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西藏民族传统体育创新发展研究

2023-10-26 08:51王兴怀潘有成
西藏民族大学学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中国式西藏现代化

王兴怀,蒋 星,潘有成

(西藏民族大学体育学院 陕西咸阳 712082)

西藏民族传统体育,是由世居我国青藏高原的各民族共同创造并在实践中不断传承发展的一切体育文化形态。其内容丰富多彩,世代相传,积淀着西藏各族人民的物质和精神追求,同样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文化基因,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至今,西藏民族传统体育在增强高原人民身心健康、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逐步推进,西藏民族传统体育势必要融入国家体育现代化的建设中。本文以中国式现代化重要思想为指导,探讨中国式体育现代化的内涵以及西藏民族传统体育创新发展的现实基础,提出西藏民族传统体育的创新发展路径,从而谋划其未来可持续发展的路径与措施。鉴于此,探索西藏民族传统体育的创新发展,是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建设体育强国”的积极响应,也是为推动西藏民族传统体育更好参与和融入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现实考量,从而为实现中国体育全面现代化贡献西藏力量。

一、中国式体育现代化的探讨

(一)中国式体育现代化的指导思想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一直是中国共产党人孜孜追求的目标。表1 总结归纳了中国共产党人追求现代化的历史脉络[4],从中可以发现“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伟大实践的高度概括和总结,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伟大创新,从而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确立了奋斗目标、指导原则。

表1: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脉络

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指导原则,具有规定性和制度性特征,国家各项事业都必须遵循这一原则。体育也不例外,必须以中国式现代化为理论指导,构建自己的特色发展体系,从而成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有机组成,充分发挥体育的作用和效能,为建设中国式现代化体育强国贡献力量。

(二)中国式体育现代化的内涵

随着学者们对党的二十大报告以及报告中涉及“体育”相关论述的深入研究和解读,关于“中国式体育现代化”的相关学术成果逐步涌现。有学者提出:“中国式体育现代化是中国体育事业发展的理想目标与未来趋势,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带有中国特色的体育现代化,是以体育强国建设为发展目标,将群众体育、青少年体育、竞技体育置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达到某一高度的发展水平和状态。”[5]借鉴学者们研究以及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体育工作的阐述,本研究对“中国式体育现代化”进行如下探讨。首先,中国式现代化为体育现代化发展提供了包括指导思想、建构体系、战略格局、生态系统和世界视野组成的全方位架构系统,从而为体育现代化的中国模式形塑提供了根本依托。其次,中国式体育现代化的思想源于马克思关于“全面发展的完整人”的体育观,到列宁“身体力行”的体育观,再到毛泽东“体者,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的体育观,以及习近平“体育强则中国强,建设体育强国”的体育观。中国式体育现代化是基于共产党人体育观的继承,也是习近平体育观的延伸和深化。最后,中国式体育现代化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文化强国、体育强国建设为目标,通过现代化科技和手段促进多类体育突出特色全面发展。

西藏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高原区域环境相适应,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征。在当前社会转型加速与文化全球化渗透的双重挤压下,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面临着被破坏、同化、替代和消失的严重威胁[6]。西藏民族传统体育也面临着同样的困境,要实现其现代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西藏民族传统体育要想方设法寻求突破口,要与时俱进,贯彻现代化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从而推动西藏民族传统体育未来可持续发展。

二、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西藏民族传统体育创新发展的现实基础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式现代化做出系列论述,深刻阐释了其科学内涵及特征。即我国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1]。西藏民族传统体育根植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土壤,已经演变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体育文化形态,在传承和发展中,其功能和价值契合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理念,具有实现现代化发展的基础。

