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舞台演奏中的声音追求与思考

2023-10-21 01:22文/江
乐器 2023年9期
关键词:音乐厅音量琵琶

文/江 洋

一、在演奏实践中对琵琶声音的认知

琵琶演奏艺术的发展自上世纪进入高校开展专业化教学后,通过音乐学院逐渐系统化与科学化的教学改革与实践尝试,取得了较大的突破与进步,其中在专业教学和演奏中最为重视的便是对乐器声音表现在认知上的不断提升。一切音乐元素的表达—音符、旋律、节奏;一切欣赏角度的需求:情绪、画面、情节,都最先要通过演奏者对乐器的声音表现,传达出第一感受。所以在专业化的舞台演奏中,声音的品质与表达在演奏艺术呈现质量中的占比也越来越高,那么无论在教学中还是演奏实践中都需要根据演奏大环境的不断改变和提升,将琵琶这件乐器的声音与艺术表达、声音与观众欣赏的链接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去理解和研究,建立对琵琶演奏更高规格的发声认知与能力。在这里,笔者先从两个方面进行讨论与分析,一是对乐器演奏中的“声音”概念的理解,二是琵琶弹奏发声的方式与追求。

(一)琵琶演奏中“声音”的两个方面

在本文中我们对于声音的讨论是涵盖呈现优质音量、音质、音色等方面的技术要求以及最终让观众在听觉上体验到的音响状态的呈现。音量、音质、音色是通过弹奏的方式与技巧来呈现,而科学合理的弹奏方法与认知所传达给欣赏者的便是听觉上的音响状态。所以我们就要着重研究演奏者主观层面上的弹奏发音与客观呈现的音响状态两者的关系。

从演奏者主观上弹奏习惯与追求的变迁与进步历程来看,数十年来我们主动地将中西乐器的演奏方法进行不断地相互交融,借鉴西洋乐器演奏的演奏方法与发声理念,用兼收并蓄的胸怀学“优”补“拙”,不断地提升民乐演奏更加专业化与高质量的艺术呈现标准。当代的琵琶演奏,既有对弹奏音响充分呈现的期待,也有对乐器声音品质的要求,而这也是不断从西乐表演艺术汲取经验后的进步。我们的民族器乐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必须通过扩音的手段才能达到满足全场观众的听觉需求,即便发展至今,现场演奏对声音传导的要求仍是从业者不断讨论,也不断努力克服的困难,这里面既有从历史传承至今民乐演奏场地专业性的问题,更是演奏者和教学者需要从弹奏方式和乐器特性两方面不断提高认知、优化方法。

(二)琵琶演奏中的触弦与琵琶的声音特点

琵琶的声音传导质量,需要演奏者结合触弦发音与琵琶的乐器特点来提升。琵琶是民族弹拨乐种类中声音辨识度很高的乐器,无论是加入在民族管弦乐队还是与西方交响乐队的合作,都能够在不同声音群体中被清晰地辨识,即便乐队的编制庞大,人数众多,通常在协奏的过程中对琵琶的声音“压不住”,不过这里的“压不住”并非指在音量层面琵琶能与之相互抗衡,而是指音色特质能够脱颖而出,但琵琶发声的音量和从舞台传达到观众席的音响效果在与一些弹拨乐、管乐或是西洋器乐相比,音量和声音的传导是不占优势的。同时,琵琶演奏包括其他门类的民族器乐相较于西洋乐器传承百年的教学演奏的积累,已经形成基本固定的科学演奏法来看,我们在演奏方式上的提升与探索仍在不断的进行中,所以结合对琵琶的器乐构造和发音原理的了解,由此来优化弹奏发音的追求与方式。演奏者和教学者在主观上最直接的目标就是运用正确的发音理念让琴体得到充分的震动以达到乐器在现有的制作条件下最佳的音量表现和传导距离。

