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束化康复护理联合膀胱功能训练在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中护理效果分析

2023-11-05 06:55冯淑鸾相健美吴小梅李素贞游惠娇江雅娇黄梅娟
中国医药指南 2023年30期
关键词:源性尿路感染脊髓

冯淑鸾 相健美 吴小梅 李素贞 游惠娇 江雅娇 黄梅娟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康复医学科,福建 漳州 363000)

脊髓损伤属于多因素所致脊髓结构及功能受损,可导致脊髓损伤平面节段以下功能障碍[1]。神经源性膀胱为脊髓损伤多发常见并发症,其主要病理特征为脊髓损伤所致神经调控机制紊乱,进而导致下尿路功能异常,患者主要临床症状为尿频、尿急、尿失禁、尿潴留、遗尿等,并伴有膀胱感觉异常、腰部及盆底疼痛等症状。神经源性膀胱可导致泌尿系统感染,并影响肾脏健康,为此需采取有效护理措施恢复膀胱正常生理功能[2-3]。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常规护理模式为长期留置导尿管及遵医嘱对症治疗,其主要缺陷为尿路感染发生率较高,膀胱功能恢复速度缓慢。集束化康复护理及膀胱功能训练模式是一种新型护理模式,护理人员改进护理方案,并进行针对性康复训练,可有效保护下尿路功能,使患者及早建立正常排尿反射,恢复膀胱功能[4-5]。本研究纳入62例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样本,探究分析集束化康复护理联合膀胱功能训练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治入院时间为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的62例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通过病历号数字表法划分为研究组(n=31)、对照组(n=31)。研究组男19例,女12例,年龄区间为28~44岁,平均年龄为(36.59±4.53)岁,脊髓损伤平面为腰髓17例,胸髓14例。对照组男17例,女14例,年龄区间为30~42岁,平均年龄为(36.51±4.62)岁,脊髓损伤平面为腰髓18例,胸髓13例,两组患者基础性临床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1.1.1 纳入标准 ①经综合检查与《SCI神经学分类国际标准》中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诊断标准一致。②认知意识正常,双上肢肌力为5级,可配合护理干预。③患者及患者家属知悉研究内容并签署同意文件。

1.1.2 排除标准 ①膀胱及尿道疾病病史。②病情危重,生命体征不稳定。③精神心理类疾病。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为患者实施常规基础护理干预。护理人员为患者留置导尿管,规范导尿操作。常规进行留置导尿护理,每日2次用生理盐水进行会阴冲洗,无须夹闭尿管。集尿袋不得高于膀胱区。及时清理集尿袋里的尿液,尿液不得超过2/3。监测患者病情,遵医嘱执行护理操作,并告知患者注意事项,如发现异常状况及时通知医师并配合处置,护理干预时间为1个月。

1.2.2 研究组 为患者实施集束化康复护理联合膀胱功能训练,护理干预时间为1个月,具体方案如下。

第一,集束化康复护理。①饮食护理管理:护理人员限制患者每日摄入果汁、汤、粥、纯净水等饮水量上限为2 000 mL,要求患者每日6~8时饮水量上限为140 mL/h,每日20时至次日6时不得饮水。②间歇导尿:护理人员评估患者残余尿量、膀胱容量和膀胱压力关系,并依据评估结果确定导尿次数。如患者残余尿量超300 mL时,间隔6 h导尿1次。如患者残余尿量为200~300 mL时,间隔8 h导尿1次;如患者残余尿量为100~200 mL时,每日导尿1~2次。如患者残余尿量低于100 mL时则提示膀胱功能平衡,无须导尿。③排尿行为干预:护理人员指导患者每日晨起、餐前30 min及睡前排尿,并告知患者日间间隔3 h排尿1次,夜间排尿2次,预防排尿间歇期合并尿失禁。④用药护理干预:护理人员协助医师评估患者病情,如患者合并膀胱括约肌协同障碍,护理人员遵医嘱应用特拉唑嗪干预;如患者逼尿肌异常行为,护理人员遵医嘱采用托特罗定等抗胆碱药物干预。⑤健康教育及心理干预:护理人员通过播放视频、语言讲解、床旁演示等方式为患者讲解神经源性膀胱病理知识,演示膀胱功能训练方法、测量残余尿量方法及间歇性导尿方法,详细介绍饮食计划,告知患者定时排尿,自我监测尿路感染状况。护理人员与家属共同实施心理干预,通过案例讲解、正面语言激励等方式疏解患者的负面情绪。

第二,膀胱功能训练。①意念排尿训练:护理人员在患者每次导尿或放尿前5 min指导其保持端坐体位,引导其放松全身肌肉,并自我想象流水环境,逐步提升患者排尿意识。②代偿性排尿训练:护理人员采用Valsalva手法或Crede手法增加患者膀胱内部压力,以加速排空膀胱。③反射性排尿训练:每次导尿前30 min,护理人员指导患者保持端坐位或卧位,叩击患者大腿内侧上1/3区域及耻骨上方区域,并牵拉加压会阴部,刺激患者肛门。④盆底肌功能训练: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完成提肛运动,收缩肛门并维持5~10 s后放松,每组10~20次,每日练习3组。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在病床上进行桥式运动,维持收缩动作5~10 s后放松,每组10~20次,每日练习3组。如患者可自主排尿,护理人员指导其在排尿过程中自护收缩盆底肌阻断尿流。