(一)增强身体素质,提高人口质量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有着丰富的内涵,有学者提出,人口的现代化是人口质量提高,适应现代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过程[7]。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要不断提高我国人口整体素质[8]。体育在提高人民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体育分支的西藏民族传统体育,同样在提高高原人民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促进人口质量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据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西藏常住人口为364.8 万人,相比和平解放初期的100 余万,增长2.6 倍,近些年西藏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于同期全国水平,人口素质不断提升[9]。西藏经济快速发展、医疗卫生条件显著改善,在全民健身、健康西藏、体育强区等政策的实施下,西藏城镇居民的身体素质明显增强。但是,在西藏农牧区农牧民的身体素质方面一直存在短板,这与高寒缺氧、饮食健康、体育锻炼缺乏等因素息息相关[10]。因此,关注和提升农牧区群众的身心健康,提高农牧区人口素质是目前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

西藏民族传统体育在农牧区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其场地易得、规则易行,是农牧民健身娱乐的主要手段。在农牧区广泛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无论是“地气”还是“人气”都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表2 中总结现今在农牧区开展较好的传统体育项目,在开展的过程中以竞技类项目提升体力、益智类项目提高脑力,诸多项目协同发力促进农牧民身心健康发展。

表2:西藏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构成

(二)带动经济增长,促进共同富裕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时强调,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11]。

体育事业作为一项新的需求点,人们在体育文化等方面消费占比持续加大,使体育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非常重要的一部分[12]。西藏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种类多、内涵丰富,极具高原民族特色,这更容易受到西藏各族群众的喜爱,也更愿意在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中消费和投资。很多西藏传统节日中更是渗透着传统体育活动。表3 为西藏节庆中的传统体育活动,其辐射面广、参与人数多,在带动当地旅游产业发展的同时,人们在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中的消费所占比例越来越高,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此外,在西藏节庆中的传统体育活动结束后,会举行规模巨大的商贸交易会[13]。商贸会吸引了诸多商人与企业参与,同时附近的农牧区居民也会携带自己的农产品、畜牧产品进行交易,为当地经济发展增添活力。

表3:西藏节庆中的传统体育活动

(三)弘扬传统文化,丰富人民精神生活

中国式现代化是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讲到,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丰富人民精神生活[14]。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孕育了我国多种文化形态,西藏民族传统体育作为其中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我国高原人民的物质和精神追求。如西藏拉萨市曲水县俊巴渔村因“牛皮船舞”而出名,牛皮船舞是渔民闲暇时的娱乐方式。2008 年“牛皮船舞”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了俊巴村民向外界展示自己优秀传统文化的特色名片。牛皮船舞的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扎桑老人曾说:“我们本身是旧社会的下等人,如今摇身变成了艺术家,因此我们要感谢这个社会,要把最好的呈现给大家。”[15]通过牛皮船舞来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丰富了俊巴村民的精神生活。正如学者总结到:“如今的好时代,我们56 个民族,都应该像俊巴村一样,把我们优秀的民族文化传承下去,要对自己的文化有自信。”[15]

西藏优秀传统体育项目还有很多,一些项目通过进校园来弘扬和传承,如锅庄舞、藏棋等,不仅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也活跃学生的精神生活。此外,在西藏卫视、央视体育频道“体育人间”栏目中对工布响箭、押加进行专门报道。报道中讲到,每当举办比赛时,一般以村为单位组队,村中男女老少身穿节日服装,备好各种佳肴和青稞美酒,同时组成歌舞队为自己村的代表队歌舞助兴。优秀的西藏传统体育文化可以带来视觉上的盛宴,同时还能激起我们对于中华优秀文化的认同,在文化传承弘扬的同时,丰富着高原人民的精神生活。

(四)推进生态体育,实现和谐共生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许多重要特征,其中之一就是我国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注重同步推进物质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16]。

法国思想家卢梭提出把体育和自然结合起来,通过在自然环境中开展体育活动从而使“人”发展成“自然人”[17]。我国学者在此基础上对其展开了更详细的论述,认为体育是由一种自然行为延伸而来的活动,在追求人与自然的融合中顺应自然规律并与之发展关系,拥有天人合一、民间性和自我性的特征[18]。西藏拥有得天独厚自然环境,西藏人民在与江河湖泊、雪山草地等生态环境的长期同生共长中衍生出了诸多体育活动。

