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引导下经皮穿刺肺活检诊断非小细胞肺癌准确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2023-11-04 03:13岳孟超
河北医学 2023年10期
关键词:长径鳞癌腺癌

刘 阳, 岳孟超

(四川省巴中市中心医院放射科, 四川 巴中 636000)

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是由于多种因素导致的恶性肿瘤,占肺癌的80%左右,其早期症状缺乏特异性,同时一些患者病变位置比较隐匿,不易被发现,因此,患者往往确诊时已到中晚期[1-2]。NSCLC恶性程度较高,容易导致患者死亡,吴莹莹等[3]研究显示,48例中晚期NSCLC患者,经西他赛化疗+调强放疗治疗后,5年生存率仅为25.00%。因此,提高NSCLC的早期诊断,可以方便对症治疗,进而提高患者生存率。既往NSCLC的诊断方式多样,比如胸片、CT扫描、X线等,但是肺内病灶在影像学上会呈现多样性特征,并且还会发生重叠,导致这些手段诊断准确率不高[4-5]。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Percutaneous transthoracic needle biopsy,PTNB)由于诊断准确率高,因此作为临床诊断肺癌的常用手段。然而,PTNB诊断的准确率并不是100%,仍有提升空间,但是关于PTNB诊断NSCLC准确率的影响因素研究较少。基于此,本研究探讨PTNB诊断NSCLC准确率及其影响因素,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在本院就诊的98例N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经病理检查确诊:活检组织肉眼可见成灰白或灰黑色;镜下可见肿瘤细胞弥漫性成长,核仁不明显,核富含染色质、呈细颗粒状,细胞界限模糊;间质纤细,少数伴有淋巴细胞浸润;核分裂和核挤压现象明显;②年龄18周岁以上;③影像学检查可见肺内肿块;④同意行PTNB术。排除标准:①其他恶性肿瘤者;②手术禁忌证者:凝血功能障碍或严重出血倾向者;病灶长径<0.5cm,或位于肺门区、大血管旁、纵膈内者;穿刺行径有肺囊肿或肺大泡者;严重肺动脉高压、肺纤维化、肺气肿者;血管瘤等可疑肺内血管源性病变者;肺内或胸腔内化脓性病变者;肺包虫病者;③临床资料不全者;④精神类疾病者;⑤心脏病者;⑥术前7d接受放化疗者。患者男56例,女42例;年龄28~79岁,平均(57.09±8.14)岁;病灶位置:上叶38例,中叶22例,下叶38例;病灶长径:≤2cm,26例;2~5cm,62例;>5cm,10例。本研究符合《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要求。

1.2方法:术前做好充分准备,患者取健侧卧位,使用螺旋CT诊断仪(飞利浦公司)进行CT扫描定位穿刺位置,设计最佳穿刺路径,0.2%利多卡因麻醉,穿刺针进入设定病灶内部,弹射穿刺肺组织1~3次,获取1.3~2.2mm的组织标本3~4条,放入10%福尔马林溶液固定,后送病理学检查,作出诊断结果。根据诊断结果,将患者分为诊断准确组(n=86)和诊断不准确组(n=12)。

1.3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20.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以率或构成比表示并以χ2进行检验;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TNB准确率的影响因素。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PTNB诊断结果:以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PTNB诊断NSCLC准确率为87.76(86/98),其中,腺癌、鳞癌、大细胞癌、腺鳞癌的准确率分别为91.53%(54/59)、93.94(31/33)、0.00%(0/2)、25.00%(1/4)。见表1。诊断错误患者中,3例腺鳞癌患者,有2例误诊为鳞癌,1例误诊为腺癌;2例大细胞癌患者均误诊为腺癌;2例鳞癌患者均误诊为腺鳞癌;5例腺癌患者,有1例误诊为鳞癌,4例误诊为腺鳞癌。同一患者PTNB显示鳞癌,手术切除病理显示腺鳞癌,见图1。

图1 PTNB和手术切除病理结果

表1 PTNB诊断结果(n)

2.2PTNB诊断NSCLC准确率的单因素分析:两组在性别、年龄、是否合并钙化、穿刺活检组织大小、穿刺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病灶位置、病灶长径、病灶与胸壁的距离、是否合并坏死、穿刺深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PTNB诊断NSCLC准确率的单因素分析

2.3PTNB诊断NSCLC准确率的多因素分析:将PTNB诊断NSCLC是否准确作为因变量,将病灶位置、病灶长径、病灶与胸壁的距离、是否合并坏死、穿刺深度等作为自变量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灶位置为下叶、病灶长径<2cm、病灶与胸壁的距离<2cm、合并坏死是影响PTNB诊断NSCLC准确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见表3和表4。

