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与方法:北京市幼儿教师非遗研修课程的建构与实施

2023-10-18 08:33鹿广静
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23年5期
关键词:幼师幼儿教师幼儿园

鹿广静

(北京市朝阳区职工大学,北京 100013)

教育是文化传承和创新的重要阵地。北京市非遗进校园已经有20 多年历史,已经成为中小学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意识形态教育和劳动教育的重要抓手。在整体成效明显的同时,研究发现制约非遗校园传承的瓶颈是师资,特别是在幼儿园阶段表现特别突出。北京作为第一批入选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古都,拥有800年建都史、3000年建城史,留下了令世人叹为观止的历史文化遗产。北京非遗是这些遗产的集中呈现,体现了北京“首都风范、古都风韵、时代风貌”城市特色,蕴含着震撼人心的民族审美信息和内涵。突破瓶颈,加强幼儿教师在非遗方面的研修培养,提升老师们的非遗教育价值感和教学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研究背景与动因

(一)文化复兴是实现国家兴盛、民族复兴的根基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复兴是关乎国家兴盛、民族复兴的根基性问题。20 世纪末以来,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肯定和弘扬在几代领导人中传承下来并不断加强。2013 年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集体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到崭新阶段,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时代内涵,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强大精神力量。2019 年,党的十九大报告对传统文化的地位予以高度评价,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对传统文化提出了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要求。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重要的文化战略资源

非物质文化遗产包含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美术、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技艺、传统医药和民俗10 个类别,同物质文化遗产一起,造就了多姿多彩的世界,共同承载着人类社会的文明,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体现。非物质文化遗产最重要的本质特征在于其活态性和地域性,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最具活力和生活性的内容,也是文化传统和财富,更是我们向世界展示中国大国风范最有温度最具情感的人文窗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更好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以文载道、以文传声、以文化人。在这种背景下,鲜活、生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成为重要的文化战略资源。

(三)传统文化教育、非遗教育纳入国家法律法规

校内教育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最重要的途径之一。2011 年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第三十四条明确规定学校应当按照国务院教育主管部门的规定,开展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2014年,教育部印发《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提出要分学段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2017 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要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贯穿国民教育始终;2021 年,教育部印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重点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进什么、进多少、如何进”的问题,强化顶层设计,提出“3+2+N”全科覆盖方案。传统文化教育、非遗教育成为青少年培根铸魂的重要工程。

(四)首都幼儿非遗教育与师资培养面临挑战与机遇

幼儿时期是个体接受各种文化熏陶的启蒙时期,幼儿获得的文化经验对其终生具有印刻性、根基性影响,因此幼儿阶段的传统文化教育显得尤其重要。而非遗的生活性、实践性、动手性、叙事性决定了她是幼儿阶段传统文化教育最好的切入口。将首都多彩非遗引入幼儿园,可以为孩子们创造丰富的道德实践、创新实践、科学实践和审美实践情境,对于涵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孩子们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意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教育实践中,很多园所也在积极探索,将非遗教育作为传统文化教育、意识形态教育、人文素养教育的一个抓手。但是整体上,与中小学相比,幼儿非遗启蒙教育尚处于探索阶段。

幼儿非遗启蒙教育开展得多不多、好不好关键在师资。调研显示,目前幼儿园非遗相关主题活动和园本课程授课老师以外聘师资为主,幼儿园本身非常缺乏非遗教研人员和非遗教学教师,对老师的相关培训也跟不上。普遍的情况是,大部分老师对非遗的概念、北京市有哪些非遗资源、非遗教育传承什么、非遗对教育有什么价值,怎么去发挥它的价值,并不清晰,非常模糊。由此,开展幼儿教师非遗研修培训成为突破瓶颈,提升幼儿非遗启蒙教育水平的重要解决方案。

二、建构课程群与创新培养模式

课程是研究落地的根本。研究将课程群建设目标定位为“形式活泼多样、内容丰富系统、具有强烈实践指导性”。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项目组一手开展现状调研,精准把握当前幼儿非遗启蒙教育及师资建设的问题和需求,一手依托北京市朝阳社区学院承办的朝阳区幼师培养项目,开展课程群建设理论和实践研究。