1.3 评价标准 ①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护理干预1个月后膀胱功能指标。采用膀胱尿压测评系统测定残余尿量、膀胱压力、膀胱容量。②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护理干预1个月后生活质量评分。评分量表为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项目包括躯体健康、躯体功能、心理健康、社会功能,各项满分为100分,得分越高则生活质量越高。③统计两组患者尿路感染发生率,检测患者尿液样本,如革兰阳性菌水平高于104cfu/mL,革兰阴性菌水平高于105cfu/mL,则评估为尿路感染。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软件分析各类数据,计量资料用()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行χ2检验,如P<0.05,则组间有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膀胱功能比较 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膀胱功能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患者残余尿量低于对照组,膀胱压力及膀胱容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膀胱功能比较()

表1 两组患者膀胱功能比较()

注:与本组护理前比较,aP<0.05。

2.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患者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注:与本组护理前比较,aP<0.05。

2.3 两组患者尿路感染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患者尿路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尿路感染发生率比较

3 讨论

神经源性膀胱为脊髓损伤常见并发症,患者受脊髓损伤影响,神经调控机制紊乱,导致下尿路功能异常,患者主要病理变化为逼尿肌活动异常、逼尿肌-括约肌功能失调、括约肌功能异常,可导致尿频、尿急、排尿困难、尿潴留等症状,还影响肾功能,甚至危及生命,为此需及早开展有效的康复护理干预措施[6-7]。

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常规基础护理模式下,护理人员规范留置尿管,遵医嘱执行给药等操作,可短期缓解尿潴留,但长时间留置导尿管可导致细菌逆行感染,且持续引流尿液可导致膀胱长时间处于无张力及无尿刺激状态,不利于膀胱功能恢复[8-9]。集束化康复护理联合膀胱功能训练遵循康复医学原理,主要目标是缩短导尿时间,促进患者自主排尿功能恢复,预防尿路感染,改善患者生活质量[10-11]。具体开展护理干预过程中,护理人员查阅循证医学依据,结合患者病情执行护理措施。通过集束化康复护理可有效控制每日饮水量,保证膀胱处于适度充盈状态,并将持续导尿模式转变为间歇性导尿,可促进患者膀胱功能恢复至平衡状态,缩短导尿时长,也可降低尿失禁等症状发生率[12]。在集束化康复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融入健康教育及心理干预等人文关怀护理,可改善患者身心状态,提高护理依从性,保证康复护理达到预期效果。通过膀胱功能训练可改善患者膀胱逼尿肌功能,缩短自主排尿恢复时间,调节膀胱压力,最大程度减少残余尿量,使患者膀胱生理功能及早恢复至正常水平,并可降低尿路感染的发生率[13-14]。从而保护患者的下尿路功能,也能保证了患者生命安全。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患者膀胱功能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提示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行集束化康复护理联合膀胱功能训练可改善膀胱功能,这与詹也男[15]等研究结论一致。分析具体原因,常规基础护理模式下,护理人员未开展膀胱功能训练,且行持续导尿,患者膀胱无法获得有效刺激,并可产生挛缩及纤维化,进而导致膀胱功能恢复效果不佳。集束化康复护理联合膀胱功能训练过程中,护理人员控制患者饮水,实施间歇性导尿,并对患者膀胱实施综合训练,可保持膀胱适度充盈,并可加速建立反射性膀胱,使膀胱及早恢复正常生理状态,进而缩短导尿时间,减少残余尿量,增加膀胱容量及压力[16]。侯艳[17]等研究表明,通过有效的康复护理干预可改善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生活质量,本研究也证实这一结论。分析相关原因,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生活质量与排尿相关症状改善效果及心理状态相关,常规基础护理对患者心理状态干预不足,生理护理措施未融入康复医学技术,导致患者症状改善效果不佳。集束化康复护理联合膀胱功能训练模式下,护理人员实施身心协同护理,生理性护理中加入饮食管理及膀胱功能训练等措施,能够加速排尿症状改善,配合实施心理干预可调节患者情绪,使其生活质量提升。本研究证实,研究组患者尿路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其原因是膀胱功能训练配合集束化康复护理可加速膀胱功能恢复,缩短导尿时间,使尿路感染风险降低,刘文伟[18]等研究也证实这一结论。

综上分析,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行集束化康复护理联合膀胱功能训练可改善膀胱功能,保护下尿路,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尿路感染发生率,促进患者尽快融入社会活动,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源性尿路感染脊髓
人工3D脊髓能帮助瘫痪者重新行走?
憋尿是尿路感染的重要诱因之一
老年尿路感染的抗生素合理应用
后溪穴治疗脊柱源性疼痛的研究进展
姜黄素对脊髓损伤修复的研究进展
雄激素源性秃发家系调查
尿路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健康教育对治疗空气源性接触性皮炎的干预作用
壳聚糖对尿路感染主要病原菌的体外抑制作用
椒莲酊剂治疗男子雄性激素源性秃发50例