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SSG练习形式的足球课程教学对普通专业大学生运动负荷与锻炼效果特征的影响研究

2023-11-02 05:32龚炳南
少年体育训练 2023年2期
关键词:心率足球形式

龚炳南

(首都体育学院体育教育训练学院,北京 100191)

作为体育课堂中常用的练习方法,小场地比赛(Small-Sided Games,SSG)已经在国内外广泛应用于足球课程教学中。本文对普通专业大学生(以下简称大学生)在4种SSG练习形式(2VS2、3VS3、4VS4、5VS5)足球课程教学中的运动负荷与锻炼效果进行探讨, 以期为大学生足球课程教学提供参考依据。

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不同SSG练习形式的足球课程教学对大学生运动负荷与锻炼效果的影响。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以“SSG形式”“足球课程教学”“运动负荷”为关键词,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为本文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1.2.2 测量法 测试样本为某高校10名普通专业男性大学生(年龄为19.3±1.8岁,身高为172.7±3.3cm,体重为66±4.7kg),身体健康,无慢性疾病史,能够定期参加体育锻炼。在测试前,每名学生已被告知整个研究的流程、目的、要求和风险。本文设计了以下4种SSG练习形式:2VS2(28m × 21m)、3VS3(35m × 26m)、4VS4(40m × 30m)和5VS5(44m × 34m)。根据教师的主观评价,将10名学生按照实力分为两队,在不同SSG练习形式下各自进行6min的足球比赛,中间进行2min的间歇恢复。对大学生在不同SSG形式下的训练重复测量2次,时间前后间隔1周,每次测量用时为32min。其中,测试人员对每名学生进行了1次Yo-Yo测试,以此来确定每名学生的最大心率。

测量指标主要包 括:(1)主观疲劳量表 (Rating of Perceived Exertion, RPE)。本文使用Borg 的10级主观疲劳量表测量学生在每种形式练习后的RPE值。(2)心率指标。参与测试的每名学生均佩戴传输频率为5-Hz的心率带(Polar T34,Polar Electro Oy,Finland),用以检测学生在不同练习中的心率特征变化。(3)跑动指标。本文使用带有全球定位系统的可穿戴设备(SPI-PRO,GPSPorts,Australia)以测量大学生的跑动特征数据(距离、速度),并将传输频率调整为5-Hz。同时,跑动速度被划分为6个区间:第1区间(0~6.9 km/h),第2区间(7.0~9.9 km/h),第3区间(10.0~12.9 km/h),第4区间(13.0~15.9 km/h),第5 区间(16.0~17.9 km/h),第6区间(≥18 km/h)。(4)运动负荷指标(Body Load)。通过传输频率为100-Hz的三轴加速仪,测试学生在加速时在3个方向(垂直方向、水平方向和前后方向)的监控数据。

1.2.3 数理统计法 笔者首先将所有的原始数据导入Excel表格中进行数据汇总和整理,随后导入SPSS 22.0(IBM)软件中进行统计学分析。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对RPE、最大心率、最低心率、平均心率、总跑动距离、每分钟跑动距离、跑动速度、不同速度区间下的跑动距离和身体负荷指标在4种SSG条件下的差异进行对比。另外,本文采取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对学生在这4种SSG情境下,不同时间段的心率、跑动距离、跑动速度和身体负荷进行了对比。两种分析法都使用Bonferroni事后检定法做两两比较,P值小于0.05被定义为具有显著性差异。此外,本文还使用偏eta平方值来报告方差分析的效应量: 0.01为小效应,0.06为中等效应,0.14为大效应。

2 研究结果

2.1 跑动距离、跑动速度与运动负荷的变化特征

由表1可知,大学生在4种SSG练习形式下的总跑动距离为665~676m,平均跑动速度为6.7~6.8km/h,最大跑动速度为20.0~22.0km/h。学生承受的总运动负荷为93.10~103.76和每分钟运动负荷为15.5~17.3。在4种SSG练习形式下,大学生的跑动距离、跑动速度、不同速度区间内的跑动距离和运动负荷没有体现出显著差异。(表1)

表1 4种SSG练习情景下大学生的跑动距离与运动负荷水平对比

2.2 心率与RPE的变化特征

通过方差分析得出,RPE值在不同场地形式下有显著性差异(F = 4.362,P= 0.004,η2p= 0.201),Bonferroni事后鉴定发现大学生在2VS2练习形式下的RPE值显著高于4VS4练习形式5.3±1.4(表2)。大学生在4种练习形式下的平均心率和最小心率也存在显著性差异,分别为F = 5.633,P= 0.001,η2p=0.101和F=8.141,P<0.001,η2p=0.139。在3VS3练习形式下,大学生的平均心率165.2±3.4次/min显著地高于其在2VS2和5VS5练习形式(图1),并且他们在3VS3练习形式下的最小心率148.3 ± 33.2次/min也显著地高于其他3种练习形式。大学生的最大心率和心率稳定性在4种练习形式中无显著性差异(P= 0.876和P= 0.466)。

图1 4种SSG练习形式在不同时间段中的运动负荷、跑动距离、跑动速度和心率特征

表2 4种SSG练习情景下大学生的RPE与心率变化对比

2.3 不同时间段中的运动负荷、跑动距离、跑动速度和心率特征

图1展示了大学生在4种SSG练习形式条件下,6min内不同时间的运动负荷、跑动距离、跑动速度和心率特征。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除了平均心率没有统计学差异之外(F5,120= 2.180,P= 0.097,η2p= 0.094),大学生不同时间下的运动负荷(F5,120=6.963,P< 0.001,η2p= 0.225)、跑动距离(F5,120= 6.026,P< 0.001,η2p=0.201)、速度(F5,120= 5.994,P< 0.001,η2p=0.200)都存在显著性差异。