(一)调查研究,精准把握问题和需求

本研究的初衷是形成一套课程,并在实践中实施课程,真正惠及一部分幼儿教师,进而促进幼儿非遗启蒙教育的发展。因此,研究一开始便依托于、服务于北京市朝阳社区学院承接的政府项目《2019年朝阳区幼儿园师德培训项目》,以项目开展来推动研究、实践研究成果、检验研究成果。为深入了解目前各大幼儿园非遗教育开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以设计出更合理更适用更符合实际的教师非遗研修课程,研究人员和项目组一起走访了朝阳区学乐国际幼儿园、松榆里幼儿园、家育苑幼儿园、金盏东村幼儿园等非遗教育开展比较好的园所,同时又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北京市朝阳区250 多位幼儿教师进行了调研。期间,还对有多年幼儿园一线教学经验的剪纸、面塑、风筝、戏曲等5位非遗传承人进行了访谈。

1.基本情况

非遗启蒙教育意识初步建立。绝大多数幼儿园管理者和幼师已经认识到了非遗教育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意义和价值,部分幼儿园已经自觉把非遗教育融入日常课堂和活动中。本次问卷调查选取了250余位具有2-5年教龄的资深幼师作为样本,有48.61%的幼师表示自己所在的园所开展过非遗相关的传统文化活动或课程。64.81%的幼师表示曾经在自己的课堂里融入过非遗相关的传统文化元素。99.07%的幼师表示传统文化教育很重要,愿意在未来把更多非遗带进自己的课堂或活动中。

非遗启蒙教育的方式十分丰富。通过走访发现,幼儿非遗启蒙教育的方式十分丰富,包括园本特色课程、主题活动、文化周、文化月、节目排演和环境布置等几种形式。园本特色课程的特点是系统授课,根据孩子年龄特点设计不同教学内容,逐步加大难度,贯通培养。这种方式主要出现在收费较高的国际园和经费充足的部分公办园。它的教学效果和深入程度都是最好的。主题活动主要围绕传统节日、节气展开,它的特点是丰富性、延展性,可以一次引进多项非遗项目让孩子们感知和体验。这种方式是目前幼儿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主流方式,76.39%的幼师表示所在园所开展过相关主题活动。文化周、文化月主要出现在国际园,有22.69%的幼师表示所在的园所有这种方式的教学活动。

形成了鲜明的幼儿教育特色。调研发现,幼儿园非遗教育在课程或活动设计上、教学目的上已经形成了区别于中小学的适合学前年龄段孩子认知特点的特色。一是引入的项目以适合本年龄段孩子的传统美术类、曲艺类、武术类、舞蹈类、民间故事类项目为主。二是教学内容贴近孩子认知规律,选择孩子熟悉的日常可以看到的事物。三是注重家园共育。以非遗为主要内容的传统文化已经成为幼儿园家园共育的重要内容和媒介。四是授课环节注重趣味性。比如,嫦娥奔月故事以情景剧的形式展现。五是主题活动体现延展性,围绕一个点深挖扩展,由古至今延展联系,由社区到城市。六是手工课尊重材料,让孩子们感知不同材料的不同触感、观感和味道。七是将非遗教育与幼儿教育的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相融合。

2.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整体开展情况不足。仅有48.61%的老师表示自己所在的园所开展过非遗相关的传统文化活动或课程,整体开展情况不足。

二是非遗资源的教育价值开发不充分。体现在开展方式以主题活动为主,日常教学开展严重不足。76.39%的幼师表示自己园所传统文化教育的方式主要是节日节气主题活动,仅有38.43%和37.5%的幼师表示自己的园所有课堂教学和园本特色课程。而只有持续的课堂教学和园本课程才能充分发挥非遗育人优势,培养幼儿审美鉴赏力、创造力、磨炼意志品质、培养观察力、创新力、动手能力、语言能力、协作能力等综合素养。

三是缺乏师资。幼儿园非遗相关主题活动和园本课程授课老师以外请师资为主,幼儿园本身缺乏非遗教研人员和非遗教学教师,对老师的相关培养也跟不上。54.17%的幼师表示没有接受过园所举办的传统文化培养活动。82.41%的幼师认为接触和学习非遗的机会少、45.37%的幼师认为非遗课堂的融合设计能力低,是制约自己把非遗元素带进课堂的难点。