西藏民族传统体育中的养身体育强调“自然界的土、水、气等元素能涵养人体,使人健康无疾”等思想和“顺生、节欲、去害”等方法[19],反映出西藏人民对自然环境的敬畏和崇拜,从而期望与大自然和谐共生的愿望。拥有众多的“原生态”元素,是西藏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一大特点。如“古朵”,它起初起源于狩猎时扔石头,后来发展到放牧时用来驱赶牲畜,最后形成竞准、竞远的体育项目。它最初来源于生产生活,是西藏人民对自然的直观感受而形成的活动,遵循着自然的变化规律。此外,藏族模仿动物动作的“兽舞”[20],均表现出了高原人民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的状况。西藏望果节中的传统体育活动大多含有期盼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收最为朴素的寓意,提示人们尊重自然感谢大自然馈予的食物。西藏民族传统体育的生态属性不仅是一个民族的文化符号,也是西藏人民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想观念,其文化价值和行为方式是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理念相符。

(五)加强体育交流,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2020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挖掘、整理、宣传西藏自古以来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事实,引导各族群众看到民族的走向和未来,深刻认识到中华民族是命运共同体,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21]

从考古学、历史学等研究中发现,从秦汉时期起,青藏高原和中原的联系逐渐加强,两地的文化经济交流不断升温[22]。伴随着两地经济文化交流,西藏民族传统体育在促进我国各民族人民之间的沟通交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唐朝时期,马球是中原与青藏高原两地之间交流最为广泛的一项运动。唐人笔记《封氏闻见记》卷六《打毬》篇中有记:“太宗常御安福门,谓伺臣曰:闻西蕃人好为打毬,比亦令习,曾一度观之。”[23](P53)在《旧唐书·吐蕃传上》中同样记载:“景龙三年遣其大臣尚赞吐等来迎女,中宗宴之于苑内毬场,命驸马都尉杨慎交与吐蕃使打毬,中宗率侍臣观之。”[24](P34)史籍中的记载说明,早在唐朝时期,马球作为一种沟通平台来促进民族之间的和平交流。两地的体育文化除马球交流最为人知外,摔跤、角力这一体育文化也多有交流。唐人释道宣的《绪高僧传》中有记:“有西蕃贡一人云大壮,在北门外试相扑比赛,无敌者。隋文帝恧之,云,大隋国无有健者?召(法)通亲,令相扑。随后吐蕃摔跤壮士被应邀皇宫献技,令文武百官眼界大开。”[25]文献记载表明早在古代时期,西藏民族传统体育在促进我国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国家体育总局在《“一带一路”体育旅游发展行动》[26]里提出在“一带一路”沿线开展马术、摔跤、射箭等民族体育旅游活动,为西藏民族传统体育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撑。西藏诸多传统节日和赛事品牌如达玛节的跑马射箭、赛牦牛,当雄赛马会等吸引全国各地的游客观看体验,极大地增进我国各民族人们的情感交流,为西藏的和谐稳定做出贡献。西藏民族传统体育不管是在历史中还是当下,都是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手段,必将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当中继续贡献力量。

三、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西藏民族传统体育创新发展的理论引导与实践路径

(一)西藏民族传统体育创新发展的理论引导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在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要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27](P34)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28](P48)这一系列思想作为习近平文化观的重要内容,为我们正确看待传统文化与新时代中国文化发展的关系、推进中国式传统文化现代化指明了方向。实现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是习近平文化观的重要内容,也是今天的我们在承继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时着力解决的重要问题。

“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必须把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作为西藏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3]。中央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西藏工作的重要指示,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西藏民族工作以及传统体育文化的创新发展提供根本指引。西藏民族传统体育是西藏各民族群众在青藏高原,经过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所创造的身体文化活动,是世居高原人群的适宜运动项目,具有与高原区域环境相适应的鲜明民族文化特征。随着时代的变迁,过去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发生了改变,传统体育文化或早或迟的随之发生变化。为了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保存和发挥传统文化的精华,使之适应于新的时代,使之适应于“中国式现代化”的经济和政治,就需要对属于过去时代的文化遗产进行转化和改造,使之能够在现代化进程中得以承续并起到积极作用。

