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文化视域下新疆曲子戏历史研究及发展
——以新疆昌吉为例

2023-10-21 01:22张梦茹
乐器 2023年9期
关键词:曲子剧目戏剧

文/张梦茹

新疆地处我国西北地区,自古以来就与中原地区有着文化、资源的交流,这其中“丝绸之路”的存在尤为重要。“丝绸之路”在形成之初目的在于打通欧洲与亚洲之间的贸易之路,绵延上万公里,新疆作为“丝绸之路”在中国的最后一站,汇聚了大量中原的物产、商人和迁徙者。这些人从中原来到新疆,不仅带来了丰富的物产资源,还带来了家乡的人文风俗、民俗民风和一些艺术种类。曲子戏就是伴随着“丝绸之路”而诞生的一种戏曲剧种,也是新疆地区仅有的以汉语言为主要语言的戏种。对该剧种的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新疆本土剧种的发展历史及现状,为国家戏曲传承和保护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新疆剧种曲子戏在2006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了我们宝贵的文化资源。但近年来戏曲市场肉眼可见的萎缩,越来越少的人关注戏剧类演出,戏剧工作者的生存也成了严重的问题。此外,通过对文献进行检索,并查阅了大量新闻报道,目前对戏剧的专业研究也浮于表面,缺乏历史挖掘能力。本文通过深入挖掘“丝绸之路”发展过程对戏曲剧种演变的影响情况,希望能够找出曲子戏的历史发展轨迹和发展方式,并为曲子戏的未来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保护并传承曲子戏。同时,对曲子戏的研究有助于提高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能力,有利于中华文化的传承,因此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

一、基本概念

(一)曲子戏相关概念

1.曲子戏

曲子戏,又被称为眉户、迷糊子、小曲儿等,广泛流传于华中地区的山西、陕西、河南,以及西北地区的甘肃、新疆、青海等,受到当地各族人民的喜爱。曲子戏的传播与“丝绸之路”的兴起有关,其发源于陕西,随“丝绸之路”传播开来。新疆曲子戏的兴起始于清朝乾隆年间,由中原地区迁往西北地区的屯田人户和商人迁入,并在随后的时间里吸收当地各民族音乐元素和乐器,最终形成了新疆唯一的汉语言戏剧。

2.新疆曲子戏的发展概述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处我国西北地区,从整个大陆板块来看位于亚欧大陆的中心地带,总面积达到了166百万平方公里,约占我国国土面积的17.3%,是省级行政区域中面积最广的地区。从边境线上来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边境线绵延上千公里,交界的国家包括俄罗斯、阿富汗、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蒙古等国家,与中亚地区的贸易往来、人文交流十分频繁。

曲子戏在新疆地区还被称为小曲子,是新疆地区目前现存的唯一一个以汉语言为表演语言的戏剧。该戏剧发源于陕甘地区,随着“丝绸之路”传入新疆,并与当地少数民族文化融合发展,汲取当地音乐元素和乐器风格,逐渐形成了新疆地区特色的戏剧风格。曲子戏主要流行于北疆和东疆,包括乌鲁木齐、昌吉、哈密在内的地区是曲子戏的主要表演地区,该戏种在新疆地区受到了包括汉族、维吾尔族在内的多个少数民族的喜爱。

根据现有文献资料记录,曲子戏雏形形成于清代光绪年间,来自中原地区入疆的士兵和一些商人、民间艺人进入新疆后,将他们原来的文化习俗和娱乐方式带入新疆,不同地区的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交流和融合,并与当地流行音乐曲调相结合,创造出曲子戏的雏形。在随后的发展过程中,曲子戏融合了本地乐器、青海平弦和兰州豉子,逐渐形成自身特有的风格。曲子戏在新疆的发展期出现在民国时期,在这一阶段曲子戏已出现大量的固定曲目,并具有一批固定演出的艺人,这些艺人组织人员演出,并在演出过程中不断进行曲目内容和形式上的改革,吸收其他戏剧优秀内容,逐渐形成了现代曲子戏,在北疆和东疆地区的活动达到巅峰时期。新中国成立后,昌吉回族自治州在1958年成立了第一支曲子戏剧团,正式将这类戏剧定义为曲子戏,成为了新疆地区专有戏剧,并进入了国家保护剧种的名列。

(二)丝绸之路基本概念

1.基本概念及历史脉络

“丝绸之路”是对古代横跨亚洲到欧洲的一条贸易路线的称呼,由于最初的主要贸易商品为丝绸而得名。该贸易路线形成于汉武帝时期,最初是由其使者张骞开辟,自当时的首都长安出发,横跨陕西、甘肃、新疆、中亚国家、阿拉伯国家最终到达地中海地区。随后“丝绸之路”经过多个朝代的发展,逐渐形成了“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本文由于主要研究新疆地区戏曲文化历史,因此只介绍了涉及新疆的“丝绸之路”,即“陆上丝绸之路”。

