的;个体在扮演相应角色时,他人都对其行为抱有相应的期待;个体必须通过学习或者社会化的过程来获取角色,并在扮演角色的过程中获得一定的情感体验[2]。

(二)高校研学旅行人才培养的实践共同体

研学基地的研学课程设计主要对接于中小学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生通过研学旅行活动,与旅行活动、其他同伴、教育者、工作人员甚至陌生人与沿途的人、事、物建立联结[3],整理分析加工诸多信息,克服社会情境中的各种不确定因素,完成学习者个人的态度/行为的转变,即实现“实践育人”目标。

针对上述研学旅行“实践育人”的目标,董艳等建议运用项目来协同活动中的相关利益者、建立研学旅行课程体系[4];费玲妹认为要根据年龄段制订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结合地方资源特点做出契合学生素质教育的课程设计、安全保障和知识讲解[5];张文超建议不同的实践教育主体围绕项目的关键环节,形成一种新型接入关系,成为“联合事业”“共享智库”“相互介入”的实践共同体[6]。

总之,高校要将研学旅行人才培养置于研学旅行活动的“实践育人”场景,承担起这一场景内的研学导师的角色期待,以研学旅行人才培养面临的三大主要工作任务为基础,实现专业人才真正的适销对路,提升他们的职业适应性水平。

根据教育部规定,研学旅行人才毕业后主要从事研学旅行课程的开发与设计、研学旅行实践的组织与实施、研学旅行效果的考核与评价等三方面的工作任务。

(一)开发与设计研学旅行课程

1.明确课程开发与设计的主体

研学旅行活动必须由专业人员进行课程开发和执行。考虑到研学旅行课程主要对接的是中小学里的综合实践课程,而要精心组织、整体设计和综合实施,不断提升义务教育阶段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水平,因此研学旅行产品的开发与设计要将中小学生的年龄段、学习能力、兴趣爱好、同步开设的课程和中小学的教育教学计划等纳入统筹计划。同时,被推荐的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营)地必须具有已开发或正开发不同学段(小学、初中、高中)、与学校教育内容衔接的研学实践课程。高校的研学旅行课程建设必须基于中小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由研学旅行指导师等专业人士、研学基地管理人员等参与开发与执行。

2.把握课程建设要求与内容拓展

关于研学实践课程内容和建设要求,教育部在不同时期进行了相应的规范和引导(见图1)。

3.系列开发,构建课程体系

情境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具有社会性与实践性,社会性体现在学习者与学习共同体的关系性互动;实践性体现在学习者所参与的整个共同体所致力于完成的活动或任务[1]。故项目制的研学课程设计应有效可行,建议校校合作开发,形成阶段性、主题性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开发要体现延续性,可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作为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开发的依据,能够满足研学旅行活动中不同年龄阶段的学习主体需求。课程体系开发也要考虑配套资源。旅行社和研学旅行场所在内容设计、导游配备、安全设施与防护等方面需要结合学生的特点做好配套服务工作,这是课程实施落地的基本条件,也是特色课程设计的依据。

(二)组织与实施研学旅行实践

研学旅行实践的场地在研学基(营)地,首先得认清我国研学实践基(营)地的发展阶段。2017年,教育部办公厅公布了第一批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营地名单。我国的研学实践基(营)地经历的是“先打样、后树标准”,“先特定部门、后多方推荐”的探索性过程,我国中小学研学旅行实践活动相关主体间的关联如图2所示。

研学旅行人才是研学旅行实践的组织者与实施者。作为研学旅行活动实践场景中的支持性因素,研学旅行人才的“知识、技能、能力”要与“工作要求”相匹配,他们不仅要能感受研学活动主体的真实需要,赋予研学旅行活动中事件的积极教育学意向,还要拥有教育的敏感性和机智性,智慧地将可能事件转变成更新或重构原有认知的教育性事件[3]。因此,高校研学旅行人才培养要为这种综合而变化的研学活动场景培养人,要培养 “保持积极主动的状态,可以实现知识、技能、能力的迁移”的有“软实力”的人才。