四是经费不足。52.31%的幼师认为非遗课堂材料准备,需要一定花费,而没有相关经费,是非遗课堂教学难以开展的原因。83.33%的被调查者表示,所在园所每年花在传统文化教育上的经费在2万以下。经费不足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对这项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

(二)设计打磨,建设体系化的课程群

通过调查研究,摸清了目前幼儿园非遗启蒙教育的基本情况,其中幼儿非遗教育的内容、形式、特点、先进典型实践经验可以直接作为培养内容纳入课程,存在的问题则提示课程群建设的总体方向。分析调研结果,结合非遗教育的相关理论研究,得出结论,教师非遗研修课程应该主要聚焦解决三个问题:认识问题、教学能力问题和资源问题。

1.课程群建设思路

在课程群建设思路上,要注重理论性和实用性并重,以幼儿成长、教师成长、传统文化课程建设需求为出发点,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教师队伍传统文化素养和积淀、厚植爱国情怀传承经典文化为目标,让老师在课程中认识非遗及其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掌握非遗课堂设计基本方法,并引导学员将所学创造性地落实到日常教学中。课程形式包括专家讲座、参与式学习、体验式学习、探究式学习、案例式教学、现场观摩及线上课程等。

2.课程群建设目标

(1)在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要内容的具体学习中,不断涵养和提升幼师队伍传统文化素养,厚植人文底蕴。

(2)启发幼师将传统文化与幼儿园教学课堂融合设计,掌握幼儿非遗特色课堂基本设计方法。

(3)促进区域内幼儿园非遗启蒙教育开展量和质的提升,使非遗教育成为幼儿园特色园本课程建设、园本教研、园本培训、家园共育、社园共育的重要抓手。

3.课程群结构

课程群着力于解决老师们在开展非遗教学中出现的思想上、认识上;方法上、资源上;实践上、技艺上的三类问题。基于此,研究将课程群设计为涵盖基础理论课、创作实践课和拓展交流课三大类主体课程,课程模型见图1。基础理论课重点阐述非遗、非遗教育、非遗教育价值、非遗教育方法等问题,创作实践课面向幼儿园教育五大领域有针对性地设计开发,拓展交流课强调社会资源单位的参与。

图1 幼儿教师非遗课程群结构模型

4.课程群内容

(1)基础理论课程

基础理论课以主题讲座为主要形式。主题讲座的目的在于解决思想上、认识上及理论方法上的问题。包括非遗概述,以简单易懂、可操作、可观察、实物案例的方式,讲述非遗是什么、传承什么、有哪些非遗资源可以在教学中应用,具有怎样的审美价值、德育价值和科学价值;幼儿非遗启蒙教育概述,以优秀课例的形式,讲述开展非遗启蒙教育在幼儿成长、幼师成长、幼儿园发展和家园共育中的作用和意义;幼儿非遗启蒙教育教学方法,以优秀课例的形式,讲述幼儿非遗教育课堂教学设计方法,包括设计理念、步骤、方式等。上完这个课程,老师们既可以从思想上、认识上有提升,理论上、方法上也会有收获,非常实用。截至2021 年,已形成《传承文化,启蒙未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幼儿教育》《国学与幼儿教育》《戏曲与气韵》《剪纸艺术与科学探索讲座》《“数”说天坛》《冬奥知识讲座》《北京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等近10个主题讲座。

(2)实践创作课程

实践创作课程,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开发的课程以适合本年龄段孩子的传统美术类、曲艺类、武术类、舞蹈类、民间故事类项目为主,并且自觉结合幼儿园教育五大领域(健康、语言、社会、艺术、科学),以便幼儿教师们研习完毕后,更容易把它带进自己的课堂。形成了包括传统戏剧、传统音乐、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体育与杂技、传统中医药在内的近20 门课程,具体包括景泰蓝制作技艺、剪纸艺术、北京兔儿爷、北京曹氏风筝、面塑、彩塑京剧脸谱、泥塑、北京绢人、北京京西皮影戏、口技、古琴艺术等。

(3)基地拓展课

与北京月坛雅集、北京钧天坊古琴艺术中心、山水美术馆、北京陶瓷艺术馆、北京懋隆艺术馆、北京朝阳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等近10个实践教育基地建立联系,基于各个基地不同的特色形成了不同拓展课程。

