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教融合视角下体校网球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

2023-11-02 05:32周宇川
少年体育训练 2023年2期
关键词:体教体校文化课

周宇川

(吉首大学,湖南 吉首 416000)

网球人才的素质与能力直接关系到我国网球事业的发展。当前,判断优秀网球人才的标准不再局限于网球人才的体能和专项运动技能水平,还扩展到网球人才的智力、知识、文化、品德、习惯等方面。受传统体育教育观念的束缚,体校在培养网球上述方面力量相对薄弱。体教融合的提出为体校网球人才培养提供了新要求、新思路。对此,本文对体校如何立足体教融合相关要求,构建新型网球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研究。

1 体校网球人才培养现状

网球运动自1885年前后传入我国之后,便得到了飞速发展。近年来,我国竞技网球实力虽然不断提高,但与网球强国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在此背景下,如何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网球人才,成为众多体校共同思考的问题。优秀网球人才不仅要身体能力强、运动能力强,还要在智力、知识、文化、品德、习惯等方面都取得良好的发展。多年来,由于种种原因(如体校网球人才培养目标与体校网球课程目标偏重运动员网球运动技能的发展,体校网球教练员文化课教学能力弱等),很多体校在网球人才培养过程中对网球人才的身体素质、运动水平和竞技水平关注较多,而对网球人才的智力、品德、审美能力等关注较少。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弱化了网球运动的教育属性,忽视了网球运动员的全面素质发展,难以提高网球人才培养质量。

2 体教融合的内涵

“体教融合”一词由之前的体教结合演变而来。从词义上看,体教融合即体育和教育的融合。体教融合的根本意义在于改变体育和教育两个范畴相互割裂与封闭的状态,是对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进行的根本性改革。体教融合是我国当前和未来很长一段时间转变竞技体育发展方式、培养优秀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全新理论与实践创新。从体育诞生之日起,它是一种以身体活动为手段的教育。进一步而言,体育是教育的一部分,本身是一种教育的过程。后来随着竞技体育的发展,体育的教育属性逐渐减弱,而身体活动属性逐渐增强,这显然违反了体育的特征与发展规律。

3 体教融合视角下体校网球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研究体教融合视角下的体校网球人才培养模式,需要重点关注体校网球教育和普通学校网球教育的互补。体校在提高网球人才身体能力、运动能力方面具有很大优势,但在促进网球人才智力、知识、文化、品德、习惯等方面的发展则显得力不从心。而普通学校都能有效促进人才智力、知识、文化、品德、习惯等方面的发展。为此,网球人才培养过程中,建议体校加强与普通学校的协作,借助普通学校的教育资源优势促进网球人才的综合素质发展。在具体实践中,体校须构建体教融合视角下体校网球人才培养模式(图1),优化网球人才培养环境,提高网球人才成培养质量。

图1 体教融合视角下体校网球人才培养模式图

3.1 人才培养目标体系——培养素质全面发展的网球人才

体校要聚焦机制完善,充分肯定体育的教育属性,抓实身体教育,坚持学训并重、文体兼修,开齐开足文化课。首先,体校要抓好网球运动员的品德教育,把立德树人贯穿于网球教学和训练的各个环节,扎实开展爱国主义、体育精神教育,培养网球运动员吃苦耐劳、坚持不懈、不畏艰难、永不言败的品质。其次,体校要加强网球运动员的智力教育,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判断力、记忆力和理解力。再次,体校要加强对网球运动员体育锻炼习惯养成的培养,从参加课余体育活动的次数、时间、运动强度等抓起,培养网球运动员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最后,体校要加强对网球运动员发现美、认识美、传播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此外,体校还要加强对网球运动员劳动精神与能力的培养。总而言之,体校要立足素质全面发展培养网球人才。

3.2 “网球+人文”课程体系——加强与普通学校协作,提高文化课教学质量

文化课教学是体校的短板,而普通学校在文化课教学方面具有丰富经验。为此,建议体校将网球运动员的文化课学习、课后作业、测验与考试等纳入普通学校一体化管理,网球运动员的生活训练在体校进行,文化课学习在普通学校进行;同时,将文化课教师的管理纳入教育系统,加强文化课教师素质与能力建设,为网球运动员文化课学习提供师资保障。针对部分家长担心学生往返体校和普通学校之间耗时、耗精力的问题,体校可以邀请普通学校文化课教师定期到校指导网球运动员的文化课学习活动,重点指导网球运动员文化课学习的方法。另外,体校建立文化课缺课、补课机制,对那些因为参加正式比赛或集训而未按时参加文化课的网球运动员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保证他们的文化课学习进度。

3.3 第二、第三课堂体系——推进体校网球运动员和网球队教练员“进学校”