(三)考核與评价研学旅行效果

研学旅行实践的专业人才必须接受过专业的考核和评价。2019年,文化和旅游部人才中心以研学旅行指导师职业为试点,推进文化和旅游人才职业能力等级评价工作。高校积极推进研学旅行专业“1+X”证书改革,主要涉及标准化建设、课程设置、合作发展等,未来将会更加注重实践教学、产学研结合和创新创业方面的培养,以满足社会和产业的需求。研学导师需要配合研学基地、中小学校的活动组织方提供研学旅行效果考核与评价报告,可以通过三种方式考核与评价研学旅行效果:第一,问卷调查,搜集学生对研学旅行的感受和反馈;第二,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展示与分享研学成果和实践经验;第三,评估学生的作品和成果;第四,考察整个项目的执行情况和实际产出效果。

高校研学旅行人才培养,建议根据研学旅行人才未来职业的主要工作任务,进行“课程+平台+实践”三级育人体系设计。

(一)课程育人体系设计

高校研学旅行课程设计是培养优秀研学旅行指导师的重要手段,可将研学旅行专业的课程划分为以下三类,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研学实践的重要性、获得基础的操作技能与实战操作的概念,从而更好地实现研学旅行人才培养的目标。

第一,研学基础课程,包括研学基础概论(研学旅行的基本概念、历史与发展、研学实践的价值等)、研学活动规划与管理(研学旅行的组织策划、日程安排等,以及安全、卫生、食宿、交通等方面的管理)、研学实践方法(研学实践中常用的方法、技巧与表达等)。

第二,研学领域课程,包括历史地理、文化传承等历史类,生态学、农业种植等生态类,民俗文化、艺术文化等文化类,以及科技应用、发明创新等科技类。

第三,学科综合课程,包括语文(讲授写作技巧、人文阅读、作文基础等)、数学(讲授测量、统计学、合作计算等)、自然科学(讲授物理、化学、地理基础等)。

(二)平台育人体系设计

第一,设计研学互动平台,为学生提供交流学习心得体会、分享研学体验的研学交流平台;为学生提供提问、回答、回顾答案的问题解答平台;支持管理员发布、审核、管理研学任务,并提供数据统计,辅助教师管理研学活动的研学管理平台。

第二,建立研学资源库,主要包括参考资料库、实践案例库、专业工具库。

第三,打造研学平台辅助工具,包括支持学生进行学习笔记的记录,并生成归纳总结的学习笔记工具;为学生提供参考指导性地图方案,帮助学生在实际研学过程中找寻研学点和目的地。

(三) 实践活动育人体系设计

第一,研学活动规划。首先,高校教师要根据不同领域特点和难点,将学生分成小组,并指导他们学习规划研学路线和活动内容;其次,帮助学生制订全程计划,保证研学旅行全过程有规划、有目标,并合理安排各项任务的时间;最后,协助学生做好研学活动前期准备工作,如学习基础知识、软件操作等。

第二,活动执行与监督。首先,执行实践任务,高校教师要指导学生将学习内容用实际探讨和实践方式完成;其次,实行协同学习,要求学生分组合作完成研学任务,包括讨论和资源分享;最后,实践环节考核,以现场笔记、书面报告、制作视频等多种形式考核学生的实践成果。

第三,活动成果与总结,包括学生课程作业提交和成果评价;鼓励每个研学组提交一份报告,介绍分享小组的实践、收获及挑战。

另外,上述“课程+平台+实践”三级育人体系都积极引入企业的现实需求,对接行业标准,提倡中小学的综合实践课程教师和研学基地负责人参与学生的活动成果评选,鼓励将学生的活动成果市场化,旨在以全面、协同、多层次的方式实现高校研学旅行人才综合能力和核心素养的提升。

[1] 崔允漷,王中男.学习如何发生:情境学习理论的诠释[J].教育科学研究,2012(7):28-32.

[2] BDDLE,B J.Role theory:expectations,identities,and behaviors[M].New York:Academic Press,1981:20-24.

[3] 叶雅萱,班建武.事件哲学视域中的研学旅行内涵及其实践路径[J].教育科学研究,2023(3):68-75.

[4] 董艳,和静宇,王晶.项目式学习:突破研学旅行困境之剑[J].教育科学研究,2019(11):58-63.

[5] 费玲妹.彰显指导价值:教师在研学旅行中的应为与可为[J].中小学管理,2019(7):18-20.

[6] 张文超.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践样态与优化路径:基于实践共同体的视角[J].教师教育学报,2023(1):50-58.

猜你喜欢
工作任务研学旅行人才培养
大学生研学旅行市场需求研究
对“文化之旅”研学活动的几点思考
数字视频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工种类型整合研究
《旧机动车鉴定与评估》模块化教学改革与实践
研学旅行研究进展与启示
研学旅行产品开发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