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胡曲《秦腔主题随想曲》的音乐分析

2023-10-21 01:22陈郁林
乐器 2023年9期
关键词:二胡曲滑音音乐风格

文/陈郁林

二胡作为我国传统的民族器乐,可以演奏出不同地区所表现出的独特音乐文化气息。秦派二胡起源于陕西,融入了陕西当地的民歌和戏曲音乐,并受陕西地区的音乐文化、音乐形式、音乐风格、陕西人民的劳动生活和社会实践活动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了具有地域性特色的民族器乐派别——秦派二胡。

秦派二胡大概在20世纪的50年代诞生于陕西,经过二胡演奏家、作曲家几十年的不懈努力实地考察、翻阅资料、实际演奏,还结合了当地的民歌和戏曲、语言等进行多次改编,逐渐形成了有着浓郁陕西音乐风格气息的二胡派别。秦派二胡的启蒙还是要提到在陕西当地的陕西艺术学院的二胡专业教师油达民,他起初创作了启蒙作品《渭河畔》,这是一首陕西音乐风格的乐曲。虽然这首乐曲比较短小简单,但在那时运用了个性鲜明的创作手法,后人通过持续传承并研发出的二胡乐曲给人们带来从未体验过的新鲜感。自这首启蒙乐曲后,人们开始逐渐接受并喜爱这种风格的音乐作品。

在秦派二胡高速发展的阶段,著名作曲家鲁日融把秦派二胡的发展推向了高潮,他继承了油达民老师的创作理念和发展壮大秦派二胡的心愿,于是他去了解陕西当地的民间生活、体会当地的音乐文化、情绪。在此期间,他还学习了民间传统的戏曲和民歌。在创作秦派二胡音乐作品中他融入了在民间体验的音乐元素,谱写出了多首陕西音乐风格的练习曲和乐曲。

一、二胡曲《秦腔主题随想曲》的创作背景和地域性音乐特点

(一)创作背景

秦派二胡融合了陕西地方的戏曲音乐精华和民歌的音乐元素,再加上特殊的戏曲演奏技法,作曲家创作出了大量秦派二胡著名作品。二胡曲《秦腔主题随想曲》是在1958年由作曲家赵震霄和鲁日融,在综合分析多首陕北民族音乐之后,最后以陕西地方的戏曲音乐精华“秦腔”为元素创作出的优美独特的秦派二胡作品。这部作品充分体现了地方人民的朴实、直爽、纯洁以及陕西的特色戏曲音乐文化的结合,由此形成了秦腔的民族音乐特性。二胡曲《秦腔主题随想曲》经过鲁日融几年时间的反复打磨和修改终于问世,成为了几十年的二胡演奏乐坛上长期的保留曲目。

本首乐曲于1963年第四届“上海之春”全国二胡独奏比赛中脱颖而出,获得了大家的喜爱,很快被大家称为秦派二胡的著名代表作品。之后,越来越多秦派二胡作品诞生,使这个具有浓郁地域性风格的音乐流派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在二胡派系之中拥有了强大的组织。

(二)取材于陕西民间音乐和戏曲唱腔的地域性音乐特点

二胡曲《秦腔主题随想曲》最大的特点是不仅运用了陕西戏曲音乐,还结合了陕西当地的民歌作为素材,极具独特的地域性音乐文化氛围。

在具有地域性音乐特色的陕西出产了很多民歌和戏曲音乐,他们当地的音乐风格就像当地的人民一样淳朴、直接、粗犷。当地的音乐形式、文化、类型都深受国人喜爱。陕西的民歌是劳动人民在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中,与不同的艺术形式结合、创造、传送、发展下来的。陕西民歌节奏自由、音域跨度较大、时而豪放奔放,时而婉转柔美,从而形成了陕西丰富的民间艺术。

秦腔在陕西戏曲艺术上有着重要的地位,是当地的民间艺术精粹。秦腔唱腔分为欢音腔和苦音腔这两种。其中陕西有名的哀乐是秦腔中的苦音腔发展而来的。当地的音乐作品中,随处都能见到秦腔的身影。从秦腔的表演上来说,表演质朴、粗犷又带有细腻的心思,令人印象深刻,以丰富的思想感情感动众人。唱腔高亢激昂、热烈稍快,尤其在花脸的表演中能够体现,有时会突然放声大吼来进行演唱,突出风格特点、表达人物情绪。秦腔对当地甚至于全国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力,现在的国人只要提及陕西必然就会想到秦腔,因为在陕西的作品中处处都有着秦腔的影子。

二、二胡曲《秦腔主题随想曲》的乐曲分析

《秦腔主题随想曲》取材于秦腔的唱腔和曲牌,由引子、五个乐段和尾声组成,典型的循环体曲式,又具有戏曲板腔体的结构特点。

此曲采用了随想曲的自由写作手法,运用对乐曲的思想情感的理解充分发挥二胡的表现力,依据秦腔的不同表现特点与丰富旋律有机组织相结合,通过动静相交的方法贯穿乐曲思想情绪进一步发展,旋律中声腔润饰,滑音处处可见,以拟人声的旋律为主。