4.课程创新特点

课程在设计的时候除了讲求系统性和实用性,在内容选择上秉持“在地化”理念,具有强烈的北京地域特色。实践课程全部精选入选北京市级非遗名录的项目,这些项目是老北京文化的经典代表,研习课程,可以带领老师们很好地领略京味儿文化。在内容呈现上,课程注重融合“课程思政理念”和“城教融合”理念,主动服务政府重点工作,每门课程的具体创作内容和主题融入2022 年北京冬奥会、北京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北京中轴线申遗、庆祝新中国成立70 周年、庆祝建党100周年等内容,体现了强烈的时代感和责任感。

(三)创新实施,形成卓有成效的培养模式

研究依托于朝阳区幼教培养项目,课程建设成果将直接实施于该项目。因此如何实施课程、什么样的授课模式才能取得最好的培养效果,如同课程群建设本身一样是研究的一部分。在经过反复推演之后,研究形成了卓有成效的师资培养课程实施和管理模式。该模式践行教师职前职后一体化培养的先进理念,教学过程遵循理论与实践体验相结合、学习与任务创作相结合、学习与未来教学相结合的三结合原则。整个课程实施过程采取总分总模式,5个课时内容涵盖了大班理论学习、小班实践学习、分组交流创作、大班分享创作、专家理论提升、课后延伸作业六个部分,如图2所示。而且将教学评价贯穿整个过程,采用任务创作、展示分享、课程创编、满意度调查等多种方式。

图2 幼儿教师非遗研修课程授课流程图

在机制建设方面,研究成立了专项小组,明确课程设计、课程实施、资源统筹、教务管理、卫生安全等各方面任务,各司其职、分工到人;课程实施前召开专家评审会,课程内容专家把关;成立朝阳区幼师培训非遗助教团,面向幼儿教师、非遗爱好者、本校在职教师广泛招募助教团志愿者,制定详细的招募条件和助教服务流程。这些举措保证了课程的定位、目标、师资、组织、落实、评价等各环节都得到有效推进。

三、课程实施与效果

(一)依托幼教培养项目,落地研究成果

研究依托于北京市朝阳社区学院承办的朝阳区幼儿教师德育培训项目。朝阳社区学院在非遗传承方面的实践和研究积累非常丰富,于2015 年成立东方文创学院,2019 年成立文化传承与发展中心,机构围绕研究、体验、展示和传播四个中心功能定位,搭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学习交流平台。截至2019 年,已开展了百余场万余人次的文化普及教育活动,研发了传统文化和文创系列培训读本、教材和微课,引进了10 个大师工作室,积累了大量优秀传统文化师资和课程开发经验。在幼师教育方面的实践和研究积累也非常深厚,学院有幼师教育专业,并已多年承办朝阳区幼师培训业务,了解朝阳区幼儿园教育情况,积累了幼教培训课程开发经验。

正是因为有这样好的平台,研究得以顺利开展和实施。截至2020 年,该课程已先后开展了16期针对幼儿园园长、保教主任和经验型幼教的培训实践,近2000 人受训。在这个过程中,项目组动态检验课程实施,不断优化内容和模式,取得了优异的培养效果。

(二)课程实施效果

1.加深了幼儿教师对非遗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项目组和参训老师们每个人都在成长,打破了原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狭窄、模糊的认识,对其丰富性、生动性、生活性、审美性以及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有了整体性的、感性的认识和理解。在创作和实践中,老师们对传统文化的领悟力、理解力、鉴赏力得到很大的提升。培训完,项目组收到1000 多份老师们的反馈感言。这些感言深刻地反映了老师们在内心自觉担负起了宣传、保护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和责任。

2.提升了幼儿教师的非遗教学能力,培育了大批非遗课程创编成果

得益于课程的实施,参训老师非常务实地掌握了非遗课堂的设计方法,形成超过500份一线幼儿教师非遗课程创编成果,如《小班面塑课:小蜗牛》《美丽的风筝》《茶》《十二属相》《美丽的龙舟》《虎头帽》《我们来跳皮影舞》《有趣的京剧》《墨竹图》《扇子的由来》《欣赏活动——兔儿爷》《青花瓷-大班美术教案》等。这些教学设计涵盖音乐、舞蹈、美术、手工、社会等各个领域,一线老师们的设计即注重文化的传播渗透,更注重通过这些非遗项目有目的性地锻炼孩子们的各种能力,同时又特别有趣,符合孩子的成长规律,具有很大的实践和推广意义。

