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钢琴伴奏课程教学现状探究

2023-10-21 01:22孙倩文
乐器 2023年9期
关键词:钢琴伴奏钢琴音乐

文/孙倩文

钢琴伴奏课程作为音乐表演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其表现方式大致可以分为简谱和五线谱两种伴奏记谱方式,伴奏对象一般可以为声乐、器乐、舞蹈、表演等多种艺术形式。近年来,随着我国音乐表演水平的不断发展,以及受国外音乐艺术多元化的影响,涌现出多种形式新、层次高的钢琴伴奏门类,如声乐艺术指导、艺术歌曲演奏、器乐艺术指导等。在时代的大趋势下,各个高校对此类相关课程的改革是非常必要的,社会对于艺术审美的需求、市场对于专业人才的需要,都是我国高校重视艺术人才培养课程改革的动力和目标。

一、高校钢琴伴奏课程改革的重要性

我国教育方面的改革在近些年不断深化,在高校的教学改革中尤其重视课程方面的改革。高等教育在于培养各个方面的专业型人才,高等院校作为培养人才的载体,更要注重专业建设和学科的发展,而高校中的专业和学科的建设发展又根植于具体的课程体系之中。因此,课程改革在各个高校的教学实践中是至关重要的。与此同时,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于人才各方面的要求也在逐渐提升,需要具备专业的理论知识、专业素养、以及多方面实践能力的综合性人才。因此,作为培养专门人才的高校更应通过这种市场需求对人才培养的课程进行改革,不断地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推动专业的建设和发展。而钢琴伴奏课程作为音乐表演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中的一个分支,在高校音乐表演专业的教育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钢琴伴奏课程的改革是非常必要的。

在这个新时代的大背景下,对于人才的要求不单单是技能、知识型,更应是具备多方面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对于高校而言,既是机遇又是一种全新的挑战,不断推动学校在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发展。钢琴伴奏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在其实践教学当中,教师应注重学生专业知识的转化能力,对于所学的内容,要多聆听、多上台、多实践,在实践中将知识进行升华、提升。

高校的人才培养应顺应国家的政策方向,以社会和人民的需要为出发点,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改变单一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复合型的专业人才。因此,高校钢琴教学必须要符合市场适用性,并能根据本专业师资团队的情况以及学生能力水平的差异,创新课堂教学理念,重构钢琴伴奏课程体系,真正地将知识型教育向实践型、创造型教育进行转变,创新毕业生实习策略,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二、高校钢琴伴奏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没有明确的学科定位

目前各个高校针对钢琴伴奏课程没有明确的学科发展规划,大部分的学校沿用的依然是钢琴相关的教学大纲及教学内容模式,所以上课内容教授的更多适用于钢琴独奏方向学生的学习,学生不能很好地掌握钢琴伴奏的相关知识内容,伴奏水平也得不到较好的训练。许多高校教师认为学生只要好好进行钢琴的训练,就能提高钢琴伴奏的弹奏技巧。事实上这种传统的想法和观念是片面的,影响了学生钢琴伴奏能力的提升。钢琴伴奏教学是非常具有系统性的,但其本身又是一门相对独立的课程,与其他专业课程科目紧密相连。因此,其授课教师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水平及相关教学经验。与此同时,相关的教学研究部门应明确学科发展规划,不断地完善钢琴伴奏课程教学制度,针对每个学校的不同情况,进行课程规划与教学设计,为各高校指明教学发展方向。并根据教师上课的反馈持续完善课程的要求、教学制度,把握课程的最新发展动态。另一方面,由于钢琴伴奏课程在我国刚刚兴起,各高校对其的认知相对模糊,教师们在教学中也不能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就需要教师要充分把握钢琴伴奏课程的要求和定位,了解此课程的发展趋势、时代内涵、社会需求等,分析音乐型态走向,了解学生对于这门课程的理解和认识,从而推动钢琴伴奏课程的专业学科建设与规划。

(二)缺乏专业的授课教师

在许多高校中都存在缺少专业水平高,且具有一定教学经验的钢琴伴奏老师。教师作为教学的主体,是整个教学过程的关键环节,对学科的建设和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的专业水平不足,就会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不高,从而导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会下降,不利于钢琴伴奏课程学科建设的发展。因此,较其它课程而言,钢琴伴奏课程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理论基础、专业素养、综合性能力,并能根据自己所教授的专业教学内容不断地对课程内容、上课模式、教学设计进行创新,从而达到对课程教学的全面掌握,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与此同时,能胜任钢琴伴奏课程的教师屈指可数,其中一些在校授课教师的教学方法及模式又比较传统、死板,教学内容一成不变,没有创新。使学生的学习进度受到影响,导致整体的教学质量偏低。因此,教师应不断地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扩展本学科相关的专业基础知识,提高自身的授课能力和水平,注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学生的学习指明方向,从而提高了学生钢琴伴奏的专业能力。

