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创通气下应用奶嘴式和面罩式雾化治疗新生儿肺炎的效果比较

2023-11-05 06:54郑津晶范燕芳夏素琴
中国医药指南 2023年30期
关键词:奶嘴面罩雾化

郑津晶 范燕芳 夏素琴

(福建省儿童医院,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福建医院,福建医科大学妇儿临床医学院,福建 福州 350011)

肺炎是新生儿常见病,发生部位可能为肺间质、肺泡、终末气道,引发疾病因素较多,常见的有免疫损伤、病原微生物感染等,典型症状有咳嗽、发热等。一旦出现新生儿肺炎,会影响新生儿进食,如果程度严重,会导致心脏疾病,甚至危及生命安全[1]。新生儿肺炎发生率为4%,治疗方法主要有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等[2]。临床治疗时新生儿无法精准描述疾病,配合度差,受到病毒侵袭后,影响毛细血管,导致其水肿,或伴有充血,另外黏膜坏死后可能堵塞气道,继而产生并发症,如肺不张或肺气肿等。采取无创通气治疗,选取适当雾化模式能加强药效,帮助药物直接抵达病灶部位,有助于改善病情,但不同雾化方式的作用有一定区别。有学者[3]提出,与面罩式雾化相比,奶嘴式雾化效果更佳,但相关研究较少。本次研究以新生儿肺炎为对象,分析奶嘴式雾化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福建省儿童医院60例新生儿肺炎开展研究,均行无创通气治疗,随机平均分为两组。面罩式雾化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平均胎龄(37.83±0.71)周;体质量(3.15±0.13)kg。奶嘴式雾化组30例,男19例,女11例,平均胎龄(37.83±0.50)周;体质量(3.06±0.23)kg。两组一般资料比较结果为P>0.05,具有可比性。新生儿家属对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已获得我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1.1 纳入标准 ①选取年龄37周+1天~39周+5天,体质量2.79~3.31 kg的足月新生儿肺炎。②在福建省儿童医院接受相关诊断,检查和治疗均符合肺炎的诊断标准。③接受无创呼吸机通气治疗。④具备无创呼吸机治疗适应证。⑤新生儿无重大疾病。

1.1.2 排除标准 ①除了肺炎外存在其他的重大疾病。②口鼻腔气道畸形的新生儿。③本次研究前1周内,接受影响本次临床结果的相关药物或者治疗。

1.2 方法 两组均行无创通气治疗,通气模式为N-CPAP,氧浓度为30%。①环境准备:洗手,戴口罩,准备好用物。雾化前,观察雾化器各部位连接是否紧密,在插电源。②体位:新生儿呈仰卧位,床头抬高30°,后脑勺脖子处垫高3~5 cm,并用吸引器吸痰,对新生儿口鼻腔内分泌物进行清理。③方法:使用超声雾化机进行雾化治疗。④观察病情:全程应密切观察新生儿病情,一旦发现口周发绀伴血氧饱和度下降、气促伴有烦躁等现象,应立即停止雾化吸入,并立即报告医师,予对症处理。⑤雾化后处理:将新生儿面部存在的水汽擦拭干净,避免着凉,新生儿年龄小,病情严重,难以将痰液咳出,进行雾化后,协助其翻身拍背。护士应并拢五指,呈空心掌,从外到内,从下到上拍背,应避开新生儿脊柱部位、双肾区,用吸痰管吸尽新生儿口鼻腔内分泌物。雾化面罩用清水冲洗干净晾干备用,足月儿1周更换一次,早产儿3天更换一次。收拾并整理好相关物品。

面罩式雾化:松开鼻塞固定带,露出新生儿两侧鼻孔,将面罩在新生儿口鼻腔处放好,雾化吸入15~20 min,直到药液吸收,雾气消失。

奶嘴式雾化:剪掉部分奶嘴头,呈圆孔状,大小为1 cm×1 cm,保证边缘无毛刺光滑,将新生儿嘴巴塞住,无须松开鼻塞,雾化吸入15~20 min,直到药液吸收,雾气消失。药物为均选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每次0.5 mg,加吸入用异丙托溴铵溶液每次0.25 mg,每日2次,治疗1周。