3.促进了幼儿园办园特色和精品园本课程的开发

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已成为现今幼儿教育发展的新趋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引入为幼儿园特色化办园提供了方向和资源。幼儿园园长、保教主任和科研主任等管理者,他们的思想和认识决定了幼儿园的发展方向,针对这部分学员,课程重点普及非遗特色办园的理念及方法,以期引起幼儿园管理者的重视。截至到2023年,课程在数个实践园孵化出了园本课程,如SYL幼儿园的民族舞蹈课程、快板课程,XLGJ 幼儿园的面塑课程、水墨画课程等。

4.提供了开发学校周边资源、家校社共育的方案

国家在各个政策文件中都强调,要加强德育、美育的社会资源供给,推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项目为学校教育教学服务。课程引导幼儿园管理者和一线教师将地区非遗文化引入园所,打通资源流通整合渠道,为当前幼儿园开发周边资源、家园共建和社园共建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本项目实践园SYL 幼儿园即在文化活动中邀请了潘家园地区的文化学者和煤炭文工团的相声演员进入园所开展培训,促进了幼儿园与家庭、社区、社会的积极联动,树立了传统特色文化品牌。

5.涌现了可观的具有引领型的科研成果

截至2021 年,由于该研究的实施,参与其中的教师和工作人员完成了大量科研任务,涌现了可观的科研成果,在教具、学具的开发上也卓有建树。项目组完成了《非遗课程体系建设研究报告》《幼儿非遗启蒙教育现状调查及分析》《非遗启蒙教育与幼儿德育的融合发展研究》《针对幼教群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师资培养项目研究与实施》等报告和论文。在科研成果的物化方面,2021 年完成《“百年峥嵘奋进路丹凤朝阳颂党情”党史剪说》剪纸系列教具的设计创作工作,该套教具共有20件作品和一本画册。

四、反思与展望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化多样性的熔炉,是可持续发展的保证,它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保护非遗已经成为人类普遍的意愿和共同关心的事项。2003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04年我国加入公约,给予了最热烈的响应和本国实践。作为本土活态文化的代表,非遗保护运动见证了百年来中国人由文化失落向文化自信的转变。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们必须更加自觉地认识自己的文化,必须更加自信地亮出自己的文化,只有这样才能彰显新时代中国强势经济体的强大文化吸引力、文化自信力和文化感召力。

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必须要有所作为。教育和非遗之间是什么关系呢?我想非遗教育是要回答“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的问题。就像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说过的一句话,传统文化教育是固本工程、铸魂工程、给中国人打底色的工程。非遗教育正是这样一个过程,它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播撒下关于故乡的知识和关于故乡的文化。这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具备坚定文化自信,深刻理解、欣赏、演绎中华文化,热爱家乡、热爱祖国,能够讲好家乡故事、中国故事的新时代青少年。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强烈感受到,学生是一张白纸,在校内教育中,学校给什么、老师给什么、老师的价值倾向是什么非常关键。只有培养出了解自己文化、欣赏自己文化,对自己文化充满自信的教师,才能培养出欣赏热爱自己文化的孩子。因此,教师教育非常重要。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见证了教师们的成长,也倍感任重道远。课程是育人的根本。下一步,研究还将专注于课程群的进一步完善。一是开发出更多的非遗实践课程,使北京非遗成为幼儿教师们增长知识、绽放光彩、收获自信和成长的重要载体。二是致力于开发基于传承的以学年为单位的研习课,培养园所里的非遗传承人,并力求打造成品牌项目,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三是探索举办非遗类的艺术展示、展演、大赛等活动,为幼儿教师和孩子们搭建展示、交流和成长平台。

猜你喜欢
幼师幼儿教师幼儿园
我爱幼儿园
男幼师荒
幼儿教师能力提升策略
欢乐的幼儿园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爱“上”幼儿园
一名幼师的高山族舞蹈情怀
表演:幼师语文口语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