(三)教学内容相对滞后

在高校的教育改革中,特别重视对于教材的使用和选择。教材是高校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学生学习的基础。但目前在钢琴伴奏课程中,各个高校普遍存在课程教材内容传统单一的问题。钢琴伴奏课程在我国刚刚兴起,对于这方面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在日常教学中,教师按照传统的教学内容及方法来授课,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我国各高校的教育改革需要重视教学内容滞后的问题,并采取一定的解决策略。其具体的问题主要包括,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针对课程考核着重以曲子的熟练程度作为参考,只要曲子通过了,那对于课程的考核也就通过了,完全忽视了学生对于作品情感、审美以及文化素养等方面的提升。其次,学生会过分地关注钢琴技术的训练,而忽略钢琴伴奏艺术内涵的体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音乐素养的提高。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带领学生充分了解作品的风格、背景、作曲家等基础知识,从而影响学生对这些知识的应用和转化,把握不了具体作曲家的演奏风格,不能在钢琴伴奏二度创作的音乐中进行思考和应用。不仅如此,有些教师针对钢琴基础技能知识没有进行系统的讲解,导致学生对各种细节性的弹奏知识和技巧一知半解,没有办法真正地掌握其中的要领和精髓,不利于学生对于钢琴伴奏课程的学习。

三、高校钢琴伴奏课程教学路径思考

(一)调整教学目标和内容

各个高校开设钢琴伴奏课程,应首先根据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出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并进一步把握教学的重难点,根据课程重难点去设计教学内容的讲解。钢琴伴奏课程的培养目标着重于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及钢琴伴奏能力。因此,课程的教学目标应在钢琴基础训练时加入即兴伴奏能力的培养,在钢琴乐理基础知识的讲解时,重视对于和声、和弦及调式调性的训练。并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钢琴实践能力,培养突发情况时即兴伴奏的临时反应能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针对不同学生的职业规划设计不同类型的突发教学情境,从而训练学生的即兴表演能力。例如,可以模拟为合唱团进行钢琴即兴伴奏,引导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演奏,并解决临时出现的实际问题。通过这种形式的模拟练习,能帮助学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较强的心理素质及思维敏捷度。并通过特定情境的教学,启发学生对于音乐中艺术情感的思考,调动学生情感表达的能力,从而增强学生的音乐艺术审美能力和音乐的表现力。

(二)创建校本特色的钢琴伴奏教材

在高校的钢琴伴奏教学中,大多采用的是传统的声乐教材,教材内容一成不变,在一定意义上限制了学生学习兴趣的产生,阻碍了学生对于学习内容的全面性、完整性把握,不利于学校课程建设的发展。因此,各高校负责人应当及时关注此类问题,根据学生们的能力差异及实际需要,推进具有校本特色的钢琴伴奏教材。其中,可以在教材中添加当下最流行的流行歌曲、声乐作品、各类器乐作品等内容,激发学生对于钢琴伴奏课程的学习兴趣。也可以在这些作品中挑选适宜难度的作品进行教学,增加具有特征和弦配置、多种调式转换等教学内容,从而帮助学生复习课上学习的知识点,并在实践中不断运用、巩固,弥补课上知识的书面性。学生通过学习,会发现其中的规律,掌握弹奏技法,能力会在不断的学习中得到提升。然后按照教材曲目进行练习巩固,钢琴伴奏的演奏能力就会更加熟练自如。其次,结合学生的能力及职业规划,可以编订不同类型具有实用性的作品集。根据大多数高校的就业情况,大多数学生就业进入中小学的居多,因此,学校相关部门可以将中小学音乐教材中的曲目编入作品集当中,并在其中标配和弦、编写注释解析,制作成让学生们学习的教学案例,也可将这些教学内容录制成视频的形式,让学生随时随地学习。通过创新钢琴伴奏教材这种方式,不断地促进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质量的提升。

(三)优化课堂教学模式

由于各高校办学层次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专业能力也会出现明显的差异。在这种情况下,每个学校应根据整体学生的实际能力水平,适时地调整人才培养计划,突出相应的教学重难点,优化课程教学模式,不断对课程结构模式进行调整,从而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实践水平。