由于乐曲创造以秦腔音乐为素材,因此该曲的调式选用了我国西北传统七声调式。旋律发展是以秦腔中的两种唱腔,苦音和欢音为主,苦音的特性音(骨干音)4一般比自然音4更高、特性音(骨干音)7一般比自然音7更低。比如第一段慢板运用了苦音中的特性音(骨干音)4和7,从而使旋律充满了哀伤的情绪。最后,尾声的主音为商调式,其余的乐段都运用的徽调式。

(一)引子

开头是强有力的秦腔风格,演奏力道强劲,为散板,节奏自由。此段运用了秦腔音乐中的“苦音”这个元素,情绪热烈、激昂,音调忽高忽低、跳度较大,给人一种听觉的冲击感,做到了先声夺人。引子部分整体呈现为散板、情绪热情激昂。

(二)第一段慢板

此段为中速,较慢,是富有表情的、如歌的乐段,曲调选自“杀妲姬”。在旋律中透露出浓郁的戏曲唱腔风格,像是在表达和讲述感情,为下一段快板的出现做自然的过渡,同时还出现了秦腔中的“苦音”唱腔中的特性音(骨干音)“4”和“降7”,在二胡的演奏中频繁地使用滑音、揉弦等演奏方法来表达悲伤的情绪,显得哀伤悲凉、如泣如诉。

(三)第二段小快板

该段是热烈、豪放开朗的小快板乐段,曲调选自“开柜箱”。节奏紧凑、音调短小,旋律流畅,音乐风格热情、活泼,就像在舞蹈和呐喊,给人以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在演奏这个乐段时运用了滑音、抖弓结合的特殊演奏方法,强有力的开头,之后出现了两次变化再现。一直到乐段结束,频繁运用速度和力度结合的方法演奏,在高要求的音准基础下还使用揉弦来强调特性音(骨干音)来凸显秦腔的音乐风格。充分表现了陕西人民神采奕奕、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

(四)第三段快板

本段是愉快、活泼的快板乐段,曲调选自“入洞房”。节奏上频繁使用切分节奏来模仿锣鼓的鼓点节奏,句型整齐,以四小节为一个乐句,有着鲜明的强弱对比,自由模进。表现了陕西人民乐观向上的精神和喜庆的诙谐场景。在演奏上除了切分音型的连续演奏之外还使用了同音异指的演奏方法,增加了演奏的趣味性并融入滑音,扩大了音乐色彩,体现了快乐、开朗的情绪同时联系了主题。

(五)第四段华彩

充满幻想的华彩乐段,节奏自由,由慢渐快、由弱渐强,音域宽广,升腾跌宕,演奏技巧变化多端,其中的滑音把秦腔的风韵表达的淋漓尽致。

(六)第五段再现乐段

此乐段完全再现了第三乐段快板乐段,所有音型、节奏、情绪、演奏方法都不变。

(七)尾声

中速较慢,选自“扭门栓”。出现了欢音中的特性音(骨干音),预示着热烈、激昂的情绪爆发,又和引子进行了首尾呼应。演奏方面运用了全弓,强有力的运弓使得声音饱满、清晰干净,旋律坚定、宏伟,在最后又出其不意地使用了大滑音和抖弓,铿锵有力地结束了全曲。

《秦腔主题随想曲》具有浓烈的秦腔音乐风格特点,灵活运用各个音乐风格特点来表现了质朴、直爽、豪爽的陕西人民在劳动生活和社会实践活动的状态,结合创新型的二胡演奏方法更加增添了乐曲情感抒发和新颖体验。本曲被誉为“秦派二胡”的代表作品,促进了秦派音乐作品的发展,形成了“秦派二胡”自己的派别体系和演奏风格。

三、二胡曲《秦腔主题随想曲》的演奏技巧特点

(一)压揉、滑揉等技巧相结合

揉弦在二胡演奏中是不可缺少的演奏技巧,在演奏乐曲时揉弦随处可见,它不仅可以优化旋律线条,还可以准确地表达演奏情绪。

压揉是在揉弦的基础上对重点要压揉的音施加更强的力度,做到有力道并伴随持续的揉弦动作,注意不能扣弦。滑揉是在揉弦的基础上对重点滑揉的两个音进行上下滑动的技法动作,做到滑揉的两个音的准确性,不能超出两个音的范围,且揉弦的动作要一直持续。

在演奏的乐曲要表达风格和情绪时,运用的揉弦技法也会改变,有时会把两种技法相结合,在《秦腔主题随想曲》中就使用和滑揉和压揉相结合的方法来体现秦腔音乐的粗犷、直爽风格。

(二)特性音揉弦,轻揉与重揉相互转换

在旋律中,在苦音唱腔的特性音4和降7上重揉,为了凸显特性音的两个音旁边的其他音不揉弦,使旋律有苦音带来的秦腔音乐特色。与此同时揉弦速度的快慢、力度的强弱也衬托出了旋律变化。