坚持创新性发展西藏民族传统体育,不断将文化自信力转化为治边稳藏的精神动力和实践自觉。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中华文明在继承创新中不断发展,在应时处变中不断升华。我们要善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现代文化有机统一起来,紧密结合起来,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29]。西藏民族传统体育并非只是一种历史性存在,也必须从历史深处跨入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展现其助力体育强国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责任和担当。

(二)西藏民族传统体育创新发展的实践路径

1、拓展基础理论研究:构建西藏民族传统体育学术体系。理论指导实践,要创新发展西藏民族传统体育,基础理论研究不可缺少。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指引下,国家加大支援西藏力度,中央部委和全国相关省份对口援藏,援藏工作力度加深,极大促进了西藏经济社会发展。西藏体育事业也不例外,在国家体育总局、各省对口帮扶下,西藏的竞技体育、群众体育的发展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绩。但是,西藏民族传统体育与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的发展相比,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践开展都较为滞后。究其原因,西藏民族传统体育的高原特点、民族风格特征的独特性,致使至今国内尚未有一套成熟完善且可以直接运用的理论体系,而是要在不断地摸索中探寻适合西藏民族传统体育特色发展的学术体系。

学术体系是揭示本学科对象的本质和规律的成体系的理论和知识。借鉴现代体育科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揭示西藏民族传统体育的内在本质与发展规律,开展西藏民族传统体育的多视角多领域的综合研究,使西藏民族传统体育在更高理论层次指导下快速发展。构建学术体系过程中发挥西藏本土体育专家学者的作用,同时更要寻求国内著名专家学者的关注、重视和帮助,以此来推进西藏民族传统体育的基础理论研究。从历史源流、文化内涵、社会功能、竞技健身效能、形态结构、项目分类、训练方法与竞赛规则、传承与创新体系构建等方面多个角度进行分析梳理,构建好西藏民族传统体育的学术体系。从而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西藏民族传统体育创新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2、加强交流互鉴:提高文化影响力。埃利亚斯在其文明论中提到文明化的过程是实现他人控制到自我控制的转化[30],从他的视角剖析西藏民族传统体育的交流互鉴过程便是被动融入和主动融入。体育的特性之一是增进交流、化解隔阂,在西藏和平解放之前,西方体育理念和实践渗透进西藏社会。如1904 年驻藏英军占领拉萨和江孜后广泛开展足球、篮球活动,使得人们效仿,随后传至英办学校和贵族阶级[31]。西方体育富有强烈的竞技性和对个体力量崇拜的特性使得西藏民族传统体育被迫“退让”。究其根本是西方体育文化的话语权大,地位不平等造成被动融入,即埃利亚斯所说的“他人控制”阶段。随着西藏和平解放和我国综合实力的不断提高,西藏民族传统体育的话语权也在逐步提高,尽管现阶段仍与西方体育有所差距,但目前已经具备主动性,不需要被动融入,即趋向于“自我控制”阶段,此时方能以主动交流互鉴来加速现代化进程。