表4 影响PTNB诊断NSCLC准确率的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

3 讨 论

NSCLC是全球性发病率较高的恶性肿瘤,有多种病理类型,而不同的病理类型,治疗方案有较大差异,因此,明确NSCLC的病理类型,对于NSCLC的治疗至关重要[6-7]。PTNB最早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在肺部疾病的检查中应用,但由于技术发展不成熟,致使术后并发症较多,患者依从性较差。近年来,随着CT技术的发展,多层螺旋CT在临床应用,该技术相比常规CT具有显著优势,其一,1次曝光可以获取多层图像,扫描速度更快,可以减少运动伪影,清晰显示肿块的形态、位置及与周边血管结构的关系;其二,可以多平面重组,方便医师从冠状面、矢状面等全方位查看肿块的结构特征[8-9]。多层螺旋CT的应用,极大改善了PTNB的应用效果,由于空间分辨率高,且不易受到机体气体的影响,可以为PTNB提供最佳穿刺路径[10]。

本研究结果显示,PTNB诊断NSCLC准确率为87.76(86/98),其中,诊断腺癌、鳞癌、大细胞癌、腺鳞癌的准确率分别为91.53%(54/59)、93.94(31/33)、0.00%(0/2)、25.00%(1/4),说明PTNB诊断腺癌和鳞癌的准确率较高,这可能是由于这两种病理类型特点比较明显,且PTNB能直接获取组织标本,有利于病理学诊断;大细胞肺癌准确率低,这是因为该类型还未完全分化,可以呈现腺癌的部分特征,在影像学诊断时容易误诊为腺癌,影响判断结果;腺鳞癌既有腺癌的表达成分,又有鳞癌的表达成分,增加了诊断难度,在获取的标本不完整时,比较容易当做腺癌或鳞癌诊断,因而诊断的准确率低。进一步分析PTNB诊断NSCLC准确率的影响因素,本研究发现,病灶位置为下叶、病灶长径<2cm、病灶与胸壁的距离<2cm、合并坏死是影响PTNB诊断NSCLC准确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病灶位置会影响PTNB诊断NSCLC准确率,这是由于在穿刺过程中,患者的呼吸运动会对结果有一定的干扰,中、上叶病灶受呼吸运动的影响较小,穿刺针容易达到病灶,而下叶病灶受到呼吸运动的影响较大,特别是距离膈面较近的,穿刺针难以达到病灶,导致部分结果出现假阴性。病灶长径<2cm对PTNB诊断NSCLC准确率的影响来自以下方面:①穿刺难度较大,在操作中微小的角度误差都可能使针尖偏离原来的定位位置;②小病灶良性病变的概率较高,相对恶性病变,诊断难度会加大,影响PTNB诊断结果;③小病灶受患者呼吸运动状态的影响较大,容易引起针尖的角度偏移;④当针尖距离病灶较近时,小病灶由于容积效应,会形成针尖已经抵达病灶的假象,引起获取的标本实际上为病灶附近组织。本研究显示,病灶与胸壁的距离<2cm是影响PTNB诊断NSCLC准确率的独立危险因素。当病灶与胸壁距离较近,小于2cm时,穿刺针抵达这一区域,可能使肺泡内的气体转移到胸膜腔,从而遮挡了病灶,导致显示的病灶清晰度降低,影响穿刺的准确率。本研究还发现,合并坏死是影响PTNB诊断NSCLC准确率的独立危险因素。CT扫描难以反映小病灶内的坏死部分,当穿刺靶点刚好位于坏死组织时,容易使结果出现假阴性。在穿刺前避开坏死组织,选择合适的穿刺靶点至关重要,必要时进行多点穿刺。

综上所述,PTNB诊断NSCLC,对于腺癌和鳞癌诊断准确率较高,大细胞癌和腺鳞癌准确率偏低,影响PTNB诊断NSCLC准确率的独立危险因素有病灶位置为下叶、病灶长径<2cm、病灶与胸壁的距离<2cm、合并坏死,根据这些影响因素,采取措施干预,可以进一步提高PTNB诊断NSCLC的准确率,提高PTNB的诊断价值。

猜你喜欢
长径鳞癌腺癌
基于全三维动网格技术的变长径比间隙环流的研究
恶性胸膜间皮瘤、肺鳞癌重复癌一例
玄武岩纤维长径比对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
基于随形冷却的大长径比笔套注塑优化
基于深度学习的宫颈鳞癌和腺鳞癌的识别分类
益肺解毒方联合顺铂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的影响
HIF-1a和VEGF-A在宫颈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铟掺杂调控氧化锌纳米棒长径比
GSNO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的作用
整合素αvβ6和JunB在口腔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