在演奏专业教学体系中,对西乐演奏的触键、触弦、弹(拉)奏中的发力状态、方法等进行深入的研究、体验与运用,可以大幅提升民族器乐弹奏的音响和能量。对于琵琶的演奏,有两个方向的追求—触弦发力的要求与音响意识提升。①触弦发力的要求。在笔者日常教学和演奏时,注重将触弦从预备到完成过程中的松弛、通透的手臂状态作为基本要求,弹奏时将臂重传导至触弦指,保证指甲与琴弦的接触过程中深浅与角度的恰当作为基本操作方法,体验手指充分且可控的触弦发力感受。这是建立在琵琶传统的演奏方式基础之上充分融合西乐在触弦(键)发音方法体系后形成的琵琶演奏中的对右手技法在声音上的追求与训练目标,其目的与西乐的方法追求是一致的,即合理的触弦发力方式有助于乐器本身充分的振动。对琵琶而言,琴弦、面板、背板得到充分振动,乐器传导出的音量、音质表现才会更好,合理的发声方法让泛音列的震动也更加饱满、平衡。②音响意识提升。演奏者的听觉需求要有空间感、立体感。在多年的教学经历并结合自身的演奏进阶体验,演奏者容易被日常练习的环境、空间影响对声音的认知,对弹奏声音的听觉满足感产生并不准确的判断。在专业舞台演奏所要面对的观众数量、场地空间与欣赏标准与民乐在民间传播的形式所需要的欣赏条件是完全不一样的,在日常练习时自身对声音需求的提升和对舞台环境的带入感是重要的习惯养成。狭小空间如琴房、居家的房间等,弹奏声音的传导是直接反馈给演奏者,没有向前向外的传导需求,演奏者是被自己弹奏的声音环绕的,从听觉感受上来说是易于被满足的,这就会造成在练习环境转换成舞台环境时产生从声音听觉到演奏手感的不适应,对于观众群体的声音传导在效果上会大幅减弱。所以在日常练习中将舞台演奏中所需要的声音体验以及场地空间感代入,形成高标准、高品质的主观听觉要求,同时对音量及声音的传导要以舞台空间感的想象作为发音的追求,形成练琴习惯,舞台演奏和练习形成统一的声音追求与标准。

二、琵琶在专业舞台的音响呈现

(一)琵琶演奏与专业音乐厅的声场条件

如今,民族器乐演奏的专业场地最典型的便是音乐厅了,如今的琵琶演奏艺术,需要结合音乐厅的专业特点进行了解与分析,场地环境、物理设计、声场要求等都是音乐厅不同于其他舞台场地的重要区别,也是它能够给与器乐演奏最有力的声音呈现和传导的专业化支持。2002年白瑞纳克在中文版的《音乐厅和歌剧院》一书中,对音乐厅声学指标的客观标准提出了重要的7项指标:①混响时间;②清晰度系数或早期/混响声能比;③空间感-视在声源宽度;④初始时延间隙;⑤强度参数;⑥低音比;⑦表面扩散度指数。

音乐厅的设计理念和声学指标都在追求一个目标——让乐器以自然声的最佳状态进行演奏。自然声,即乐器在不使用任何扩音设备的条件下,让乐器能够以最佳的声音状态把乐音最清晰地传达到观众席的每一个角落。在自然声状态下,乐器呈现的声音最为真实,能够体现乐器本身的音色之美,也是演奏者将音乐准确传达的重要条件。上海音乐学院学者万诗慧在他的论文《音乐厅感知效应的声学参数研究》一文中说道:“评价观众与演员良好音质的几点主观感受:听得舒服、演奏容易以及具有空间感。”我们根据琵琶的声音特点与音乐厅的声场条件相结合可以达到让琵琶演奏用自然声进行充分且清晰的音乐表达。但是如何利用好音乐厅的声场环境?通常演出前的走台是一场音乐会准备的重要环节,也是我们在正式演出前对声音进行各种预判并作一些相应的准备:①琵琶的声音表现对环境变化非常敏感,在舞台上不同的位置呈现的声音传导状态都有很大的不同,所以要通过位置的调试,结合舞台的纵深条件、挡音板位置、正式演出时的灯光角度与温度,选择到最佳的演奏位置。②在音乐厅的空间环境演奏,触弦及发力的分寸是与日常练习有所区别的,在前文中也提到演奏者日常练习时对舞台环境音响需求的模拟。从临场的调整来说,要通过走台将发音状态充分融入现场环境,触弦及发力的分寸要调试到对于现场空间、面积来说最佳的声音传导状态。③要考虑到观众人数对声音的影响。走台时无观众和现场进入观众后的声音听觉感受会有很大区别,所以即便在走台时调试好了各方面的声音条件,也需要提前将有观众的环境预想进去,提前进行弹奏音量、力度的细微调整。由此可见,琵琶在专业场地的声音传导质量和效果要用极为专业的态度和理念去分析考量,将演奏方式、乐器特点、音乐厅声场三者相结合,准备周全,以获得最佳的舞台演奏效果。

(二)扩音设备的合理使用

既然现在音乐厅已经能够让琵琶进行自然声状态下的艺术表达,那以扩音话筒辅助演奏音量的方式是否还有必要性呢?从琵琶演奏发展现状来看,这个需求在一些特定场合和演奏要求下还是有必要通过扩音设来辅助。通常有以下几种情况:①当琵琶作为主奏,与乐队合作协奏曲。②与其他类乐器共同演奏,如钢琴、小提琴、大提琴等或唢呐、竹笛等较琵琶有明显音量优势的乐器。③在比音乐厅舞台及观众席规模更大的综合类演出场地,如歌剧厅、舞剧场、会场等。④遇到声场条件并不适合琵琶演奏的音乐厅。在以上情况下,并非一定要用扩音,但是为了良好的声音传导和演出效果,需要用到扩音的概率相对较大。