首先,体校应把“网球运动员到普通学校开展网球健身指导服务”纳入网球队教学与训练计划,一方面强化网球运动员的社会责任,另一方面让网球运动员受到更强烈的文化教育熏陶。体校网球队教练员和普通学校体育教师要加强沟通,结合普通学校的网球教学条件,组织符合网球运动员易于参与的课外文化活动、课外德育活动、课外社会实践活动等,全力打造针对网球运动员的第二课堂、第三课堂。

其次,体校定期选派网球教练员到普通学校担任网球教练员,对普通学校体育教师和网球班(网球部)学生进行专业指导培训,解决长期以来普通学校学生难以接受专业化网球训练的问题,提高普通学校体育教师的教学与训练水平及学生的网球运动技能水平。任教期间,体校网球教练员要认真学习普通学校教师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经验与技术,遇到疑难问题多向普通学校教师请教,待回校后结合网球运动员的实际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与训练工作,提高网球人才培养质量。对于体校网球教练员而言,在普通学校中参与的各种执教活动是他们的第二课堂、第三课堂。

3.4 平台+项目运行体系——通过网球竞赛和网球人才共育项目让体育的教育功能最大化

网球竞赛既是发掘、培养网球人才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网球人才智力、知识、文化、品德、习惯的重要手段。所以,建议体校采取网球竞赛的方式培养网球人才。首先,体校要不断扩大校内网球竞赛的规模,促进网球运动员全面素质发展。其次,体校网球教练员应带领运动队积极参加以钻石杯青少年网球挑战赛为龙头,以省运会青少年类网球赛为补充,以省(市)青少年网球排名赛、锦标赛为主体,以体校网球联赛和普通学校校际网球联赛为基础的各类网球竞赛。丰富的网球赛事能够为体校网球运动员提供一个表现自我、发展自我的平台,使体育教育的功能最大化。此外,建议体校和普通学校共同实施网球运动硬件建设项目、网球运动课程开发项目、网球运动推广项目、网球人才共育项目等。例如,体校和普通学校共建网球人才共育园,以“培养素质全面发展网球人才”为目标,发现和培养网球人才,促进体育和教育的有机衔接。

3.5 开放、多样化的支撑体系——在基础教育阶段学校和中等教育阶段学校培养网球人才

首先,体校要高度重视基础教育阶段学校网球人才的初期培养,协助基础教育阶段学校网球校本课程开发、网球课堂教学、课外网球训练等,形成自下而上、由业余化到专业化的网球人才培养路径。其次,体校与中等教育阶段的网球特色学校加强合作,引导这些学校在苗子选拔、训练指导、培养输送等方面向体校倾斜,挖掘、培养有潜力的网球人才。为更好地贯彻体教融合的相关要求,体校可以在网球特色学校内打造体教融合试点,有目的、有计划地挖掘、培养素质全面发展的网球人才。最后,体校引导社会组织参与网球人才培养。体校要充分发挥网球俱乐部的指导作用,在体教融合中相互促进、协同发展,完善网球赛事和网球人才培养体系。

3.6 价值导向绩效评价与激励体系——优化对网球教练员人才培养质量的绩效考核评价

考虑到网球队教练员素质与业务能力对体教融合效果的影响,体校应 健全相关的考核评价体系,对网球教练员素质与业务能力进行评价。其具体评价内容包括师德师风评价、教学与训练水平评价、体教融合认识程度评价、与普通学校教师协作能力评价、与网球运动员人际关系评价等。体校应鼓励网球运动员、普通学校教师对网球教练员的素质与业务能力进行全面而客观的评价;同时鼓励网球教练员进行自我评价,实现自我发展。此外,体校要建立完善网球教练员激励体系,注重精神荣誉激励、专业成长激励、绩效工作激励、岗位晋升激励、关心关护激励等;鼓励网球教练员主动与普通学校教师协作;鼓励他们围绕身体教育开展教学与训练方面的改革与创新。

4 结语

体教融合视角下的体校网球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并不是把体校和普通学校两者的资源进行简单相加,核心是一种理念变革。这种理念强调体育是教育的一部分;体育与教育是一个融合体,两者不是相互独立的存在;无论是体校还是普通学校,都要达到以文化育人、以体育育人的目的,使体育在育人方面的价值和功能得到更大的释放。当前,在体教融合视角下,我国体校网球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仍处于探索阶段,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我们做更深入的研究。

猜你喜欢
体教体校文化课
“对分课堂”在体校语文课堂应用初探——以《囚绿记》为例
中国特色体教融合发展思考——对《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意见》的诠释
中职文化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2019年全国体校杯足球比赛总决赛在广东清远举行
走到十字路口的业余体校
碰撞:故宫文化课与英国中文热
体育运动学校如何落实体教结合办学模式
业余体校击剑训练发展趋势
激励理论在中职文化课学习中的应用
体教结合的完美典范——英国拉夫堡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