以国内循环为主体,首先依托全国民运会的开展,以“参与、展示、交流”为主题,实现参与民运会、展示体育项目、交流体育文化,打造同竞技赛事不同的主题,在参与、展示、交流的基础上增强各民族同荣辱共命运的共同体意识;其次仿照央视“体育人间”栏目,借助抖音、微博等新媒体的线上传播渠道,以供传播者和被传播者在线上进行文化的交流互鉴,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从而架起不同文化沟通的桥梁;最后借助西藏传统节令和现有传统体育品牌,吸引多民族参与,实现互动共享,三者形成合力,从而提到其文化影响力。国际循环相互促进,以“一带一路”为契机,首先梳理好西藏民族传统体育的本质起源,挖掘其与其他国家体育文化的共同点,从而加深二者的发展交流;其次仿照孔子学院对传统文化的“走出去”传播方式,和“太极拳”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请进来”传播方式,以双向联动吸引来扩大影响力;最后依托“一带一路”体育产业与经济文化产业平台如“国际体育合作高峰论坛”“文化艺术峰会”等,将其融入其中,从而构建多方位的交流机制,以交流互鉴的合作框架形式提升对外交流质量。实现“美美与共,异流合源”,打破文化壁垒。实现西藏民族传统体育的创新发展,构建独具特色的话语权,提升其影响力。

3、健全政策法规:建设保护机制。政策法规是西藏民族传统体育生存发展的保障,在各个时期政策法规对其都有正或负的影响。如西藏和平解放前,多种传统体育项目都是“上层人”的活动,劳动者阶层不具备参与资格。和平解放后国家又将体育的发展重心放在竞技体育上,西藏民族传统体育虽有一定进展,但效果不是特别明显。1982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提出了“保护挖掘民族文化遗产”和近年来相继颁布的政策法规,使得西藏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取得一定成效。但由于西藏传统体育的传承空间缺失以及西方体育的冲击,其发展仍是举步维艰。事实证明,生存空间的缺乏会导致其生态链崩盘,这就要求我们在制度层面建设相应的保护法规和政策,如对《体育法》[32]总则第八条进行细化。

首先,对西藏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传承人和发掘帮助有力的人予以资金补助、从定期举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改为分级定期举行、加快濒危化项目的制度化建设;其次,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33]。如完善保护传承人制度、构架研究体系、建设展览和体验场馆等;最后,融合国家战略方针。如乡村振兴、体育强国、文化强国等,依托顶层设计规划其发展路线。如打造传统体育小镇、建设锅庄舞广场、梳理其文化内涵等。总之在其推进过程当中,要提高政府责任、人民义务的协调统一性,借鉴实际、保留特色,方能以活态传承的形式赓续血脉创新发展。

4、坚持守正创新:实现意识转化。西藏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根本出路是不断地守正创新。守正创新的意义便是在于赓续优秀思想、匡正落后理念和创新文化形态,加强民族间、国家间的交流,以共建共享来开创西藏民族传统体育的新形态。它作为中华文明的组成部分,要充分挖掘所蕴含的中华文化符号,自觉将其融入到“建设文化强国”的进程中,这对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具有重要意义。具体在于:首先,坚持“中国式现代化”的方向。兼顾其与西方体育的共性特征,立足西藏的全民健身,服务于健康中国建设,在本土化的基础上实现现代化;其次,实现创造性与继承性的对立统一。创造与继承并非是矛盾对立的,从本质来说,它是历史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在历史赋予的传统化和时代赋予的中国化中逐步形成系统体系,在联系中实现个性创新和综合转化;最后,利用现代科学观点、理论和方法来客观地探寻西藏民族传统体育创新发展特有的文化生态环境,确立西藏民族传统体育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定位和方向,以便更好地突出特色找准发展机遇,推进西藏民族传统体育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西藏民族传统体育走出西藏、走向全国,建设体育强国做出新的贡献。

党的二十大向世界展示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巍巍巨轮正在乘风破浪、稳步前行。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进行了全面概括,西藏民族传统体育的创新发展必将以中国式现代化为方向与指引,坚定文化自信自强,服务体育强国建设,深入贯彻人民共建共享理念,构建更高水平的西藏民族传统体育发展路径,加快西藏民族传统体育融入中国式现代化的建设进程中,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体育强国贡献西藏力量。

猜你喜欢
中国式西藏现代化
都是西藏的“错”
边疆治理现代化
中国式民主
不要让中国式焦虑,废掉了你的孩子
神奇瑰丽的西藏
一个人的西藏
西藏:存在与虚无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
中国式失败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