对于设备选择的问题比较易于理解和操作,扩音话筒的质量自然是受品牌、价格的影响较大,在这一点上作为演奏者一般没有太多的决定权,扩音话筒通常是由演出场地方提供,级别、品牌也是无法临时更改的。而话筒根据转换能量的方式有不同的分类,分为动圈话筒和电容话筒,现在公认适合专业音乐拾音、扩音的设备类型,是电容话筒。琵琶演奏确需扩音设备时,选择电容话筒能够尽可能保证琵琶发声的自然、干净。在扩音的硬件满足后,更重要的是调音师对设备的把控,这一点要求在走台时演奏者与调音师做好沟通。琵琶声音的低频与高频差别较大,调音师需要在听到演奏者在现场试音后通过调整话筒与演奏者距离的远近、摆放的角度、演奏力度的大小,给予音量上的恰当把控;同时通过调音台的操作,保证低频浑厚饱满、中频自然舒展、高频明亮通透,尽可能避免音频噪点的出现。调音师的工作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在正式演出时录音师要根据现场环境在演奏者弹奏时做实时的调整,达到最好的现场效果。最后就是演奏者自身对扩音后声音呈现状态的追求与认知。扩音的目的一定不是单纯音量扩张,无论独奏、协奏或是室内乐的合奏,声音的平衡与自然是最终目的,再次强调之前的论点,在扩音环节做出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琵琶呈现良好的自然声状态,而不是以声音足够响为追求,演奏者在结合现场对扩音各方调整后的听觉判断,要做到理性且全面的考量。

三、演奏者与制琴师的共同进步

在分析过演奏方式和场地环境对琵琶声音的影响后,还有一个条件是至关重要的,就是演奏者手中的乐器。一把品质优良,声音条件适合舞台表现的乐器是演奏者能够有高质量艺术表达的重要加持。所以,在琵琶制作技艺和成品质量上,笔者有两个观点:第一,作为演奏者不能置身事外,要积极参与到制作工艺的提升中,并通过自身的专业经验,将对声音的审美意识和标准传达给制作师,无论是演奏者的演奏感受还是制作师的技艺感悟,都需在频繁地相互的交流中不断碰撞,达到制作品质与演奏体验的双重提升。第二,在中西兼容、借鉴吸收方面也不只局限演奏方法和专业场地建设上,乐器的制作同样可以积极参考西乐历经数百年发展而成的制作工艺。

基于上述观点,琵琶在舞台演奏中,声音表现的提升与进步一定是演奏者与制琴师的共同进步。民族器乐制作行业,是在建国后逐步发展起来的,也是配合不断专业化的演奏需求应运而生,逐步形成了一个专业化很强的行业。但是相较于提琴、钢琴等制作已经成为一门专业学科进入高校,有着完善的学制、教学法,民族器乐的制作还没有形成如此精细的体系;从发展历史来看,琵琶的专业化、精细化的制作积累不过半个多世纪,而西方的提琴制作、钢琴制作等,已有数百年的历史积累,并拥有大量相应而生的文献、数据与理论。可以说琵琶的乐器品质的进步与提升在当下依然处在不断创新、尝试的“爬坡”阶段。在琵琶制作领域,先辈们从无到有,自手工作坊开始,发展到有专业化、系统化的厂房与设备,都为琵琶演奏者的艺术追求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演奏者与制琴师各自工作的专业角度不同,需要将各自领域的专业知识与体验做更加紧密的联系与交融,所以演奏者从艺术的表达需求、弹奏的手感需求和欣赏的效果需求,将感受和体验准确地传达,是制琴师重要的参考依据;而制琴师对于琴体结构、振动,制作工艺方面专业且富有经验的评测与原理剖析,对于演奏者更加合理地运用好手中的乐器提供了必要的了解与认知,练习与演奏时方能通过对乐器特点的把控充分发掘出琵琶的声音能量。

琵琶作为当代发展最为迅速的乐器之一,它的形制结构丰富,影响声音呈现的主观因素与物理因素都较为复杂,琵琶作为民族器乐种类中最具音色特点的乐器之一,自身又有不可替代的声音优势和特征,这些因素必须要有琵琶演奏者与制作者充分利用双方优势,互补互助,共同进步,为琵琶在舞台最优质的声音呈现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音乐厅音量琵琶
El instrumento predilecto de la música folclórica china La pipa es una combinación perfecta entre herencia e innovación
测测你的“音量值”
小鹏G9成都车展全国首秀 重磅发布Xopera小鹏音乐厅
解放手机的音量键
Foro Boca音乐厅
迪士尼音乐厅
请放心地扭大音量看电影听音乐吧!Mclntosh Sonus Faber家庭影院套装
汉堡音乐厅漏水
窈窕淑女琵琶妹
细火慢炖增加音量调节级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