学校相关部门应及时地对钢琴伴奏专业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调查反馈,从而实现学生在钢琴伴奏能力方面的综合培养。首先应对学生的音乐基础进行摸底测试,分析学生在理论与实践方面的掌握情况,并结合专业特征对钢琴伴奏课程进行调整优化。其次,在课程的实施中强调钢琴伴奏教学内容的实用性,更新教学方法,整合课程内容,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并优化课程的教学评价体系,从而实现钢琴伴奏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另外,要对教学模式进行调整和优化,在教学中将理论运用于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音乐的情感内容,把握作品的创作规律。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重视作品中暗含的艺术价值,通过对不同风格作品的讲解,让学生能把握不同作品的音乐风格、艺术派别,体会不同音乐的艺术魅力,从而提升学生艺术审美能力。传统的讲授法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实践性较强专业的学习,教师应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总结思考教学问题,创新教学方法,运用多种授课方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例如在讲授枯燥的钢琴伴奏和弦编配时,学生很难去区分各种和弦产生的音乐效果,这时就需要教师通过示范弹奏,让学生感受音乐的变化,并指导学生进行训练,让他们在实践中去掌握知识,提高演奏能力。

(四)优化钢琴伴奏评价体系

在高校的钢琴伴奏教学中,大部分采用的是期中、期末传统的课程评价体系,完全依托于教师主观经验对学生事先选定的曲目进行评价,这样的评价方式很难体现学生真实的专业学习水平。因此各个高校就迫切地需要改进钢琴伴奏课程的考核标准及评价方式,建立科学、多层次、全方位的考核评价标准,依据学科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实现钢琴伴奏人才素质和能力的综合发展。各高校应尽可能地激励教师开展多维度多层次相结合的教学实践,探索出极具创造性的学科建设。对其教学质量、教学水平、教学成果等进行全方位评估考核,并与晋级、积分等多种形式的奖励机制挂钩。从而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及教学水平。此外,针对学生钢琴伴奏能力水平的考核,也应是全面的、综合的。在考核内容上可以创新多样化的实践考核形式,如可以引导学生以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考核,学生各自分组,并自选曲目,同学间相互弹伴奏演唱,也可以进行自己弹伴奏自己演唱,并且可以自己弹,请其他专业的同学帮唱等。其次,也可将学生的社会实践演出纳入到考核当中,并在期末考核时提交实践或演出时的照片、视频。同时,可以多维度地对学生作品的和声编配、织体选用、音乐表现力、音乐的连贯性、熟练程度等方面进行评价考核。通过增加多样的考核方式,完善钢琴伴奏课程的评价标准,真正地把握学生真实的学习动态,从而进一步促进钢琴教学质量的提升。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音乐文化日益发展的今天,人们对于精神生活的追求依然在不断的提高,迫切需要高校根据时代的新需求,不断地调整各专业学科的人才培养目标,加快钢琴伴奏课程的教学改革。在高校的钢琴伴奏教学中,不断地完善课程的教学机制,运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不断地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通过对教学目标和内容的调整,课程教材的创新,课程教学内容、方法及其评价标准的优化,进一步促进学生钢琴伴奏综合能力和水平的提升,从而实现高校钢琴人才培养目标。

注释:

[1]严永福.高职院校音乐表演专业复合型钢琴教育模式释论 [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8(5).

[2]崔硕.高职院校中音乐教师钢琴教学课程体系改革研究 [J].北方音乐,2019(12).

[3]胡鹏.高职钢琴教学课程体系改革与应用研究 [J].中国民族博览,2019(3).

[4]杜佳倪.钢琴与钢琴伴奏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 [J].北方音乐,2020(24).

[5]邱秒秒.职业需求导向的高职院校钢琴教学改革方法探讨 [J].北方音乐,2019(5)7.

[6]陈爱军.论普通高校声乐基础课程考试钢琴伴奏问题的解决途径[J].艺术评鉴,2017,20:115-116.陈琛.高校钢琴表演专业伴奏教学现状及改进措施研究[J].黑河学院学报,2017,8(09):131-132.

猜你喜欢
钢琴伴奏钢琴音乐
形、韵、意——咏叹调《有一颗爱心飘落》钢琴伴奏分析
纸钢琴
浅谈舞蹈基训课的钢琴伴奏
钢琴伴奏在民族声乐演唱中的作用
乐感的培养与钢琴伴奏的实践学习
音乐
钢琴
半夜敲门
漂亮的钢琴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