新疆作为“陆上丝绸之路”的关键节点,其重要性从汉朝丝绸之路的形成一直维持到清朝陆上丝绸之路的衰落,在几千年里见证了中华民族与世界的贸易和文化交流,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在这一区域碰撞和融合,并结合当地的人文特色逐渐形成了独有的新疆文化风俗,曲子戏就是在这样一种文化氛围中形成的。

2.对戏曲的影响

“丝绸之路”对贸易发展、文化交流起到了重要的影响,同时也推动了沿途各地戏曲的融合与发展。首先,贸易的畅通是文化交流的基础,来自不同地区的商人在贸易过程中产生文化的交流,在不断的交流过程中新的文化就会诞生,创造了新型戏曲文化诞生的温床;其次,“丝绸之路”中段在不同时期存在过不同的政权,这些政权中的权贵会特意将民间优秀的艺人选入宫中,将其戏曲进行系统整理和培训,用于国家间的来往礼仪。在上层权贵的扶持下,民间艺术能够进一步的提升技能,充分发挥艺术能力,有助于推动戏曲的发展。因此,在“丝绸之路”这种特有的存在形式下,不仅通过贸易带动了沿路国家的经济发展,同时也带动了不同国家间文化的交流,形成了一条长盛不衰的文化交流之路。

二、曲子戏艺术特点分析——以新疆昌吉地区为例

(一)表演特点分析

1.传统剧目分析

现如今的新疆曲子戏已不单单是一门戏剧,其中融入了音乐、形体艺术、绘画、文体等多种内容在内的综合性戏剧曲目。成立于新中国的昌吉曲子戏剧文化团在成立后积极搜集整理民间曲子戏剧目,并将这些搜集来的曲子戏剧目进行整理分类,共收集上百余首曲目。文化团对其中的优秀曲目进行归纳并出版,包括《昌吉新疆曲子戏选》《新疆北挺曲子戏选集》等。

可以按照传统剧目和现代剧目将现有的新疆曲子戏剧目分为传统剧目和现代剧目。传统剧目通常是根据其他戏种中的景点剧目进行改编而来,目前流传度较广的有《刺目劝学》《老少换》《打懶婆》等。传统剧目的内容以日常生活为主,在表演过程中为观众讲述一些道德准则和生活趣事,在表演手法上借鉴秦腔、京剧。现代剧目主要是新中国成立后创建,主要来自于昌吉州曲子戏剧团和呼图壁州曲子戏剧团的从业人员,其创作内容主要为现代生活内容,表演形式上借鉴了多种现代艺术,引入了一些现代乐器,代表作品有《下三屯》《为了儿女》《血泪钱》等。

2.表演形式分析

曲子戏作为一类地区性戏剧种类,深深受到了其周边地区戏剧的影响,但由于地处偏僻地区,在形式上较中原地区比较单一。曲子戏解放前其主要的表演形式包括坐唱、走唱两种类型,角色扮演也限于“三小”。在新中国成立后,昌吉州曲子戏剧团学习陕甘地区曲子戏的形式,将新疆曲子戏补充为完整的舞台剧形式,并通过对原有剧目的改革,形成了戏剧中完整的“生旦净末丑”行当分类。

(二)音乐特征分析

新疆曲子戏的音乐特点可以从伴奏形式、曲牌种类及音乐特征几个方面进行研究分析。

(1)伴奏形式

新疆曲子戏的伴奏乐器与陕甘地区曲子戏相似,按照文武场的不同使用的伴奏乐器也有所不同。在表演之初,民间一般的乐队会配备五位乐手,主乐手使用三弦作为乐器,并且在弹奏时演唱,此外还有2名乐手使用四胡或板胡,另2人则配备有四叶瓦或碰铃。到了民国时期,有的乐队会提高乐手的配置,文场表演时会加入扬琴和胡笛,通过其悠扬优雅的乐声进一步加深场上的文艺气息;而武场则会引入锣、鼓、镲等打击乐器,以加强武戏的力度。到了新中国成立后,昌吉州曲子戏剧团在原有乐器基础上再次进行革新,文场加入大提琴、唢呐、长笛等国内外知名乐器,而武场则补充了梆子、木鱼等打击乐器,最终形成了目前成熟的曲子戏版本。