1.3 观察指标 ①雾化治疗后行无创血气分析(经皮监测仪TCM4):新生儿在安静状态下,半卧位床头抬高30°,将仪器定标后,显示准备状态,即可使用。用酒精棉片擦拭监测部位后待干,将固定环粘贴并按压固定环边缘,使其与皮肤间完全密封,并在固定环中央皮肤区域滴2滴接触液,从定标仓取下电极,轻按电极,使其嵌入环中后,皮氧分压(TCPO2)下降,皮二氧化碳分压(TCPCO2)上升。屏幕显示“监测时段结束”,取下电极,酒精棉片擦拭电极表面,待干后将电极放回电极仓。此仪器可监测TCPO2、TCPaCO2水平及血氧饱和度(SpO2)。②对比两组新生儿无创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③采用likert五级评分法,对比两组新生儿家属护理满意度。护理满意度=(满意例数+尚可例数)/组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采用SPSS 24.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描述,配对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n(%)]描述,配对χ2检验,将P<0.05为组间比较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无创血气分析指标比较(经皮监测仪TCM4)奶嘴式雾化组的TCPCO2更低,TCPO2、SpO2均更高(P<0.05)。见表1。

表1 两组无创血气分析指标比较(经皮监测仪TCM4)()

表1 两组无创血气分析指标比较(经皮监测仪TCM4)()

2.2 两组新生儿无创通气时间及NICU住院时间统计 奶嘴式雾化组的无创通气时间和NICU住院时间短于面罩式雾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新生儿无创通气时间及NICU住院时间统计(d,)

表2 两组新生儿无创通气时间及NICU住院时间统计(d,)

2.3 两组新生儿家属护理满意度比较 面罩式雾化组护理满意度为73.33%,奶嘴式雾化组为96.67%,奶嘴式雾化组护理满意度高于面罩式雾化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新生儿家属护理满意度比较[n(%)]

3 讨论

雾化吸入是用雾化装置将药物吹散成细小的雾粒,使其悬浮在吸入的空气中并经口腔或鼻腔吸入,从而有效湿化呼吸道,达到纠正支气管痉挛、稀释痰液、清除炎症、改善通气功能的目的[4]。新生儿出生后3~7 d容易出现肺炎,并缺乏典型表现,而且是胎龄越小,临床表现越缺乏特异性,超过50%的新生儿体温正常,余下新生儿体温有一定波动,而且程度严重者,体温往往不上升[5-6]。新生儿肺炎以非特异性表现为主,如出现激惹、拒食、面色不佳、体质量不增加,新生儿一般不会出现咳嗽表现,随疾病发展,新生儿可有心率加快,出现呻吟、气促等现象。新生儿如果为早产儿,则出现呼吸暂停的可能性高,观察其肺部体征,发现呼吸音减低,或变强,可能存在湿性啰音或干性啰音,更有甚者,全部症状均表现为阴性。

就衣原体感染而言,尽管其发生于产前,但肺炎发生时间为分娩后3~12 d,部分新生儿分娩后5~14 d,伴有衣原体眼结膜炎,以鼻泪管为渠道蔓延,部分新生儿可能表现为眼结膜炎,但依然存在发生肺炎的风险。新生儿肺炎起病不明显,发展速度较慢,患儿先出现咳嗽或者鼻塞,随病情进展,呼吸频率增加,大部分未发热;为其肺部听诊,能听到湿啰音,若细支气管受到病变影响,可能引发喘鸣。新生儿肺炎病程相对较长,可达到数周,实验室检查可能发现其白细胞数增加,也有可能为嗜酸性粒细胞增加。听诊其肺部,可存在湿啰音;若同时存在脓气胸或脓胸,听其呼吸音,可发现其呼吸音呈现出减低趋势。进行肺部叩诊时,可能出现回响增强。总之病原不同,肺炎表现有一定差异。实施胸部X线检查,观察肺野中心,大多显示为片状浸润,检测肺纹理,发现其增粗,且相对模糊。对于宫内感染的新生儿,特别是被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的新生儿,两侧肺叶的透过度均呈现出下降趋势,且具有一致性,能观察到支气管充气征,和非透明膜之间具有较高重叠度,难以区分。部分早发性肺炎的新生儿,因在出生当天进行胸部X线检验,其结果可能显示正常,后续则呈现出浸润影,该征象表示新生儿是在分娩的过程中感染的[7]。