(三)特性音滑音与大滑音的结合技巧

滑音在二胡的演奏中十分重要也是最常见的演奏技巧,在演奏乐曲中滑音处处可见,它可以调动旋律的情绪起伏,激发秦腔音乐的个性和色彩。

在乐句中,在苦音唱腔的特性音4和降7上运用滑音,体现戏曲音乐的特色。运用在特性音上滑音,并使用大多以四度的上下大滑音,还有一些比四度跨度还要大的上滑音,突显旋律,表达出哀伤、悲凉的情绪。

(四)重滑音和回转滑音的结合技巧

重滑音是在滑音的基础上对重点需要演奏的音上进行重滑,注意不要过度按压弦。回转滑音是对特定的两个音及两个音以上的多音进行向上或向下演奏滑音,注意音准的把握。

(五)异音同指与同音异指

异音同指是秦派二胡曲中独有的指法,是采用不同的指演奏相同的音,这样更能表现秦派音乐风格的特色和风韵。同音异指主要是想表达某些音运用不同的指法反复强调,演奏出虽然是同一个音但有多种音色的秦派个性。

四、《秦腔主题随想曲》对“秦派二胡”的意义和价值

(一)《秦腔主题随想曲》对“秦派二胡”发展的意义

二胡曲《秦腔主题随想曲》的问世奠定了秦派二胡发展的道路,稳固了秦派二胡在音乐艺术流派的地位,秦派二胡也形成了统一的演奏技法和风格特点。

这首乐曲融合了秦腔音乐中的精粹,描述了秦地的宏伟壮观景色,将当地民歌和戏曲相结合组成一首代表陕西音乐风格的二胡曲。在当时的二胡艺术中最具突破性的是,把秦腔音乐的唱腔搬运到音乐作品之中,并用二胡的演奏还原戏腔的味道,这是前所未有的创作手法。在那之前的作曲家,只是将江南的音乐风格粗略地连结,从未大胆地直接应用到二胡乐曲中。

作曲家在创作《秦腔主题随想曲》时,大胆引用了戏曲唱腔的创作手法从而得到灵感。这种新型的秦派二胡音乐作品逐渐增多,影响的范围也越来越大,同时吸引了许多喜爱秦派二胡艺术的音乐学者研究作曲理论,极大地推动了音乐作品的创作活力和渲染力。

(二)《秦腔主题随想曲》对“秦派二胡”演奏艺术的价值

从《秦腔主题随想曲》演奏表演后,迅速被誉为秦派二胡的代表作品。在秦派二胡流派的演奏艺术中出现了“秦派”这种音乐风格,《秦腔主题随想曲》在演奏中运用强有力的全弓,带人们进入西北戏曲音乐粗犷、直接的音乐状态,取材于秦腔经典曲牌片段,在传统秦腔音乐中选取与二胡演奏最大程度契合的部分,形成陕西文化和二胡演奏艺术相融合的“秦派”艺术。于是,人们把二胡曲《秦腔主题随想曲》称为“秦派”的开端。

结语

秦派二胡得以流行和传承证明了此流派符合在传统民族音乐领域中发展的,秦派二胡吸取了陕西地区的戏曲、民歌、舞蹈、风俗、人文地理等精髓创造而成。而《秦腔主题随想曲》作为秦派二胡的代表作品,它顺利地扛起了创新和发扬“秦派”的重要任务。著名作曲家赵震霄和鲁日融在二胡曲《秦腔主题随想曲》中得到启发和灵感,开始从演奏技巧、秦派音乐特点、创作手法等方面创新发展,将所有同一范围的优秀音乐作品最大化地形成风格上高度统一有序,在创作秦派风格音乐作品的取材上取其精华、舍其不合适器乐表现的部分,再加上秦派独有的创作手法和意境,形成在二胡领域中更加具有艺术性、新鲜感、吸引力的秦派二胡。

此外,要想使得秦派二胡艺术源远流长、持续性流传且新盛,不是仅靠核心的创作理论和几首代表作就可以做到,它必须要有几代甚至几十代的作曲家、演奏家形成传承的纽带持续发展。而二胡曲《秦腔主题随想曲》的成功也告诉大家秦派二胡不是单一的、一味模仿、复制的艺术,不同音乐作品都拥有别的音乐作品没有的个性。

最后,为了将民族传统器乐发扬光大,我们盼望着有新的二胡创作力量,能够创造出更多利于二胡发展的理念和音乐作品,希望秦派二胡艺术更加兴旺、强盛。

猜你喜欢
二胡曲滑音音乐风格
浅谈陕西筝曲《云裳诉》的特色音乐风格
齐白石妙说二胡曲
拉赫玛尼诺夫浪漫曲音乐风格研究——以《春潮》为例
无与伦比的月光之美——两首同词艺术歌曲《月光》的音乐风格及演唱技巧
声乐演唱中的“滑音”技术探讨
民族声乐演唱中“滑音”的技术与应用
二胡独奏曲《姑苏春晓》中滑音的运用研究(下)
板胡演奏垫指滑音技术探微
我躲进二胡曲里纳凉
论二胡右手运弓技术在现代二胡曲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