(2)音乐特征

新疆曲子戏的唱腔与陕甘地区曲子戏相同,同属于连缀体型,其音乐含有乐音和苦音,分别表示高兴的情绪和悲伤的情绪,也称为硬调/软调。新疆曲子戏与陕甘地区不同之处在于其曲牌来源的复杂性。根据查阅资料可知新疆曲子戏中的音乐有“平、赋、越、鼓”四类,这四类音乐分别来自于青海平弦、西宁附子、陕西曲子和兰州鼓子。在长时间的交流融合后,陕西曲子成为了新疆曲子戏的主流音乐。民国时期以来,新疆曲子戏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吸收其他剧目的曲调,形成了多种曲调风格,但在头尾还仍旧沿用“越调”,只是中间的形式发生了变化。

新疆曲子戏在发展的过程中还与新疆本地音乐产生了融合,吸收了大量当地民族的音乐元素。例如传统剧目中的“天山令”就取自维吾尔族的民歌,而现代曲目中的“对席”则是由锡伯族的民歌改编而成。

三、昌吉地区曲子戏发展现状调查分析

(一)现有保护措施调查

1.政府层面

根据对相关政府文件和影像资料的调查了解,昌吉州政府对新疆曲子戏的发展给予了很高的重视程度。组织方面,当地政府成立了曲子戏相关组织机构并发布了文化保护的相关政策,对现存的新疆曲子戏民间艺人进行登记成册,为他们颁发“曲子戏传承者”的称号,并对生活有困难的曲子戏民间艺人进行慰问,给予一定的物质援助。当地政府在此同时,通过录制音频、拍摄视频、记录曲牌等多种方法将这些曲子戏资料保存下来,作为非物质遗产的一部分。

2.剧团层面

昌吉州曲子戏剧团成立于1958年,其目的就是系统性地将这一曲目进行传承和发扬。剧团在成立后持续在新疆本地招收学员,培养了大量的专业曲子戏演员。与此同时,剧团的创作团队在这一期间创作了多个现代曲子戏,在新疆地区受到了群众的广泛喜爱。

3.文化保护层面

当地政府将经典的曲子戏曲牌、曲调以及剧目通过归纳制成书本,陈列在当地的博物馆中,供人们了解。通过这种书面的形式将曲子戏这种非物质遗产成功保存下来,但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工作量大、收集难度高等问题。

(二)发展现状调查

新疆分别在1958年和1980年成立了昌吉州曲子戏剧团和呼图壁曲子戏剧团,这两个剧团多年来招收培养了40名专职学员长期奔走于新疆各地,收集民间的新疆曲子戏的曲牌、剧目、音乐等,将收集来的资料进行整理成书,推动了新疆曲子戏的保护工作。与此同时,两个剧团对新疆曲子戏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打破原有“三小戏”形式,增加角色行当,探索新型表演形式。其创作的曲子戏《大山里》《哈哈泉子的户儿家》多次登上国家级舞台,推动了新疆曲子戏的知名度,带动了戏剧的发展。

四、未来发展建议

针对当前新疆曲子戏的现状及戏剧市场的发展趋势,本文给出以下建议:

(一)结合当地特色,开展文化旅游

虽然近年来受疫情的影响旅游市场有所下降,但从长期来看,国内旅游的发展趋势是向上的,而在众多的旅游形式中,文化旅游的关注度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新疆当地政府可以考虑将新疆曲子戏相关文化元素做成一些“商品”,与当地的景点结合进行推销,同时曲子戏剧团可以制作一些与景点结合的曲子戏剧目,在景点进行表演,不仅能够提高曲子戏演员的收入,还能够扩大曲子戏的影响力。

(二)与学校合作,推动人才培养

现代社会中早教已成为普遍的现象,父母为了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会在3~5岁时就为孩子报名各种早教班,但目前社会上热门的早教班多是一些西方文化早教班,比如西方音乐、英语等内容,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不是很重视。笔者建议在早教培养过程中加入一些中国传统音乐元素,让孩子早期有一个多元化的成长。

同时还建议在高校相关专业中开设戏剧类课程,引入民间戏剧传承人进行定期表演,像中央音乐学院就为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开设了传统音乐理论及案例分析课程。这些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音乐素养,通过对传统音乐的深入了解有助于培养传统音乐的新生力量,推动传统音乐的发展。

结语

本文以“丝绸之路”为研究背景,选取新疆昌吉州曲子戏作为研究对象,针对性地对曲子戏的历史发展情况、艺术特点、当地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建议进行了讨论。针对当前曲子戏现状,本文建议提高宣传效应、结合当地特色,开展文化旅游、与学校合作、推动人才培养等措施,希望在保护新疆曲子戏的同时使其发扬壮大。

猜你喜欢
曲子剧目戏剧
舞台剧目
有趣的戏剧课
柴可夫斯基的曲子有什么魔力?
新见晚清民国传奇剧目十一种
戏剧“乌托邦”的狂欢
戏剧观赏的认知研究
有风吹过
文华大奖”获奖剧目
吹曲子
优秀剧目进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