新生儿肺炎常见疗法如下。①支持疗法:做好保暖工作,提供营养支持,维持酸碱平衡,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观察生命体征等。②呼吸道疗法:选取适宜体位,观察分泌物情况,及时将痰液清除干净;选取适宜药物,进行雾化吸入;无创给氧,做好湿化工作、加温工作,防范新生儿受冷气侵袭,防止对新生儿气道黏膜产生损伤。如新生儿PaO2指标低于50 mm Hg,FiO2指标超过0.6 mm Hg,同时存在自主呼吸能力,可以选取CPAP;若新生儿出现高碳酸血症,伴有低氧血症,起始实施CPAP,观察FiO2指标,如果其连续半小时均处于0.6~1.0 mm Hg,且PaO2指标依然低于50 mm Hg,可提供机械通气,帮助新生儿维持供氧量[8]。③病原学疗法:新生儿感染的病原体不同,选取的治疗药物也有差异,主要有两种,一为抗病毒药物,二为敏感抗生素。针对产前感染,常见病毒有风疹、巨细胞病毒等,常见细菌有弓形体、肠道杆菌等;针对出生后感染,多发的有流感病毒、大肠杆菌等,另外还有肺炎双球菌和变形杆菌等;针对院内感染,常见的有呼吸道病毒、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进行病原学检查,能够预测新生儿有无感染风险,特别是当大肠杆菌检验结果为阳性,或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结果为阳性时,提示新生儿可能感染。产后8 h内,获取到新生儿气管分泌物,制作涂片,进行检查,同时开展细菌培养,能尽快得出病原学诊断。如新生儿疑似患有肺炎,需要开展血培养,检验结果为阳性情况下,需要检验其脑脊液;若疑似为支原体感染,或为病毒感染,可开展相对应的病原学检验。若新生儿为院内获得性肺炎,应充分了解其近期感染史,然后选择抗生素。分析医院中耐药葡萄球菌流行情况,一般首选复合抗生素,既包括酶抑制剂,又含有广谱青霉素,开展药敏试验,明确结果后选取抗生素。④物理疗法:定时为新生儿叩背,协助其翻身,进行体位引流,推动分泌物顺利排出,防范肺不张等。

雾化吸入能对痰液起到稀释作用,消除炎症,减轻支气管痉挛,提高通气量,是治疗新生儿肺炎重要的方法,但因新生儿缺乏认知,进行雾化吸入时常伴有不安、恐惧等心理,配合度较低。为提升雾化效果,应重视临床干预[9]。保证治疗体位舒适:就新生儿而言,其横膈膜较高,观察胸廓,可发现其活动度较小,而且新生儿未掌握深呼吸方法,雾化吸入时若采取仰卧位,其肺活量较低,即使雾化时间较短,新生儿呼吸也会受到影响,出现烦躁情绪。适宜的体位有头高侧卧位,或侧卧位,可帮助新生儿减轻不适感。保证雾化量适宜:新生儿喉组织尚未发育成熟,刚吸入时,若雾化量过多,会导致气管内部涌入大量气体,引发痉挛,导致呼吸困难,基于此,应实施渐进方法。可选择的雾化方式较多,当下临床主要有两种雾化吸入器,一种为面罩式,另一种为含在嘴里的奶嘴式。选择面罩式,还是奶嘴式,需分析疾病具体部位。若新生儿患有肺部疾病,或伴有咽部疾病,可以用能提升药物吸收度的吸嘴式雾化器;若为鼻腔疾病,可选取面罩进行雾化吸入。新生儿常伴有鼻塞等表现,通过面罩进行雾化吸入,药物能直接作用于鼻腔,取得良好疗效。新生儿肺炎痰液聚集在喉咙,难以将其咳出,应选用奶嘴式雾化吸入,确保药物可以以嘴部为渠道,将药物吸入[10]。