3 分析与讨论

本文通过分析大学生在4种SSG练习形式(2VS2、3VS3、4VS4和5VS5)下的生理、体能和运动负荷的特征,以及采用可穿戴追踪设备,较客观、准确地反映了大学生在校园足球课中的表现、运动量和人体运动负荷,从而能更好地帮助大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指导与运动风险预防。

不同SSG练习形式对大学生的RPE、平均心率和最低心率有显著影响。监测RPE和心率指标一直是了解人体内部负荷较为有效和实用的方法,它可以帮助教师合理调控学生在教学与训练中的运动负荷强度。研究结果得出,大学生在2VS2练习形式下的RPE等级在4种SSG最高(7.4±1.6),并显著地高于4VS4(5.3±1.4)。这一结果与HILLHAAS S V等(2009)、Rampinini E等(2007)和Halouani F M等(2017)的研究结果相似。这说明SSG练习形式下,参与的人员数量越少,RPE等级越高。因为在人数更少的情况下,大学生需要付出更多的体力活动才能更好地创造传接球和射门机会。与此同时,他们面临的防守压力也相对更大。

通过对心率反应的对比,研究结果显示了大学生在3VS3练习形式下的平均心率(165.2±3.4次/min)和最小心率(148.3 ± 33.2次/min)高于其他形式,而RPE等级却低于2VS2练习形式。这说明了在人数更少的SSG练习形式中(如2VS2),大学生执行更多的个人运球和传接球技术动作将增加对大脑神经、身体肌肉和关节的消耗动员与活动量,这就同步增加了大学生的RPE值和专注力。此外,在更少人数的练习形式下,大学生需要快速转移球和跑动来避免防守压力,这就导致了其他大学生只有更少的休息时间。该结论同样被运动负荷的分析结果证明。尽管没有统计学差异,但是大学生的运动负荷随着SSG练习参与人数的减少而增加,在2VS2练习形式下的运动负荷最大,总运动负荷为103.76±14.0,平均每分钟运动负荷为17.3±3.9。这说明大学生进行了更多的快速启动和冲刺来摆脱防守人员。

此外,大学生的跑动距离、速度和运动负荷在不同时间段内相互之间也存在着显著差异。综合分析得出,上述指标总体呈下降趋势。它们在第1min时都高于其他任何时段,但进入第2min后,各项数据出现了快速下降,虽然在随后的时间有所回升,但是最后2min,又有了明显下降。这个发现和Aguiar等 (2013)的研究部分相似,4种SSG练习形式进行2min后,大学生的加速和减速均受到影响,出现明显下滑,从而他们以较慢的跑动速度进行比赛,并且跑动距离开始缩短。与其结果不同的是,本文研究得出大学生的上述指标在第2min就出现了快速下降,并且在随后的练习过程中由于练习形式的不同而在不同时间段有所回升。Sampaio J E等(2014)研究发现,SSG练习形式中不同节奏的比赛状态对球员的发挥造成了影响,更有效的比赛战术也会指导球员进行更短且更有效的跑动。因此,研究中出现的差异可被解释为大学生经过了第1min快节奏对抗后,利用接下来的第2min进行调整,从而在后面的时间通过更好的战术配合来进行比赛。基于上述结果,研究认为今后的SSG练习形式应根据不同SSG形式的特点来调整练习时间。例如,较于人数更多的SSG练习形式,人数较少的SSG练习可以缩短练习持续时间来提高练习强度。SSG练习方式和时间对大学生的跑动距离、速度和运动负荷有显著的交互作用。研究表明,不同场地面积、参与人数和时间因素对大学生在SSG练习下的生理、体能和运动负荷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 。

SSG练习形式简单易行,通过调整不同的要素(人数、场地空间等)能够适应不同大学生的发展需求,产生相应的运动锻炼效果与运动负荷刺激。相对于传统足球课程教学中的静态技术练习项目,不同主题的SSG练习更接近足球比赛的真实场景、更符合足球运动规律,对于大学生在体育课中的运动负荷量和强度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此外,相对于11人制的标准场地比赛,SSG练习形式增加了大学生在练习过程中的参与率、创造了更多的技战术运用机会,对于大学生的运动技能习得也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

4 结语

不同SSG练习形式对大学生的运动负荷和运动锻炼效果有着不同影响。大学生在参与人数更少的SSG练习形式中有更强的生理和负荷强度感知水平。另外,大学生在SSG练习前2min的运动负荷、跑动距离和跑动速度出现了快速下降,并且这些指标在不同比赛形式中的变化情况不相同。根据上述研究结果,本文建议在日常足球课程教学活动中,体育教师可结合2VS2或者3VS3练习形式对大学生进行间歇性练习设计,并且利用如4VS4和5VS5的练习形式指导对大学生的具体战术配合练习来提升体育课锻炼效果,以便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大学生体育锻炼效果评估,科学、合理地制订适合每个大学生的练习方案。

猜你喜欢
心率足球形式
心率多少才健康
离心率
离心率相关问题
小议过去进行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让足球动起来
探索圆锥曲线离心率的求解
搞定语法填空中的V—ing形式
少年快乐足球
发现“形式” 践行“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