与面罩式雾化相比,奶嘴雾化主要具有以下优势。①能促进雾化顺利进行:相关研究以新生儿为对象展开调查,结果为面罩式雾化的依从性较低[11]。新生儿用面罩式雾化依从性较低的原因是新生儿具有特殊性,其心理、生理尚未发育成熟,对于新鲜事物缺乏认知,特别是面对机械类操作,大多存在反抗心理,面对面罩式雾化器时,出现恐惧、不安等心理,配合度较低。为患儿进行奶嘴式雾化时,将吸入喷头直接放到患儿嘴巴内,对患儿产生刺激,令其模仿原始吸吮动作,在雾化过程中,小儿自觉舒适,获取到满足感,所以依从性更高。②雾化效果明确:通过雾化,将药物转换为雾滴,经由呼吸道,随着呼吸作用,雾滴抵达肺泡,在新生儿支气管中,可促进局部药物浓度增加,取得良好药效。进行雾化治疗时,气雾可局部沉积,发挥着药效,雾密度、微粒直径会对药效产生直接影响。面罩式单一给药,无引导作用,经由奶嘴式喷头,能对药物的所有雾量起到引导作用,使其直接到达呼吸道中,联合氧疗,可有效解除喘息、咳嗽等症状,缓解低氧血症,减轻二氧化碳潴留,加强疗效。③防范交叉感染:不管采取什么雾化装置,均需要严格按照标准,做好消毒工作,降低感染发生风险。相关研究证实,面罩式雾化引发感染的概率较高。奶嘴式雾化器的消毒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为煮沸,一种为高压灭菌,做好消毒工作后能重复应用,既能防范交叉感染,又能深入贯彻低碳环保意识,经济实用,喷头经高压灭菌后,选取化学消毒法,能长期备用,容易保存。另外,该方式能尽可能降低消毒液残留,防范受消毒液异味刺激,致使新生儿气道痉挛加重现象,也能预防受冲洗等因素影响引发的二次污染[12]。④符合小儿生理特征:奶嘴式雾化器以硅胶为材质,形状为奶嘴式,具有较高仿真度,质地柔软,同时存在把手,能一边实施雾化治疗,一边方便新生儿把持。⑤经济性高:奶嘴式喷头的结构较为简单,制造容易,成本较低,容易推广。

新生儿患有肺炎后,其内环境会出现异常,伴有脏器损伤,引发血气变化。程度严重者,可能出现代谢性酸中毒。就成人而言,当其患有肺部疾病时,受低氧血症影响,导致的代谢性酸中毒较为少见,究其原因主要为身体存在循环代偿功能[13]。但新生儿氧代谢出现异常时,体内会产生大量酸性代谢产物,同时其伴有腹泻、饥饿、发热等症状,出现代谢性酸中毒的概率较高。新生儿生病时常伴有混合性酸碱失衡,该现象产生原因主要是受发热、低氧影响,新生儿通气过度,对体内无氧代谢起到促进作用。为新生儿供氧,采取镇静措施,退热疗法,选用碱性药物,大多能在短时间内改善血气指标[14]。研究显示采取奶嘴雾化吸入后,患儿的血气分析结果改善更明显。

综上所述,给予新生儿肺炎无创通气治疗,提供奶嘴式雾化,能加强疗效,可有效改善无创血气分析指标,缩短治疗时间,护理优势显著。

猜你喜欢
奶嘴面罩雾化
一种新型防压疮无创面罩的设计与应用
理想面罩
我和“奶嘴”的断舍离
奶嘴如何清洁消毒
宝宝可以用安抚奶嘴吗
小赛和奶嘴
慢性咽炎雾化剂含漱治疗慢性咽炎的疗效观察
哪些情况需要雾化治疗?
民航客机上的氧气面罩
雾化时需要注意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